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99节

  这时。

  唐宛眉看向窗外路旁,道:“若是再少些人就好了,这些摆摊的也挺不容易的。”

  苏良跟随着唐宛眉的目光看向窗外。

  路边,排了一长列摆摊人。这些人付不起相国寺的摊位费,便只能在外面摆摊了。

  苏良突然眼前一亮,他想到要如何兴开封府商贸了。

  随即,苏良突然搂住唐宛眉,在其额头吻了一下,深情说道:“眉儿,伱就是我的福星。”

  唐宛眉对苏良这种突如其来的亲昵,早已习以为常,其白眼道:“桃儿,还在一旁呢!”

  一旁的桃儿连忙用双手捂住眼睛。

  今日便一章了,这两天家里有点急事儿,一直在路上,后天恢复两更,所欠的会慢慢还的,诸位晚安哈!

第106章 国之硕鼠,宗室贵戚能动否?

  2023-10-23

  翌日午后,开封府。

  当包拯看到苏良脸上洋溢的笑容,便知其定是想出兴开封府商贸之策了。

  他当即将苏良请进后衙茶室。

  并拿出了赵祯年初赏赐的贡茶,小龙团。

  此茶,一斤值金二两,甚是珍稀。

  陈执中曾得一饼,将其视之为珍宝,家有贵客,才会拿出来展览一番。

  别人都称包拯不通人情世故,过于耿直。

  其实,分人。

  不久前,陈执中与夏竦来开封府,连白水都没有喝上。

  能入包拯眼里的人。

  包拯对其甚是热情,付账都会抢在前面。

  而他不喜欢的人。

  三言两语聊完公事后,根本不会再行客套之事。

  二人相对而坐,品了两口茶后,苏良从怀里拿出一张大藤白纸,上面绘制了一副鱼骨状脑图。

  “希仁兄,你先看,而后我再慢慢解释。”

  包拯接过大藤白纸,认真看了起来。

  鱼骨图下方。

  写着四个大字:南郊市集。

  而鱼骨(大骨、中骨、小骨)上,分别是:汴京拥堵、宗室贵族、百姓生计等多行小字。

  包拯看完后,疑惑地望向苏良。

  苏良轻啜一口茶汤,道:“此策非兴开封府商贸之策,而是以富恤贫之策,更是彰显开封府为天下第一府之策!”

  听到此话,包拯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苏良继续道:“我大宋商贸日趋繁盛,百姓迁徙越来越频繁,而汴京乃天下最宜居之所,以后,人必将越来越多。当下的汴京城已甚是拥堵,每逢市集,车马难行,以后情况只会更甚。”

  “汴京街道日日拥挤,其主因,在于日常补给供应的车马摊贩繁杂无序,停留过长。”

  “每逢早晚,各色贩卖猪羊兔鱼、菜果生鲜、冠帽鞋布、鸟兽花朵、煤炭器皿等日常物品的百姓皆成群结队进城。”

  “有当街叫卖者,有供于酒楼客栈者,有集聚于富人宅院后门等待出售者,还有专供于某些贵人者,使得汴京城内拥挤不堪,站在街上,一眼望去,满是运货叫卖的百姓。”

  “然,百姓们费心费力,钱财却大多为宗室贵族、豪商巨贾所赚,他们的收益甚是微小。”

  “我认为,可在南郊择数千亩地,建一集市,名为:南郊市集,为那些奔波的摊贩农户所用。令人人皆有摊位,并置货仓。而后由朝廷统一价格,规划整体运送路线,减少中间人参与,令百姓有利可图,免于有货而难以售出,处处受到宗室贵族的钳制!”

  包拯面带兴奋,非常认可地点了点头。

  他知开封府数月。

  自然知晓汴京城的拥堵原因。

  摊贩农户们拼了命地朝着汴京城钻,只为养家糊口。

  但是汴京城牙子无数,很多贵族商贾更是控制买卖。

  价格全都是他们说了算。

  普通百姓若想在汴京城安身立命,要么用钱行贿,要么有贵人当靠山。

  比如,相国寺的集市摊位。

  若想在那里摆个摊位,定然要贿赂那里的大和尚们。若无钱行贿,便只能在大路上叫卖,能否卖得出去,全凭天命。

  在汴京城,一个杀猪的屠夫,其猪肉卖的好不好,不取决于猪肉的品质,只在于有没有后台。

  有后台者,猪肉一斤十贯都有人竞相来买;无后台者,只能被奸商不断压价,而后薄利售出。

  商贸往来,处处都是人情关系。

  而汴京城主导这些的正是那些闲散的宗室贵戚。

  他们,有权,又闲。

  其中的利益链,错综复杂,根本理不清。

  苏良正色道:“南郊市集,除粮食外,凡百姓所需,百姓可用,皆应有之。”

