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130节

  “滕宗谅烧毁账单,令公用钱贪墨案无证可查,官家将其贬谪,便是证明他确实有贪墨之举!谁能保证他去了苏州不会贪墨,苏州乃江南之重城,绝不可将其交给滕宗谅!”陈执中面色冰冷。

  ……

  一时间,不但苏良不瞌睡了,官员们也都精神了起来。

  朝堂上。

  三位宰执官闹矛盾,如此互掐,倒是不常见。

  大家也都听明白了。

  此事看似是在辩滕宗谅有没有资格担任苏州知州,其实辩的是三人的相位还能坐多久。

  众所周知,滕宗谅乃是范仲淹的至交好友。

  当年,范仲淹离朝,一部分原因便是滕宗谅的公用钱贪墨案。

  而今若将滕宗谅提到苏州任知州,其在朝堂的话语权将会加重。

  以后定然会是恳请范仲淹回朝的一员主力。

  陈执中对这个首相之位看得很重要,张方平则是纯粹不想大宋再被范仲淹折腾。

  故而,二人一起反对滕宗谅去苏州任知州。

  但吴育则不然。

  吴育虽然处理政事的能力一般,但他和欧阳修一样,无论陈执中做什么,他们都看不上这个非进士出身的陈执中任首相。

  三名相公吵了片刻后,欧阳修加入了战局。

  “官家,臣以为滕宗谅磨勘年限已到,其在岳州,政绩名声皆佳,改任苏州知州,乃是正常叙迁,无任何问题。”

  “至于贪墨公用钱之事,他已经受到惩罚,不应该在此时提出。”

  “臣附议!”御史中丞唐介站了出来。

  “臣亦附议!”左司谏何郯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

  谏院右正言赵挕⒌钪惺逃贩墩颉⒒褂屑嗖煊匪樟级颊玖顺隼础�

  当下的御史台,唯新是举。

  对“只在官家看到的地方努力的陈执中”有诸多怨言。

  台谏诸官,集体站出来支持吴育,一时间其他官员都不敢发声了。

  如今,台谏的话语权确实有些强。

  “咳咳……”

  这时候,夏竦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此事无须再议,听这些台谏官的便行了,如今的朝堂,已经变成了台谏官的朝堂,其他官员还敢发言吗?”

  夏竦此话,杀气十足。

  一下子将攻击方向转向了所有台谏官。

  前几日。

  唐介和范镇举荐曾公亮知大名府,夏竦便有些不满。

  夏竦继续说道:“台谏官,确有谏诤君主,监察百官,参决朝政之权。但而今汴京城的各个衙门,包括两府三司,提起御史台与谏院,无不色变,台谏官们的权力甚至已经高于中书的宰执们了!”

  陈执中虽然还对那日夏竦骂他耿耿于怀,但此话乃是在帮他。

  他迅速站起身来,道:“官家,往昔的台谏官都是各自秉持自我的操守,但而今却已经聚拢成势,令百官皆不敢言语!”

  此刻,欧阳修、唐介都有些懵。

  他们乃是为了让大宋变得更好,没曾想竟然被扣上了一个“势大,百官不敢言”的帽子。

  赵祯阴沉着脸色,也有些犹豫不决。

  他本心是主张滕宗谅任苏州知州的,但经由夏竦和陈执中的一番话,他也突然觉得,当下的台谏官们势头有些大了。

  作为皇帝,他讲究平衡之道,深知任何一方势大对朝堂都没有好处。

  这时候,包拯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陈相与夏枢相所言,皆有错也。”

  “何谓势大?论官职、俸禄、地位,台谏官何时能比得上宰执?且台谏官之言,定与不定,皆由官家做主。若无官家点头,若无中书下发诏令,台谏官的谏言,不过就是几张废纸而已。”

  “至于令百官不敢言?更是笑话,臣何时不敢言了!不敢言者,不是心中有愧,便是藏着利己不利人的坏主意。”

  包拯的一席话,让赵祯不由得露出了笑脸。

  台谏官只有谏言之责,却无决议之权,天下自然还是当今的官家说了算。

  这时候。

  夏竦又阴阳怪气地说道:“包学士,谁人不知你是台谏旧人,自然向着台谏官们说话!”

第130章 五日弹劾三次,挨骂达人高若讷

  2023-10-23

  “台谏旧人?”

