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边说着,一边将书信递给刘封。
刘封为相之时,军政一把抓,做得比他当丞相时还要出众,如今更是贵为秦王,诸葛亮虽然自视甚高,但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更何况,刘封还是他的得意弟子,作为老师,没道理妒忌自己的徒弟。
对于刘封拿下长安后,选择在魏国煽风点火的做法,诸葛亮很是认可,这次给诸葛诞去信,也是想最后助刘封一臂之力。
第701章 曹魏两公主,诛贼
琅琊诸葛氏,地方郡望家族,在汉末并不显眼,其祖上最显赫之人,也就是曾做过汉元帝司隶校尉的诸葛丰。
诸葛亮、诸葛诞都是诸葛丰这一脉的后人。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诸葛氏因为诸葛瑾侍吴、诸葛亮归汉,诸葛诞属魏而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高平陵事变后,诸葛诞因与夏侯玄交情甚睦受到猜忌,遂于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昭,后兵败被杀,夷灭三族。
这样一个地位重要,又与司马氏有隙的魏国重臣,刘封自然要极力拉拢。
若是没有诸葛亮的这封信,要联系上诸葛诞还颇不容易,而有了诸葛亮的举荐后,刘封可以直接给羊祜下令,让他在联络王凌的同时,再和诸葛诞尝试联系下,看看能不能鼓动这两个魏国重臣一并起事。
一加一大于二。
要想对付狡猾无比的司马懿父子,单靠王凌、诸葛诞肯定不行。
和刘封交待完联络诸葛诞之事,诸葛亮心愿了结,公事上面已经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元通,大汉实现统一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能收复长安,也一定能收复洛阳,我会在九泉之下等着这一天到来。”
诸葛亮看到黄月英将小刘瑛带了过来,隔代亲的喜悦涌上心头,让已经油尽灯枯的他又支撑了有十余日。
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和黄月英在梁父岩上弹琴赋诗,和小刘瑛在五溪岩畔欢笑相聚,和诸葛均畅谈兄弟之情。
刘封和姜维离开茅舍,在隆中谷口驻扎下来,师兄弟两人难得聚在一起,有许多话要彼此诉说。
“伯约,你这一路之上神情郁郁,可是在责怪我对河西不重视?”刘封轻抿了口清茶,向姜维作了一个请字,问道。
“大师兄,秃发鲜卑、氐羌流民最近在河西和陇右甚是活跃,要是不加以严惩,假以时日,这些杂胡将会累积成后患,到时西北不靖,关中不安矣。”
姜维慢慢的点了点头,他确实有些不快,这一次回转长安,就是想和刘封好好的叙上一次。
蜀汉收复河西走廊,重新打通通向西域的商路,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姜维本想着刘封会继续用兵向西,效仿当年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但刘封却没有这么做。
“伯约你来看我们大汉的疆图,从我们所在的襄阳向四方直线看起,有两条长线,其一向南,可抵交州涨海,其二向西,直指郭煌西域。”
“同时还有两条短线,分别是北和东两个方向,北面我们大汉兵锋就在南阳郡,再往北就是魏国都城洛阳。东面是吴国的江东,那里距离我们路程更短.....。”
“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在内有魏、吴两个强敌的情况下,劳师远征不是明智之举,也无法得到朝堂众臣和天下百姓的认可。”
“只有先解决了眼前的对手,我们才能效仿汉武牧鞭,直指西域大漠,彰我大汉之威。”
刘封细细的和姜维解释蜀汉国策的变化,希望得到姜维的理解,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接下来,刘封的主要精力,将放在解决魏、吴两个对手上。
