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373节

“海上奔袭吴国后路之事,当下并不急需,不过,等到我军顺利拿下江东之后,汉军从海上包抄魏国的后路倒是一条好计策,在北方平原作战,魏军的骑兵比起我们的步卒来说,还是有不小的优势。”

刘封和徐庶说着自己对吴、对魏的总体策划,远征海上,离不开海军。

徐真这一支海军,他接下来还有大用处,比如,除了奔袭魏国之外,还可能承担渡海攻打倭国、高句丽的任务。

第773章 远征倭国抢银山

徐真能提出海上奔袭的主意,刘封虽然暂时没有采纳,但对徐真的战略眼光还是颇为认可。

“元直,你告诉徐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海军当下的主要目标,是先拿下夷洲及周边诸岛。”

“本王曾听诸葛直说起,在夷洲与扬州之间有诸个岛相连,当地百越称其为平湖,此处有港湾可供船只停歇,是上好的良港,要是经营好了,就能扼住南北往来之咽喉。”

刘封缓缓的向徐庶说着汉军海上战略,夷洲即台湾,平湖即澎湖,徐直要是能占领这两处地方,那就掌握了东南沿海的海上生命线。

海上运输的重要性,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越发的显得重要,刘封授意徐真占领夷洲和澎湖,也有未雨绸缪之意。

台湾、澎湖、日本。

这一道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岛链,是束缚汉人远征大洋的枷锁。

既然穿越而来,刘封在无形之中就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大汉的海军,如果还有历史上一样,只能在近海打圈圈,那数千年王朝更替的循环不可能被打破。

唯有走出近海,驶向大洋,才有发现新大陆的可能,汉人才能打破“朝代兴、朝代亡”的轮回惯例。

刘封看了一眼震惊中的徐庶,决心再对症下药,让他激动一把:“元直,你可还记得,当年始皇遣方士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找瀛洲之事。”

徐庶听到刘封否了徐真的建议,心中本来还有些不快,但当听到刘封说要渡海倭国时,徐庶的眼神不由得凌厉起来。

“殿下,这征讨倭人之事,就交给吾儿就是,要是误了大事,我唯他是问。”徐庶气哼哼的说道。

徐福东渡,他自己跑得快,害的却是留在秦国境内的家族。

徐庶的祖上,正是徐福的族兄,徐家上下因为这件事,被暴怒中的秦始皇抓捕囚禁,亲近族人被杀,远亲被流放,家财也被抄没。

徐庶早年以游侠为生,就是因为家族离散,不像那些世家大族,能够传承数代,生生不息。

“本王几年前,曾与倭国使者见了一面,听其叙述,徐氏居住地,是在一座大岛之上,此岛方圆虽然不大,但却有座银山,露天就可以捡到银光闪闪的银石......。

大汉少金银,倭国有银山。

从记载来看,石见银山的开采难度,可以用容易来形容。

这么一座银山,没有落在大汉九州,却被倭人给占了去,刘封对此深为叹息,要是徐真能够远渡东洋,占了银山,再将开采的银子运回汉国,这中间的利益非同小可。

用兵之道,存乎一心。

刘封早年为偏将,冲锋陷阱是本职,因此行事大胆喜冒险搏杀,等到升任后将军、左将军、大将军时,作战风格渐趋多样化,但时不时的仍会独领一军,到战事最关键的阵眼撕杀一番。

等到他晋为秦王,一手抓军事,一手抓内政时,刘封在军事上更多的是放手,让魏延、姜维、邓艾、丁奉等将独挡一面,发挥他们的指挥才干。

这一次,借着伐吴的契机,刘封也开始布局海上,谋篇称霸东亚、东南亚的长期计划,这一策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但只要努力做了,就肯定会有收获。

——

关于刘珏、孙珏真实身份的认亲闹剧结束。

薛莹带回来的事实让孙权很难以接受,但一时半会,他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毕竟,他是男的,不是女的。

连步练师也矢口否认,刘珏与他孙权有关,那这一口不甘心的苦酒,孙权只能暂时咽下。

“孙珏他既然不识相,那就算了,朕又不是没有儿子,来人,传朕诏令,立孙亮为太子,王府移驻东宫。”

孙权在盛怒之后,终于冷静下来,出乎吴国大多数官员意料,在太子的选择上,他没有选择鲁王孙霸,而是选择了幼子孙亮。

平衡之术,是孙权稳定吴国朝堂的根本。

孙珏不愿意回转吴国,孙权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幼子孙亮抬上来,与孙霸打擂台。

从背后的实力来看,孙亮肯定比不上孙霸,但只要有孙权的支持,逐渐的对孙霸势力进行压制,用不了几年,孙亮、孙霸平起平坐的情形就会出现。

孙权想像的很美好。

他的这一平衡的策略,却让孙霸怒不可遏,他好不容易打败了孙和,却又冒出来一个孙亮,这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只要孙权不死,估计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样的话,他孙霸什么时候才能当皇帝?

