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沈昊吹着额边的发丝,激动的在庭院里走来走去。
搬迁到长崎的行人司,也终于搞出一点战果。
沈昊与岛津萨摩藩、毛利长州藩等西国大藩经过多轮次的缜密谈判,终于
敲定了私下里开辟两个非官方的贸易点。
岛津藩开放位于九州岛东南部的种子岛给行人司,作为贸易据点。这是之前幕府就敲定的事,但在岛津藩这里其实遭遇了一些阻力。
长洲藩开放位于周防国的防府(今日本山口县防府市),让明国人入城做贸易。
这两个贸易点一开,对于行人司来说无异于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州岛、出云地区几百万人口的市场纳入怀中,而且还是私下开的贸易点,这不用担心贸易额超标。
就在沈昊激动的时候,做人贩子的林正官跑过来跟他说:“姓郑的那小子,逼迫所有入日本的商船都要带移民,许多人都卸在长崎,搞得我们还要帮他送到江户,要我说早该跟他翻翻脸了。我们不如上书朝廷,就说他在日本有谋反自立之心,然后...”
对于林正官所说的无耻行为,沈昊听了就生气,扬起手里的笔砸在林正官的白衣上,留下触目惊心,无法擦去的墨痕。
沈昊气愤不已的握拳:“君子不怙乱,不为祸先。怎么能破弃亲友,做不义之事呢?我不屑为之。”
林正官吓得急忙夺门而逃。
回过身,看着从郑诛和那里得到的日本地图,还有他婉拒郑诛和给他江户纺织公司年金分红的书信,沈昊再次握紧拳头,显然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斗争。
江户纺织公司的生意是他出的本钱,按理来说,他该拿分红的大头。
但沈昊知道,公司经营成什么样子跟自己没关系,所以他不想白拿,因此准备婉拒。
又思考了很久,沈昊还是决定婉拒。
不是自己挣的,咱不要。
他坐下来细细琢磨着书信的措辞,一直写到半夜也不满意,干脆将纸一扔,拿出当年签契约的合同,把合同与钱原样装入箱子中,给郑诛和寄了回去。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听说又加码了再封三天,寄。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财政与人口,胜过
1691年11月。
京师集中山西、河北的大炮向西运输,准备增筑陕甘沿边要塞与炮台。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严格限制军队私自铸造兵器是应有之意,不过在大明这边,其实更大的问题是,沿边缺乏优质铁矿,也没有很好的铸造技术,大炮还得靠技术发达地区的转运支援。
那么此时此刻,去哪好整大炮呢?
圣武帝下诏,让二国宣抚司准备二百门千斤炮、十门三千斤炮运送到京师,由陛下亲自调配边军。
当然也不白嫖,朝廷这边虽然没钱,但是人有的是。
由山东水师负责筹措两万户军民送过去,路费朝廷就不包了,货到付款。
12月。
二国宣抚城这边,刚刚接到消息。
不过他们不忙着准备,而是先不紧不慢的开年终总结。
到12月15日,各地的主官、掌柜等,齐聚二国宣抚司的正堂。
“除了济州的朝鲜行辕有事不能来,其余都来了,我们依次开始。”郑诛和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不过会场的气氛不怎么样。
今年的经营状况,可以说是很惨淡了。
主力经营的三家公司都不太好。
由于前后两次的军事行动,整体上的财政状况也可以说不亏就算赢。
首先就是比较简单的公司账簿这边。
江户织造公司,总经办李二娘有些难堪的捧着账本:“江户织造公司本年度扣除宣抚司的订单,实际亏损达八万两,主要亏损在人员、织机的养护,以及转向收棉纺棉的事情上。不过现在已经存下一百八十二万斤棉花!只要努力趁着冬季将棉花纺成布或做成被褥,一定能转亏为盈!预期净盈利...一万两!”
