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372节

“哈哈哈.....,蜀国与吴国争子,这真是天下奇闻,最好让他们闹腾起来,这样就顾不上我们魏国了。”

司马师在病榻上,听到司马昭说起刘封、孙权争子之事,不由得心情大好,连眼疾也似乎有了好转。

——

夏口。

刘封正在调兵遣将,准备伐吴之事。

这一次,孙权以刘珏为借口,鼓动起一场舆论风波,结结实实让刘封感到了恶心。

在此次军议会上,大汉征东将军丁奉,神情严肃的向刘封力陈拿下武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中大战。

许昌大战。

蜀汉对魏国战事不歇,而在对吴国的方向上,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多大的进展,确切的说,只占了豫章、庐陵这些边边角角,真正沿江的大都市还在吴国的手里。

比如武昌,是夏口以下的第一座重镇。要是能一举拿下,吴国就会丧失防御的纵深,接下来只能在柴桑、建业这短暂的距离内往返。

反之,要是武昌还在吴军之手,那夏口时时会面临吴军舰队的压迫,一旦夏口有变,整个云梦泽后方都会有战事波及。

“承渊,你说的打武昌,有几成把握?”刘封看着神情坚定的丁奉,询问道。

他这一段时间久在北方,对荆州特别是对沿长江一线的吴军布防情况,不是很了解,丁奉一直在夏口镇守,比刘封要清楚得多。

丁奉听言,紫红色的脸庞上露出自信的笑意,沉声道:“殿下,武昌吴军,号称有十万之众,但依末将来看,人数应在五万上下,要是再多的话,仅凭一条水道,吴国养不活这么多的军队。”

“至于吴国大都督全琮,不是我丁奉看不起他,要说能力,他给陆大都督提鞋都不配,和朱然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只要我军决意东进,必能一举破敌。”

丁奉一边说着,一边展开他早就准备好的帛图,上面用朱笔画圈的地方,是汉军的驻防地方,用墨汁书写的地方,则是吴军的防御地点。

“殿下,武昌要隘,西、南二面皆是平地,东、北二面临江,要想攻下武昌,靠智取已是不能,唯今之计,只有强攻一途。”

汉军久不打攻坚之战,这一次丁奉决意强攻武昌,也是下定了一战破吴的决心。

第771章 战武昌,滴血认亲

汉景耀六年至七年(248-249年),十一、十二月间,汉、吴之间关于刘珏是谁的争执越发的激烈。

东吴这边,即便刘珏从龙虎山回转,在夏口召集众使,声明自己姓刘不姓孙后,孙权依旧不肯干休,在他看来,刘珏的话不作数,因为他被刘封给挟持了,要是到了建业,刘珏一定会改口,认他这个父亲。

对于孙权的一厢情愿,刘封也是无语了。

这一场看似只是“争子”的声潮,背后隐藏着孙权想要洗涮自己名誉的目的,一旦确认刘珏是孙珏,那孙权接下来,肯定会变本加厉,指责刘封诱拐他的儿子,欺骗他的夫人,抢夺他的女儿。

这一系列无休止的指责,让孙权站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可以毫无顾忌的诉说刘封的种种不端行为。

孙权是吴国大帝。

刘封是汉国秦王。

他们两个的是是非非,不仅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人心所向。

这些年来,在两国关系中,谁是受害者,谁是施害者,其实已经一目了然,屡屡背刺的孙权要想使阴招翻盘,刘封当然也不惯着。

打嘴仗,耍嘴皮子,不是刘封的风格,他要么不打,要打就来狠的。

十二月二十日,荆、交两州的大汉驻军在经过一系列准备后,向刘封禀报他们已经枕弋待旦,只等他一声令下。

听到这个大好消息,刘封召集众将于夏口再次军议,在此次会上,刘封以孙权无端诬构刘珏为由,令刘珏为伐吴名义统帅,以丁奉为左路军主将、陆抗为右路军主将,举汉军六万,号称十万,从夏口、豫章两个方向水陆并进,向武昌发动进攻。

武昌是吴国的西部重镇,孙权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让出武昌。既然这样,刘封也就不客气再给孙权一个深刻教训。