  包拯听到这个称呼,不由得看向夏竦,道:“夏枢相,你称呼我为台谏旧人,我是否可理解为我与台谏官有结党之嫌?”

  “我没这样说啊!”夏竦当即反驳道。

  当下,结党这个帽子不能乱扣,扣不好,容易被贬谪外放。

  特别是向包拯扣这个帽子,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这时。

  又一名馆阁官员站出来说道:“官家,台谏官虽不能决议政事,但当下确实是一致对外,他们对官家决策的干扰性已甚于中书宰执,此风断不可涨啊!”

  欧阳修朝前踏上一步,看向那名馆阁官员。

  “什么是干扰?什么叫一致对外?朝堂论事,到底论辩的是非对错还是势力强弱?若台谏官们出言有错,诸位以理反驳即是,官家自会明断。诸位在担心什么?担心台谏官把控了朝堂,将宰执们架空?宰执们若事事都是为国为民,我们台谏官们巴不得日日不写弹劾章疏呢!”

  欧阳修向来不受委屈。

  此话不但将那名官员的话语驳回,还讽刺了一番当下的宰执。

  “够了!”赵祯高声道。

  双方再吵下去,真就变成两方敌对的势力了。

  赵祯缓了缓道:“一件事一件事来说。”

  “首先,关于滕宗谅之事,朕以为,滕宗谅知岳州期间,政绩民声,有目共睹,乃天下知州之典范,任苏州知州没有任何问题。至于你们所言的贪墨之举,他已受过惩罚,莫再旧事重提,揪住不放!”

  听到此话。

  台谏官员们各个欣喜,而陈执中和夏竦则是一脸无奈,没想到官家还是偏向了台谏官。

  赵祯接着说道:“关于台谏势大的问题,朕早就看出了端倪!”

  “台谏官们嫌弃中书的决策太慢,中书又认为台谏官的干预性太大,此种情况,历来有之。朕希望各位能互相体谅,互帮则双赢,互相弹劾则双输,朕以后不想再看到中书与台谏上奏无端诋毁对方。”

  夏竦黑着脸,官家实在是太偏私台谏了。

  就在这时。

  赵祯又补充道:“朕再宣布一个任命。”

  “任命以观文殿学士,知永兴军的高若讷为御史台侍御史兼知杂事,即日前往御史台赴任。

  听到这个任命,陈执中最先会意,高声道:“官家英明!”

  夏竦的脸上也突然露出笑容。

  而欧阳修则是紧紧攥起了拳头。

  这个高若纳,不是别人。

  被石介骂作“一妖一孽”中的一孽,便是高若讷。

  蔡襄诗作《四贤一不肖》中的那个“一不肖”,便是高若讷。

  欧阳修那篇《与高司谏书》的高司谏,便是高若讷。

  石介称高若讷大奸。

  蔡襄称高若讷为不肖之徒。

  欧阳修称高若讷趋炎附势,迎合当时的首相吕夷简,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其中,《四贤一不肖》诗和《与高司谏书》更是传到了辽国与西夏。

  高若讷的名声彻底被搞臭了。

  当时,高若纳还是一名台谏官。

  一名谏官被骂成这个样子,且还流传到了辽夏,整个大宋朝也是没谁了。

  但高若讷依然认为自己没有错,是遭到了一群无良文人的诬陷。

  侍御史兼知杂事,是御史台的二把手,仅次于御史中丞。

  赵祯将高若讷安排在御史台,就像在台谏官中间插了一根钉子。

  苏良虽不喜。

  但从赵祯的角度来讲,这确实是个正确的选择。

  以高若讷遏制台谏扩张的权力,又纳台谏之意令滕宗谅为苏州知州。

  赵祯此举,颇具圣君的平衡之道。

  官员们各自后退一步,也都不愿意再争辩下去了。

  朝会至此结束。

  ……

  六月十八日。

  五十岁的高若讷回到了汴京城。

  其身材瘦高,山羊须,国字脸,头发花白,但甚有精神。

  高若讷是个全才,不仅是进士及第入仕,而且精于天文,兼通医术。

  他的医术足以与汴京城一些医馆的大夫媲美。

  不过,他的脾气较为暴躁,性格也以固执著称。

首节 上一节 130/6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