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578节

  包拯向来都是轻易不开口,一开口便是大事。

  “官家,臣有本要奏!”

  五十五岁的包拯,声音依旧洪亮,整个大殿都能听得无比清晰。

  赵祯坐直了身子,道:“包卿请讲!”

  包拯拱手道:“近日,开封府破获一起伪造朝廷敕牒替人补选官职的案件,经查,主谋为越国夫人之门客,参知政事宋庠之侄、知许州宋祁之子宋辰之挚友张彦方。”

  此话一出。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似乎连呼吸声都停滞了。

  朝廷敕牒。

  即朝廷颁发给官员的凭证,凭此证便可补官上任。

  伪造敕牒,乃是死罪。

  包拯在主谋张彦方的前面追加那么多的人物关系,显然此事可能与这些人都有关。

  越国夫人曹氏,乃当今张贵妃的亲娘。

  宋庠宋祁是两兄弟,一个是当朝宰执,一个正任知州,其子/侄与主谋有染,他们也有嫌疑。

  此等死罪,沾上便是大罪。

  即使贵妃之母、当朝副相都不能免责。

  这一刻。

  所有人都看向参知政事宋庠。

  宋祁之子已不是第一次出事了。

  早在三年前,其子宋辰便因与匪徒结交而得到惩罚,宋祁也被贬谪到了地方。

  而后。

  宋辰依旧留在汴京城,在宋庠府内生活。

  若宋辰也参与了伪造敕牒,那宋庠的罪责可能比宋祁还要大。

  敕牒难以伪造,更难让验证者信服。

  除非借高官之势,才能鱼目混珠,瞒天过海。

  苏良望着参知政事宋庠,微微皱眉。

  若宋庠不知此事,听到包拯将他的名字与伪造敕牒的主谋放在一起,正常反应定然是极力反驳,迅速摆脱关系。

  但现在却是低着脑袋,说明他大概率知情。

  赵祯的脸色也阴沉下来。

  此事。

  要么涉及后宫,要么涉及中书,或是两个地方都涉及。

  这对当下朝堂后宫的稳定,破坏性极大。

  包拯接着道:“此案关系着当朝宰执与副相,开封府无法独查,故而汇禀官家,请官家定夺!”

  “此外,就在昨日,宋相公曾派下属吏员,催促开封府判官,尽快对张彦方执行死刑!”

  此话一出。

  若宋庠再不站出来解释,那就相当于默认了。

  宋庠快步走到大殿中央。

  “启禀官家,老臣确知张彦方伪造敕牒之事,也知吾侄与其关系甚笃,老臣曾质问过宋辰,宋辰告知老臣,他并不知晓此事,也绝不敢这样做!”

  “臣派遣下属吏员询问,乃是为了知晓那张彦方何时会执行死刑,并未催促,并且老臣的催促,对开封府官员并无用。”

  “老臣之所以询问,确实有些私心。老臣是担心此事影响老臣的官声仕途,老臣是绝对不可能与此等贼子同流合污,伪造敕牒,请官家明察!”

  ……

  这一刻,宋庠的脸上满是汗水。

  他怕了。

  怕丢掉当下的位置。

  赵祯自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

  他想了想,道:“大理寺与开封府合查此案,宋相,此案查出之前,你便不用再去中书了!”

  “臣……臣遵命!”宋庠无奈拱手。

  随即,朝会就散了。

  片刻后。

  苏良与赵挾艘黄鸪炮稍鹤呷ァ�

  赵挸潘樟嫉溃骸熬懊鳎憔醯盟蜗嗷岵换岜话障啵俊�

  苏良一愣。

  “不会吧!我了解宋相的人品,他不可能伪造敕牒,也没必要。大概率就是那个主谋者通过其侄子,借了他的势,更或者,这都是越国夫人的主意,与宋家无关!”

