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22节

沈昊才是这场冲突的暴风眼,自己只是一个小喽啰。

但谁说小喽啰就不能有大梦想呢?

比如...彼可取而代之!

作者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双重含义

第三十五章 截杀遣唐使

次日凌晨,郑诛和谁也没叫,自己挎着刀龙行虎步的杀到衙门,拍着门喊开。

沈昊的书童,那位汉医的儿子,陈小贵睡眼惺忪的来到次厅,看到挎着金刀坐在桌边的郑诛和,不禁也吓了一跳,连忙说:“我还以为国内来了大将军呢。”

郑诛和和这小孩也是第二次见,听说他爹是颍川入德,全行人司最好的汉医,便安慰小孩:“怎么可能。真正的大将军,都是膀大腰圆的敦实壮汉,杀气不外露,老实巴交好像农民。你以后记住,像我的这样都是花架子。咱是读书人,遇到那种人才要避让。”

这勾起了陈小贵的好奇。

大将军怎么会像是农民呢,郑行人也喜欢骗人。虽然嘟囔着,但良好的家教,让陈小贵又转身去找刚刚回家的沈昊。

但郑诛和没撒谎。

郑家是军户,年年要参加秋操。郑诛和曾经顶替堂哥出过一次。当时他在秋操校场的门口小摊吃面叶,和邻桌的老农吹牛,说如何如何才能犁庭扫穴,尽除鞑虏,恨不得周公孔子下凡重生。说的口干舌燥,老农笑而不语。

上校场一看差点没吓死,那位老农竟然站在台上。

事后打听才知道,那老农叫猛合大虎,陕西榆林鞑官军户,据人说是殉国猛将猛如虎的儿子。自四十八年前起在陕北和漠南打游击,从1640年一直杀到1664年明军杀回陕北,和满清足足打了24年,比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还要多一年。满清时时剿抚,谁知猛合大虎的脊梁骨比洪承畴硬一百倍。

论功封一品朔州郡公、宣大总督、左都督、兵部侍郎,册封三代诰命。

1680年,也就是8年前猛合大虎率军三万出塞,从察哈尔蒙古一路杀到科尔沁,灭蒙古百部;又向南一路狂奔,杀穿整个辽东,屠三十三城;后满清兵围,他又向南至朝鲜,屠尽朝鲜边城后,将平壤劫掠一空,然后走海路坐山东船队回了京师。

后来朝鲜人都说‘满洲鞑子,杀我十万;猛合鞑子,杀我百万’。

十万指柳条边尸墙,百万指的就是这次出塞。

当然没有百万那么多,但的确让京师、河北、辽东多了几十万棒子奴。

郑诛和的堂叔就死在那场大战里,朝廷补偿了50两白银,猛合大虎私下解囊50石粮食,他们家可以在兵部领10年半俸,这个是实打实的半俸,谁都不能动。

时代变了,兵头子的钱谁都不敢乱来。

正回忆着这个时代的旧回忆时,沈昊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客厅。

“司正,起得早啊。”郑诛和笑问。

沈昊没好气的一甩袖子:“老子压根没睡,昨晚上加急骑马刚回来。你给老子说,你都有什么急事,否则老子先让你抄一百遍春秋不可。”

骑马一整夜,至少得从几十里外赶回来。

郑诛和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沈昊在外面肯定勾结有本地大名。

“昨天我在伊奈家。德川纲吉又发疯了,向全天下的人征收生类怜悯金,每百石抽一石,每一间抽三分金,天下扰动,任敏愤怒。伊奈家更惨,幕府逼迫他们给奸

僧修放生院,还要向北整修四百里国道。”郑诛和解释自己的来意。

沈昊脸上的怒意渐渐消失,沉思起来。

“你觉得哪里有问题?”