西北方向,能够帮助刘封分担压力的,唯姜维一人而已。
师兄弟两人抵足而眠,相互之间的误会渐渐消除,几日后,从隆中茅舍传来消息,诸葛亮于夜间安然长逝。
刘封和姜维进了谷中,见诸葛亮最后一面。
只见恩师眉眼舒展,神态安详,往日郁结于眉心的川字纹路也已消失不见。
黄月英和诸葛果、诸葛乔、诸葛均等皆是一身缟素,守在诸葛亮的灵枢旁,刘封和姜维换过素衣,执后辈弟子礼于灵前。
按照诸葛亮生前之托,后事一应就简。
这一次也就没有惊动其生前的丞相府一众下属和将领。
料理完诸葛亮后事,刘封和姜维依依作别,一个从武关道向关中、陇右方向而去,一个则要留在襄阳,主持对魏对吴的战事。
争霸天下,各凭手段。
刘封出招,司马懿父子接招。
以往魏国攻、蜀汉守的形势,渐渐变成蜀汉攻、魏国守的态势。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司马懿遣了司马师联络匈奴、鲜卑等诸胡,想要组成联军奔袭刘封的关中后路,而刘封则未雨绸缪,早早让姜维坐镇凉州,做好了防范诸胡入侵的准备。
——
羊祜在泰山郡一带游历,联络族中士子,同好友人,游说他们归附蜀汉。
在司马懿父子的强压下,能够有勇气投奔蜀汉的人并不是很多,更多的人选择观望和等待,希望秦王刘封能带兵打过来,然后他们再伺机反正。
这也无可厚非。
人的趋利选择就是如此。
这些观望的人中间,诸葛诞也在其中。
在收到诸葛亮的劝降信后,他好生犹豫了一阵,一度曾经想和王凌、令狐愚一起密谋拥立曹彪,但在仔细盘算了一番后,诸葛诞又放弃了。
诸葛亮只是堂兄,并不是亲兄长。
所以,诸葛亮在蜀汉做丞相,不会影响到他诸葛诞在魏国的仕途。
与诸葛诞的犹豫不决相比,王凌则要坚定的多,在接到郭淮夫人王氏的书信后,他便开始和令狐愚密谋拥立曹彪之事。
为了确保举事能够成功,王凌和曹彪向羊祜提出,刘封这边能否遣出一支精兵前往寿春增援,打的旗号最好还是曹魏宗室的旗号。
这个要求让刘封心头一动。
曹彪是曹操妾室孙姬所生,庶子身份,就算有野心,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刘封这边,不管是金乡公主曹婴、还是南乡公主曹绫,都是曹操的嫡支血脉,相比庶出的曹彪要名头响亮不少。
与其打出曹彪的名号,还不如更直接一点,把曹婴、曹绫的名号给亮出来。
两汉隋唐之时,贵族女子的地位很高。
曹婴、曹绫若是打出讨伐窃国之贼司马懿父子的口号,号召力和影响力肯定比曹彪要强不少,若是再有刘封暗遣精兵辅佐,淮南这一盘棋就活了。
第702章 曹操:女武神曹婴
曹操乱世枭雄,于汉末扫荡群雄,一手奠定曹魏半壁江山。
曹丕甚有才干,选拔贤能,文治武功,魏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曹叡前期,魏国在平定诸胡叛乱,对吴对蜀战事中也颇有见树。
有这三朝积蓄,魏国向着曹氏的官员、将领和士子还有不少,尤其是在曹操起家的兖州和豫州一带,拥护曹魏的人比拥护蜀汉的人要多得多。
刘封若是直接打出蜀汉的旗号兵入豫州,遇到的不是夹道欢迎的场面,而是层层抵抗,一旦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那想要安全脱身就难了。
这样来看,先遣了曹婴、曹绫打着曹家宗室的旗号,反抗司马懿这个窃国之贼,倒是一招妙手。
女人有没有号召力。
关键在于地位。
汉末三国时代,女人的地位并不像唐以后那样低下。
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思想也不明显。
女人特别是能生育的女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曹丕时期,就曾经下达命令,让各郡征集孀妇,然后将其分配到妇女少的地区。
孀妇,也就是失去男人的寡妇。
