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467节

德川纲丰今年都已经三十四五,马上就要步入中年。郑诛和以为这老小子的妻妾怎么也得成年吧,没想到月光院根本就没成年。12岁,这是幼女和萝莉的分界线啊。

这比鹤姬、节姬还要小几岁呢,和郑诛和的养女高姬差不多。

“激动吗?你们男人不是就喜欢这样的?”近卫熙子仿佛看穿了郑诛和内心的激动和不能说的背德愉悦,无语的鼓励着郑诛和赶紧进攻。

于是,年纪幼小的月光院很快就被干垮了。

然后郑诛和感觉并不过瘾,按住想逃跑的近卫熙子,让她来承担无处发泄的‘恩泽’。

近卫熙子虽然年龄大了,但给郑诛和的感觉却比月光院还要生涩,就像一块石头。

似乎知道自己的问题,近卫熙子故意提问起敏感的政治问题:“大国主要怎么处理近幾百姓的民心呢?”

为什么提这个?

郑诛和还在疑惑的时候,发现近卫熙子竟然湿润了。

这个女人,好像在思想上有点意外的爱好。

“当然要让百姓们知道,我的统治比那些武士更有益。”

如何处理民心?

抓阶级斗争。

在啪啪啪的时候谈政治好像有点奇怪。

但是郑诛和与近卫熙子竟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还能越聊越开心,有一种在床上键政,越键越愉悦的舒适。

“那大国主觉得,日本百姓能和中国百姓共处吗?”

“日本与朝鲜,俱为华夏之子,习经文、读诗书,怎么会有区分呢?”

“也是。”

怎么说呢,郑诛和与近卫熙子之间,竟然有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如果说恩爱的男女朋友之间可以在床上聊天聊地是相知的话,那郑诛和可以和近卫熙子在床上聊政治,则可以称得上是另类知己了。

而且近卫熙子很能忍,她白天的时候几乎不主动发表意见,而在床上将自己的疑问和意见与郑诛和做交流时,身体敏感而燥热,湿润又紧凑,可谓是既做到了肉体交流,又实现了精神交汇。

等郑诛和娱乐完之后,便重新振作精神,开始在近幾大发安堵状,承诺只要武士们交出自己的村庄,就可以更换为年金,或者十倍于领土的海外领土,抑或着是一份世袭的军职。近幾的各路奇兵队、强盗土匪,都要在三月三日之前停止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收编。

现在赶快投奔,还有一份恩宠。

如果于五月五日之前还顽强抵抗,那就等死吧。

总之,顺我者生,抵抗者死。

非常时刻,郑诛和也在迅速推进甲等军和乙等军的分类,将早先从江户织造订购的军装大量运输到大阪府。

很快,近幾乙类营已经连续建立了十几个,全都穿拔刀队的服饰,而里面的人员,则是从近幾各地的奇兵队收编的人手,投效的武士和各种民兵。郑诛和的意思,就是把他们收拢到军营里控制住,别出去再祸害民间,至于是让他们死在和歌山下,还是出海到殖民地,那都是后事。

大军

再次南下,一边走一边军训。

郑诛和的乐趣,就是每天夜夜笙歌,然后白天看着近幾的各种刁贼,在军营里被收拾的像死狗一样乱叫。

......

和歌山城。

位于大阪湾南部出海口的这座城市,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从海岸而来的轰炸。

白露、清商两艘装甲战列舰直接停靠在城外海口上,跟打玩具一样瞄着和歌山城开炮,甚至都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会搁浅。

隆隆的炮火声中,数以万计的西国武士在南北两边的山脚下布置营寨,忍耐着森林里蚊虫的叮咬,祈祷明军的船赶紧崩溃。

而在和歌山的天守阁上,几十家大名凑在一起,面色凄怆的一起商量对策。

倒不是大名们脑子回来了,而是大家只能再次猬集在一起,否则就要被明军抓住砍头。

大名们倒是想跑。可他娘的出海的大阪府、界港都在明军控制下,大阪府还在悬赏他们呢。就算想从西北边的播磨国、备前国海岸走路西逃,那也过不去啊。因为郑诛和的拔刀队总部就在淀川北岸的尼崎城,阻拦住所有西逃的路线。去那边等于送人头。

