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
耶律洪基还非常在意一点。
这些人各个面貌俊秀,气质优雅,除了没有洗头的王安石外,其他人竟然都比他帅气。
气人!
实在是气人!
耶律洪基不时皱起眉头。
通过这次樊楼茶会,他看到,大宋像苏良这样的官员,不是几个,也不是几十个,而是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浩浩荡荡。
这让辽国如何与大宋比!
他还想起了苏良那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瞬间意识到,这定然是辽国文治不兴所导致的。
若不提高文人地位,再次改革科举吏治,辽国永远无法像大宋这样,让各个年龄段都满是贤才。
耶律洪基坐了一个多时辰后,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先行离开了。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从自由谈到樊楼茶会,皆是苏良安排好的。
自由谈上,苏良意在让耶律洪基看到大宋的柱石类官员到底有多优秀。
樊楼茶会上,苏良意在让耶律洪基看到大宋青年官员的绝代风采。
其目的,乃是在耶律洪基的心中埋下一颗文治的种子。
让其主张变法。
让辽国也开始重文抑武,全面学习大宋。
待辽国学会了大宋的规矩,那辽国也就废了。
在贫富差距甚大、兼并甚是严重的辽国,搞文治,必然能让辽国乱成一锅粥。
即使他们迷途知返,也必将走一段长长的弯路。
当下的耶律洪基,满眼都是大宋的好,根本看不到大宋文治存在的缺陷。
他丝毫不知,已经完全钻进了苏良所设的局中。
苏良的手段,有“坑蒙”之嫌,不是很上得去台面。
但他转念一想。
若因此举,可减少河北边境士兵的伤亡,可使得辽国迅速衰退,那就值得了。
大丈夫理应不拘小节。
为国事而舍弃君子作风,并无过错。
……
近黄昏。
耶律洪基身心俱疲地回到了都亭驿。
他刚至厅堂,还未曾坐下喝口水,便听到里面传来耶律素与李韩的对话。
“殿下有应酬,定然是深夜方归。此时,正是去勾栏喝酒听曲的好时候,机不可失,咱们下次来汴京都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是啊,该快活时就快活,宋辽又不开战,各自发展各自的,殿下天天皱着眉,完全是杞人忧天!”
“李兄,今晚咱们去桑家瓦子看女相扑吧,那日看过之后,我便馋得很!”
“没问题,看过之后,咱再找个地方消消火。”
“哈哈,好主意,今晚的消费,全部由我来付,一定要玩开心!”
“不用不用,使团公费足矣,使团公费足矣,殿下绝对看不出来的。”
……
二人一边说笑,一边大步走到厅堂。
当他们看到阴沉着脸色的耶律洪基时,顿时傻眼了。
“殿……殿下,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耶律素的嘴都磕巴了。
他没想到耶律洪基会这么快回来,看其黑着脸,怒气冲冲的模样,显然是听到了二人刚才的对话。
“我回来,是不是耽误你们两个的好事了?你们要去哪?要不要本殿下亲自送你们去?”
“没有没有,殿下,你……你听我解释!”
“不用解释了,再让本殿下揍一顿就行,这一次,不打脸!”耶律洪基举着拳头说道。
耶律素和李韩欲哭无泪,只得乖乖转身。
今日这场胖揍,显然是躲不掉了,遇到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主子,他们只能挨着。
抱歉,没写够8k,因最近杂事缠身,我先稳定更新,存几章稿子,而后慢慢增加字数,感谢诸位读者老爷阅读,非常感谢!
295.第295章 两小苏发威,耶律洪基心态崩了!
295.
十一月二十二日。
距离耶律洪基挂职御史台结束还有八日。
他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结束这份糟糕的体验!
起初。
他觉得经常与唐介、范镇、苏良这些人相处。
可取长补短。
汲取大宋士大夫官员的更多优点。
但历经自由谈与樊楼茶会后,他发现,学不会,根本学不会。
对方的实力是建立在阅读了大量典籍,拥有丰富的底层经验,以及活跃的朝堂氛围上的。
他参与其中。
就如韩非子笔下那个不会吹笙的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
除了会如小鸡啄米般点头,根本说不出什么道道,还显得非常傻气。
十九岁的耶律洪基。
极爱脸面,当下代表的又是辽国的脸面。
为了挽尊。
他选择不再参加大宋士大夫官员的任何聚会。
……
这日,午后。
耶律洪基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
他决定去大宋的馆阁转一转。
馆阁是大宋官藏书最多的地方,而他最期待的便是去看一看那套《崇文总目》。
《崇文总目》,乃是当下大宋最大最全的一套目录书。
此书,著录丰富、体例完备,录著经籍3445部,30669卷。
乃是由宋祁、王尧臣、欧阳修等学士编撰校正,历时七年,直到庆历元年才成书。
书中,每类都有叙释,每书皆有解题。
看过此套书,便可知以后看书应朝向哪个方向,另外此书内有对各类书籍的注解,看完注解便知一本书的大致情况。
馆阁书籍,汗牛充犊。
耶律洪基想要通过看书快速提高学识水平,显然不现实。
不过看一看《崇文总目》,背诵一些书籍的目录注解,回辽后,向其父显摆显摆,还是完全够用的。
耶律洪基作为“台谏官”,与苏良打了声招呼后,便奔向了馆阁。
馆阁的官吏都知晓辽国皇子挂职台谏院,见其亮出台谏官身份后,皆恭敬行礼,并为其指引了方向。
……
不多时。
耶律洪基便来到集贤院,《崇文总目》正是藏于此处。
一入门,他便闻到一股浓郁的书墨香。
集贤院内,房屋甚多。
每间屋子都是书籍满盈,堆放地整整齐齐,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包,还不乏有一些善本、珍本……
此时的集贤院,一片安静。
有官员忙于抄录,有官员忙于整理校对,还有官员坐在一处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正在认真看书。
耶律洪基刚转一会儿,便有些迷糊了。
集贤院太大,书屋太多,他一时都不知如何寻找,而问询馆阁的官吏,他又有些拉不下脸。
就在这时。
他看到不远处有两个十来岁的书童朝他这边走来,不由得大喜。
“哎!本官且问你们,《崇文总目》放在何处?”
“官人,我们带你去吧!”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小苏轼,而一旁的是其弟苏辙。
很快。
苏轼与苏辙便将耶律洪基带到了存放《崇文总目》的书架。
耶律洪基微微皱眉,道:“怎么是抄录版?原版何在?”
苏轼微微拱手。
“官人,《崇文总目》较为珍稀,原版放置于秘阁,若想品读需有官家手谕,另外,此书的抄录版也是禁止外借的。”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
他看向《崇文总目》,不由得面带迟疑,不知要看哪一卷。
《崇文总目》虽为目录书,但也有六十六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