要是哪一个孀妇在死了男人之后不愿意改嫁,那是要被官府抓去做牢服苦役,这在后世看来很不可思议,但就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刘封融入到汉末这个大乱世已经有四十余年,也渐渐习惯了用这个时代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想到利用曹绫、曹婴来组建一支新魏军,加入到淮南战团中,也是当然之想。
曹绫是曹丕和甄宓的女儿,魏国公主的身份,又是刘封明媒正娶的夫人,地位尊崇,在信奉出身的魏国士家大族眼里,曹绫的身份,比傀儡皇帝曹芳可要重要的多。
曹婴、曹绫人在长安。
此时并不知晓刘封的这个决定。
当飞鸽送来要求她们立即赶往襄阳的命令时,两女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
她们跟着刘封的时间也不短了,但刘封真正内心的想法,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晰,在这方面,甄宓和杜夫人倒是更有发言权。
“阿婴,你不是一直想着能有机会在战场上显一显本领吗?这一次是个好机会,可不要错过了。”
杜夫人见多识广,听到女儿曹婴被刘封召唤去襄阳,立时感到机会来了。
曹婴虽然不如曹绫嫡女出身,但她是曹操的女儿,在魏武帝生前,对这个英姿飒爽,颇有智谋的女儿很是看重。
昔日铜雀台上,曹操当着一众文武的面,曾有赞言:“曹婴者,吾家女武神也。”
有曹操这一声赞,曹婴的地位扶摇直上,金乡公主这个称号,也印证了她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从刘封之前给郭淮夫人王氏的暗示中,杜夫人隐隐猜到刘封接下来可能会在兖豫两州方向寻求突破。
王凌驻守的寿春,是汉、魏、吴三国的交结点。
刘封要是不在这一片区域做做文章,那他就不是刘封了。
当年她的前夫秦宜禄,就在吕布手下效力,主要的驻守地点,就是在兖州和豫州一带。
想到自己初为人妇时媚惑众生,让曹操、关羽等一干英豪为之倾倒的种种荒唐,杜夫人不由得心生感叹。
物是人非,一切都不一样了。
杜夫人关照女儿曹婴,甄宓也把曹绫和甄环叫到跟前,一字一句的嘱咐起来。
“阿绫,你是武皇帝的嫡孙女,这次回去,若是见到曹魏故交旧人,当谨言微礼,勿失了公主的身份。”
“还有,你和殿下提一提,小环年纪也近二十,不能再拖下去了......。”甄宓当着女儿曹绫的面,把自己关照甄家后辈的心思,表露了出来。
甄家已经到了家族盛衰的关键节点。
甄家最近的几代男丁都不争气,想要靠朝堂为官来争取家族利益,是想都不要想了。甄环要是再不争宠,那等到她不在了,无极甄家的名号,就可以从郡望大族名册里面抹去了。
所以,甄家需要一个孩子,一个甄氏女和秦王刘封的孩子,只有这样,甄家才能继续外戚的身份,才能在汉国继续保持荣华富贵的地位。
只不过,当初甄宓将甄环带到荆州时,小甄环太小了,刘封并没有想要立即收她入府的想法。
他身边有的是女人,没必要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娘生出非份之想。
甄环被甄宓再三叮嘱之后,跟着曹绫、曹婴返回襄阳秦王府行在,一路之上,她大多时间都躲在车幔里面,一个人想着心事。
刘封不急,但甄宓却等不及。
她要不是年纪大了,又自恃身份,恨不得亲身赴会,显一显洛神之媚。
“阿环,你可都记下了,切切不要忘了。这男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要靠功夫细细的磨,才能让他对你另眼相看。”
在甄环临行前,甄宓又拉着她细说了一遍,并且手把手,亲身传授教导了些手段和技巧,让她千万要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机会,争取被刘封宠幸上。
——
襄阳城中,秦王府。
刘封得悉曹绫、曹婴、甄环到来,早早的命人将内院收拾干净,迎候三女入住。
要人替自己出力,总要付出些什么?
曹婴得了母亲杜夫人的启示,这一次来到襄阳,装束打扮很不一样,刘封甫一见面,第一眼没认出面前英姿飒爽,手持箜篌的女将军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