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226节

“那你也是凭空赚了十万贯!”

苏谯耸了耸肩膀道

“公爷您需要看看,这十万贯里面还有什么东西。”

“这里面,有两万贯,是用去建周遭的社学了,这五户人家,将来可以不交束脩直接进社学读书。”

“其次,我们还配套建了惠民药局,这里面的太医,也是下官高价聘来的,每家都各出了一万贯。”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设施,这些都是要钱的啊!”

徐辉祖的脸色铁青,死死的盯着苏谯咆哮道

“我徐家的儿孙,不需要去你那什么劳什子的社学,也用不着你的惠民药局,我们只要一块地!”

“一处能让我等按时上朝的宅子!”

社学、惠民药局这些东西,对于寻常的百姓来说,或许有极大的吸引力。

但是对于这些王侯公卿们来说。

那就聊胜于无了。

毕竟他们的儿孙本就是在家里读书。

自家的先生那都是三对一,甚至还有伴读的书童。

苏谯深吸了一口气道

“公爷,这些东西,您可以不用,但是这笔钱,您不能不出。”

徐辉祖指着苏谯道

“你这是要明抢不成?!”

苏谯疑惑的看着徐辉祖问道

“公爷,这叫什么明抢?”

“您不想掏这笔钱,完全可以不买我宝钞提举司的宅邸,您想买哪的宅子就买哪的宅子啊!”

徐辉祖气的脸色通红,死死的盯着苏谯。

而后咬着牙问道

“那我看上你家的宅子了,成吗?”

“当然成啊。”

“多少钱?!我要了!”

“一百万贯?”

“……姓苏的,你欺人太甚!”

如果不是在驾前,怕是这会的徐辉祖已经跟苏谯厮打起来了。

但是仔细听听苏谯的话。

好像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人家自己的宅子。

不卖怎么了?

南实壁管你还能强买强卖?

徐辉祖死死的盯着苏谯问道

“你宝钞提举司折腾出来的这一档子事,你苏谯为何自己不以身作则?”

“公爷,下官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我们宝钞提举司第一个找的人,便是下官啊。”

徐辉祖指着苏谯对朱元璋咆哮道

“陛下,苏谯已然暴露了,他的宅子没有拆,整个前门大街上,只有他苏谯的宅邸没有拆啊陛下,速速治其欺君之罪!”

苏谯一脸无奈的看着徐辉祖。

“公爷,下官只是说宝钞提举司找的第一个人就是下官,这怎么算得上是欺君?”

“那你家为何还好端端的?”

“因为我没卖啊。”

苏谯耸了耸肩膀。

看着苏谯的表情。

徐辉祖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你!你!”

听到此苏谯的话。

朱元璋也忍不住开口道

“苏谯,你宝钞提举司的宅子卖这么贵,你要让咱的这满朝文武如何去办?”

“你这不是要逼人贪墨?”

听到这里。

苏谯赶忙道

“各位大人,下官可不是这个意思。”

“那个价格,都是标出来给百姓看的,您各位的宅子离着紫禁城这么近,而且配套还这么好,若是定价定低了,您到时候怕是要跟寻常百姓争抢了,您能受得了吗?”

听到苏谯这么说。

百官的脸色才稍稍好转。

徐辉祖干咳了两声而后问道

“你早这么说不就完了。”

“你到底给咱们弟兄们定了个什么价?”

苏谯看着徐辉祖笑了笑而后说道

“公爷,您请上眼,瞧这个。”

说罢。

苏谯缓缓的从自己的袖口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徐辉祖。

徐辉祖皱着眉头,看着苏谯递给自己的单子念了起来。

“等额本息……月供四百贯……”

“你!”

“你这还是要我等照价买?”

苏谯赶忙道

“这起码避免了各位大人买不起宅邸的困局啊。”

“您想想,每个月只需要四百贯,您就可以住一万贯的大宅子!”

“而且等到第三十年的时候,每个月就只需要不到六十贯了!”

说罢,苏谯从自己的兜里抽出了越来越多的传单递给了周围的官员。

“各位大人,您瞧瞧,这账,苏某已经替您各位算明白了。”

“绝对是良心利率。”

“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黄子澄的老脸铁青。

三十年!

自己还能不能活三十年还不知道呢!

“苏谯,你!欺人太甚!”

“陛下,这宅子臣买不起!还请陛下准臣辞呈!”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

老朱倒也没想到苏谯竟然最后能憋出这么一个法子来。

而聊天群里的嘉靖望着画面中的群臣,脸上却浮现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借钱。”

“好一招借钱啊。”

嘉靖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悠悠的说道

“祖爷爷,苏谯此人,算盘打的好是精明啊。”

朱棣疑惑的看着嘉靖问道

“什么意思?”

嘉靖悠悠的说道

“一个人借钱,那充其量也便是他自己借了钱。”

“但如果所有人都借了钱,那便等于是我大明向三十年后的大明借了一大笔银钱。”

“这笔钱,若是使用妥当,不消几年光景,整个大明怕是便要改天换地了。”

听到这里。

朱元璋的眉头一挑。

洪武年间,大明的现银税赋,约五百万两白银。

哪怕是只看这一项。

翻三十倍,那可是一万万五千万两银子!

大明现在的国力确实建不起那么多的社学、惠民药局。

但如果是大明三十年的积蓄呢?

想到这里。

朱元璋猛地回过神来。

霎时间便意识到,苏谯之前所做的那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不过很快老朱便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对劲。

“不对,现在咱大明即便是借了这三十年的钱,把惠民药局都建起来了。”

“那三十年后,我大明的子民又当如何还上这笔银钱?”

首节 上一节 226/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