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474节

  “景明,令狄汉臣升任枢密副使,我没意见,但绝对不能让其升任枢密使,武官任枢密使,实乃国朝未有!”

  “顽固!老顽固!你平贝州一城之乱,便升为宰相,狄汉臣平叛广南两路,还不能做枢密使?”曾公亮反驳道。

  这个反驳,文彦博还真没法接。

  一旁。

  张方平接话道:“曾枢相,不是狄汉臣功绩不足,而是武官若任枢密使,不符合我朝的文武制衡之策!”

  “对狄汉臣,可以厚赏金银,可以封赏其子,但绝不可使其任枢密使,不然日后他若再立功绩,难道要拜相?”

  ……

  苏良听了好一会儿,总算听明白了。

  曾公亮欲上奏自降为枢密副使,而使得狄青任枢密使。

  然后遭到了其他五位相公的强烈反对。

  苏良观察欧阳修和范镇脸上的表情,笃定二人也持反对意见。

  反对者们的理由有二。

  其一,本朝武官做到极限,只能是枢密副使。

  其二,若令狄青任枢密使,以后狄青再立军功,就只能拜相了,虽然自全宋变法以来,武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武将拜相的先例绝不能开。

  苏良能理解众相公反对的原因。

  因唐末藩镇之乱以及太祖乃是以兵变开国,故而大宋的朝堂向来都是崇文抑武。

  曾公亮则是认为,此等军功,若因对方是武臣而区别对待,必将引起一些将士的不满。

  曾公亮执掌枢密院,更能了解武将们的心情。

  目前。

  众相公还未向官家汇报,正处于秘密探讨阶段。

  此等探讨,若让狄青知晓,不但显得朝廷薄恩,而且还会使得狄青尴尬。

  文彦博看向苏良,道:“景明,你如何看?”

  曾公亮抓着苏良的手,非常认真地说道:“景明,你一定会支持老夫的,对不对?”

  苏良皱起眉头,也是无奈。

  此等事情,他能如何看?

  到底是擢升为枢密使还是枢密副使,大家在此讨论没用,必须让官家定夺。

  苏良开口道:“诸位相公,我觉得此事,我支不支持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的想法。”

  “诸位所担心的不就是有可能会发生武人乱国的悲剧吗?”

  “武人乱国的前提是皇权太弱,你们觉得官家的皇权弱吗?”

  “你们觉得官家是想让狄汉臣成为一把更加耀眼锋利的剑,还是因怕被剑割伤而不让他出鞘呢?”

  “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此事不就有结果了!”

  众相公都是一愣。

  此事涉及皇权稳固,唯有官家可作决定。

  “走,咱们去垂拱殿!”文彦博道。

  当即。

  众相公打开门,风风火火地便朝着外面走去。

  这时。

  文彦博见苏良没有跟过来,不由得回头道:“景明,同去。”

  苏良摇了摇头,道:“诸位相公,我现在是从七品……我……官小……”

  苏良还未说完。

  离他最近的富弼和吴育便一起将苏良架了出来。

  他们的“苏景明依赖症”已到了晚期。

  无药可救。

第395章 文武之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垂拱殿内。

  两府六位相公和欧阳修、范镇、苏良三名台谏官分站两侧。

  首相文彦博将众人对狄青封赏的争议向赵祯作了汇报。

  众相公在表明自身观点的同时。

  皆认为——

  此事涉及祖宗之制、皇权之威,理应官家做决定。

  赵祯听完后,微微皱起眉头。

  依照功绩,狄青足以擢升为枢密使。

  但依照大宋的一贯规制,武官任枢密副使便已算是最高职衔。

  他看向苏良。

  “景明,你素来有主见,为何此次却未表明观点?”

  苏良拱手。

  “官家,臣觉得,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就不能只是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后续还要提升武人地位,让更多的武将进入枢密院任职,让狄帅真正拥有实权!”

  “若只是擢升狄帅,只会让狄帅成为被许多文官攻击的靶子,甚至有可能成为史上任期最短的枢密使。”

  “当下,臣看不出朝廷有提携武人地位的倾向,故而无法表明观点。”

  听到此话。

  赵祯和众相公都是无奈一笑。

  大家之所以对擢升狄青为枢密使犹豫不决。

  正是担心破此先例后。

  武官地位逐渐抬高,日后出现乱国之患。

  但苏良却言:如果不是为了提升武人地位,就不必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文彦博等人的意思是——

  虚衔都不想给狄青,莫说实权了。

  而苏良的意思是——

  若是不给予足够的实权,不如不给这个虚衔。

  赵祯想了想。

  “这是两码事!是否继续抬高武人地位,日后再议,当下只谈封赏之事。”

  “朕觉得,狄汉臣立下奇功,又是忠臣,定然不会做出乱国之举,可破例擢升为枢密使!”

  苏良再次拱手。

  “官家,若以此理由擢升狄汉臣为枢密使,臣反对。当年,太祖不也是后周恭帝身边的忠臣吗?”

  “放肆!”赵祯气得站起身来。

  此等话语也就苏良敢说。

  换作旁人,赵祯恐怕已经命人将其赶出去了。

  苏良继续道:“官家,臣以为,无论是重文抑武或重武抑文,对朝廷而言,都是畸形之治。”

  “这一点儿,从我大宋禁军唯有西兵可战就可以看出。”

  “庸官乱用兵,良将难出头。两院为防武将成势,矫枉过正,已使得天下将士变成了病猫,当朝无名将,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位武曲星,若只是将他架在高位,而不给其权,无异于是将他架在火上烤,恐怕会将其废掉!”

  苏良重生一世。

  自然不希望狄青任枢密使后,与史书所载依然一样,在朝堂一言不发,被羞辱、排挤、诋毁后,最后抑郁而终。

  他继续道:“官家,臣一直认为,历朝历代,武人之患,主责不在武将,而在朝廷。当下,则在官家,在诸位相公。我们若还是秉持着防止武将作乱的态度对待武人,臣真的不建议狄帅为枢密使,让其留驻西北,反而更好。”

  这时,曾公亮站了出来。

  “官家,臣倒是不如景明想得那般长远,臣只是觉得,日后咱们与辽夏必有一战,若任命军帅,狄汉臣必为首选;其次,开封禁军需要再调教调教,狄汉臣依然为首选,故而,臣支持其任枢密使!”

  紧接着,富弼也站了出来。

  “臣听景明与曾相的一席话后,觉得自己有些固执了。我朝如果只有一名良帅,定然是狄青,我们要做的是将其托举起来,帮其完成更大的功绩,而非压制他!”

  富弼改变意见,选择支持苏良。

  “臣附议!”欧阳修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范镇也站出来说道。

  一时间。

  殿下九人,有五人都支持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苏良更是坚持要给予狄青绝对的实权。

  此刻。

  赵祯也倾向擢升狄青为枢密使,但他纠结的是要不要给予狄青在枢密院绝对的权力,要不要不断提高武人地位。

  当年。

  太祖以殿前都点检之职,发动陈桥兵变。

  此等教训,大宋历代皇帝都不想重蹈覆辙。

  旋即。

  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景明与曾相所言,有一定道理,臣也能接受狄汉臣任枢密使且拥有实权,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底限,日后武官无论建立何等功勋,皆不能拜相!”

  武官不拜相。

  即意味着武官的地位永远不能高于文官。

  “此外,一旦发现武官存在谋逆的可能,必须降重罪!”

  “臣附议!”

  张方平、吴育、宋庠三人同时拱手。

首节 上一节 474/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