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唇枪舌剑,尤其关于在朝鲜移民屯垦利根川下游,也就是江户城东侧的下总国的荒芜地区时,你来我往不相上下。
牧野成贞与柳泽吉保再怎么奸诈,在国土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认真的。
虽然嘴上吹着朝鲜人屯垦几代就变成日本人了,可如果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呢?这些都是很麻烦得一点一点仔细琢磨的事。而且更涉及下总国好几家大名。包括牧野成贞自己都有牵扯。
朝鲜人的租税交不交?
几代开始交?
谁来管?
那些已经到日本的朝鲜移民想过来,他们归谁管?双重国籍,甚至明、朝、日三国国籍怎么解决?
这些都和郑诛和谈不下去。
郑诛和绝不允许自己带走的人还被日本派官治理,日本人则有些拿不定主意。
前面的谈不拢,下面拿到松
前藩这本该也很好说的事,变得有些僵硬。
郑诛和觉得现在重点讨论的事不是这个,所以主动退步:“要不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反正到的移民也不多。可以慢慢调整梳理,等民众逐渐接受在这里生活时,转为日本国的代官来处理。”
正所谓,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我先把人带过来,剩下的等我的大炮顶在你脑门上的时候,你自己好好想吧。
于是议程来到第三个问题。
松前藩与虾夷国。
柳泽吉保主动的恳求:“郑将军,您是天朝上国之人,请给藩国臣属些许的脸面。此时将军还不能背负上失土辱国的罪名。”
这是一个有点诡计的请求。
其实向明国转交松前藩的事可大可小。甚至可以作为己方的功绩来夸耀。
可柳泽吉保害怕他们的密谋泄露出去,引起恳求能把这件事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还好,郑诛和有所妥协,道:“这样吧,幕府将松前藩转封到西国去,将松前藩几千石的领土收为幕府天领,再租借给我。租期就定在...十年吧。我每年为江户本丸奉送上五千两租金,等扫平苦兀,我再还给日本。合计五万两,足以宽济将军的棋盘书架,御台所的衣橱。”
租借啊,只是租借。
钱也会给,主要是给鹰司夫人买衣服。
但什么时候真还领土,请参考第二条的搁置争议,自古以来。
第一轮谈判不算很顺利,但已经有了眉目后,比较沉默的牧野成贞突然提起:
“郑宣抚使,不知道您对小田原城怎么看?”
说是小田原城,其实指的是它的主人大久保忠朝。这是在隐晦的暗示。
郑诛和也意有所指:“大久保啊,他是一位公忠体国的忠臣,可惜似乎在华夏大义的事情上有些退缩。唉,应该多读一读春秋。”
这是讥讽大久保只知道保护日本国,却没有考虑到,日本也是华夏的臣属,有小利而忘大义,其实是很严重的道德指责。如果暴露出来,大久保忠朝就要避席上书解释,否则政治地位不保。
“太好了。其实臣也觉得,大久保大老应该先退下来,学习一下。”牧野成贞二人的暗示十分的明显。
这是一场没有大久保忠朝参与的密谋。
一边是将军的侧用人,一边是大明宣抚使,双方的目标是联手把掌控朝局的大久保赶回老家。
牧野成贞与柳泽吉保,作为将军的亲信,和郑诛和亲自谋划了如何解决国书危机,顺带完成了联手的心理准备。
初步磨合结束,郑诛和起身送客。
而在旁边与闵王后坐着笔谈了一会,早就不耐烦的鹰司信子自然是急不可耐的杀出门来。
两位侧用人赶紧低头行礼,示意鹰司御台所郑诛和就在屋里。
作为什么都懂的侧用人,他们又不是纯傻子。鹰司信子对郑诛和有种特殊的需求,这件事他们虽然在中庭也有所闻。当然这种事,一般都在下人里面传播,将军决然不可能听到。下人的脑袋个个都是七窍玲珑。
狗将军大概还误以为,这个自己十分讨厌的老婆,真的很想跟郑诛和学习呢。
以日语和汉语的区别来说, 鹰司夫人大概就是那种‘沉迷学外语,天天不省人事’的人吧。
郑诛和正在房间里喝茶思索,却没想到鹰司夫人已经裙摆偏偏,如风一般冲了进来,甚至略带一丝埋怨的斥责郑诛和:“你可真是狠心人哪,离开的时候都不来见我一面。”
“皇命难违,但我不是回来了吗?”
