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42节

此刻,他就仿佛正义的使者一般,要对张璁进行审判。

费宏更是连带惊愕之色,没有想到这平日不声不语的张御史,竟然能为了正统仗义执言

杨廷和赞许地点了点头,只是紧锁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

他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劲,仿佛自己这一方太过顺利。

可想一想,却依旧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朱厚熜轻声道:“诸位爱卿,且听听张尚书的解释。”

他说话的时候,特意用上了一丝金科玉律的神通,一下子就让谨身殿安静了下来。

嘈杂的声音,立时停住。

王阳明自然地抬头望来,饱含深意地看了朱厚熜一眼。

杨廷和轻轻敲击了两下紫檀木扶手,心中沉吟。

看来陛下,绝非世人所说的不通武功之人。

朱厚熜想了想,每一次都开口制止有失格调。

或许,可以把乾清宫内的“金声玉振”拿来。

张璁清咳两声,神采飞扬地说道。

“祖制,便是我朝太祖所定之制。”

接下来他一番引经据典,用祖制为利器,对在场众人进行彻底地反驳。

在他看来,《皇明祖训》中已经说得非常明白。

把帝王庙和孔子庙分开。

称孔子为“天下师”

“依我看,自古至今孔子一直是天下的老师!”

他反问道:“既然为师,岂能用王称之!”

费宏皱眉正欲起身,朱厚熜的声音却先他一步。

“朕以为张尚书所言,便是太祖的本意!”

“如今的祭祀典仪,朕以为有两处不当!”

“其一,祭祀僭越,以祭祀天地之礼祭祀孔子”

“其二,父子乱序,孔子颜回曾子,身为人子却享食于堂上,颜路曾皙身为人父,却只能配祀在两殿。”

他的目光不偏不倚,看向第二圈座位中的张丰山。

刚刚还面色潮红,接受着众人崇拜的张丰山,此刻却如芒在背。

现在已经是十月,天气日渐寒冷。

可张丰山却汗出如浆,急声道:“臣先前所言,有欠考虑,望陛下恕罪!”

扑通一声,他就跪倒在地。

庆幸椅子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不然他连跪的地方都没有。

张璁见状,摇了摇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莫不如是。

你要维护伦理纲常。

那这孔庙,父子伦序错乱,该不该改!

朱厚熜缓缓从御座上起身,将龙袍一振。

“朕克承大统,自当秉承祖宗之制,改孔子之号!”

毛纪嘴角一抽,心中不由想道。

当初提俸,说改祖制的是你

现在要继承祖制的也是你。

横竖,你都有理。

朱厚熜话音刚落,殿内众人都陷入沉思。

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更易圣号符合祖制,在逻辑上没有毛病。

杨廷和却不由心中一惊。

什么时候?这一场圣号的讨论,就只是止步于孔子祭典的改变。

这分明就是政治革新的开始,是一场巨大变革的征兆!

他深深地望了一眼朱厚熜,而后看向了中央的张璁。

这一次交锋,他败了。

从一开始,皇帝就把控了全场的走向。

将这一场廷问,指向孔子祭典自身存在的弊病。

而他扪心自问,祭典自身确实有毛病。

第113章 盛世

换句话讲,修改孔子祭典没有错。

这是顺应大势之举!

杨廷和轻声一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扭曲事实违背本心。

他,做不到。

谨身殿内的大多数人,也同样做不到。

大殿又恢复了之前的寂静

朱厚熜却感到有些许的欣慰,大明的官员终究没有糜烂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一些人的底线,还是有的。

现在是大明面临抉择的时刻,前方就是十字路口。

而如果真正到了一个王朝的末期,官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指鹿为马都能说得面不红心不跳。

一道隐晦的目光落在了杨廷和的身上,更准确地说,大家都在等待他。

等等,这位大明首辅的态度。

杨廷和站直了身体,语气平缓却富有力量。

“如陛下所言,修改孔子圣号顺应时势,臣以为一应祭典都该重新修订。”

费宏抿了抿嘴唇,但现在任凭他有再多的不甘,也已经无可奈何了。

杨廷和已经六十多了,大红色的官袍里他的身材有些消瘦。

他的目光异常锐利,仿佛能够一眼将人看穿。

但此刻,看向前方精神奕奕的少年帝王。

杨廷和却觉得,自己有些猜不透帝王的心思。

“杨首辅所言深得朕心,众爱卿以为如何?”

朱厚熜含笑问道。

“臣等无异议!”

“张爱卿,你认为呢?”

骤然被点名,依旧跪伏在地的张丰山心中一惊,他立马脱口而出:“陛下圣明,臣坚决拥护。”

朱厚熜点点头,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心中闪过一道灵光。

“你有如此决心,朕深感欣慰”

他沉吟片刻,“着朕旨意命张丰山主管孔子祭典更换一事,胡瓒为副手辅助。”

张丰山头是跪着的,一双眼睛却睁得老大。

他此刻一张脸涨成猪肝,仿佛一口气梗在脖子里吐不出来。

让原本反对改圣号的他,主持圣号修改。

这合理吗?

这人道吗?

但他很快就把脸一换,神情仿佛春风拂面一般,“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好此事。”

胡瓒心中还存有许多困惑,但也还是跟着一起拱手行礼。

张丰山看了一眼神情严肃的胡瓒,已经可以想到自己日后鸡飞狗跳的生活。

如果时光能够倒回,他一定狠狠地抽当时的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叫你出风头,叫你博虚名,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

廷问结束。

朱厚熜点了几人留在殿内,百官则纷纷告退。

费宏站在杨廷和的身侧欲言又止,杨廷和却淡淡看了他一眼。

“唉,费宏兄,我们不仅是读书人,更是大明的阁臣!”

费宏闻言身子一震,后方的毛纪也是若有所思。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谁也不可能轻易答应更改孔子的名号。

这也是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就有人提出祭典存在毛病,吵了几百年,还是老样子的原因。

但他们不同,他们是大明的管理者,必须要让自己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如今修改祭典,利弊权衡之下,仍然是好处偏大。

杨廷和伫立在谨身殿下的台阶良久。

他的目光悠远地看向前方的宫殿楼阁,看向紫禁城外的天际。

他自问不是一个君子,顶多算个能干点事的人。

杨廷和知道,自今日之后,朝野上下定会有许多人明里暗里地骂他。

指责他墙头草也好,骂他唯利是图也罢。

他杨廷和做不了于谦,没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

也做不了王安石,没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魄。

但他知道,自己要维护大明的稳固!

他笑了笑,自语道:“我杨某,无愧于这一身红袍!”

首节 上一节 142/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