而且那可是拔刀队的总部啊。

能和鞑虏精锐八旗在泥坑里滚战的狠人队伍,核心武士都是每年享有10-15两金小判薪俸的壮勇之士。

况且就算逃过了尼崎,四国岛的大名们还好,可以从备前国冈山藩(今冈山市)的儿岛渡海跑回四国。那九州岛的大名们就麻了,因为下关海峡口上,还有一座明军的下关城,让他们无法渡海呢。

至于与下关对应的上关,那只是位于周防国(今山口县)最南端的上关海峡,是一个控制东西航线的海岛,并不能通航向九州。

吵来吵去,大家才知道,大阪府已经向其所在的和泉国发布安堵令,从大阪到和歌山北的深日口,全都已经归顺二国都司。

连中国地方的大名都回不去了。

大家意气衰弱,许多人已经毫无办法。

不知何时,附近好像响起了军歌,军歌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里也有,那里也有!”大名们在天守阁上奔跑,总觉得十面八方哪哪都是军歌。

宛如楚歌声中的楚军,在被十重包围的汉军声中战战兢兢,不知所从。

随着明军的步伐靠近,他们唱的歌终于显现出来。

原来是近幾的十几个乙类营作先锋包围上来。

众人登上城楼,放眼望去,在和歌山脉的葛城山下,只看到一面巨大的金锦御旗高高举起,军乐队庄严肃穆的敲打着行军鼓,而四面八方穿着拔刀队军服的武士们,踢着明军集训的正步,大声的歌唱。一队队武士排着横队,肩扛大同小异的火枪,目光凶狠的遥望着和歌山城。

他们唱的正是拔刀队的队歌,在近幾传唱甚广,名叫《拔刀节》。

“将军将军御马前,随风飘荡的是什么?”

“咚咚咚,呀嘞咚,奋战到底啊!”

“那是征讨动乱的国主御旗啊,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咚咚咚,呀嘞咚,奋战到底啊!”

“一天万乘的帝王啊,逆贼有何颜面站立在旗前?”

“咚咚咚,呀嘞咚,奋战到底啊!”

“......”

越来越壮烈的歌声,震荡着葛城山与纪川,仿佛浩荡的波涛,要将和歌山城震碎。

第八百一十五章 不该来的人来了

锦之御旗下,郑诛和仰起头看了看旗帜上的牡丹花,不免笑个不停。

这个旗帜,完全是因为那首广泛流传的拔刀节,而被生生编造出来的工具。旗帜上的牡丹纹,也是织娘询问家纹时,从郑诛和军队里平日使用的纹中抄来的。

缘由非常有趣,当拔刀队唱着这首歌下乡抓捕各种奇兵队、祸害乡里的土匪盗贼时,百姓们突然就仿佛被点醒了什么记忆一样,也帮着拔刀队驱逐乡村里的祸害。然后他们问拔刀队,那杆明皇御旗呢?

好像追星的粉丝在问,你们的标志呢?

郑诛和称国主后,拔刀队将歌词改成了国主御旗。但无论如何,御旗总得有一面吧。所以仓促赶制了一面大旗,号召力非常可观,马上就被众人当做军队的灵魂而加以保护。

更加奇特的是,近幾的武士看到这面御旗,很快也都态度软化,纷纷归附。

这让郑诛和大有收获。

他将这种看见具体的旗帜就倒伏的行为,总结成看得见准则:“所谓精神、国家、主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你想要让百姓们追随,就先要让百姓看得见啊。给武士看御旗、给百姓看和平。”

人的视觉动物基因决定了人的俗气。用现代人的视角,就是画大饼没用,先给看得见的钱,再谈后面的理想。

对于古代人来说,钱并不是唯一的法则。御旗、授勋、策命、耕地的界碑、住宅的

地契,都是看得见的未来。

“父亲,和歌山城已经包围起来了。不过为何下令不要急攻呢?”节姬出去巡视一圈,回来疑惑的求问。

“因为城里还有一堆大名,需要做点手段让他们臣服。而且他们也是个靶子,让我们提升百姓们的忠诚度啊。”郑诛和摸摸姑娘的头。

如此说着,更多的军队穿越山口开赴过来。

诚如前些日子和近卫熙子在床上的讨论,郑诛和想要让日本百姓们认可自己,除了展示锦之御旗这样证明自己统治倾向的旗帜外,还要让他们恨点什么。

恨什么呢?

