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96节

  崇文抑武,有利有弊。

  若想将弊端全消,绝非靠一人之力,更非是数日之功。

  当下,苏良已揭开了一个角。

  未来的禁军士兵必定会越来越好。

  欧阳修与苏良喝酒闲聊时。

  趁着酒醉还给了苏良一个看待“祖宗家法”的独特角度。

  当下,官家如此遵循祖宗之法,是因他的成就还远远低于太祖太宗及先帝。

  若官家有了大成就,那官家的话语和做法,就是未来大宋的祖宗家法。

  听到此话,苏良瞬间释然。

  待将官家培养成贤君、圣君,一切关于祖宗家法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

  七月初五,清晨。

  苏良身穿朱红色官袍,来到了变法司。

  而此刻。

  范仲淹、王尧臣、富弼、曾公亮、梁适、王安石、司马光七人早已在门口等候。

  王安石看到苏良后,躬身伸手,作出一个请的姿势,笑着高声道:“苏御史,您先里面请!”

  其他人也都笑着看向苏良。

  苏良一脸惶恐,连忙道:“诸位,此举可是折煞我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寒暄一番后,才来到议事厅。

  变法司众官员在门口迎接苏良。

  不仅是为恭喜苏良官复原职,还因今日会议乃是苏良所提。

  他称有一强兵之计,欲与众人商议。

  自保马法、保甲法废除后,众人都是绞尽脑汁,思索强兵之策,但一直都没有结果。

  苏良称有计,大家自然兴奋,愿意对他“礼遇有加”。

  众人坐定后,苏良缓缓开了口。

  “其实,我们之所以想不到良策,是因为我们想要的是:在不花大钱的情况下,达到兵强马壮之目的。”

  范仲淹等人不由得都笑了,然后纷纷点头。

  此话虽不好听。

  但还真是这个道理。

  保马法与保甲法之所以增加百姓负担养兵养马。

  便是因军费是个无底洞。

  消耗巨大,故而要分摊给百姓。

  特别是大宋当下的情况,可能三五年内都不会有战事发生。

  若让朝廷花大钱养兵养马,那钱几乎就是全打了水漂。

  国库根本扛不住。

  苏良接着说道:“这纯属痴心妄想,根本做不到,要想兵强马壮,必须花钱!”

  听到此话,三司使王尧臣当即就坐不住了。

  “景明,你的强兵策略若是砸钱,那便不用提了,咱们变法虽然攒了一些钱,但只会用在国计民生之上,不可能再追加军费了,不但我会坚决反对,官家也不可能同意的。”

  苏良微微一笑,看向王尧臣。

  “计相,若每年再增百万贯用于西北边费,三司可愿意?官家可愿意?”

  王尧臣的脑袋摇得就像拨浪鼓一般。

  苏良再次问道:“如果每年增百万贯用于西北边费,可保证三年内能拓边两千余里,得数万亩养马之地,三司可愿意?官家可愿意?”

  王尧臣一愣,兴奋道:“那……那……可以商量啊!”

  数万亩养马之地,至少可抵得上三成军费支出。

  更何况还能拓边两千余里。

  这简直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

  他眼珠一转。

  “景明,你是要施行熙河开边之策?”

  其他人也都纷纷看向苏良。

  去年年底,确定强军开始之际,赵祯与苏良便将熙河开边的谋划,告知了所有变法司成员。

  “欲夺燕云,先灭西夏,欲取西夏,先复河湟。”

  苏良微微点头。

  “我觉得,强兵最好的方式,不是练,而是战;养马最好的方式,不是养,而是夺。”

  “熙河镇已发展近两年,商贸愈加繁盛,最多再过三年,便可收网,而今我们便可用备战法强兵。”

  “备战法强兵?”众人皆不解。

  苏良解释道:“备战法,是我想出来的一个名字。”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个目标,三年内必须占领河湟之地,而后为此目标做部署。从士兵筹备、粮草、训练、将士调度等多方面,以战时的要求训练,而后必须完成这个目标。”

  “此目标只需告诉我们的重要将领即可,他们知晓不日将有战,训练方式定然会不同寻常。”

  “待此目标完成,我们的士兵得到了锻炼,我们也将拥有大片肥沃的养马之地,甚至捕获大量的战马!”