孙亮被立为太子,吴国朝野,有不高兴的人,也有开心兴奋之人。

丞相陆凯、建威将军诸葛恪在得到孙亮被扶立的消息后,原本失望的心情又恢复了兴奋,孙亮尚幼,母族又没有根基,他们这些前太子系老臣,可以转投孙亮,再与孙霸、孙鲁班、全琮、孙峻等人较量一番。

三月间,武昌争夺战,已经逐渐从攻城战转向围歼战。

全琮带着儿子全怿、全寄拼尽全力,但依旧无法挡住丁奉的猛攻,这种从将领指挥能力、到两军将士单兵战斗力上的差距,让全琮心神俱疲。

“大虎,武昌已不可失守,当尽快游说陛下与蜀国和谈。”在给孙鲁班的急信中,全琮近乎于恳求的语气,向自家夫人请求停战罢兵。

全家阖族三千余人,要是全折在武昌,那他全琮就是家族的罪人,到了九泉之下,也无脸面见父亲全柔。

孙鲁班因为太过霸道和拔扈,前一阵子被孙权冷落,就连往常很容易的进宫谨见,也需要通报同意之后方能进入,这让孙鲁班很是气怒。

朝孙权撒气,那是自取其辱。

孙鲁班思来想去,最后向潘淑开始发泄怒火。

在她看来,如果没有这个织女出身的狐狸精搬弄是非,她的父皇又怎么可能不听自己的话,立乳臭未干的孙亮当皇位继承人。

“必须把潘妃从父皇身边支开,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掌握朝堂。”孙鲁班恨得咬牙切齿,强烈的失落感让她整个人都变得竭斯底里。

孙鲁班、孙霸一阵密谋之后,两人开始联络朝堂的鲁王系官员、将领,一齐对潘淑发难起来。

谭绍这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很快就在柴桑被武卫将军孙峻的人抓捕,从谭绍的身上,孙峻搜到了潘淑写给步练师的私人信件。

“潘妃里通敌国,出卖大吴情报,该杀,臣请陛下诛奸侫,清君侧。”在吴国的朝会上,孙峻瞪着圆溜溜的牛眼睛,杀气腾腾的出列上奏。

第774章 孙权:朕的潘妃,便宜刘封了

孙峻是吴国的武卫将军,在宗室之中权势最大,此时的他顶盔贯甲,面相凶狠,摆出一副谁敢出言反对就揍谁的架式,很是嚣张之极。

孙峻在朝堂上,当众指责潘淑里通蜀国,理由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武昌之战在持续了三个多月后,终于分出胜负。

全琮苦苦支撑,但依旧不是丁奉的对手,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从江上突围,而为了掩护他逃跑,其子全寄舍命断后,结果没于城中,连全尸都不曾找到。

此一役,守卫武昌的五万吴军,跟着全琮撤退的,只有两万不到残兵,剩下的三万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吴军西线精锐被扫荡一空。

全琮败退,守卫在柴桑的孙峻、孙綝宗室军就成了防御蜀国的第一线,这支宗室军多由孙家子弟组成,其悍勇虽然不及当年跟随孙坚北上勤王的那一支,但战斗力也不是由山越宗贼编练的杂牌可比。

孙峻的曾祖父孙静,是孙坚的弟弟,早年孙坚起事之时,孙静拉起一支七、八百人乡党壮勇,跟随讨伐董卓等西凉势力,立下不小的功劳。

孙坚死后,孙静又返回会稽郡乡里,教导后辈族人,甚得族中子弟敬重。

这些年来,孙静的几个儿子开枝散叶,这一支宗室子孙林林总总有近数百人。这些子弟占据了吴国朝堂的重要官职,实力很不一般。

“众卿以为如何?”孙权见众人不作声,只能主动开口询问,他的目光扫视的对象,是原先孙和太子党的骨干陆凯、丁密、腾胤等人。

“陛下,臣等.....无异议。”陆凯被孙权盯着,无奈站出来禀道。

他们这些人的官职最高,但不过是虚职,孙权一句话,就能让他们丢官去职,甚至抄家没籍,陆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立的功劳再大,孙权一有疑心,就只能郁郁而死。

丁密、滕胤等人也是面面相觑,默不作声,他们手中无兵,面对这么一个宗亲无赖,一时也是无言以对。

孙和的太子余党不给力,这也是孙权以前打压太狠所致,在未明白孙权的真实用意前,陆凯等人不会坚决的力挺孙亮。

“潘妃写给练师的信,是朕的授意,不算私通蜀国,这件事众卿不必过于追究。”孙权端坐于龙榻,看着正在慨慨而谈的孙峻,碧眼中闪过一丝不快。

“陛下,潘妃的信中,有谈及大吴武昌城的军事布防情况,这不是泄密是什么,陛下若是不严加惩处,那岂不寒了前方将士的心。”