当然是德川幕府与武士了。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虽然成功,但也只是在勉强维持住了幕府的百年传承而已。对于百姓来说,德川老狸猫可太招人恨了。

因此,郑诛和第一时间展开对幕府封建统治的大批判,不但在城市里批判,还组织净琉璃剧、歌舞伎艺人,让他们去乡下巡演有目的性的,批判武士粗暴统治的戏剧,并歌颂一下郑诛和的新统治,给百姓们留下印象。

郑诛和比幕府要好。

当然,二国都司确实比德川幕府强多了,所以这也不算骗人,只能说是提前给百姓们打好心理预期。

二国都司来了,会减少封建束缚、减少农业税、不会再发动劳役、打工有工资等等,都随着郑诛和资助各种艺术的形势传播开来。

这时,难波贞就被树立出来。

她是被压迫的贱业里的最卑微的人,但却用一枪击杀德川大将的表现,获得营指挥使的军衔。这无疑能让百姓们意识到,二国都司是打碎封建阶级的新世界。

所以,难波贞的名望大增,也成为这支新编组的近幾乙类军的大名人。

难波贞在军学里已经上课十余天了。她现在也能自称懂一百多个字,识得一点浅显道理。

为了发挥郑诛和赋予她的任务,她在军营里到处溜达,看到人就聊聊天,锻炼口才。

这时,她看到一些武士在营门口,希望加入明军。于是她随口路过去问:

“我是普通百姓,投奔大国主,你们为何投奔大国主呢?”

“为什么投奔?大概是因为看到御旗,知道大国主不会杀我们了吧?我们无处可去,只能来这里。”武士也非常迷茫。

难波贞不太能懂。

她随即回头去军营里的学堂,希望能学习更多知识,让她能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对于近幾武士来说,想去拔刀队的早就去了;想反抗郑诛和的早都死了;出海逃避现实的也早就走了。剩下的武士大都处于迷茫的状态。

他们不知道郑诛和怎么处置他们,所以也不敢去投奔,只能在家里附近祸害村落,混混日子。

但是一旦郑诛和亮出御旗,当它与传遍四方的拔刀队歌合在一起时,就像量子观察坍塌了,武士们知道郑诛和会招抚他们,所以他们就来投奔了。因此,明军从两路南下,西路军从大阪南下,东路军从奈良南下再沿着纪川西进。

如今两路军在和歌山城下汇合,都膨胀了许多。

因为来参军的近幾武士、民人太多,以至于必须沿路修筑新营寨,不停的将这些人安置在路边,沙汰掉老弱病残。

......

“机会!这是最大的机会!机不可失!”

和歌山城里,背后迎着隆隆炮火,德川纲丰和间部诠房二人组,拿出了令所有人震惊的方案。

“我们水攻郑贼!”他们叫嚣着。

纪川,在上游大和国内又叫吉野川,旁边有吉野山。‘撞沉吉野’的吉野号,名字就来自于这片山川河流。

这条河从近幾发源,向南折向西流入大海,地势低洼的和歌山城就长期会被水淹没。所以战国时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对此发起过水攻,进攻的都是太田城。

后来太田城废弃,附近修筑了和歌山城。

为了调整纪川年年泛滥的现状,纪伊藩在中上游修筑了高5米,宽1.7米柳堤。另外还有松原堤、上间堤和仙间堂堤和许多埭,都是为了水利工程。

按照他们的计划,只要派出人偷偷挖开中上游的堤坝,就能引起春水泛滥,将海边扎营的明军冲进海里,让两德川反败为胜。

纪伊藩的暗中主人德川光贞支持这个计划,德川纲教则不置可否。

首节 上一节 467/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