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321节

  午后,变法司内。

  范仲淹、王尧臣、欧阳修、唐介、包拯、范镇、苏良、耶律洪基分坐在一条长桌的两侧。

  桌子上,有茶水、干果、点心、水果等。

  耶律洪基甚是亢奋。

  此时的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大宋的士大夫官员,正在与一群优秀的同僚交流政事。

  这种氛围,比辽国好太多了。

  众人寒暄数句后,苏良率先引入了此次要讨论的话题。

  “自西夏国主元昊身死之后,西夏宗室混乱,党项贵族争权夺势,但而今已渐渐安定。西夏穷困,民既为兵,又为贼。他们在缺粮少钱之时,必然将苗头指向宋或辽,行抢掠之举。我们到底应该灭夏,还是防夏,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日,我们就聊一聊如何能够有效抵制西夏人的抢掠!”

  紧接着,众人便开始轮番发言了。

  “西夏实为巨贼,难改偷盗本性,若欲彻底解决西夏之患,必须一鼓作气,将其灭掉。不然待他们困顿时,定不会遵守盟约规定。西夏人自上而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视伦理纲常,我们绝不可与之为友……”

  “非也。西夏可防但不可灭。其如鸡肋,若灭之,须派官员管辖,军队驻扎,甚至为其百姓开民智,兴教化,消耗太大,实为一桩不划算的买卖。”

  “西夏并没有那么好打!他们占据有利地形,又有重铁骑铁鹞子。在危难之时,还会采取甚是歹毒的坚壁清野之策,若灭其国,付出的代价太多,不如在边境多建城堡,专防抢掠!”

  “西夏并非不可打,关键是看我们会不会倾尽全力去打,若倾尽全力,三月便可灭之,但是如何管辖党项人和羌人,确实是个大麻烦……”

  ……

  范仲淹等人纷纷开口。

  每个人都是有理有据,从军事、民情、利益得失等多方面,将西夏人的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分析得头头是道。

  耶律洪基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未发一言。

  不是他不想说。

  而是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白鹤群里面的一只鸡,说话必露怯。

  甚至一些想法与这些人相比,不但浅薄,而且幼稚。

  当下他代表的乃是辽国。

  若不能说得精彩,不如不说。

  不多时。

  他挺着的胸膛便佝偻了下来。

  他生来自傲。

  一直觉得自己若来大宋参加科举,考中个进士还是没问题的。

  此刻,他才知晓自己与大宋官员的差距有多大。

  不远处。

  苏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想做的,便是打击一番耶律洪基的自尊心。

  此番自由谈。

  足足进行到黄昏才结束。

  众人都是慷慨激昂,纷纷发表意见,而耶律洪基做得最多的就是点头和傻笑。

  在这群人面前,他连做个配角的资格都没有。

  耶律洪基自尊被伤,情绪甚是低落。

  ……

  入夜,都亭驿。

  耶律洪基坐在厅堂中喝着闷酒。

  越喝越郁闷。

  在他的眼里,大宋百般好,大辽万般糟。

  长此以往,辽国国势将危。

  就在这时。

  微醺的辽国正使耶律素和副使李韩回来了。

  二人看到耶律洪基后,不由得明显一愣。

  自耶律洪基挂职去御史台后,基本都是很晚才回来,而今却至少早了一个时辰。

  耶律素和李韩作为正副使,并没有别的任务。

  二人来大宋的目的就是吃喝玩乐,不过在耶律洪基的面前,他们收敛了许多。

  耶律洪基看向二人,语气冰冷地问道:“汴京城好玩吗?”

  耶律素和李韩都是一脸尴尬,看耶律洪基那阴沉的脸色,没敢开口回答。

  耶律洪基缓缓站起身来,道:“来,跟我过来!”

  大约数息后。

  里面传来耶律洪基愤怒的咆哮声。

  “你们看没看到南朝(即宋)君明臣贤,变法搞得有声有色;你们看没看到汴京城的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是面带笑容;你们看没看到汴河之上,千帆竞发,商贸是多么繁荣;你们看没看到,一座汴京城足以抵得上我们十座大城!”