其中:丁奉领汉军五万主力,沿江直下,汉军船队从文赤壁一线东下,先期攻克长江北岸的军事重镇皖城,后与雷脩部会合,横扫庐江郡南部。

在豫章方向,张嶷留守庐陵,继续牵制在会稽郡驻扎的吕岱,陆抗尽起一万汉军新军沿赣水而下,从鄱阳方向包抄武昌的后路。

十二月二十四日。

天寒地冻,草木枯黄,长江虽然没有结冰的可能,但水位已经降到了低点,与此同时,靠近江边的河岸,也因为冰冻而变得结实起来。

这样的寒冷天气,对生活在南方的吴军将士来说,身体实在难以适应,守卫城垣的士卒更是缩着脖子,躲在城垛的后面瑟瑟发抖。

天时,终于站在了汉军将士这一边。

武昌城下,丁奉已经率军登岸,并在城池的西面幕阜山一侧建起了前军营地。

城中吴军大都督全琮和丁奉也算是旧相识,当年在淮南并肩作战一阵,但现在各为其主,两人也是分外眼红。

武昌城坚,易守难攻,非三倍甚至五倍、十倍守城兵士,不能强攻夺城,全琮麾下,有吴军五万众,从人数上来看,并不惧怕丁奉来攻。

从将领配备来看,全琮麾下,也有跛脚猛将留赞、偏将军张悌、沈莹、马茂等一干吴军将领辅佐,并非无人可用。

得知老对手杀到,全琮立即下令杀将出城,希望来一个半渡而击,将丁奉斩落于江中。

然而,全琮这边刚刚和丁奉交上手,跛脚猛将留赞对上甘宁之子甘瑰,两人打了一个旗鼓相当,全琮正待派人继续增兵之时,却不想忽听到背后有急报传来。

在鄱阳郡城,太守孙绰瞧不上初出茅芦的陆抗,结果双方一场遭遇战,陆抗以一部汉军拖住留赞,别遣精锐背袭鄱阳县城,一举将孙绰军的补给粮仓抢了个精光。

孙绰要是谨慎一些,死守城池不出即可,但偏偏孙绰这人是孙静的孙子,为人甚是高傲,对吴郡陆氏、张氏等人看不顺眼,总想着显摆一次。

鄱阳失守,孙绰在损失了二千余孙氏部曲之后,从鄱阳水道狼狈逃回柴桑。

听到后方告急的消息,全琮大吃一惊,丁奉的水军厉害,他知道,但陆抗的这支新军也同样厉害,却是全琮不曾想到的。

从常理推断,陆抗的父亲陆逊,曾是吴国大都督,子承父业,陆抗也应当能力很强。但问题是,陆抗这次领的汉军新军,是从豫章等地就近招募的山越兵,以全琮的推断,这支新军的战斗力应该不强。

惯性认识上的偏差,让武昌守军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困境中。

两路汉军气势逼人,沿途之上,势如破竹,本来就在汉、吴之间动摇不定的地方县邑,在看到汉军的旗帜后,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就直接举旗投降了。

武昌门户大开。

沿江的陆路防御一下被冲破,只剩下中间一条水道可以运输补给,这种情况短时间内,尚无法对武昌城中的吴军产生多大影响,但时间一长,必定会让守城吴军士气低落,斗志渐失。

丁奉在察觉到吴军日渐低落的士气后,一面遣了甘瑰等将出兵江上,截断吴军的水路补给,一面加大力度,令辅兵填壕覆土,筑土城于高处,与城中吴军对峙相向。

——

攻打武昌之战,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

五万吴军也不是一下就能吃掉的,而且孙权也会从建业增兵过来,这一仗有的打。

好在有丁奉在前面指挥,有陆抗为偏师,刘封也不用再亲到武昌,去指挥一场场具体的战事,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舆论战上。

为了确证孙权的慌言,刘封在夏口、江陵召集了名医张机,也就是张仲景的几个弟子,来了一场滴血认亲的大戏。

刘封的血、刘珏的血,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相融到了一起,最后结成一个共同的血滴,这个过程被东吴投奔过来的众多官员、士子看到,让他们心中震憾不已。

血脉相融。

这不是父子,还有什么才是父子?

刘珏本来心中还有委屈,对自己的身世也将信将疑,在看到刘封的血和自己的血融到一起后,禁不住喜极而泣。

第772章 海上攻吴

江陵城中,议事大殿。

刘封带着孙尚香、步练师等内眷居于左首,荆州刺史徐庶、廷正宗预等一干蜀汉官员居于右首,一旁围观人群中,有荆州的名望,也有颇多从江东投奔过来的士子。

主持这一场滴血认亲的人,是张机的弟子卫汛,张机去世之后,诸弟子大多被汉国朝堂的太医令丞收录。

卫汛在经过考核录用之后,被刘封任命为荆州刺史部乳舍侍医令,这人也是历史上留名的医者,著有《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等著作,精通妇科、儿科医术。

对卫汛的身份和能力,众人都没有什么异议,妇科对应的就是生儿育女,这正好与滴血认亲之事相符。

“请殿下刺血.....。”

“请世子刺血......。”

“廷正宗预、士人张祇、吴使薛莹上台见证。”