在江户城,棉布的需求量相当庞大,这是一种可以平民化,也可以奢侈化的衣服原料。就江户民间市场来说,太平时节,下等棉布一匹的价格是400文,中等约800-1000文。衣食住行也是每个人的刚需,但今年肯定会涨价许多,否则冬天战乱后的江户城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由于今年的战乱,棉花田大量被毁,小六只从武藏国及周边抢收到一百八十二万斤棉花,这其实只是约六千亩地的棉花产量。按照每匹棉布800文来算,预期的营收大概是十二万两,但还要扣除原料、人工、运输费用,所以一算完还是亏损的。
只不过李二娘巧妙的将一项盈利搭进去了。那就是...许多棉田的主人都死在战乱里,所以其实是小六带着人在关东零元购的摘棉花,扫荡许多无主仓库,才凑出了预期的净盈利。
当然,如果加上被扣掉的宣抚司的大量订单,其实公司还是账目盈利十余万两的。只不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假盈利没啥价值。
在李二娘高情商的汇报之后,压力来到了室兰冶铁公司这边。
公司总裁李光书、冶铁大监温尚贵、冶铁大监铁老四,三个老爷们尴尬的抱着账簿,一时间谁也没敢开口。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室兰冶铁本就是官办味很浓的国营企,所产大炮、火枪主要都是官府订单,那矿上还有几百个铁师傅、几万矿工,所形成的庞大人群本身就是一种拖累。
还好,李光书这个朝鲜书匠还能讲几句:“额...本年度...室兰冶铁在民用的铁锅、铁铲、铁农具、铁犁等方向销售颇丰,已经实现了近四万两的成绩。相信随着移民数量增多,民用市场的火热能消化掉这一年来积压的铁锭。以每百斤铁四两半的日本价格来算,室兰铁矿年产铁八十万斤,价值三万六千两,所以还能再...”
磕磕巴巴的说了几句好的,李光书也没话说了。
还得郑诛和来找补:“今年移民数量喜人,民间市场一定十分火热。你们明年要尽量开到十个高炉,把铁产量推到三百万斤。除去军用外,不用留铁锭储存。多想想铁钉、铁锤这些可以开发的地方。对了,朝廷新发了二百门千斤炮的任务,尽早做完吧。”
其实室兰铁矿的几万矿工是超编的,可能几千人就能满足挖矿需求还能每周休息两天,大群矿工趁机去挖黄金,所以这方面还需要调整。
理论上说,眼下铁比人多的问题只是移民不够而已。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各种各样的铁器需求一定会将所有能生产的铁都消化一空。所以目前的问题都不算问题,再等一年即可。
剩下一个公司是朱启功的渔业公司,并到政务里讲,所以下一个就是三井圣子经营的明国屋了。
可怜小姑娘板着脸抱着账本,虽然还是没啥表情,但那红红的眼眶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我...呜呜呜...”刚开口,圣子就哇的一下,心酸的哭了。
今年明国屋的经营全线溃败。
都是因为郑诛和年初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各家大名发贷款,等到战乱一开,一个个撒丫子跑的飞快。现在七八成的账目都找不到人收账。圣子怎一个心酸了得。
“咳咳,下一个,下一个。现在欠钱不要紧,明年我们开着战舰上门要账。”
郑诛和赶紧安抚安抚小姑娘,惹得一群大老爷们纷纷眼红。
接下来则是好消息。
营收的主力,还是大阪南岛、伊豆大岛、函馆这三个贸易港口。
日本毕竟还保持着闭关锁国的态势,因此外地商人只能加入郑诛和主导的贸易同盟,以移民换生意。
相应的,郑诛和的船队主要开始忙碌公务,对于运输货物赚钱的商业行为就弱化不少。这部分的盈利空间交给商人。
因此,大阪南岛掌柜汇报,南岛今年的贸易额为二十六万两金小判,但其中能化为净利润留下的,只有十万两。
伊豆大岛的贸易额是二十万两,但只有五万两净利润。
函馆为十二万两,净利润低达六千两。
“函馆这边主要是我们尽量以物易物,把黄金白银留下。所以尽量的压低黄金支出。”郎尹德插话进来。
换句话说,函馆港本身的贸易如果放开黄金流出,那赚的当然很快,可结果就跟现在的日本一样,匮乏货币了。
其实在对外输出货币上,郑诛和与本地日本商人的态度逐渐相同,开始限制黄金白银的流出,尽量用铜币和铜矿石付账。
“可以,三个港口今年的净利润不错。那二府呢?”郑诛和欣慰的询问。
首先是北海府。
“我们依托函馆,还有北海大渔场,目前的主业是淘金、冶铁、捕鱼、农业,全府全年财政预算五万两并未花完,甚至还能反向盈余,支付移民费用。全年流入移民约二十二万口,汉人占一半,鲜人、倭人、生女真,占其余。今年盈余了六万两,可以上缴七成。”郎尹德掐着腰高兴的展示自己的战绩。此刻,他已经浑然忘记自己是满人了。