  “设南郊市集,有四大好处。”

  “其一,可缓汴京城拥堵现状,令主道通。”

  “其二,汇通南北漕运商货,尽显天下第一府的包揽之力。

  “其三,护周边百姓之生计,令开封府百姓,人人有钱可赚。”

  “其四,去宗室贵戚之特权。削宗室外戚依势所得钱财,还于民,还于社稷。”

  “作为天下第一府的开封府,应有此气魄和担当!”

  包拯面色激动,苏良之言甚有道理。

  但是,执行甚难。

  包拯已能预测到,他若提出建设南郊市集之策,朝堂大部分官员都会立马反驳。

  因为,此举损害了无数宗室贵戚、达官富商的利益。

  论汴京城最易赚钱的人。

  其一,是相国寺那些脑满肠肥的和尚们;其二,便是汴京城内的宗室贵戚。

  赵祯不能生,子嗣凋零。

  但赵家的宗室贵戚们却贼能生,且都在汴京城居住。

  依照太祖命令,宗室贵族与官僚皆不允许经商。

  但现在,此命令已经化为了空气。

  官僚还不敢逾越。

  但宗室贵戚们已成为汴京城经商的主力。

  犯下过错,普通百姓可能会倾家荡产,重则流配甚至于身首异处,但是他们多为降官罚铜了事。

  而经商,便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赛道。

  这个行业,他们根据自己的特权,很快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一言以蔽之,此策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汴京城的宗室贵戚。

  在汴京城内,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生意红火的店铺,基本都是宗室贵族在后面做东家。

  他们敢如此猖狂。

  一方面是拥有宗室特权,想要赚钱非常容易。

  另一方面,则是因很多宗室子弟,渐出五服,受到朝廷的恩宠正在衰减,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不得不使劲敛财。

  敛财的最好方式,便是经商。

  赵祯对宗室贵族不给实权官职,但待遇却甚是厚重。

  比如,汝南郡王赵允让。

  每月可得钱400贯,每年两季各得绡100匹,小绫30匹,大绫20匹。春季又有罗10匹,冬季又有棉五百两。

  此俸禄,足够让赵允让潇洒度日了,但其为了子孙后代,依旧在拼命敛财。

  不是在敛财的路上,便是在生孩子的路上。

  赵祯对此事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这些人不造反,他都能接受。

  这些宗室贵族们,已经快被皇帝养成国之硕鼠了。

  苏良看向包拯,笑着说道:“此策利国利民,但最大的阻碍就是那群宗室贵族,他们可远比朝堂的相公们豪横!”

  包拯胸膛一挺:“为百姓谋利,有何惧乎!”

  听到此话,苏良从怀中又拿出一张大藤白纸,道:“我还有一策,可使得南郊市集,顺利进行。”

  旋即,苏良打开大藤白纸。

  最先映入包拯眼帘的乃是十二个大字:以宗室治宗室,以外戚治外戚。”

  后面还有两个名字,汝南郡王赵允让,曹国舅曹佾。

  包拯顿时恍然,道:“确实,若能够让此二人支持建南郊市集之策,此事便极有可能成。”

  赵允让,自不必说,乃是当下赵宋宗室第一人。

  其亲生儿子赵宗实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当朝太子。

  他在宗室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而曹国舅曹佾,乃是当下曹皇后的弟弟。

  论外戚身份,他远高于张美人的伯父张尧佐,并且其出身将门,在外戚中的地位相当高。

  若此二人能够支持建南郊市集,那此事必成。

  苏良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不应先告知官家。”

  “南郊市集可缓汴京拥堵,护百姓生计,汇南北漕运商货。仅这三项优势,官家听后,便难以拒绝。并且这帮宗室贵戚,消耗了朝廷大量钱财,简直就是无底洞,官家怎能不知!”

  “只是官家太仁善,担心引起动乱,故而大概率不会同意建造南郊市集。但是,如果我们说服了汝南郡王和曹国舅,由他们二人主动要求,性质就不一样了!”

首节 上一节 99/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