“国道。前二者,无非是要钱,要伊奈家盖府邸。只有国道根本不是伊奈家有实力独自修筑的大工程。既然是大工程,为何如此突兀?我猜里面定有蹊跷。”

这时,郑诛和已经化身元芳,开始推理。

而沈昊的表情则是变得很是欣慰。他点点头,夸赞道:“很好,灭倭你的聪明才智超乎我的想象。幕府如此虚张声势,的确有明修栈道的嫌疑。”

随后,郑诛和开始向沈昊阐述他的计划。

以伊奈家为核心,稳住这个家族的同时,进一步刺探幕府的动态,在向北的路上层层设伏,尤其是埋葬德川家康的东照神宫务必盯紧。

一旦有事,甚至可以焚烧德川家康的灵柩,来逼迫幕府遣唐使现身。

这都是郑诛和昨晚上努力研究的成果。

“你计划的好,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遣唐使的真实路线,不是走越后到武藏国的北方路线。”沈昊长叹息一声,让郑诛和的计划落空。

“那是哪?”郑诛和愕然。

沈昊思索一会儿,终于咬牙坦白:

“据幕府人告诉我的路线所知,他们乃是从北陆道的加贺国登陆,走飞驒国、美浓国、信浓国,然后走甲斐国,从相模国的小田原城转道,再进入江户。这是西北线。幕府前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在这儿啊。最快十日之内就到。”

说实话,如果不是敌人,郑诛和和沈昊也要拍案叫绝。

幕府,或者说德川纲吉身边的那批人也不傻。他们很显然查探到了郑诛和与伊奈家交好,因此对伊奈家故布疑阵,想诱骗郑诛和拖着行人司入局。然后他们的人就从最难走的一条路,甲斐山道回来。

而告诉沈昊这一切的,就是相模国十万石小田原藩的藩主大久保忠朝。

大久保忠朝,是之前的幕府大老,因为年龄问题退下来归隐。

在春姬的叔爷爷崛田正俊遇刺案中,杀死前者的人正是小田原藩藩主稻叶正休,他的家族被改易,所以让大久保家占据了小田原藩的位置。

为对抗越来越发疯的德川纲吉,大久保忠朝这种七十多岁退休还没死,既不是在职官员但又地位崇高的老人,就成了最佳联系工具。

进,可以携明国之威;退,又方便撇清干系。

这些事,沈昊也都一一和郑诛和讲了个大概。

他原本是想今明两天,做好完善布置,再把下属们喊过来。但看到郑诛和如此积极,便干脆让郑诛和去完成这件大事。

说完后,他用坚定的眼神看着郑诛和:“你手上的那1000两钱,不要有任何吝啬,全都花了。全都拿去招募落魄武士藩臣,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好人手,拿上我的印章,借着伊奈家赈灾救济的幌子,去西侧的小田原城!灭倭,我这里只有你能打着幕府的幌子出城,只有你能想办法,在小田原城和甲斐国的山道上,伏击中遣唐使。”

啊?

这么快?

这么简单?

郑诛和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但正如发生在吉原游郭的牧野成贞刺杀事件一样,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一刀砍死遣唐使,从他手上销毁掉那份有问题的圣旨。

只要沈昊给皇帝大爷交钱换到的专营权还在,沈昊就处于不败之地。

沈昊抚掉郑诛和肩膀上的灰尘:“灭倭,准备灭倭吧。我们行人司能不能继续活着,生吞日本的金银宝货,全靠此战。此战若成,这1000两都算做你的银股,剩下四千两我全都不干涉去处。生死存亡,悬于你手。”

话虽如此

郑诛和却不信沈昊没有别的布置。

上次他也是这么说的,转头自己就打听到了更多的消息。

朱启功这几天不就消失了吗?

李准、林正官,也带着淮南人和福建人失去踪影。

生死存亡,悬于我手,你不会和每个人都这么说的吧。

“好,我这就去。”郑诛和再次转身离去。

要搏事业,就要有大决心。

彼可取而代之。

也许等沈昊功成名就走了,下一个司正就是自己呢?

