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97节

  “老道长上心了!”赵祯笑着说道。

  ……

  众人寒暄了数句后,玉阳子大手一挥动,火器手皆到位,准备发射。

  这时,张茂则招了招手。

  立即便有数名禁军士兵站在赵祯与众官员身前,最前面的士兵还举着盾牌。

  这时,玉阳子顿时不高兴了。

  “官家若信不过老道,大可改日再来,今日不必演示了!”

  曹佾一脸尬尴。

  这个老道长自诩为世俗之外的修仙之人,但比谁都好面子,且非常倔。

  “老神仙,这是为了官家安全,莫使性!”曹佾连忙说道。

  玉阳子站在赵祯的前面,胸膛一挺,下巴一抬。

  “由老道护在官家面前,还不够吗?老道可对天道立誓,若此次发生一次炸膛,就让老道……我……我连一百岁都活不到!”

  这个誓言,让众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太气人了!

  用活不到一百岁来诅咒自己,这是诅咒吗?

  玉阳子见众人没反应,又解释道:“依照老道当下的体魄,至少能活一百二十岁,我以二十年寿元为誓,难道还不行吗?”

  赵祯笑着道:“朕相信老神仙,都撤开吧,朕距离火器还有一丈远呢!”

  赵祯的一声“老神仙”,令玉阳子老脸一红,臭着的脸上,竟然忍不住露出一抹罕见的笑容。

  当即,众士兵都撤了下去。

  不过一旁的张茂则,则是站在赵祯一旁,以防意外发生。

  “装弹,点火,顺次发射……”

  随着玉阳子的号令,火器兵们迅速地执行着早已试验了上千次的步骤。

  砰!砰!砰!砰!

  紧接着,火光冒出。

  远处的靶子,陆续炸响。

  范仲淹、曾公亮、富弼三人都是上过战场,对火器有一定了解的人,而今看到这一幕也甚是惊喜。

  往昔,火器都是以燃烧为主,攻击力非常有限。

  但此管形火器的攻击力射程竟高于弓弩(单人弓弩,非大型弓弩),且操作方便,并且产生的声音还能惊吓对方的战马。

  可谓是克制骑兵之良器。

  特别是打埋伏战,那简直就是神兵利器,可胜十数倍之敌。

  很快,五十杆管形火器发射完毕,无一哑火,无一炸膛。

  赵祯忍不住夸赞道:“老神仙,实乃天人也,此火器,理应大力推广,大力推广!”

  这一刻,众人对大宋的军伍实力又多了一重信心。

  ……

  片刻后。

  众人回到军器监的议事厅内,围绕着管形火器细聊起来。

  范仲淹、曾公亮、富弼都是行家。

  有人称可改进火绳变为火石,由点火变成摩擦生火;有人称可再制作一类攻击性更大的火器,还有人称可制作投掷类的火器……

  一群火器迷讨论得热火朝天。

  坐在最前方的赵祯,喝着茶,心情甚好。

  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这种场景。

  “群臣忙碌皆为国,帝王无忧饮闲茶。”

  只有在这种气氛下。

  赵祯才觉得给官员们的俸禄有些低了,理应加赏。

  他心中思索着,待会儿给予众人什么样的赏赐,才能使得大家更卖力,更加干劲十足。

  昨日无更,竟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晚上还有两更,各位书友老爷们,求月票!

275.第275章 赵允让为女筹嫁礼,蔡襄呈递《生子不举图》

  275.

  七月十二日,近黄昏。

  放衙后,苏良走出御史台,准备回家。

  随着变法逐渐走向执行阶段。

  变法司众人也逐渐回归各自的衙门,唯有议事时才会聚集在变法司。

  当下乃是听取官声民意的关键时期。

  范仲淹待在政事堂、王尧臣待在三司,富弼、曾公亮、梁适待在枢密院、苏良待在御史台,显然更易得到来自各个地方州府的反馈。

  王安石依旧在知东明县,且干得热火朝天。

  他是完全不挑职位差遣。

  不嫌苦,不嫌累,干劲十足。

  在哪个地方干,就能在哪个地方造福一方。

  司马光都笑称:介甫若能在东明县三年,百姓必立雕像,人人都是他的娘家人。

  不过预计今年年末,王安石就会被调回三司。

  他在三司的功用显然更大。

  ……

  御史台门外。

  吉叔的马车已在外等候多时。

  御史台距苏宅并不远,苏良不喜坐马车,喜欢散步回家。

  但如今他在汴京城名气甚大,很多人都认识他这张脸。

  再加上,他的那篇《论枢密院与三衙之失疏》放在知耻馆后,有一群穷酸学究,日日嚷着苏良败坏朝廷国法,要与他理论。

  苏良为避免麻烦,只得坐马车归家,且随行皆有护卫。

  通过这篇《论枢密院与三衙之失疏》,苏良对大宋的一些读书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圣人道:读书,可修身明理。

  但有些读书人不但不明理,而且一旦涉及危害到他们的利益。

  他们便如强盗般,根本就不讲任何道理。

  他们打心底认为:武人就是比文人低一头,武人就是应被文人驱使,武人只能为将,文人才能为帅……

  与他们想法相同的。

  还有学士院和馆阁里的一些候补闲官。

  这些人有一种迷之自信。

  认为自己读过几本兵书,便是被窝里放屁——能文能武。

  上马可安邦定国平天下,下马能提笔写锦绣文章。

  朝廷若不重用。

  他们就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实乃珠玉蒙尘。

  时常写诗词自怜,去勾栏买醉。

  甚是矫情。

  其实,朝廷视他们如鸡肋。

  若不用,毕竟是一群有功名之人,若用,又不堪大用。

  苏良思索着。

  以后寻个机会一定要给这些眼高手低的人上一课,不然他们的思想将会荼毒更多人。

  ……

  苏良坐上马车后。

  还没走多远,便在拐角处被一辆马车拦住了去路。

  苏良掀开窗帘,定睛一看。

  马车上挂着的,竟是汝南郡王府的牌子。

  这时。

  汝南郡王赵允让从窗户中探出头来。

  “景明,去樊楼饮一杯如何,老夫多日未曾见你,想念得很,咱们唠唠闲嗑,如何?”赵允让笑着说道。

  自从苏良说成了赵宗实与高滔滔的婚事后,赵允就对苏良亲切得很。

  逢年过节,皆有礼物相赠。

  不过,二人在私下并没有什么往来。

  苏良听到此话,便知赵允让定然是有事寻他,当即笑着道:“郡王爷相邀,小子哪敢拒绝!”

  “好,跟着老夫的马车就行!”

  ……

  约两刻钟后。

  赵允让与苏良来到了樊楼。

  赵允让提前便定下了三楼最好的包间,也点上了最好的酒与菜。

  二人坐下后,赵允让便对苏良进行了一顿猛夸。

  唾沫横飞,滔滔不绝。

  从苏良做台谏官开始在进奏院案中的自救,一直夸到了苏良针对夏竦设计的假死之策。

首节 上一节 297/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