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281节

扶桑级的弱点有很多。比如桅杆虽然高,可是固定的支撑性仍然不太足,导致桅杆不能悬挂过重的船帆,所以使用的还是旧式的硬帆,撑条过多限制了船帆的重量,使得船帆无法做的很大,速度追不上去;比如虽然增加了舰尾的三角帆,可是船员不会用;又比如船壳虽然做的很大,但船侧舷的船壳厚度还是有些薄弱,一开始没想到要和战列舰对轰。

如果再细数,那么仍然显得有点令人尴尬的结构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扶桑级学习了西式舰船的船肋骨,一体式龙骨技术也有去借鉴,大大增强了船体的稳定性,然而这只是工人们第一次搞,所以密度和稳定性有所欠缺。因此船体虽然大,舰炮搭载的却不够多,害怕炮开多了把船震到解体。

总之,咱就突出一个浪费吨位,力大砖飞。

“我靠,那不等于炮筒里面几个坑,废了吗?”温尚贵听着七七八八的问题,不禁吐槽。

他带着队伍过来,本来是忙下一阶段的舰炮问题的。

原有的三千斤舰炮、五千斤舰炮,按照英式标准大概只能算12磅炮与16磅炮。

然而对面的西班牙人建造战列舰的标准,是船壳厚达60厘米往上,能防御住24磅炮的大炮轰击。所以温尚贵必须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

一般人的解决方案,是增强五千斤舰炮的厚度,改良药室,使之能发射24磅炮弹。

而拥有铁模铸炮法的室兰冶铁也是相当狂野,他们准备的方案是直接造八千斤舰炮,以超越32磅炮的巨大火力狠狠地对西班牙战列舰进行一个狂暴轰入。所以考虑到炮室与海船炮架的承受能力,他们得问清楚好不好使,不然一炮的后坐力把炮室炸穿了,或者震碎龙骨可就遗臭万年了。

谁知道他们刚来,就听这群船老头不停抱怨自己造的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口音浓厚听不懂。

真是气死个人。

“没有,我们准备加入这个。”林木甲拿出了室兰冶铁制作的铁钉、结构支撑件与支撑杆。

接着,便是数十张图纸摆放在铸炮师傅们面前,这是船匠们自己绘制的各种增强零部件的铁模具式样,希望铸炮师傅们在造炮之前,能先解决他们的零件需求。

总而言之,林木甲为首的船匠们知道,半年内搞出新构型的战列舰纯属放屁。

他们只能在扶桑级上再进行修改与放大,并削弱曾经出现的问题。

因此林木甲创意性的提出,直接使用大量金属构件去增强龙骨、桅杆与肋骨,做出铁木混合结构的骨架,多快好省的解决扶桑级的改型。

一旦扶桑级修改完毕,那新战列舰照猫画虎就行。

“你是想累死我们啊...”铸炮师傅们麻了,这几百种零件可不好做,他们还得先从铁模做起。

总之,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就是船匠师傅动动嘴,铸炮师傅跑断腿。

为了节省时间,保住师傅们的积极性,林木甲向温尚贵拍着胸脯保证:“老伙计信我,这次补强完成之后,八千斤舰炮一定能上。如果上不去,我把我媳妇赌给你。”

温尚贵仔细思考,为了八千斤舰炮能出场,还是和师傅们忍着不爽完成了各种改造增强件。

首先,就是对龙骨的补强,在炮室较多的侧面增加了许多龙骨支撑杆。然后用众多的结构件补充斜撑,增强肋骨、主龙骨的抗震力,为八千斤舰炮的出场提供条件。顺带,炮车也做出相应的铁结构件补强,抗住八千斤大炮的后坐力。

两层火炮甲板的补强程序,则是直接拆除原先的木横梁,代之以铁横梁,把最不稳定的因素给强行稳定。

然后扶桑舰补强了龙骨、肋骨后的出海航行测试。

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船体仍旧岿然不动,八千斤舰炮的开炮测试相当顺利。

由室兰冶铁出品,炮身长330厘米,炮口直径18厘米,炮身最粗处无法一人合抱,直径超过60厘米,竖起来像一根超大型树干的巨大舰炮原型机初露峥嵘,一炮飞射出四里,在200米的近战肉搏的距离中有能力击毁两尺厚的木板。

当然,这也仰赖于充足的火药供应。一炮出去,可就需要超过30斤的火药,炮弹与火药的装药比接近一比一。要知道在此时,普遍都已经采用火药包发射的情况下,这个比例常常是三比二。

总之,大家都很满意。

除了来陪跑的水手和水兵。

“我艹,这船还能动吗?”大家纷纷质疑这样的增强结构,让船的重量直接大幅度提升,航行速

度已经不能用减少来形容了。

这是体感可见的跑不动,可能只有原先的六成航速。

这不纯纯的大乌龟吗?