  “恕我直言,当下大宋的官营马场养的根本不是战马,而是一群只能当成牛驴使用的劣马,一方面因品种不行,另一方面因大量牧马之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马根本跑不开!”

  “养马最好的地方,一个是西北的横山山脉,一个是北境的燕云之地,而我们拿下横山山脉的一块地方,显然会更容易一些。”

  富弼捋了捋胡子,道:“景明,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是,若西夏来攻,我们岂不是要一直与他们纠缠?再厚实的家底,也怕长年累月的战事啊!”

  这时,还不待苏良开口。

  王安石便回答道:“富相公,此战大概率发生在两年后。若两年后,我们还不敢与西夏为战,那就是我们这些变法之臣的无能了,他们若敢抢地,我们就将他们打回去,打得他们不敢战,甚至直接灭了他们!”

  王安石向来都是好战份子,此刻更甚是兴奋。

  苏良笑着点了点头。

  “该是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了,再不打仗,诸位都老了啊!”

  这一刻。

  范仲淹、富弼、曾公亮、王尧臣、梁适纷纷抬起头。

  这五人,最年轻的富弼都已经四十七岁了。

  此次全宋变法。

  他们不但看到了大宋繁荣昌盛的希望,还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

  谁都想参与这场可名垂青史的壮举。

  顿时,大家都笑了。

  这时。

  苏良看向王尧臣,道:“计相,若真打起来,恐怕军费支出会……”

  还不待苏良说完,三司使王尧臣便非常爽快地说道:“交给我!三司将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费充足。待占领了河湟,其他地方的马场都能撤一大半,能省相当多一笔钱呢!”

  “哈哈哈哈……”众人再次笑了起来。

  ……

  翌日,垂拱殿内。

  赵祯阅读着变法司呈递上来的奏疏。

  “强兵之上策,非练,而战也;养马之上策,非养,而夺也,所谓备战法……”

  “好!甚好!甚好!”

  赵祯看完苏良呈递的强兵之法,连道了三声“好”字。

  此法将他的斗志瞬间提了起来。

  全宋变法前。

  大宋惧战、怕战、不敢战,端的一副防守的架势。

  但现在,大宋不但敢战,而且还敢为了江山社稷发起战事。

  ……

  七月初十,午后。

  汴京城北,军器监,火器营,沙场上。

  五十杆管形火器齐齐摆好。

  军器监的官吏们一脸庄重,等待着官家的到来。

  曹佾也从百家学院赶来。

  火器营一些具体的对接问题,他乃是最清楚的。

  九十五岁的老道士玉阳子,管形火器的改良者,听闻官家到来,也特地换了一身崭新的袍子。

  当下,百家学院的火器作坊已完全被朝廷收编。

  里面的一百多名工匠全都成了吃皇粮的吏员,且俸禄依旧是百家学院的标准。

  两日前。

  曹佾告知苏良,管状火器已研制成功。

  炸膛隐患已消除,只是偶尔会有哑火的可能性,不过概率也很低,几乎是千中存一。

  苏良大喜,当即向赵祯做了汇报。

  而今日,官家亲至。

  还将范仲淹、富弼、曾公亮、梁适带了过来。

  赵祯有意唤夏竦前来,毕竟后者才是枢密院主官,但夏竦请了病假,三五日都难以痊愈,赵祯便不再等他了。

  片刻后。

  赵祯与众臣站在了沙场内,玉阳子向众人解释了一番此管形火器的制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官家,老道正在研制一类长约三寸的短小火器,到时可先赠官家一杆,无论是拿来射靶或是用来打猎都远比弓弩好用!”

首节 上一节 296/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