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0节

  ……

  河北东路,大名府。

  一座书房内。

  宣抚河北的富弼阅读着《驳条陈十事书》,双手微微颤抖。

  “此文妙哉,妙哉啊!变法之路,九死一生,路不通,理应转身。这场新政,不全是守旧派的阻拦,吾亦有错!吾亦有错啊!”

  富弼想了想,泼墨执笔,写起了请辞书。

  ……

  河北大名府,一座豪宅大院内。

  两个身材曼妙、面容美艳的年轻女子正在为一名中年人按腰捶腿。

  此中年人看罢《驳条陈十事书》,喃喃道:“哼,老夫就知新政长不了,此文定然是官家令苏良所撰,这个苏景明,官家还真是看重他!”

  此人正是被外放的夏竦,如今在大名府过着半退休的豪奢生活。

  ……

  而此刻,在河北真定府。

  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权真定府事的欧阳修已将《驳条陈十事书》通读了十余遍。

  “苏良苏景明,此小友有大才,有大才啊!此文不是在讲新政之败,而是在纠错,纠变法之错,纠大宋官场之错,越看越觉有深意,不行不行,我定要将感受写下来!”

  欧阳修满脸兴奋。

  自出使河北以来,欧阳修先后写出了《河东奉使奏草》《河北奉使奏草》等系列文章。

  其身不在朝堂,但言论却总能在朝堂飘荡。

  他对写文章有瘾,乃是大宋朝最具攻击力的斗士,看到此文,他只遗憾此文不是出于自己之手。

  ……

  两浙路明州,鄞县,一方田埂旁。

  一名头发脏乱、衣衫上满是油污、年约二十来岁的青年,坐在一块土旮瘩上。

  一边啃着一个冷馒头,一边阅读着苏良的《驳条陈十事书》。

  “不愧与我王介甫为同科进士,景明兄真乃国之栋梁,改革变法,不可先行吏治,若让我来主持,必然从民间财赋入手!”

  其语气笃定,形象虽邋遢,但听其说话,便知不是普通人。

  他不是别人。

  正是与苏良位列同一进士榜的王安石。此刻的他,正在鄞县当知县。

  ……

  与此同时。

  在眉州眉山的一座宅院内。

  一名中年儒士将两份《驳条陈十事书》分别放在两个孩童的面前,手拿戒尺。

  “轼儿、辙儿、你们今日的功课便是背诵并默写此文,为父晚上来检查进度,切记,一字不可拉,即使不懂,也要记在脑子里!”

  小苏轼和小苏辙翻看着这篇近九千字的长篇大论,不由得都郁闷地撅起嘴巴。

  兄弟二人默默记下了一个名字:苏良。

  ……

  很快,赵祯便收到了范仲淹和富弼的请辞书。

  赵祯就坡下驴。

  免去范仲淹参知政事之职,命其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免去富弼的枢密副使之职,命其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二人皆有兴邦安国之才。

  与其让他们在朝堂内斗,还不如放在边境发光发热。

  ……

  这几日。

  苏良作为汴京城的当红辣子鸡,明显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氛围。

  多名与他并不相熟的官员邀请他品茶喝酒。

  外地一些只有过一面之缘的官员也给他写信叙旧情。

  台谏那些曾不怎么搭理苏良的小吏,隔着百米远都开始朝着他热情地打招呼。

  甚至,一向不喜他的王拱辰和钱明逸也对其点头露笑脸,不时称呼一声:景明老弟。

  苏良二世为人,自知在官场上最不能做的便是:飘。

  他一如往常。

  准时点卯,放衙便回家。

  除了偶尔与包拯喝顿小酒,聊聊闲篇,几乎不外出交友。

  家有娇妻的他,根本不喜欢外出应酬。

  ……

  十二月初五。

  中书下达诏令,命苏良兼任经筵官,任崇政殿说书。

  这一次,朝堂之上,无人反对。

  不过当下已是腊月,经筵已停,到二月份才会重开经筵。

  赵祯此举,意在让苏良多领一些俸禄,算得上对其的一种奖赏。

  赵祯提倡节俭,但对官员们的奖赏从不吝啬,这是大宋帝王惯常的做法。

  本章关于范仲淹、富弼二人的外放,皆依照史实。庆历新政,执行端问题太多。苏良是主张变法改革的,但不是现在。当下只是思想影响,待苏良成长起来,才会对大宋动刀。

第23章 年关将近,奏疏满天飞

  2023-10-23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转眼间便到了腊月初十,汴京城愈加热闹,多了许多购买年货的外地人。

  官员们手头的公务也都少了许多。

  午后,冬阳灿烂。

  苏良和周元正在屋内整理文书,书写人老洪快步走了进来。

  “二位御史,不好了!就在刚才,知谏院孙甫在垂拱殿外将翰林学士承旨丁度揍了,丁承旨当场昏厥,御医都过去诊治了!”

  “什么?”

  苏良和周元都不由得惊讶得站起身来。

  苏良问道:“你确定是孙谏院揍了丁承旨,而不是互殴?”

  揍人和互殴,性质可是不一样。

  “不是互殴,这话是陈副相说的,他就走在二人后面,看得真切呢!”

  听到此话,苏良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无奈。

  孙甫要完了!

  垂拱殿外殴打朝廷官员,乃是重罪。

  而副相陈执中作为证人,肯定不会说孙甫的好话。

  后者在官家升陈执中为副相时,多次称陈执中没文化,不配为相。

  陈执中即使再有肚量,也不可能为孙甫说情。

  苏良和周元好奇的是,丁度到底是怎么招惹了孙甫,竟然让孙甫忍不住动手。

  ……

  半个时辰后。

  苏良和周元经过多方探听,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日前,官家诏翰林学士承旨丁度问事。

  其间问了一句:朝廷用人,应以资为先还是以才为先?

  意思是,选用官员到底应该任人唯才还是论资排辈?

  丁度回答道:承平宜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

  对此回答,赵祯非常满意。

  通过此番新政,赵祯已明白。

  论资排辈较为公平,而以才为先,易生贪腐之风。

  一些官员所谓的“才”都是用“财”铺设出来的。

  如今大宋边事已渐渐平复。

  确实需要选用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正直官员。

  孙甫知晓此对话后,当即上奏弹劾丁度,称其是借机谋求大用,用心甚是功利。

  丁度任经筵官十余年。

  专讲历史经义,没有担任过要职,也几乎没有涉及过政事。

  他听到孙甫如此污蔑他,不由得甚是恼怒,当即便上疏中书,要求与孙甫公开对质。

  丁度,将名声看得比命都重要!

  随后,他的奏疏传到首相杜衍手里后,杜衍将其压了下来。

  杜衍认为这种小事,不值得惊动官家。

  孙甫乃是杜衍举荐,丁度得知奏疏被扣压后,认为杜衍在包庇孙甫,不由得大怒。

  当即将杜衍和孙甫都弹劾了。

  洋洋洒洒四千字,将二人骂得狗血喷头。

  今日午后。

  杜衍、陈执中、丁度、孙甫被官家叫去了垂拱殿。

首节 上一节 20/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