“别急,我还有门。”林木甲已经在改造中摸索到了铁结构件的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继续加高桅杆。

他用三根十余米的木材叠在一起,在拼接处除了采用榫卯连接外,还暴力的上铁箍,再加上胶水,牢牢地把桅杆增长到了几乎与船等高。

既然桅杆个高了,那么悬挂的船帆就可以增加重量。

而且林木甲将桅杆与龙骨的连接部分也上了铁结构件增强支撑,还学习西式造船法,在桅杆的下方与顶上增加巨绳支索支撑,将整艘船变成一个受力整体,维持它的平稳性。还特别改进了原先硬帆上密集的撑杆,把硬帆逐渐改进成了结合软帆优势的大硬帆。

当然,硬帆最大的优势,在没有软帆支索的限制下,可以大范围转弯,增加灵活性的优势没有扔掉。

如此一改,扶桑级的速度反而进一步提升。

只不过对于船员们来说,更加考验他们操纵船只的熟练度了。因为船只整体的灵活性大有下降。

炮口侧舷进行修改,从三四十门,扩展到了双层各二十五门大炮。

以上只是大体上的改造,断断续续的改造从年前持续到年后,一直到二月才结束。

可能有人又问,为什么不直接上铁甲舰?

答案很简单,风帆铁甲舰基本跑不动,等蒸汽机。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四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真争气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摸鱼大赛开始、王权1435、裤裤白加黑、万舰齐发的打赏。月初球球月票。

本章里谈了一个现象,就是早几年的历史小说里,其实还是能很明显的看出那种追求民族独立富强,但是思维还停留在西方思维的矛盾。一方面批判自己的内容,一方面又蔑视作为标榜的西方,有种既要又要的感觉,显得很别扭。这几年重新再往回看,真是让人非常感慨。的确是经济发展才能让思想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翻天覆地,社会思想也在很短的时间里不断变化。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信的重新研究历史,发现其中被宣传覆盖的真实。我从小到大,恰好经历了这一个思想变化的过程,我小时候美国是天顶星,现在则是宁可在老家也不美国去打黑工,想想真的很奇妙。打破内心的魔障,一切都会豁然开朗。(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没打破就是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经济高手与爱尔兰

人们肩膀上的税收压力,其实减轻了。

按照今年的税收规模来看,平均每户人都要承担一两半的税收,而去年这个数字是超过二两。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涌入,大量生产的耕田正在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众人拾柴火焰高,反而减少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负担。

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原本占据了人们餐桌的咸鱼也就逐渐变成辅食。北海渔业公司作为垄断公司也基本到了寿命的尽头,是时候取消它的垄断地位,放开更多捕鱼注册资格了。尽管事实上北海渔业已经解体,变成一个个未注册的渔船集群。

虽然这会减少一定的收入,但对人们的营养结构却大有裨益。

所谓有得有失,郑诛和能解散北海航运,也就能解散北海渔业。况且丢失的只是郑诛和自己的私人分红,得到税收的却是北海府的府库。孰轻孰重他分得清楚。

一个希望现代化的政府眼里不能只有税收与农田,民众的餐桌、民众的健康,以及最重要的平均身高和营养摄入,都是郑诛和发给黄百家的想法。

理由,自然是儒家的仁。

实际上的理由,则说的是考虑到征兵的身高要求、工人农民的工作效率等等。

自然,黄百家能理解郑诛和的用意,但不能理解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提高居民的营养健康。

所以在十一月中旬的这天,黄百家自己跑到大街的菜市场上,去亲自观察在江户附近的中国人吃什么。

他今天和郑诛和要谈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物价稳定,尤其是粮价。

早上凌晨五点,菜市场人潮拥挤。扛着挑担卖馄饨的小贩、抱着鸡蛋坐在角落生涩的农村大妈,与他人顶牛生气的挑工,人生百态种种铺陈在眼前,好似将最显眼的颜色泼洒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市井绘画。

如果再仔细看,还会发现西方传教士悄摸摸的在附近活动。他们都是趁着移民狂潮非法入境的非法移民,还涉嫌非法传教,长的还非常独特,因此最近很是抓了不少。

类似这样的非法移民数量相当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想登记户口。有日本其他地方来的,有朝鲜的,满洲的,福建的,黄百家出个门都能遇到七

八个。现在对这类行为也比较宽容,人先进来找到工作,其他的事情之后再说。

就好像捕猎,先挖个陷阱把人诓骗进去。

市场上,小麦、水稻、土豆、红薯,盐巴、辣椒粉、醋和酱油,还有各种大白菜、萝卜、茄子、辣椒蔬菜,以及豆腐、鸡蛋,再加上养殖的鸡鸭猪和牛羊,以及大量便宜海鲜,构成了一户普通人家的餐桌。

