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25节

  意思就是必须出重拳了!

  张、郭二逆,两宫当然知道,他们就是仁庙时代,轰动天下的陕西兵变的贼首。

  这两个逆贼,最巅峰的时候,流窜大半个天下军州屡次击败大宋官军。

  朝野上下一片恐慌。

  最后才在仁庙的亲自部署下,征调范仲淹麾下的精锐杨文广部八千余人,并委派四方守臣,派出八路大军,封锁整个陕西交通。

  这才将这股悍贼绞杀殆尽!

  张、郭二逆活跃的时候,太皇太后还在宫中服侍慈圣光献,但她记得很清楚,当时宫中一日三惊,仁庙为此茶饭不思,直到边报说已擒杀张逆、郭逆,并肃清其余孽,才终于开心起来。

  至于向太后?

  她小时候,尽管张、郭等人早已经伏诛,可这些人的名字,依旧在民间非常响亮,有令小儿止啼的效果!

  而那王冲贼子,就是在当年张、郭二逆起家的商洛一带为根据地。

  效仿的也是张、郭二逆的做法。

  流窜各地,袭扰官府,有机会就打下县城,开仓赈济。

  学那隋末的反王的作风!

  自然两宫知道后,都是非常担忧。

  上个月还特地下诏,命令鄜延路、环庆路、永兴军等地官府,严加围剿,还特旨命鄜延路专门抽调一个副将亲率边军精锐骑兵充作围剿的主力!

  不意,这王冲贼子,流窜到了秦凤路,还好死不死的碰到了去熙河上任的向宗回、高公纪手中。

  虽然两宫心知肚明,这向宗回、高公纪,撑死了也就是坐在后方,看着随行的熙河精锐大将们冲杀。

  但还是非常高兴!

  毕竟,一个是亲弟弟一个是亲侄子,而且还都被议论过。

  现在他们却立下这样的战功!

  实在太给她们长脸了!

  两宫几乎立刻就说道:“快快将捷报送来!”

  赵煦则在旁边,趁机道:“两位国亲,居然在路上,就已经为国立功!”

  “可见,两位国亲实乃国家良臣也!”

  两宫听着,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粱惟简,将捷报送到两宫案前。

  两宫打开来,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赵煦在旁边,也看完了捷报。

  他毫不意外!

  向宗回、高公纪的队伍里,可是有着一堆熙河路的战神!

  王文郁、阿克密、秦贵、李浩……

  都是在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骁勇大将!

  加上他们随行的骑兵和熙河来迎接他们的骑兵,足足四千多骑!

  别说是一伙流窜的作乱军士了,就是遇到辽主的皮室军、宫帐军也能战而胜之!

  所以,那个王冲算是倒霉,刚刚从环庆路的围剿里跳出去,一头碰到了正在吃着牛肉唱着歌打算去熙河种棉花的两位皇亲国戚手头。

  “太母、母后……”赵煦说道:“我记得,有司报告过那王冲作乱地方,杀官、盗库……实乃巨盗!”

  “两位国亲,竟一战而擒杀,尽杀、俘其党羽……”

  “真不愧是我朝大将子弟,名臣之后也!”

  “当重重褒奖才是!”

  两宫一听赵煦的话,心里面美滋滋的。

  当然了,嘴上两宫还是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小儿辈侥幸擒杀一盗贼罢了!”太皇太后云淡风轻的道:“不足为贺!”

  向太后也说:“向宗回只是运气好,算不得什么功劳!”

  “再说六哥已经封赏了他们美官,不可再赏!”、

  “免得天下人以为,母后和太母,任人唯亲!”

  然而,她们脸上的笑意和神色,却已经出卖了她们。

  赵煦道:“七八百人,聚啸作乱,横行州郡的盗贼?自古以来,何来这样的盗贼?”

  “这等巨寇、巨盗乃是国家之患!”

  赵煦严肃的,如同大人一样,看着两宫:“太母、母后,两位国亲,为朕擒杀巨寇,不可不赏!”

