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682节

  三司门前便围满了百姓,全都是来购买国债。

  当下的汴京城。

  家财超过二十万贯者至少有数千人,而家产过十万贯者,至少也有万人。

  即使心不为大宋。

  购买国债只为理财,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曹国舅曹佾的鼓动下,一大批商人都来到了三司,除了豪商巨贾,还有很多皇亲国戚、士族大户。

  唐宛眉较为低调,准备过两日人少了,再将钱财送到三司。

  午时,三司衙门一开,一众购买国债者便冲了进去。

  赵祯与中书众相公知晓后,都甚是开心。

  百姓此举,不仅意味着他们手中有钱,还代表着他们相信朝廷。

  ……

  当日,刚入夜。

  三司使王尧臣向中书汇报,购买国债总额已超过了八百万贯。

  苏良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开封府的百姓,觉悟真高。

  八百万贯,算是一个开门红,开封府境内,只要能收下两千万贯,就算成功。

  而当下,很多商人还在观望,而有些人则想着卡在结束时购买国债,让自己露一露脸。

  ……

  七月初二,近午时。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千万贯。

  七月初七,黄昏。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两千万贯。

  七月初十,午时。

  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破两千五百万贯。

  ……

  三司使王尧臣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都是咧嘴笑着,没想到开封府的百姓竟然如此热情。

  这一刻,他觉得已经完全稳了。

  地方州府再不济,合起来也能购买五千万贯的国债。

  有了这些钱,莫说发展西北的民生,即使将辽国、东瀛都打下来,他也不惧如何发展民生商贸了。

  朝廷,只要有足够的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与此同时。

  《国债契约书》也在半个月内,传遍了大宋的二百多个州府。

  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虽然也有称朝廷劫富济贫,或者意欲侵吞富人财产,或者别有用心,乃是一个大阴谋的,但大多数都支持此举。

  ……

  七月十五日,近黄昏。

  三司门前。

  身穿长衫的王尧臣亲自站在门口记录购买国债的的人员名单。

  此时。

  距离太阳落山只剩下一刻钟。

  太阳落山,开封府境内的买债购买就完全结束。

  而开封府境内购买国债额度已经达到了两千九百八十万贯。

  王尧臣本想着凑个整的,哪曾想还缺二十万贯。

  他看着名单,开封府的有钱人基本都购买了,而前期占的额度甚大,越往后,购买的额度越小。

  就在这时。

  一个面色黢黑的胖中年满头大汗地走了过来。

  “官人,我……我……购买国债!”

  王尧臣微笑着问道:“多少额度?”

  “二十万贯,五年。”

  “多少?”

  王尧臣大惊,此等数额不是一般人能够拿得起的。

  而眼前之人。

  穿着非常朴素,看着也就四十多岁。

  王尧臣挺直身子,道:“购买国债,最好用闲钱,若五年内缺钱,无法提前支出。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对购买国债者,三司都会如此提醒。

  以防有人买过又要提前退,若引发连锁要钱效应,问题就大了。

  “考虑清楚了,就买二十万贯!”

  “我七年前还是个一贫如洗的小贩,因全宋变法,因苏中丞从乞丐做到当朝重臣的激励,开始往返于西北经商,慢慢赚了大钱,自然要报效朝廷,并且此举对我也有利,我相信朝廷,我也相信苏中丞!”

  王尧臣看向他,笑着道:“你是开封府最后一个购买国债者,既然你如此崇拜苏中丞,那今晚老夫让苏中丞请你吃饭!”

  “苏中丞请我吃饭?能……能有此等好事儿?我……我可以请他吃饭,伱……你能将其约来吗?他会不会已经吃过晚饭了?”胖中年甚是激动。

  这时,一旁的吏员道:“这位是计相。”

  “参见计相。”胖中年连忙拱手。

  王尧臣笑着道:“他若是吃过晚饭了,我让他陪你再吃一顿。”

  突然间。

  王尧臣觉得若是将“可与苏良共进一餐”也作为购买国债的奖励,没准儿开封府购买国债的额度还能更高。

第519章 西夏即灭,苏景明将走江南

  七月十五日。

  开封府国债售卖截止,总额达三千万贯。

  与此同时。

  其他地方州府开始发行国债,为期两个月。

  赵祯甚是开心。

  有了开封府这样的好开头,他相信筹集八千万贯的总额将不会有任何困难。

  ……

  七月二十二日,五更天。

  西夏境,国都,兴庆府内,传来一阵阵混乱的兵戈之声。

  城外,中军大帐内。

  一名宋兵快步冲进军帐,满脸兴奋地朝着稳坐中央的枢密使狄青汇禀道:“狄帅,兴庆府已破,西夏皇宫内,太后没藏氏身穿西夏皇帝服坐于御座之上被擒,西夏国主李谅祚被其毒死。”

  “除了少数党项贵族提前朝着黑山威福军司方向逃去外,其他的官员贵族,全部擒拿,当下我们已经控制了整座兴庆府!”

  狄青微微点头,长呼一口气。

  “攻打了七日,终于攻下了!”

  狄青站起身来,道:“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在兴庆府内必须恪守军令,不得做出任何触犯法令之事,亦不许有任何方式的庆祝,一些人所传的大掠三日,在本帅的军队里不适用,违者,军法处置!”

  “是。”士兵大步走了出去。

  历朝历代,军队夺城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城破之后,可大掠三日。

  在这三日内,将士烧杀抢掠、欺负妇女,皆不算违反军令。

  但在狄青率领的军队中,他却摒弃了这个肮脏的军伍陋习。

  其实,这个“陋习”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士兵们历经辛苦,豁出命来破城。

  一些兵心中是没有家国情怀,没有民族大义的,他们就是为了金银和女人。

  为了提高他们的即战力,主帅便给予他们这种特殊奖赏。

  但狄青清楚。

  当下的大宋士兵不需要这种奖赏。

  其会导致军伍之人日后出现诸多生活作风问题,会令读书人更加看不上武人。

  大宋自开国以来,始终秉持着重文轻武的国策,因全宋变法,因有战事,因苏良的不断建议,武将的地位才提升了一些。

  苏良曾与狄青聊过。

  武人地位低下,一部分是朝廷规制的问题,一部分是武人自身的问题。

  品德低下,野蛮粗俗,自然会让人看不起。

  当下的大宋武官,其实只有狄青打出来了。

  他是因军功卓著,才拥有了统领“灭夏之战”的机会。

  此战,并非狄青能赢。

  朝堂中的富弼、梁适、苏良、韩琦、富弼等一大批文官,若为军帅,亦能灭夏。

  狄青乃是为了全体将士的未来仕途考虑。

  西夏战事结束后,大宋可能就剩下与辽和东瀛的战事,一旦战争结束,武将必然还会受到打压。

  为了让将士们能过上好日子,除了立功外,还要保证不犯错。

  旋即。

  狄青转身看向后面的地图。

首节 上一节 682/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