作者的话:剧情稍微提速,把中间的两章过度删了。

第三十六章 打开思路骗人走

离开行人司,此时郑诛和的心情与第一次见到沈昊时的紧张,有了既然不同的变化。

第一还以为沈昊要自己单独挑大梁,事后发现沈昊只是在测试他的抗压能力与办事能力。

而这次,郑诛和不相信沈昊没有后手。

他猜测,沈昊的计划就是让郑诛和去堵西侧的小田原城,让其他人潜伏在其他道路上。这样东西对调,幕府那边可能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但如果

郑诛和不努力出先手,想在生死存亡之刻摸鱼,那后手成不成恐怕还得两说。毕竟小田原城若漏了,让遣唐使回到江户,问题就麻烦了。

所以,郑诛和依然带着倾尽全力的心思,立即奔回了自己家。

可在这关键时刻,怎么才能做到既不和幕府公开撕破脸,又能隐秘的潜行到小田原城附近设卡拦截,还能公正合法的搜查四下山道水路,避免牧野成贞那一般人的亲信走小道穿越山路?

这仿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要求。

要不公开撕破脸就得找合适的理由。

要秘密潜行就必须不公开身份。

要大规模搜查抓捕,就一定要公开身份,公开身份则等于撕破脸。

危急时刻,郑诛和动起了脑袋瓜。

问人!

“春姬,你说如果我想以最快速度招募一群武士,找谁比较合适?量比较大的。”郑诛和诚恳的咨询起了本地人。

正在研究十位数加减法的春姬可爱的冥思苦想起来。因为新的纺织公司正在寻找土地,所以芳龄16的少女就成了管家婆的最新人选。可惜春姬的学习成绩一般,目前还在苦苦鏖战小学一年级算数。

“隔壁不就是吗?您现在是伊奈家的大师匠,可是代家主的存在啊。”春姬张开手臂,极力想描绘出很大的样子。

但说实话,除了胸大,郑诛和没看到别的。

小春姬不明白,郑诛和是要去杀人的。

这次可是明国行人司+幕府大佬对抗幕府将军+将军亲信的一次暗斗。大家表面上都稳如泰山,其实桌子下面已经大脚开踹,互相蹬腿。

可转念一想,好像确实只有伊奈家的武士人群,能提供一支稳定可靠的力量。与河流和山野搏斗的土木老哥,战斗力不会很差。

他好像有点走死胡同,郑诛和觉得自己必须重新再梳理一下思路。

于是,郑诛和铺开笔墨,平心静气的再次归纳这件事。

首先,大前提是这件事不能公开在台面上。

正如日本人的一贯习惯,冲动做事的时候十分大胆,事后没有胆量承担责任。

既然不能摆在台面上,那回转空间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大。

小田原在哪?

小田原在伊奈忠笃消失的神奈川阵屋的西侧,两地相距不远。

很长一段时间,郑诛和都把小田原和江户混为一谈。但真的到了这里才知道,江户是整个关东平原的核心,是东京湾的首善之地。

而小田原城则位于关东平原西侧的山沟海岸,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对海,有一个小冲击平原供养的狭窄要塞。是北条氏曾经的居所。

二者的地位对比,就像是北京与山海关,其实离得挺远。

在小田原附近拦截敌人,只需要守住曾经出过武田信玄的甲斐国到相模国的这条山道即可。

那么基于此为前提,如何光明正大的前往,但又不让截杀遣唐使的事暴露在台面上呢。

郑诛和想到一个铤而走险的办法。

明修栈...咳咳,这个办法幕府用的太多了。

其实,郑诛和参考的是偷天换日。

德川纲吉你不是要伊奈家去帮你给那些奸僧修放生院别院吗?

好啊,我们自费给你修放生院别院,那总得有木料吧?

首节 上一节 2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