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92节

这可是一条两千里的河运补给线。

想走陆路?

那不可能,在长白山区里跋涉几百里跑到海参崴,黄花菜都凉了。

这条补给线,就好像在湖北打仗,却需要在北京筹措物资转运到武汉,于是只能走海运,转入长江口逆流而上送过去。

由此可见,清廷尝试移民实边,先把东边这根本没办法补给的窘境给填补上的现实难题。清军在自己的地盘上补给,却好似跟深入敌国孤立无援一样困难。

补给上限卡住了,有十万兵马也得被损耗完。

因此,胜利的转机,有且只有在清廷组织了粮食、冬衣,但却迟迟运输不到海参崴的这一段时间。一旦清军得到补给,士气大振,明军又因为海上结冰,物资补给运输不进来,到时候就是攻守之势逆转,郑诛和变成那瓮中之鳖。

能不能补救?

也有。

保守一点,就是九月一号连夜撤离跑路,能把清军的主力拖延在海参崴本身就是一场大胜。

在激进的反戈一击,与保守的撤离之间,郑诛和怎么也拿不定主意。

他干脆爬起来,掏出三枚铜钱,给这三枚铜钱分别标上三个名字。

李定国、文天祥、岳飞。

郑诛和双手合十,捂着钱币向先人祈祷:“三位大爷,睡了的请醒一醒,没睡的再等一等。到底要不要打,请你们的在天之灵给我启示。要是觉得能打,就请给我三个阳。要是不打,就给我三个阴。”

铜钱,带字的是正面,叫阳;不带字的是反面,叫阴。

然后,郑诛和把铜钱扔在床上。

铜钱很不给面子的出了三个阴。

郑诛和尴尬片刻,立即反悔:“这次不算,试一试。”

他又扔,结果两阳一阴。

“我想三位大爷肯定是睡糊涂了。”郑诛和拿起来继续扔。

又是三个阴。

“嘿,我这个暴脾气,给我阳!”

郑诛和大眼一瞪,把这三枚铜钱拿起来蒙扔到房间里。

这次不知为何,啪嗒一下,三个铜钱落到地上,竟然都露出阳面了。

郑诛和大喜,赶紧作个揖:“好!感谢李晋王、岳武穆、文忠烈,三位大爷该睡的睡,该吃的吃,多有得罪。等我有空去各位庙上,一定多上三炷香。”

在三位老前辈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要干一场大的!

次日。

郑诛和把龙保保喊过来,交代如果出事以后,要怎么办。

但龙保保瞬间就不乐意了,那俊俏的脸上写了一百个‘不’字,噘着嘴坚持要加入进来。

“你死在这儿了,我怎么和你姐交代?”

郑诛和觉得龙保保在这种时刻,就像一个挂在身上的炸弹,可不能真炸了。

“那有什么好交代的,她又没怀你儿子。”龙保保只觉得委屈,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被身上的血脉所束缚。

说到这里,郑诛和坚定了阻止龙保保参战的想法。

“对,说到这儿子,你还没儿子,就更不能死了。来人,长矩,把他给我押上熊岛去。”

一通喊,龙保保委屈的被两个拔刀队员拽了出去。

然后,郑诛和才把全军集中起来,要精选锐士。

他掐着腰,站在木台上冲将士喊:“家中独子的,向前一步!可别装熊,我知道你们之中有些人在参军之后,兄弟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了。我是不想让你们家没个后,才允许你们延长在伍时间,多挣点老婆本的。”

稀稀拉拉的十几个人前进。

很快就有几十个人被点名,要他们赶紧滚出队伍。

“没儿子、没老婆的,向前一步!这个也别装,花名册上都有的。”

这下,一百多人被迫出列,这些都是新兵蛋子。

最后,郑诛和严肃的黑着脸恐吓:“剩下的人里面,怕死在这儿的,后退一步。我说实话,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你们也各自思量,没那胆子的,赶紧退一步。死了不值当。”

这此,倒是没人出列。

如此精减,即便在第二批拔刀队抵达时,也从函馆临时征召了几百老兵和新兵来补充,郑诛和这边也只凑出一千三百多大兵,可以充当决死队。

浅野长矩带着几十个拔刀队队长义愤填膺的赶过来,主动请战:“我们呢?如果将军不信任我们的话,何必召集我们到这荒岛来?我愿在此切腹,证明武士的武勇!”

面对着这群神经质的疯子,郑诛和只能正色道:“这是九死一生的事。”

“武士,正应如樱花般绽放!”浅野长矩也很严肃的回答。

郑诛和同意了拔刀队加入作战的提议。

这一次为了赢,郑诛和彻底不要脸了,干脆‘无耻至极’的写了一封请降信,送给索额图。

他说,要在四天之后请降,希望索额图能代为引荐康熙皇帝,推荐他做一方镇守。

索额图看了欣喜,这是要讨价还价啊。

“万幸,万幸啊。”索额图看着信,高兴的喜形于色,一时间忘乎所以,在营帐里拍着大腿跳起舞来。

“大帅,郑小贼一点信誉没有,天天以骗人为乐,可能有诈!”

八旗大将们又不是傻子。之前那一堆的求和信他们都不信,更不提郑诛和这夸张肉麻的请降信了。

当然,主要是郑诛和这个人的人品不行。

在朝鲜,郑诛和已经把满清王爷们耍的团团转,还多次不宣而战搞偷袭,把大家整的完全不敢再拿他的信誉考验自己的性命。

可是对于并不是特别了解郑诛和的索额图来说,这却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明军的要塞怎么打都打不下来,而敌军主将却胆小如鼠,不停写信投降,若不趁着这机会赶紧让他投降,那索额图的仕途可就泡汤了。

甚至可能连身家性命,也要一起泡汤。

因此,索额图紧紧的抓住了这唯一的救命稻草,狠心斥责众多进谏的大将:“灭倭的书信情真意切,怎么会欺骗我?我意已决,再敢乱嚼舌头的,斩!”