  赵捯×艘⊥贰�

  “不,即使与宋相无关,他也有育侄有失的嫌疑,更何况……估计是要被外放了!”

  “更何况……什么?”苏良不解。

  赵捇饭怂闹埽鼙呶奕撕螅∩溃骸案慰觯ㄒ话悖僭泵且捕枷M夥牛业故窍M费粞磕芏ヌ嫠 �

  “啊?”

  苏良先是一愣,然后明白了过来。

  中书省众相公中。

  文彦博和富弼二人,一个是首相、一个是次相,乃是最稳定的,因为二人操持变法颇有政绩,且还有军功。

  民间已有“文富之政,开创盛世”的说法了。

  外判西北的范仲淹的副相之位也很稳定。

  他是西北一柱,且深受官家信赖,短时间绝对不会被罢黜。

  张方平的位置较稳。

  他除了管辖礼部之事外,对三司之事也颇为精通,全宋变法离不开他。

  唯有宋庠,主管的是科举、馆阁修史之事。

  年龄大,政绩少,能力弱,被取代的可行性最大。

  众相公的能力,满朝官员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

  如今,欧阳修势头正劲,不断提出新法建议,宋庠能干的,他也能干。

  故而,宋庠一犯错。

  官员们都觉得欧阳修可能会取而代之。

  当下的大宋正在全力奔跑,那些跑的太慢的领跑者,自然不能让其堵在前面。

  苏良想了想。

  也觉得欧阳修任参知政事会比宋庠优秀。

  宋庠太过死板,虽无过,但也无大功,有时确实拖后腿了。

  ……

  两日后。

  大理寺与开封府的联查便相继有了一些结果。

  首先,主谋张彦方虽为越国夫人的门客,但对其伪造敕牒之事,确实是完全不知。

  越国夫人只有管教不严之责。

  并且,张彦方借的乃是参知政事宋庠之势,而非张贵妃之名。

  副相的势在地方官场上自然是比贵妃更好用的。

  随后,包拯与赵概又提审了宋庠之侄宋辰。

  经过细查,他也并未参与伪造敕牒,但因与张彦方经常出入瓦舍酒楼,被其利用,让那个购买敕牒者,误以为幕后靠山是宋庠,然后才会无法无天,甚是猖狂。

  很快。

  开封府和大理寺的联名结案卷宗便送到了赵祯的面前。

  越国夫子有管教不严之责,宋庠有育侄不严之错。

  此等罪责并不算大,因为开封府这些年来,出现这种“假借朝堂大人物当靠山,谋私利”的事情特别多。

  文彦博、富弼、张方平等相公,也都曾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些违法势力的“背后靠山”。

  对此情况。

  赵祯最多就是训诫一下宋庠,然后严惩其家族子弟而已。

  不会罢相。

  就在苏良庆幸宋庠逃过一劫时,宋庠却出了一记昏招。

  宋庠看过结案案宗后,并没有依照常规诚心认错,而是将他担任参知政事以来为朝廷所做的贡献,全都罗列了下来。

  他太怕官家将其贬谪外放,故而直接在奏疏上表起了功。

  宋庠若是比其他相公做的都好,表功也就罢了,关键他事事皆不如其他相公。

  如此表功,让很多官员觉得他在沽名钓誉。

  一时间。

  官员们纷纷上奏弹劾,称其不认错而表功,实乃非良臣之举。

  而后,御史台的御史们也都出手弹劾。

  除了弹劾他教子无方外,还用了一个特别具有杀伤力的词。

  “固位无耻。”

  这个词的意思是:他表功乃是为了长期霸占副相之位,甚是无耻。

  固位无耻,一下子将宋庠的真实意图暴露了出来。

  然后,官员们便纷纷议论起了他的功与过。

  宋庠做事向来求稳,乃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私德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他弟宋祁喜爱风流,宴饮过度,沉迷歌伎美色,全朝皆知。

  宋祁之所以变成这样。

首节 上一节 578/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