已经逐渐放肆的鹰司夫人,直接坐在郑诛和的大腿上,亲密的依偎着。
这是她在大奥里无法享受到的愉悦,可以远离桂昌院那个老女人,还有阿传这个竞争对手。
这边两个人手拉着手你侬我侬,而在隔壁,与鹰司夫人笔谈刚交下朋友的闵王后突然听到了一些不可说的声音。
隔壁这会儿不是日本国王的王后,和郑宣抚使,与两个侧用人在密谈吗?
那边,鹰司夫人已经骑坐上郑诛和的身上。
墙壁的缝隙这边,闵王后瞪大了双眼。
“天哪...他...他把日本国王的王后...”
再考虑到自己也是王后,闵王后聪慧的想到了一件事。
用三国来解释,那就是:曹贼啊。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一波各种票。我继续码字
第一百六十三章 包邮吗?
以探望朝鲜摄政王后的名义,鹰司信子在郑诛和这里一直待到了下午四点多,距离大奥落锁只剩下一个多小时。
离开的时候,鹰司夫人红光满面,水润光泽,就差把雨露逢迎四个字写脸上了。
把有些欲求不满的鹰司信子送走,郑诛和终于放松下来。
当然,首先要把大兵们安排好,而大兵们也没
有完全离开江户城。
除非幕府答应三个条件,否则郑诛和不可能立即释放军队。
因此,大兵们被郑诛和安排着,日籍明军在府邸里轮换值守,剩余的明军大部分则在浅草寺北侧的农民家里借住,钱由郑诛和包。散出去,也是给幕府制造一点压力,逼迫他们快点就范。
当然,除此之外,郑诛和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张券,每两周可以去吉原游郭的大文字楼免费白玩,钱全都有郑诛和来承包。
可是事后发现这玩意比较多余。
在这群孙子在郊外居住的半个月日子里,每个人附近几家的人妻都或多或少开始怀孕,让这一片的人口出生率再创新高。之后有人养不起抱着孩子到这边想还给明军营,郑诛和才知道,这些孙子怎么可能忍得住两周发泄一次。
他们借住的第一天就花钱和附近的人妻搞上了。有的花钱,有的甚至不用花钱。反正闭上眼睛都一样,上到四十下到十五,这群憋了很久的兵油子都不放过。贫穷的日本农民大都乐意换点明国外汇,所以很乐意老婆出来接客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
不过生育率高企,那是以后的事。
而现在,郑诛和的主要生活就是和三井高利、后藤庄三郎光世之流的富商们在吉原游郭里喝酒,或者和柳泽吉保与牧野成贞商谈一些搞倒大久保忠朝的阴谋,然后晚上在家里时,在家里女人的房间里轮流留宿。除了三井圣子,小姑娘还是太细瘦了些。
各方面事务安排好之后,郑诛和就进入了一段...躺着赚钱的时光。
现在已经到了九月,郑诛和终于要做点正事,谢谢计划了。
他的想法是先派人接受松前藩的各个商馆和驻地,明年全面进入北海道,从国内、日本和朝鲜分别引入移民。当然,以汉人为主,以朝鲜农民耕种和日本女人配婚为辅。
如今他的金库里放着十一万两的各色资产,绝大多数都是硬通货。一半是在江户粮荒里坑蒙到的钱,一半是在洗劫釜山、蔚山时赚到的金子。
手里有这么多钱,那还等什么呢?
