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63节

  而好听的,都已经被祖宗占了,譬如赵煦父皇的圣节就叫:同天节。

  向太后想了想,就道:“那兴龙节如何?”

  诸多候选的名字里,也就这个最让向太后喜欢。

  赵煦微笑着道:“母后做主就是了……”

  “对了……”赵煦问道:“母后这些天怎不见宗回国舅入宫?”

  向太后听到赵煦主动提起自己的弟弟,而且以国舅相称心中虽然欢喜,但嘴里却道:“那个不成器的,近日来和高公纪在汴京城中,到处走访外戚勋臣,尽和些同样不成器的走在一起!”

  “也就是六哥抬举他!给他美官做!”向太后假作不快:“不然,以他的才干,恐怕当个地方监镇都难!”

  “母后言重了!”赵煦笑着道:“宗回国舅的才干,还是很好的!”

  “儿听人说宗回国舅当年差点还考中了进士呢!”

  赵煦不说还好,一提起这个,向太后就皱起了眉头。

  她家世代书香门第,到了她这一代,兄弟们却连个进士也考不中!

  外甥们看着,也不大成器的样子。

  只能寄希望于六哥将来可以提携一下,照顾一下,免得叫那些不成器的在汴京饿死。

  赵煦观察着就说道:“儿听说,还有一位国亲,一直赋闲在家,母后为何不叫他入宫做些差遣?”

  向太后立刻摇头:“六哥给向家的赏赐已经够多了!”

  “再给的话……”

  “有些人又要说闲话了!”

  赵煦还要再说,向太后就拉着他的手,道:“六哥现在最紧要还是好好吃饭、长大!”

  “待六哥长大了,亲政了,再给向家赏赐,那个时候也就没有人能说闲话了!”

  赵煦只好点头道:“儿知道了!”

  等向太后回了坤宁殿,赵煦就深深的看了一眼一直在旁边侍奉的冯景,让他自己去琢磨。

  能悟到多少,就看他的机灵了。

  ……

  新昌坊,向家甲第。

  向宗良从祖母的房间中走出来,脸上带着寒霜。

  “司马光!”他的脸涨红涨红:“直娘贼!”

  好好的机会,小官家要推恩,给他一个皇城的差遣。

  就叫那个老匹夫给搅了!

  向宗良心中的恨意,攀升到了顶点。

  于是,气呼呼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他的妻妾,看到他的神色,纷纷围过来。

  当听到小官家要给自家官人差遣,却被太后因为顾忌舆论而婉拒时。

  向宗良的妻妾们,立刻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他的妻子,更是忧心忡忡的和他说:“官人,这样下去可不行!”

  “二叔那边,马上就要去熙河路上任,过几年回朝,指不定能升到哪里去呢?”

  “可别到时候,二叔都节度使了,我家才是个团练副使!”

  “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将来咱们的孩子,天生就要矮二叔家一头?”

  她这么一说,其他莺莺燕燕也跟着急了起来。

  向宗良更是把牙都要咬碎了。

  不久后,一个消息的传来,更是刺激的向宗良跳了起来。

  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因右相韩绛荐举,以协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之功,特旨为秘书省正字,寄禄官升为承事郎!

  朝官!

  而且是相当于过去文散官阶大理寺评议的朝官!

  向宗良气的眼睛都要冒火了!

  特么的!

  司马康什么时候协助修过《资治通鉴》了?

  端茶倒水也算协助吗?

  谁不知道,资治通鉴书局里的那些人都是谁?

  不止是向宗良被这个消息气坏了。

  高家众人,也一样被恶心到了!

  而且,和向家就两兄弟不同,高家可是一大家子!

  高遵裕、高遵惠,都有好几个儿子,一大票女婿。

  这些人可都眼巴巴的等着新君推恩,升官发财!

  现在好了,就因为一个糟老头子说了几句废话,两宫都顾忌舆论物议,小官家亲自开口推恩赏官都得婉拒了!

  这一天,高家甲第的一个个院子里,骂声一片。

  人人义愤填膺,搞得好像他们不能升官发财,都是司马光的缘故一样!

  更是没有人在乎,司马康的这个恩荫,是因为韩绛举荐的原因。

  他们现在只知道——司马光的儿子加官进爵了。

  但他们却因为司马光的原因,只能憋屈的在家里吃大米。

  尤其是,看到了高公纪和向宗回的风光后。

  向家和高家人内心的愤懑,再次窜高!

  注:司马康历史上是四月底恩荫为秘书省正字。

145.第138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

  145.

  2023-08-08

  司马光现在根本没有心情去管自己的儿子升官的事情。

  他拿着手中的书信,忧心忡忡。

  “伯淳啊!伯淳!”

  “明明入朝在即,为何偏偏病倒了?”

  “苍天不公!苍天不公!”

  洛阳群贤之中,除了已故的邵雍外,与他最合得来就是程颢了。

  程颢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治学严谨。

  一身儒学造诣,在如今之世,可居天下前列!

  程颢也本来是司马光选中的儒学理论助手,他本希望靠着程颢的儒学造诣,入京辅佐于他。

  主要是希望程颢能在经筵上,将圣人经义,大道至理讲与少主。

  从而在思想理论上,彻底的埋葬掉王安石的新法——只要少主认同了程颢的思想经义,那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没了三经新义的新党,就是没了牙的老虎!

  可惜,现在一切都完了。

  洛阳来信,程颢重病不起!

  没了程颢,他如断一臂——尽管程颐在儒学造诣上不亚程颢,但程颐不是进士出身,儒学造诣再高,在经筵上也天然矮其他经筵官一头!

  “苍天保佑,让伯淳可以度过此劫……”一生不信神佛的司马光,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向着冥冥中的鬼神祈祷。

  ……

  “伯淳居然病倒了……”

  文彦博也是叹息一声然后叫来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和他吩咐:“汝立刻入宫,去两宫面前请旨,乞遣太医去洛阳,为伯淳诊治!”

  只要不涉及权力斗争,文彦博其实是很惜才的。

  只要入了他的眼,只要能合他的胃口,哪怕是一个布衣,他也乐意举荐提拔。

  而程颢可不仅仅是他喜欢的晚辈。

  程颢之父程响和文彦博是老朋友!

  两家在洛阳,有几十年的交情。

  ……

  赵煦在傍晚时分,知道了程颢病重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赵煦也是惋惜了一声。

  二程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在现代人眼中褒贬不一,许多人都将明清政治僵化、八股取士的锅直接甩给了二程和朱熹。

  却从来没有问过,二程和朱熹,到底承不承认那所谓的程朱理学。

  反正,赵煦对二程,尤其是程颐观感不错。

  哪怕他上上辈子其实和程颐相处也就几个月。

  可程颐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细致,都让他感觉很舒服。

  除了那一次经筵上出言,让他及时得到了医药外。

  赵煦还记得,程颐替他说过很多话,也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么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

  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

  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么的。

  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

  所以程颐建议要么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么改造弥英阁。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热,官家年纪又这么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么小,能受得了吗?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

首节 上一节 163/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