以中国人百无禁忌的饮食为基,各种泡菜、咸菜,许多香料,许多肉,都公开的摆放在自己的摊市上。

很容易就能发现,在中国人的影响下,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也悄悄出没在人潮里,有些不敢被抓到似的,生涩模仿着中国人的饮食行为。特别是吃肉。

对于全民素食的日本人来说,吃肉可太神奇了。

走着走着,黄百家在路口遇到一个馄饨摊,然后一眼就发现税司司长胡熙这个屌人,竟然与两个西洋传教士坐在一起,互相讨论着。

“同知,您也在啊。”

发现黄百家之后,胡熙有些慌张的收起了画板。

在研究阴阳五行之余,胡熙还是一位喜欢书画的风雅之士。而在市井里,胡熙发现这些积极向官员靠拢的西方传教士,掌握着一种与中国山水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方法,因此特意和他们以画画为名,聚在一起聊天学习。

后代人都知道,西方人画的是素描、油画。

西式绘画里的透视关系、色彩运用,让胡熙很是痴迷。

那俩传教士穿的和汉人一样,发现胡熙面露尴尬后,纷纷用娴熟的浙江话与黄百家打招呼,准备靠这口音蒙混过关。这些传教士普遍都在浙江、福建、广东活动,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口音和思维,和中国人没什么区别。

“胡司长,前段时间吩咐你的,做完了没有?”黄百家也并未追究,只是聊起正事。

传教士赶紧起来告辞,而胡熙只能尴尬的站起来:“算好了。江户城大概还剩个四五十万人口吧,大概二十万是武士家庭,剩下的都是城里生活的小民。汉人这边,我实在算不好,估计有个几万...”

“几万?我出个门都能看到七八个浙江来的洋人传教士,你说只有几万汉人?”黄百家一眼看穿胡熙肯定没好好算。

“我没算出来,不知道。”

胡熙只好耷拉着脑袋认错。

这也不能怪他,胡熙这半个月都在忙税收的审算。然后他自己还要把账目交给会计司去复审,有种被枪顶着脑袋干活的恐惧感,哪还有时间算人口。

各海关监督移民的官员早就全体累趴,全二国都统使司都没算清楚人口呢。现在江户城的皇协军、与力、同心、冈引的主要任务,是严防死守奴隶,尤其是童奴的出现,保住社会的基础正义。为此,郑诛和都允许冈引们继续偷听大澡堂了。

“你小子...唉,算了。跟我走,找都统使谈谈另一件事。”

黄百家拉着胡熙去郑诛和家,径直就杀到了郑诛和的书房。

“都统使,今天咱们得谈一谈最重要的事,粮价。”

已经身经百战的黄百家,注意到今年和去年的税收差别。去年的税收以粮食为基,今年以钱两为基,这其实很容易就导致对农民的二次剥削。

现在已经有所表现了。由于卖粮食换钱的农民较多,导致市场上的二国金判价格开始走高。

郑诛和听黄百家谈了之后,不禁感慨,文人果然对粮价有基因性的敏感。

“你说的没错。看来得赶紧修改常平仓法了。”郑诛和擦擦脸,和黄百家坐下来继续商量。

粮价是经济的稳定石。

不管价格高还是低,必须将它的变化压缩到一个变化不大的范畴,稳定住市场。最怕的就是一年高一年低,把经济弄的乱七八糟。

“我觉得,一石大米兑一两,这是最公允好使的价格。以这个价格为根基,推行常平仓法。丰年大收粮,灾年大放粮。”郑诛和提议道。

简单来说,虽然粮价在一个世纪里翻了一倍,但是以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郑诛和希望维持一个粮价较高的水平,给农民垦荒增加动力。而且目前人口激增,粮价肯定是有继续走高的趋势,所以现在就锚定在一比一,方便以后调整。

黄百家与胡熙当然同意。

接着才是修改细节。比如给农民开兑换窗口,依托二国民贷直接按一比一的价格收购粮食,为市场提供参照等等。

这时,郑诛和牢记得那个朴素的经济准则。

货币要有物资对应。

维持市场上一石粮食和一两金判相对应的平衡,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国都统使司辖区里经济稳定繁荣的秘诀。

至于以后怎么改,那是后人的事。

粮价会巨额波动,是没办法逃避的现实。哪怕是经济相当发达的英国,那粮食价格依然变的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世

纪粮价高涨了三倍,英国为此甚至强制抓捕采购大额粮食的商人也没有办法压下去。

后来

后来就有了《谷物法案》的废除,象征着英国资产阶级彻底夺取国家政权。

首节 上一节 281/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