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577节

  百家学院最中间的大堂中,停放着一副棺木。

  前方的灵位上撰写着一行大字:先考柳三变之灵位。

  此乃柳永之子柳涚所立。

  依照柳永的心意,其名又改为了柳三变。

  头七,即灵魂返家之日。

  很多歌伎们再次自发地来到百家学院,祭奠柳永。

  苏良、曹佾等人也都来到了灵堂前。

  依照柳永生前的要求,柳涚会将其葬在百家学院西三十里处的一处墓地。

  那里是曹佾专门为百家学院的夫子学生们选择的一块墓地,柳永已视百家学院为家,故而愿安葬在那里。

  ……

  这一刻,垂拱殿内。

  赵祯坐在御案前,面前放着一本《柳七先生词集》。

  这几日,百姓悼念柳永、讨论柳词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赵祯的耳中。

  赵祯看完柳词后,回忆着苏良的话语。

  他缓了缓,喃喃道:“柳词不可成主流,然亦可令天下人吟之,朕就送一副飞白书吧!”

  随即,赵祯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

  两个时辰后,百家学院,柳永灵堂前的大院内,足足围了上百名歌伎。

  这些歌伎,手持各种乐器,正在吟唱着柳永的词作,以此送柳永一趟。

  这些人,边唱边哭,悲伤程度不亚于柳永的家人。

  就在这时。

  一众内侍奔进院内。

  歌伎们停止了吟唱,苏良等人连忙走了出来。

  为首的内侍高声道:“柳三变之子柳涚接旨!”

  柳涚立即走上前,躬身拱手。

  那内侍道:“传官家口谕,特赐柳三变飞白书一副,以示哀悼!”

  随即。

  内侍便将裱好的飞白书交给了柳涚,然后迅速离去了。

  柳涚打开看后,面色激动,朝着天空高声道:“柳涚代家父谢官家隆恩!”

  苏良道:“温之兄,官家写的什么内容,快念一念啊!”

  柳涚拿着赵祯的飞白书,挺起了胸膛。

  “官家说:太平之世,醒时多读杜诗,醉后小吟柳词。”

  听到此话。

  苏良、曹佾等人皆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杜诗,指的是杜甫之诗,杜诗讲的是家国天下,自然应多读。

  而酒后的吟柳词,表明也是一种生活的消遣。

  官家能将柳词和杜诗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对柳永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褒奖。

  柳涚望着柳永的棺木,喃喃道:父亲,你若看到此飞白书该有多好啊!

  当年。

  赵祯一句“且去填词”几乎是绝了柳永的仕途,而今他这句话,算是对柳永的认可。

  柳永生前若是能听到此话,绝对会甚是开心。

第454章 固位无耻!做相难,做一名尾相,难上加难!

  十月二十二日,入夜。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汴京城。

  苏良吃过晚饭,泡了泡脚后,便与唐宛眉一起钻进了被窝。

  今夜须早睡。

  明早有朝会,且是大朝,不能不去亦不能迟到。

  大宋朝会分三种。

  其一为朝贡大典,即元日大朝会,每年一次。

  其二为大朝。

  即京朝官都须到且在大庆殿召开的朝会,每月至少一次,时间都是临时决定。

  其三便是常朝。

  每日举行,设在垂拱殿,有时官家无须露面,中书相公们主持即可。

  明日大朝之事,乃是枢密院官员汇报近两个月的大练兵成果。

  赵祯令文武百官皆不可缺席。

  ……

  翌日,四更天,雪已停,甚冷。

  开封府衙役吏员、禁军士兵们已将汴京城主街道上的积雪清理过半。

  苏良身穿锦袄,外套官服,朝着禁中奔去。

  约半个时辰后。

  文武百官齐聚大庆殿。

  大庆殿又高又大,且四处透风,依照往昔惯例,这时早就应该备好炭盆了。

  但今日,却什么都没有。

  按说内侍省绝对不会犯下如此幼稚的错误。

  这时。

  鸿胪寺寺卿左有鼎朝着不远处的一名内侍嚷嚷道:“怎么回事儿?官家都快来了,炭盆还没有备上,这么冷的天,朝会如何开?”

  这位重阳踏青的最后一名,畏热怕冷身子虚,并且向来矫情,乃是在朝堂出了名的。

  那名内侍还未回话。

  后面便传来了首相文彦博的声音。

  “左寺卿,撤去炭盆乃是中书的主意,往昔冬日,炭盆一置,殿内太暖,百官皆易生困意,中书便恳请官家撤去了炭盆,你若觉得冷,可令内侍为你专寻一个暖手壶!”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等相公大步走了过来,百官纷纷拱手。

  “不用!不用!下官是担心冻到了官家,中书此举,下官甚是赞同,冷风吹一吹,更精神!”左有鼎笑着说道,然后退到了一旁。

  左有鼎在朝堂混了这么久。

  鸿胪寺寺卿之位一直牢固,靠的就是能屈能伸。

  片刻后。

  文武百官皆站好队列,挺直了身子。

  年过半百的相公们都不冷,其他官员们怎敢冷。

  即使冷,也要忍着。

  苏良穿的较厚,再加上这些日子出入军营,心火较盛,还是感觉不到寒冷的。

  稍倾。

  赵祯大步走来,坐到了御座上。

  今日的主角乃是枢密院。

  枢密使狄青、枢密副使曾公亮与梁适挺着胸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汇报了。

  随即。

  赵祯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下面便由枢密院来汇报一下近两个月的练兵成果!”

  狄青大步走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文书,开始认真地汇报起来。

  “自八月二十日《练兵总要》施行以来,枢密院协同三衙对中央禁军、西北禁军、河北禁军、南境禁军以及厢军开展了上百项特训计划,其中……”

  当下,大宋朝堂的政事汇报。

  要求重数据、重事实、少描述,不得夸大其词。

  狄青用了不到半個时辰便讲完了,条理清晰,数据扎实,没有任何虚词。

  此后。

  曾公亮和梁适各用了一刻钟的时间补充。

  共计不到一个时辰,枢密院便汇报完了所有内容。

  这些内容若让一些喜欢添枝加叶的文官汇报,估计能汇报到午后,将与此事有关的功臣都能提一遍。

  有三分政绩便说成七分功劳,那是常有的事情。

  枢密院三人讲完后,各个相公也都发表了简短的总结。

  大练兵乃是当下全朝都重视的事情。

  当下进度良好,并无任何疏漏。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总结了数句。

  满朝文武都甚是高兴。

  往昔一场“大朝”最少也能磨到近午时,而今一个多时辰就要结束了,效率实在是高。

  左有鼎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他双脚冻得已没了温度,巴不得立即钻到有炭火的屋子里烤烤火。

  就在赵祯准备让内侍宣布朝会结束时,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包拯突然大步走出,来到了大殿中央。

  百官同时看向包拯。

  每次朝会。

首节 上一节 577/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