  “不然,赏罚不公,国将不国!”

  这是赵煦在现代,看了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帝王的事迹,并研究了其中几位佼佼者的作为后,已经铭记在心的道理。

  对于军队,赏要快!

  前方捷报上来,准备好的赏赐就要立刻下发,不能拖延!

  可不能学太宗皇帝,吝啬那几个赏钱,最后把一辈子的名声都赔了进去!

  注:张海、郭邈山、邵兴起义是庆历时代,震动了整个北宋王朝的大起义。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都为之惊惧,认为不从速剿灭,大宋就要吃枣药丸。

  这次起义的规模和破坏性都超过了后来的梁山水泊。

  而且,这是一支真正的义军。

  反倒是围剿他们的宋军,军纪败坏,杀良冒功!

  连宋庭自己的士大夫也不得不承认:官军……甚于盗贼!

  所以,请读者注意甄别。

  士大夫、皇帝的屁股是不会坐在平民百姓这边的!

  注2:王冲起义,是元丰七年在张海起义根据地商州再次出现的一次军士起义。

  军士起义是北宋时代的特色——一般情况下,北宋前中期农民暴动是小规模的,不会形成大的农民起义,所以在北宋,反抗的一般都是军士!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王冲起义在六月中旬在秦凤路被剿灭,根据之前的记录推测,王冲是跳出北宋官军包围圈后,在秦凤路遇到了北宋边军精锐。

  这里用了向宗回和高公纪。

199.第189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好!

  199.

  2023-08-24

  见了赵煦,好似大人般的样子。

  两宫都笑起来:“就依官家!就依官家的!”

  便命人根据捷报,拟定赏赐。

  同时下诏给秦凤路,要求当地速速上递有功名单。

  自然,作为首功,向宗回、高公纪两人,都得到了高升。

  向宗回以皇城使加密州刺史,高公纪自西作坊使迁西上阁门副使。

  两位外戚,一日之间,一个变成了遥郡,一个成了从七品的高级武官。

  而他们的年龄,向宗回今年三十四岁多一点,高公纪连三十都不到!

  这就是外戚的成色。

  外人是羡慕不来的。

  ……

  这一天下午,文彦博的妻子王氏,带着两个文家的孙女入了宫。

  两宫在保慈宫里,接见了王氏。

  自然也仔细看了那两个王氏带到两宫面前的小娘子。

  还仔细问了这两个小娘子的问题。

  待送走王氏,两宫就难免狐疑起来。

  “这个文太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文家难道就找不出合适的小娘了?”向太后更是嘀咕起来。

  却是王氏带到两宫面前的小娘,有一个已经十二岁多了。

  乃是文彦博的庶幼子文宗道之女,生于熙宁七年十二月,比六哥大了起码四岁!

  “文太师还真是老谋深算……”太皇太后却想到了什么,忽然眯起了眼睛。

  “娘娘……”

  “太后在宫中,可听说过邵昭明的传说?”

  “邵昭明?”向太后摇了摇头:“请娘娘赐教!”

  太皇太后微笑起来:“太后问问宫中老人便知!”

  那可是一个传奇人物!

  仕二帝,恩宠三朝不衰!

  号为女相,在大宋士大夫为王的时代,依旧让真庙为她破例,特别为她发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司宫令!

  位在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之上,统管六宫,权摄内外。

  满朝士大夫,无一人反对,无一人异议!

  这足以说明她的能耐和手腕!

  在世之时,连章献明肃在其面前也要规规矩矩。

  传说邵昭明病重之时,真庙派去送药的内臣,甚至在道路上络绎成群,形成了人流。

  其死后,墓志铭更是由翰林学士亲撰,宰相亲题。

  而且,她还是大宋历代宫廷女官中,唯一一个宣麻拜官的人!

  更夸张的是——仁庙亲政后,听说了邵昭明的故事,于是追赠她为太宗贤妃!

  太皇太后想着这些,回忆着方才和那个文家的庶孙女交谈时的细节。

首节 上一节 225/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