孙峻见震慑住了陆凯等人,心中得意,继续不依不饶请奏,孙权的老迈已经显而易现,孙峻现在并不怕这位垂垂老矣的帝王发难。

“武卫将军说的很好,非常好,朕会处置潘妃的。”孙权轻哼一声,淡然说道。说话之时,他的一双碧眼睁开又闭上,脸色渐渐由铁青转向刹白。

姓孙的,并不一定都是忠臣,也有可能是权臣,甚至是篡位的奸臣。

这一点,孙权也是近一、二年才悟出的道理。

“陛下龙体欠安,不如先回宫中歇息,朝堂之事,自有臣等为陛下分忧。”孙峻见孙权说了软话,得意的向陆凯等人笑了笑说道。

“摆驾,回宫。”孙权无力的吩咐了一声,在一众侍人的携扶下,回转到他日常居住的寝宫之中。

这一场代表孙权失势的吴国朝会,让孙权心情分外的低落。

魏蜀吴三国之中,宗族的影响力各不相同。

刘备白手起家,靠的是一帮结义兄弟,基本没有宗族势力影响,因为刘备一个编草鞋的,宗族兄弟姐妹略等于无,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助力。

曹操那边,虽然有曹氏、夏侯氏的支持,但传到曹丕、曹叡时,九品中正制推行,曹家、夏侯氏的力量渐渐衰微,真正掌握魏国朝政的,反倒是司马氏、陈氏这样的士家大族。

唯有孙权这边,宗族势力强大。

孙鲁班得宠,孙权对她言听计从,一厢情愿的误以为,陆逊等外将会危及他的皇位,而宗室后辈更加的可靠。

这么偏听偏信的恶果,就是禁卫军的大权落入到孙峻这等异己之徒手里,孙权人老求稳,想着宗族子弟总比旁姓外人要可靠的多,却想不到,真正威胁到他皇位的,不是别人,正是孙峻这个宗室大将。

在失望失落之余,孙权也开始反思宠幸孙鲁班,打压太子党的做法,这一次,扶立孙亮为太子虽然遭到了孙峻等人的反对,但他也看到了陆凯等人眼中的不甘。

寝宫中。

“爱妃,你先往夏口去避上一避,等朕收拾了孙峻这杂种,再接你回来。”面对嘤嘤哭泣的潘淑,孙权无奈的安慰道。

潘妃留在身边,孙鲁班、孙峻等人必定不放心,到时候就算不走,也会被害死。

“陛下,妾身听说刘封此人好色成瘾,万一他对妾身动手动脚,妾身就算死了,也无法洗脱被污的名声。”

潘淑哀哀泣道,有步练师的教训,潘淑实不想去荆州,但事关孙亮的太子之位,她只能答应下来。

“爱妃放心,朕不是那等小气之人。”孙权脸色变了又变,安慰道。

潘淑虽然是低微的织女出身,但生得极是美貌,有织房西施之艳名,当初他也是一见倾心,不能相忘。

这几年,潘淑被他养在宫中,日子过得滋润,皮肤气色更是白嫩,再加上举手投足间的贵妃气度,成熟韵味让人留恋沉迷。

以潘淑这般绝色之姿容,要是被好色无度的刘封看到,会有什么后果?

孙权不用猜想,就能知道。

但是,不这么做,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潘淑去荆州,最起码有两个好处。

一是缓解蜀、吴之间的矛盾,盟约什么的,孙权是不作想了,但至少他是向刘封表明了停战和解的态度,若是潘淑有些本事,或许能让刘封同意,双方在柴桑达成新一轮的边界协定。

二是麻痹孙峻、孙綝,让他们放松警惕,孙权相信,凭他的威信和能力,陆凯、丁密、滕胤等人一定会明白自己扶持孙亮的真实用意,有朝堂重臣的支持,他不用多久,就能把权力再收回来。

第775章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潘淑被孙权放弃之后,只能无奈选择西奔荆州,在临行之前,她与孙亮泣泪作别,一时悲从中来,对孙鲁班、孙峻等人的恨意无以复加。

“吾儿,你记住,孙大虎这头豺狼,就在你身边,随时都会跳出来咬你一口,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单独出宫.....。”

孙亮此时已经六岁,稍稍懂事的他,见到母亲要走,哭得稀里哗拉,小小的心中仇恨的种子正在发芽。

潘淑被逼走,孙鲁班消除了宫中的一大威胁之后,心中得意,放浪之下,把一众面首召进了宫中,开起了无遮大会。

孙峻也是志得意满,在他看来,孙权已经日落西山,没几天好活了。

再过一段时间,等孙权驾崩,他们就扶立孙霸上位,到时候吴国就里里外外都是他们这些鲁王党的天下了。

首节 上一节 373/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