黄百家也不卑不亢:“大龍府这边,今年草创,刚刚立起各制度,所以亏损许多。全年流入移民三十七万口,大多数为汉人。”
下半年的移民数量超过了预期。
主要是跟风效应导致许多贫民出海讨生活,集资顾船跑到了郑诛和这边,属于预期外的人口流入。
“三个船队呢?”郑诛和继续问。
阿丽娜格蕾四平八稳的坐着,像个明国将军一样操着手,不急不慢的用古怪的语调说:“大龍水师除维护万胜号外,基本都在运北海的咸鱼贩卖,盈利,但要养一群废物。”
这里的废物是指培养新水手和建立海军陆战队。她最近很烦这些软脚兵,甚至想踢郑诛和两脚。
朱启功站出来拱手:“北海水师的主业是捕鱼、售卖、煮盐,我负责其中的总经营,目前盈利巨大,达十六万两之多。”
下半年来看
,北海渔场疯狂发力,成吨成吨的鱼被粗粗涂抹上盐送到江户及附近销售。垄断一座数十万人口城市的渔业供应是什么样的暴利?这就是了。甚至还不只是江户,东北的仙台、八户等城市和附近乡村也是市场范围。
从这一点上来说,感谢狗将军颁布的渔业禁令,对本国的渔民和盐户造成毁灭性打击,把市场拱手送人。
“东海水师这边,主要做朝鲜方向的走私贸易,虽然盈利巨大,但要易换种子和运输移民,故而只有九万两的盈余。”马千户和郑利默交代。
其实如果没有移民,今年的利润就非常客观了。
但移民的成本平摊进各个贸易港、商队,就显得非常累赘。
只能期待移民在安居乐业后,能尽快的形成正循环,开始交公粮,作为市场消费金钱。
综合计算,今年的财政盈余是四十六万两,但是支出同样浩荡,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两场战争,外加上养军、养舰队、养幕府,净盈余不足十万。
总体来说,除去北海金矿积累的三十万两,二国宣抚司下埋着的七十万两,今年的财政勉强不亏。
但乐观的看,二国宣抚司的货币收入已经超过了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这也是个里程碑不是吗?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这一章不会看的很干燥。感谢可以不取名吗?色孽大魔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投币投票支持!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设六司二所
一番盘算,做了一整年的生意,愣是还做到亏本。
当二道贩子还能赚钱,自己开公司搞实业反而一直赔。
足可以见证,有江南这么个大生产中心存在,无论你想在周边开拓什么与之有重叠的产业,都会遭到强势挤压。只要它存在,无论有意无意,总归是会压扁你。正如那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
就好像到了21世纪,在中国周边的国家试图搞重叠的产业,被中国的体量直接碾压,亏穿底裤。
简直一模一样。
这种令人无奈的现状,让郑诛和感慨不已:“今年发生这许多事,真是麻烦诸位了。财政不佳,年终奖励不多,从三千两到五百两不等,人人皆有。将士、官佐、子民,也发酒肉布帛铁器。”
众人纷纷起身感谢。
年终总结之外,还有大家的年终奖。这时候应该称呼为‘冬赐’,不过郑诛和不是皇帝,所以不能这么讲。
这个是实际问题。毕竟就收入来说,月薪虽然多,但与做生意相比就寒碜了些。如果有一大笔年终奖,自然能安定人心。
从效果上来说,如果年终奖并到平日的月俸,效果可能就没有攒到年底一起给更好。
有资格享受年终奖励的有十几个官员,再往下则是依次发宅邸、车马驴骡、猪肉、鱼肉、海鲜、布匹、铁锅铁针等各种实物,这比发钱有用多了。
公司不享受这样的实物奖励,但是从经理到员工,也有额外的身股分红。像朱启功经营鱼肉生意,今年就分了四千两,比黄百家更高。
享受的部分发完了,郑诛和也有调整官署的计划。
他虚压双手,道:“但是下一年,也有诸多计划。现在我来做一些调整。”
然后,郑诛和让水鹿祐发了一个条子。
到1692年,圣武十五年,二国宣抚司要增设许多机构。
首先就是军需司,居中统筹步枪、火炮、手榴弹、军需物资,以及战舰的建造等各项需求。
郑诛和解释道:“之前都是各军就地筹措,或者写条子请求,或者临战时就地铸造火炮。这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可不行。你们每年都计算好需要什么,上条子给我。军需司暂时设置几个书办,让曹红、爱虎来收你们的条子,我会一一审办。如果我有什么新武器创设,也会发在军需司,每个月发邸报给各军将领查阅。”
简而言之,以后军械、编制之类的事,全都在军需司里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