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74节

  而杜衍、吴育、陈执中等人全都在垂拱殿外等着。

  他们迫切地想要知晓杨日严到底犯下了何罪,竟引得官家如此判罚。

  殿试过后,赵祯并未去垂拱殿。

  他以疲累为由,告知众臣:所有事情,明日再议。

  ……

  第二日午后,赵祯出现在了垂拱殿。

  两府三司的相公、欧阳修、丁度、王拱辰等皆出现在大殿中。

  此时的赵祯,依旧有些虚乏无力。

  他看向一旁的小黄门,道:“将皇城司调查出来的信息,交给众卿看一看。”

  当即,小黄门将一份文书递交到首相杜衍的手中。

  众臣挨个阅读起来。

  每个人看过后,脸上的表情都甚是凝重。

  就连本想着替杨日严求情的夏竦在看过此文书后,也铁青着脸,沉默不语。

  此文书,列举了杨日严的四大罪状。

  其一,好大喜功,为考绩而草菅人命。

  不完全统计,杨日严执掌开封府一年多来,造冤假错案二十七宗,直接或间接毁人命十二条。

  其二,结党营私,私设“严社”。

  大宋结社自由,杨日严假借结酒社之名,将开封府辖下的官吏,秘密召入严社。其中,严社成员,胥吏有87人,官员有23人,已然成势,一些官员虽未加入,却是知情不报。

  其三,欺上瞒下,跋扈自恣,无视朝廷法令。

  开封府已成为杨日严的开封府,所有案件皆以他的喜好为主,讲人情而不讲法令,典型案例便是马洪被侵田案。

  其四,有造反嫌疑。

  在汴京城内,聚众成势,无视朝廷,若行造反之事,危害甚大,俨然有颠倒江山的可能。

  ……

  杜衍、陈执中、吴育看完后,都不由得低下了头。

  开封府就在他们眼皮下。

  没想到竟然出现了杨日严这种虚伪的官员。

  王尧臣不可思议地喃喃道:“他……他……实在太会伪装了,我一直觉得他是位能臣!”

  至此,众臣也终于明白官家为何会被气到昏厥了。

  赵祯心善。

  即使有定罪死刑的犯人,他若觉得情有可原,也会尽可能免除。

  哪曾想杨日严一下子就害死了十二人。

  此外,杨日严触碰了赵祯的底限。

  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结党营私,且还如此无视法令任意妄为。

  这几乎是除了造反外的最大罪过了。

  杜衍率先开口道:“官家,臣没想到朝堂中竟然混入这样一个斯文败类,此等罪责,不重判,不足以平民意!”

  “对,臣建议,待查明所有情况后,立即流三千里,永不得归还!”陈执中也附和道。

  这时,夏竦站了出来,道:“官家,臣以为此案还需细查。当务之急,应先将此事隐瞒下来,若汴京百姓知晓杨日严是此种人,恐怕会生出民变!”

  听到此话,欧阳修不满地站了出来。

  “夏枢相,此等劣迹,自应早早告知天下,令所有官员警醒。你如此藏着掖着,莫不是心中有鬼,百姓看到贪官得以严惩,只会夸赞官家英明,怎会生出民变!”

  夏竦反驳道:“老夫乃是想要尽可能地杜绝此事的负面影响,先对受害者进行抚慰,而后再告知天下,岂不是更好?若百姓怨气重重,再让官家害了病,你能承担的起吗?”

  ……

  就在欧阳修和夏竦正在论辩之时,赵祯突然开口道:“朕欲判杨日严死刑!”

  此话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了。

  就连欧阳修都没有想到赵祯会说出此话。

  祖宗之法有言,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这个思想,在他们这些官员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第83章 放榜日,先贴罪状,再贴金榜

  2023-10-23

  “朕欲判杨日严死刑!”