随着卫汛的一声声叫喝,侍者当着众人的面,在一只漆碗之中,把两个人的血液倒到了一起,也无须搅动,就自然而然的相融到了一起。

刘封端坐于正中,眼神炯炯凝视众人,结果他已胸有成竹。

血溶于水。

按照实验原理,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血液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也会溶到一起。也就是说,刘封和刘珏的血相溶,并不能作为他们亲生父子的证据。

要是江东诸臣中的哪一个有质疑,把自己的血放进去,也会和刘珏的血相溶。

不过,刘封既然摆了这一出滴血认亲的仪式,自然不可能让穿帮的事情发生。

“殿下,血融合了,融合了!”卫汛看着两滴血合到一起,激动的大声说道。

“合到一处了,难道陛下真的在说慌?”薛莹目不转睛的看着两滴血变成一滴血,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次出使蜀国,他其实心里颇不情愿,以前这差使是张温干的,张温变节跑到蜀国之后,他就被孙权任命为对蜀使者。

......

薛莹这个吴使也没有什么话说,其他人更是只顾着探头看两滴血相融的情形。

卫汛看到众人神色惊异,连忙摆出一副专家的态度,大声道:“诸位,这滴血认亲,看似简单,但其实另有玄机,这融血之水,是取自上天无根之水,并用恩师传授的古法调配而成,不得其理者不能妄为。”

“恩师临去之前曾有言,若不听劝阻妄为,轻则减寿十年,重则疾病缠身,此为神仙道术,汝等万万谨记。”

卫汛说罢,刚刚被刘封任命为廷正的宗预一脸严肃,杀气腾腾扫视围观众人之后,将目光瞪视薛莹。

“薛使,殿下之血,世子之血,已经合而为一,汝可回转吴国,向吴主复命了,自即日起,若是再有人胡乱妄言,那就休怪大汉的律令不讲情面。”

薛莹被宗预一瞪,惊了一个哆嗦,连忙点头应承下来,他倒不是怕了汉律,而是担心再质疑这件事,万一吴国被灭,刘封一个气怒将他薛家阖族给灭了。

薛莹灰溜溜的回转吴国,向孙权报告滴血认亲的结果。

孙权听到后会怎么想,刘封这时已不甚在意,因为汉、吴围绕武昌得失的大战已经进入到攻打城垣的阶段,丁奉倾力猛攻,而全琮已经露出了败相。

荆州汉军位于后方,除了豫章郡、庐陵郡小打小闹打了一仗后,大的攻城战一直没有打过,这一次趁着打武昌的机会,好好练一练兵,也是不错的选择。

——

荆州刺史府。

刘封和徐庶也正在讨论当前的汉、吴形势,徐庶此时年纪已近七旬,但身体依旧硬朗,走起路来颇有当年游侠之风。

在与刘封结成儿女亲家之后,徐庶深得信任,一直担当后方坐镇的职务,这使得他的身体保养得很好。

“殿下,武昌之战胜机已现,但要完全拿下此城,承渊所部折损将卒不会少于五千人,这样一来,纵算是占了城池,也会影响我军下一步的伐吴战略。”

徐庶皱着眉,老成持重的围着厅堂转圈,一边走一边向刘封提出意见。

“元直,有何好的提议?”刘封淡定一笑,问道,丁奉打武昌,强攻会有损失,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徐庶听到刘封没有坚决反驳,心中不由一喜,沉声道:“殿下,吾儿的海军舰队,如今正在交州沿海操练,据他来信,麾下海船已经扩充至百余艘,将士不下三千人,而对面的吴军船队,只能缩在建始郡、会稽郡的船坞里不敢出来。”

“吾儿的意思,是从海路北上会稽郡、吴郡,抄了吴国的后路,要是能够成功,则江东之地,可尽归大汉所有,要是不成,他再原路退回,或者从大江逆流而上,与承渊的主力部队会合,再作计较。”

徐庶之子徐真,也是刘封的女婿,上一次豫章之战,徐真带着新组建的大汉交州舰队与吴军交战,取得遭遇战的胜利,这让徐真凭添了不少的信心。

从海上大迂回,攻打孙权的后路。

刘封听到这个策略,心中也不禁为徐真点一个赞,年轻人的魄力确实大,在后方补给无着的情况下,竟然敢深入吴境作战。

“殿下,你是答应了?”徐庶见刘封点头,以为得到认可,连声追问起来。

刘封此时却是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元直,徐真此计,若是汉弱吴强之时,吾必当用之,但如今,大汉对吴国已经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用兵当以稳重为主,占一城,得一城,步步紧逼蚕食吴国的重要城池,方为上策。”

首节 上一节 37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