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大内,赵煦已经很累了,就和向太后告了一声罪自去睡觉了。
等赵煦醒来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黄昏时分了。
“大家……”一直守在赵煦身边的冯景,马上带着人,端来洗漱的盐水、热毛巾。
趁着赵煦洗漱的当口,冯景就说道:“李都知已递了帖子明日君前请安……”
“嗯!”赵煦点点头,这自然是应当的,便问道:“什么时候?”
“军头引见司说,定了明日上午在福宁殿陛见……”
“还有吗?”赵煦看着冯景欲言又止的样子。
“此外,李都知还和两宫上书,言及大行皇帝被遇、恩典种种……”
“故此,李都知乞为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
赵煦闻言,沉默片刻后,道:“李宪,忠臣也!”
李宪能够主动请求,出任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这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的。
因为,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和山陵使一样。
一旦出任回京后就必然卸下一切差遣和职务。
看来,李宪身边有人!
因为,这不可能是李宪自己的主意!
赵煦在现代,是看过李宪在熙河路的做派的一些记载的。
屡战屡胜后,飘起来的李宪,可是跋扈的很!
尤其是在和其他沿边帅臣的相处过程中,经常不给别人留面子。
甚至还曾经让泾原路的大将彭孙给他洗脚!
彭孙虽然是山贼招安后从军的,可他的地位却不低。
如今,已经是遥郡了!
让一个遥郡,至少也是诸司正副使的大将给自己洗脚。
李宪在沿边的跋扈和霸道,可想而知。
也就不要怪,他经常被人弹劾了。
如今,他却舍得放下一切,主动请求去担任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
这只能是他的幕僚们的进言。
但别人劝了,会不会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历史上可不知道有多少人,无论别人怎么劝,死都不听!
“太母和母后怎么说?”赵煦问道。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已经恩准了李都知的请求,为了表彰都知的忠心,特旨升任延福宫使、入内内侍省都都知!”
这是内臣的极品!
再往上就没有升的空间了。
而李宪的遥郡官,是不可能再升的——祖宗制度,内臣不得升正任!
节度留后就已经到顶了,再升也无非是换一个大节度的留后。
这样一来,山陵按行使后回京,李宪就只能致仕。
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个最好的下场了。
就是不知道李宪晚年是否也会和秦翰晚年一样——秦翰晚年致仕在家,每到阴雨天气,旧伤发作,全身骨头都和裂开了一样,在伤病折磨下,那个曾经让西贼丧胆,不敢越雷池一边的内臣名帅,竟枯瘦如柴,死时据说已经没有多少斤了。
想到这里,赵煦就吩咐道:“告诉石得一,李都知回朝后,从太医局选一个擅长外伤、风湿的御医,每隔十日到都知府上看诊,记录相关看诊文档!”
“是!”
赵煦现在,就已经在建立属于他的医疗档案。
钱乙每五天,雷打不动的到御前诊脉。
然后按照赵煦的要求,记录他的脉搏、脉象、心跳、呼吸频率——这些数据都很好获得。
用一张硬皮纸折成纸筒,就可以隔着胸腔数心跳、听呼吸。
至于计时?有刻漏在!
就是缺了血压计,让赵煦一直有些不自在。
不过他现在暂时不需要担心血压问题。
二十岁后再考虑也来得及。
……
第二天,赵煦到坤宁殿,陪着向太后用了早膳。
母子两吃完后,就一起说着些闲话。
无非不过是宫里面的琐事,还有外戚家里的事情。
说着说着,向太后就有意的提起了一个事情。
“六哥,前些日子,济阳郡王入宫时,曾提起过,他家有个孙女,排行十六,年纪只比六哥大三岁,模样也周正,性格也好,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
赵煦抬起头,看着向太后,他知道向太后想说什么。
“母后在宫中也是寂寞,除了六哥外,就没有个说话的人……”
“所以,想着收养济阳郡王的这个十六娘为养女,也好在宫中有个说话的人……”
赵煦微笑着道:“母后喜欢就好!”
向太后笑起来:“自然!自然!”
赵煦知道,向太后这是在报答,当年的慈圣光献皇后的恩德。
错非慈圣光献皇后喜欢向太后,不然,她不可能成为赵煦父皇的皇后!
但曹家这么急吼吼的就想着塞人,吃相未免也难看了些。
现在,赵煦还在孝期呢!
但,无所谓!
他是天子!
天子从来不嫌女人多,只嫌不够漂亮!
赵煦握着向太后的手,说道:“往后儿一定常常来陪母后说话!”
“六哥有这个心,母后就满足了!”向太后笑着道:“但很多事情,母后确实不适合与六哥说……”
“这有时候啊,女人和女人才有话说!”
“哦!”赵煦点点头:“儿明白了!”
这个时候,冯景来报:“太后娘娘、大家,李都知到了!”
于是,向太后下诏,让李宪到坤宁殿中陛见。
而这正是赵煦一大早来坤宁殿的用意。
让向太后在场,给李宪一个在向太后面前表忠的机会!
这样一来,在李宪已经主动请求担任大行皇帝山陵按行使的情况下,又有向太后的赏识。
以后司马光再把李宪列为四凶,那就是打向太后的脸了。
114.第110章 对李宪的安排
114.
2023-08-01
李宪抬起头,看着福宁殿前的御阶。
这是他无比熟悉的地方。
熙宁元年开始,他每隔两年,都在这里陛辞。
大行皇帝会站在福宁殿的高台上,目送他离开。
李宪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虎口满是老茧,厚实的大腿内侧,也都是茧子。
自熙宁元年王韶献平戎策,主持河湟拓边,他被大行皇帝挑中,去古渭辅佐王韶以来,已经过去了差不多整整十九年。
十九年间,南征北战,戎马西北。
让他从当初的小黄门,成为了如今威震四方的大宋熙河经略。
老实说这一路上,李宪无数次想过,自己是否还能回到熙河。
但,当他看到汴京城的那一瞬间。
李宪知道,他回不去了。
为什么?
他是上个月的辛酉日(二十八)在熙州接到的要求他回京面圣述职的旨意。
四月甲子(初一),在安排了兰州、河州、会州以及定西城的防御守备后,他率部启程从熙州出发。
当夜,他率部夜宿古狄道旁的一座废弃的山神庙。
是夜他睁着眼睛,看了一整夜的狄道星星。
却并没有等到来自汴京的天子旨意。
这让李宪如梦初醒!
大行皇帝已经驾崩了!
他再也等不到大行皇帝的旨意了!
四月丙寅(初三),他率部进入秦州境内,还是没有朝廷的旨意。
他似乎被遗忘了一样,没有人来催促他,也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走什么道路,从那个方向入京。
而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每有战事或者当他要入京时。
每隔三天,只要道路没有阻断,天子的旨意就会准时到他手中。
虽然这些旨意都是七八天前甚至十几天前,从汴京降下的,用急脚马递送到了他手中的时候,常常局势已经完全不同。
可李宪已经习惯了!
习惯按着汴京在七八天前甚至是十几天前的旨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