索额图的冷漠,再加上他对安亲王岳乐下黑手的事,让众人心灰意冷。

离开帐篷,灰心丧气的大将们互相道别,戚戚一片哀伤。

不知是谁说:“完了。我听说那姓郑的狗崽子,也是这么写信骗几位大王爷,然后奇袭汉城,把大太子打进冷宫。这下好了,我看索额图的项上人头,也要被姓郑的一起打进地府了。”

“见阎王爷好!他本就是太子党,该死。这大清天下是皇上的,他索额图拿着鸡毛当令箭,猪

鼻子插大葱,以为自己是大象呢。”

“要给陛下上题本吗?”

“上!必须得上!但是得仔细叮嘱家人先等着,要等索额图打了败仗的消息到盛京前几天,再找陛下告状。不然咱们知情不报不拦,也要坐犯同罪,都吃挂落。”

几个满清将军、参将、佐领等互相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决定,就宁可坐等大军战败,也要把索额图给赶出军营去。

很多时候,一支大军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人看出来即将战败,而是有能力看出来的,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觉我好像也有点感冒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封侯万里,建功立

没有誓师大会。

今天的夜晚静悄悄。

明军推着各种剩余的、接近报废的大炮,偷偷的出营,埋藏在各个交通壕沟的缝隙之间,作为隐藏火力点。炮兵、火枪兵、拔刀队,各自领取着自己明天的任务。

其余人,检修兵器,修理火枪和刺刀,整理着自己最后的遗物。遗书也一封接一封的写好,所有人都做好了死在这里的准备。

在岛上帮忙打杂的拔刀队、生女真,纷纷坐着小船趁夜撤离到熊岛上整备。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后,郑诛和看到了堆积剩余火药、碎裂的废铁等的仓库。这些东西可就不好撤了。

浅野长矩突然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提议:“大将军,我有个建议,将剩余的火药全都埋藏在这地下,等鞑虏进来时再一并引燃,如火山大喷火般消灭他们!”

郑诛和当然不同意,这谁能确定火药会及时引燃,还是提前爆炸。

浅野长矩竟然再次拦着他,苦口劝谏:“我有一个家臣,已经在战场上断了腿。他快死了,请给他如樱花般绽放的资格吧。”

这...这竟然是要拿活人当点火器,等鞑虏进来之后就点火自爆。

这就是神风攻击的早期版本吗?

郑诛和犹豫了好一会,还是同意了。

他特意去看望了一下那个断腿的赤穗藩家臣,由于治疗的晚,腿部已经引发感染,确实活不久了。点燃火药就是他的提议,把他扔在火药库里,等鞑子开门时引火爆炸。

“我给你的儿子一千石封地,赐你儿子樱的姓氏,成年后有资格入我帐下。”郑诛和无话可说,只能给出了丰厚的抚恤。

投降的受降仪式,安排在了八月二十九日的凌晨。

清军整齐队列,数万人排列出密集队形,准备赶紧拿下明军驻守的堡垒。

“我也知道那狗贼有骗人的嫌疑,所以你们就快步向前跑,趁着夜晚他们的大炮不能发作,立即拿下。”索额图做了他所能做的最后一手准备。

这大概是索额图最英明的策略,得到了众将的一致认同。

他们给予了除实际支持外的一切口头支持。

清军便趁着微微的晨光,急行军在交通壕沟之间,力求最快的速度跑到明军要塞这边。

突然间狂风大作,阴云被吹散,凌晨的太阳照亮了些微的光影,一艘巨舰的轮廓在海岸附近突兀的显露出来。很显然它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满清将兵一时愕然,队伍开始混乱起来。

人群里,汉军镶白旗副都统、一等侍卫富察马武,作为名臣米思翰的弟弟,左都御史富察马齐的弟弟,他就越过索额图,越职发布停止进军的命令。一边喊不要进军,马武一边跑还一边大喊:

“不对劲。那是郑贼的巨舰,上面有五千斤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都不要靠近海边,有诈!有诈!有诈!”

不过现在喊为时已晚。

当天微微亮时,明军也开始开火。

万胜号上一侧的十五门大炮猛然开火,轰鸣着喷射硕大的炮弹,直接碾压过满清的人肉城墙黏连着无数肢体飞入另一侧的金角湾、炮台也开火了,按照既定的标尺轰炸,不需要观察,只要用最大的速度连续射击、埋伏在各个交通壕附近的炮位也开火了,大炮射出的子弹在人群里串起血肉葫芦。

惨烈的炮火密集的覆盖在狭长的半岛上,大大小小的炮弹在人群里肆意的撒欢奔跑,密集排布的人群就是最好的靶子,血肉堆积成一座座小山。

可是郑诛和却发现,清军的各营将旗竟然在最后方摇晃起来。

“坏了!他们把自己的精锐藏在了炮灰之后。不对,是藏在所有部队的最后面。”

超出预期的坏事还是出现了。

清军没有把主力放在惯常的位置,而是留在所有部队的最后方。

不按常理出牌的八旗老将们,带给郑诛和极大的心理压力。眼前这一幕,反而与岳乐最早设想中,靠人多强行踏平明军营地一模一样。假如这些老将们当时能不保留实力,或许战局早就有所改变。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郑诛和只能立

即号令军队原地进行作战准备,让火炮部队不要顾忌炸膛,就是把大炮打炸没了,也要将炮弹和火药打光。

首节 上一节 19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