  听到此话,翰林待诏丁度率先站了出来。

  “官家,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可坏,祖训有言,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丁度这个老学究,向来将祖宗之法奉为圭臬。

  他担任经筵官时,向赵祯教授了大量关于祖宗之法的内容,并认为这是绵延大宋国祚最正统的治国之术。

  随即,杜衍、陈执中、夏竦、王尧臣、王拱辰、吴育都站了出来。

  “官家,杨日严绝不可杀!”

  “官家,我朝主张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斩杀士大夫官员会让天下官员寒心!”

  “官家,若保祖宗基业,须守祖宗典法,若开杀士大夫官员先例,何谈共治天下!”

  ……

  殿内官员,唯有欧阳修没有站出来反对。

  他与杨日严本就有过节,巴不得这样的人立即身死。

  但他也没有言该杀。

  当年,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祖训,倡导君与文臣共治天下。

  后经真宗屡次强调祖宗法度,此祖训便成为了祖宗之法。

  赵祯遵循祖制。

  对士大夫官员的恩典更是达到巅峰。

  而今,祖宗之法的解释权,完全掌控在士大夫官员们的手中。

  这也是大宋文官敢于如此嚣张的主要原因。

  ……

  赵祯黑着脸,一直未曾说话。

  这一次他是真的暴怒了。

  自登基以来,处处受刘太后钳制,而亲政后,臣子们又以祖宗之法处处桎梏皇权。

  他这个皇帝做得是万般不自由!

  在看到杨日严的种种劣迹后,他不由得起了杀心,而今听众臣反对,他更欲杀杨日严。

  这时候,欧阳修开口了。

  “官家,杨日严渎职案尚未出案情文书,此时定罪尚早,当下的关键是,是否将此案公之于众?”

  “必须公之于众!”赵祯斩钉截铁地说道,“朕不怕丢脸,如此丑事,必须要给百姓一个交待,且这种事情,瞒能瞒得住吗?”

  下面的众臣见赵祯面色冷厉,无人再敢提反对意见。

  赵祯接着说道:“此案全权交由皇城司,一查到底,待案情文书出来后,朕再定刑,该重判就必须重判!”

  听到此话,臣子们纷纷躬身拱手。

  他们看出,这一次官家是真的怒了,且对中书已不信任,大有非杀杨日严不可之意。

  杜衍想了想,出列道:“官家,杨日严处以何刑,可否待科举开榜后再议?”

  “可以。”赵祯点了点头。

  科举乃是头等大事,断不能因此事而延误。

  ……

  黄昏时分。

  汴京城的各个衙门,尽皆知晓了赵祯下达三连降诏书的缘由。

  有人甚是惊诧,没想到杨日严竟然如此擅于伪装。

  也有人忐忑不安,因为他与杨日严走的很近。

  更有人,因赵祯欲判杨日严死刑而上奏,再言祖宗之法。

  苏良听到此消息后。

  一方面惊诧于杨日严竟然犯下如此重罪,另一方面则是没想到赵祯能说出判杨日严死刑这句话。

  苏良甚是兴奋。

  当即呈递奏疏,支持判处杨日严死罪。

  他很清楚。

  大宋变法失败的内在原因,便是祖宗之法的干预。

  而今若能在固若金汤的祖宗之法上捅出一个窟窿,对大宋绝对是有利的。

  祖宗之法,意在维护皇权统治,社稷安定。

  苏良并不是都排斥。

  他排斥的是文官们借助祖宗之法,让自己的地位达到了一个甚至可压制皇权和法理的高度。

  这对大宋的伤害是致命的。

  若凡事都从士大夫官员的利益去考虑问题,大宋只会越来越弱,越来越怂。

  与此同时,苏良还撰写了一条他认为甚是绝妙的建议。

  ……

  随即,民间百姓也知晓了此事。

  百姓们的发泄形式只能是痛骂杨日严。

  一些曾被杨日严迫害过的百姓也都纷纷向官府举报。

首节 上一节 74/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