该贩卖人口...引进移民了。
目前,郑诛和考虑只引进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代,在大运河附近的流民,这些人没有组织,更好打散吸收。而且都是北方人,耐寒耐冻,适合去北海道开垦。如果是江浙一代的,指不定冬天冻出问题。
而现在引进这样一个移民的代价,一个人的全程费用,包括介绍费、运输费、衣食起居与安家,大概在五到十两之间。
价格是一方面,时间也要考虑。
今年的先期准备,是让朝鲜农民去那边盖房子、修田亩。
朝鲜农民是一个很能忍耐和建设的群体,就好像撒豆子一样扔在那边,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活下去。作为先驱者,他们的成本免费。
明年年初开始引入汉人,巩固据点,开拓金矿、铁矿等。
“以汉人主要充实平原上河畔的农庄,控制手工工场与矿场。嗯...”郑诛和突然咬了笔杆子。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缺少踏实肯干,耐寒耐冻,而且还不怎么花钱的便宜兵。
明朝大兵的确是能打,非常的好使,可是他娘的也忒贵了。
出海的大兵一年没有二十两银子入账,那是指定不乐意跟你走的。这价格,对于郑诛和来说实在是有点让人生受不起。养一个千总,一年需要足足两万两。
一千人,投入到北海道里打虾夷,那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别说是打了,估计连敌人在哪都找不到。相似面积的浙江省,人口可是数千万。
所以他需要大量便宜好用的仆从军,可以配给正军做仆从,负责战场扫荡、追杀和捕奴。
郑诛和的第一想法,就是买。
但是日本人中,能打仗的日本武士不卖身,不能打仗的农民甚至不花钱。
朝鲜人...不提也罢。
就没见朝鲜人硬起来过。
再考虑到北海道的多个平原,郑诛和开始考虑买牧民奴丁,方便行军作战。在察哈尔、乌兰察布附近的人市场里买个蒙古、女真,或者各种杂胡族的奴婢,男奴二到四两,女奴一两不等。
奴兵成了郑诛和作为大军辅助的目标。
男的买回来为奴丁,战时做轻骑辅助,平时放牧守卫戍所,女的配给正军为奴婢,负责做饭、耕种和生孩子。
郑诛和在北海道的地图上开始勾勒。
在几大平原的联通之处、低矮山地等,都可以布置上戍所,互相帮助,封锁住整个北海道岛。
在第二次船只大规模出海,两艘西式商船与两艘郑诛和从朝鲜拖回来的明式福船离开时,郑诛和顺带也送了信给北方边境上的总兵们。
意思很明显,就是问问哥姐们,你们那里有量大管饱,便宜好使的奴丁吗?给兄弟整点啊。
不久
之后,当第二批混编商船载着大量江南货来到伊豆大岛时,也带来一封从辽西的广宁城传来的信。
其他将军没有应承买奴婢这回事,大概是嫌弃这笔生意太麻烦,啃骨头没意思。
但广宁城副总兵秦昭义,就是那个丈夫死在济州岛海战的女将,她写信告诉郑诛和,她的亡夫在东胜卫,也就是鄂尔多斯地区有不少人情关系,知道那边有一些喀喇沁部落想卖身为奴,逃离漫漫黄沙的束缚。而且喀喇沁部落正好部分在东迁,一些部落已经跑到察哈尔附近,也就是从鄂尔多斯跑到了辽西北边。
这些人很便宜,壮丁一人二两,半大小子、能生的妇女一两,老头什么的如果活着就免费附赠。
量大管饱,想买速来。
她可以亲自请三个月冬假,帮郑诛和抓上几千个鞑靼奴,带到广宁,由郑诛和自己出船来接人。
“等等,前面还卖身为奴呢,后面怎么就又明抢啊。”郑诛和看的很迷惑,回过神来也很心凉。
这位姐们,大概是缺钱,准备动个狠手吧。
稍作查询,发现她在守锦县的时候表现稳定,而其他总兵非死即伤,刚提了副总兵的职位,正是缺钱运作打点,稳固住自己位置和防区的时候。
明军的军纪素质,还真是一以贯之的恶劣。除了戚继光和戚家军,戚爷爷那属于世不二出的有德将军。真就只有这一点,从大明开国到大明崩溃,一直都没变过。历次明军扫荡草原,恨不得将整个草原都犁庭扫穴。最近几十年明军倒是学聪明了,投奔大明的蒙古部落可以成为走狗,加入明军大家庭。
大家一起军纪恶劣,买卖人口,靠山吃山,靠人吃人。
那些没头没脑,从西域或者外蒙跑过来的小部落,基本上都活不过半年就被分食。
喀喇沁部,这个部落的历史很早了,是蒙古西征从乌克兰抢回来的蓝眼钦察奴,被忽必烈编组过为自己的私军,在元中时还出了几个人才,比如废立皇帝,百战百胜,最后死在女人肚皮上的燕帖木儿,到现在又逐渐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