  “我们再不学习南朝,差距将越来越大,早晚都会被他们所灭,你们还有心情吃喝玩乐……”

  耶律素想了想道:“殿下,大宋的军事是比不过咱们的。”

  “你知道比不过吗?我们与宋不见兵戈多年,他们一直在进步,而我们一直在退步,你没看到河北禁军都换将了吗?”

  “愚蠢、废物,你以为南朝还是十年前的南朝吗?”

  耶律洪基大骂二人一顿后,直接攥着拳头朝着二人狠揍起来。

  耶律洪基的暴力基因,源于他爹耶律宗真。

  今日他一肚子的火气与委屈,只能朝着此二人发作了。

  耶律洪基挥着拳头,狂揍了二人近一刻钟后,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

  他长叹一口气,喃喃道:“当下,我朝的变法力度还不够,必须要全面学宋,网罗天下贤才,不断加强文治的比重,不然与宋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294.第294章 苏良设局,暴力倾向者耶律洪基

  294.

  十一月十八日。

  御史台,台院。

  耶律洪基挂职台谏官半月有余,兴致已大不如前。

  因为他看到了太多大宋远远强于辽的地方,但又无从学起。

  每当看到苏良用一个时辰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当日日课。

  每当看到唐介一日能撰写三份弹劾奏疏,还能抽一个时辰用墙角的长寿五件套锻炼身体。

  每当看到范镇纠察百官班序,完成日课后,还有闲暇整编《新唐书》,甚至经常找友人探讨乐理。

  他就觉得,辽国的御史台就是个草台班子。

  甚至间歇性地认为:辽国要完!

  ……

  这一日,午后。

  苏良再次笑呵呵地来到耶律洪基面前。

  “涅邻,明日休沐,王介甫、司马君实等年轻官员组织了一次樊楼茶会,邀请你我二人,你可愿往?”

  说罢,苏良将一份请帖放到了耶律洪基的面前。

  耶律洪基面带疑惑:“还邀请了我?”

  “你是贵客,这些年轻官员们都想见一见伱,你放心,他们想要结识的乃是洪基洪涅邻,而非耶律洪基!”

  听到这话,耶律洪基顿时笑了,道:“我去!”

  这一刻。

  耶律洪基挺起胸膛,突然有了自信。

  他意识到,之所以感觉自己很糟糕,乃是拿自己与范仲淹、王尧臣、欧阳修、苏良这些人相比。

  若与大宋的年轻官员相比,他应该不会那么差。

  ……

  翌日,近午时。

  耶律洪基身着一袭锦袍,与苏良来到了樊楼,二楼包间。

  在场的有王安石、司马光、吕诲,刚回到汴京城述职,曾经三元及第的冯京、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等青年才俊。

  这些人自然是苏良召集过来的。

  若无苏良的面子,性格执拗的王安石根本不愿意浪费一下午的时间陪人喝茶。

  众人见面后,一阵寒暄,并将耶律洪基当作贵宾,礼数甚是周全,每个人都自报家门,并朝他打了招呼。

  这让耶律洪基有一种被围绕在中间的优越感。

  与年岁相差不大的年轻官员相处,他压力全消,且准备展示一番自己的学识。

  片刻后。

  众人边喝茶边闲聊起来。

  没多久,耶律洪基便感到了不适应。

  他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这些人聊的闲书,他没看过;聊的山河风光,他没见过;聊的野闻趣事,他没听过;聊的各种美食,他也没品尝过。

  甚至。

  对方聊起辽国的一些民俗特色,耶律洪基也都是一知半解。

  他只能含糊着、傻笑着。

  来之前,打好的腹稿,也忘的是一干二净。

  自己都感觉自己是一个乡巴佬,学识相差实在太多了。

  与这些人相比。

  可能他也就在骑马射箭上能胜一筹。

首节 上一节 321/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