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77节

两汉乃至三国时期的异族,日子并不好过。

自从先汉孝武皇帝凿通西域之后,也就是羌人在凉州地区曾经显赫一时,其他的部众,都是被汉人摁在地上揍的份。

异族的日子可不好过。

如今的异族,最大的希望,就是跟南匈奴那样,全族内附,这样才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可问题是,内附这个资格,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

南匈奴内附,是后汉朝廷为了牵制北匈奴各部,毕竟匈奴人终究是大汉的头号大敌,大汉不会允许匈奴人重新翻身的。

可其他部族想要内附,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看看曾经的乌桓就知道了,当年在边境耀武扬威,显赫一时,结果魏武帝北征,一战被打断了脊梁骨,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气来,一直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

如今的曹魏北方草原,出现了很大的一片权利真空,稍微有点眼光的部族首领都想要往那地方迁徙,做的最坚决的人,就是鲜卑人的首领步度根。

此人通过了曹魏的护乌桓校尉阎柔,混到了一个朝贡的资格,如今举族迁徙到了原本乌桓人的地盘,发展的相当不错。

而如今,治元多得到了内附的资格,可比朝贡要更加合理合法,等这次起兵结束后,不管胜败,他都会带领部众一起迁徙到曹魏北方去。

跟鲜卑人和乌桓人抢地盘,总好过在这里跟盘踞了一百多年的羌人,以及那些骁勇善战的汉人抢地盘要容易的多。

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因此,治元多答应了曹魏方面的请求,开始调动兵马,准备在凉州边境打上一场。

也不是真的要跟凉州汉人玩命,治元多知道自己手头的那点战力,去跟汉人硬碰硬的话,大概率是讨不到好处的。

就是装装样子,摆出个架势来.如果能从凉州汉人这边也捞到点好处那是最好,如果不行,那就举族迁徙,去曹魏的北部求生。

当然,治元多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在凉州干这事儿,一定要谨慎。

因此,他连本地最强的羌人势力都没有联络,单纯打算靠自己部族的力量来做这个事儿。

开玩笑了,那些羌人是最信不过的种族了。

别看他们现在被汉人也看做异族,但人家汉人自己都承认,羌人在远古时期,跟汉人是一个老祖宗的而他们这些外来的,才是正儿八经的异族。

再加上如今羌人的「神威天将军」就在汉人新划定的秦州当官,羌人都在往那边迁徙这要是自己联络了附近的羌人部族一起起事,那恐怕自己还没动手了,自己的大帐就已经被汉人和羌人的联军给包围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马超没有收到消息,但赵云和庞德发现异样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吧,只要治元多答应起兵进攻凉州,那么不管他是做做样子还是真的攻打,对大魏朝廷来说,都是一样的。

只要能把蜀贼的注意力和兵力吸引到西北区,调空雍州可能的西北援军,就足够了。

而第二条路.曹丕派出了以蒋济为首的使节前往江东,说服孙权出兵进攻荆州。

这一路军马,其实很难。

不管汉吴两国都各怀什么心思,至少在表面上,两家是盟友。

背盟偷袭这种事儿,成了倒没什么,但如果没成功,那背盟的一方要背负的骂名那可就大了去了。

孙权已经背过一次了,为此还陪上了一个江夏郡,之后跟刘备集团的交往中,孙权一方始终是弱势方,动不动就会被刘备集团的使臣拿出来说事儿。

孙权当然窝火,但问题是,谁让他偷鸡没成呢,窝火也只能憋着。

如今再要说动孙权主动背盟去偷袭荆州,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可蒋济终究是蒋济作为曹魏中后期的智者,唯一能跟司马懿掰掰腕子的人物,他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和说辞。

蒋济到了东吴后,虽然第一时间拜见了孙权,但并没有主动提及联合攻蜀的事儿,只是走了一个寻常使节的工作,名义上就是来加强一下两国关系的。

但私下,蒋济拜访了张昭,顾雍,孙韶,孙盛这些人的府邸,通过这些人,传达了自己出使的真正目的。

这四个人里,张昭是目前东吴资格最老的老臣,也是一向对孙刘联盟不太感冒的老臣。

而顾雍是孙权目前最器重的文臣,很显然是准备让顾雍将来接班张昭的地位的。

至于孙韶,孙盛两人,则是东吴的宗室将领,也是孙权一手提拔出来掌控军权的心腹。

通过这四个人,蒋济阐述了一个道理——如今蜀汉已经占据了天下四州,兵峰正盛,一旦曹魏顶不住蜀汉的进攻,那么偏安一隅的江东,真的能是如狼似虎的蜀汉的对手么?!

别看如今江东也占据了淮南和青徐,可上次大战,江东即使通过偷袭的方式,也不过是拿下了半个下邳郡而已人家蜀汉可是一举攻下关中了。

就算汉吴联盟继续维持,一起从东西两个方向夹攻曹魏的中原地区.你江东又能从蜀汉手里抢下多少地盘来?!

好,就算人家蜀汉真的拿你当盟友,分给你一半的中原之地,可问题是.接下来你东吴要怎么办?!

蜀汉一旦占据了中原之地,那就等于是占领了半个中国.到了那个时候,就是蜀强而吴魏弱了。

你东吴到底是要继续保持盟约,学习一下齐王建那样等死呢,还是要跟大魏联合,一起对抗蜀国呢?!

如果要等死,那就当我蒋济白来了。可如果要跟大魏联合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蜀汉把所有的地盘连成一片,势力坐大以后呢?!

如今不就是最好的机会么?!

趁着刘备驾崩,新君继位,权利不固,内部矛盾丛生的机会,一战而取荆州,岂不美哉?!

而且如今的荆州,关羽伤重静养,短期内不能理事,王基虽然能力出众然资历尚浅,不足以服众,与徐庶这样的元老派必然会有矛盾。

再加上北方曹魏可以派遣司马懿,王凌两路兵马,兵出宛城,许昌,威胁襄阳,吸引荆州军主力如此岂不是东吴袭取荆州的最佳时机?!

蒋济这一番话术,实实在在的说动了顾雍,孙盛,孙韶等人,而张昭嘛张昭又不是真的是演义里那个就会出馊主意的法国谋士。

能承担孙策托孤重任的人,能是那种不懂军略的人嘛。

说实话,当初领兵奔丧的人如果不是周瑜,还真不一定能从张昭手里夺走一半的决策权.周瑜有压制张昭的资格,不代表其他人也能随便糊弄张昭。

真当孙权叫张昭一声「张公」,是出于对张昭年纪的尊重么?!

张昭早就从蒋济的这番话语里,找到了一个最大的漏洞——一切都是蒋济在自说自话,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蒋济认为刘备驾崩后,荆州军内部会陷入到王基派和关羽派的内斗,这纯属蒋济的自我想象,荆州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张昭都无法预料。

蒋济声称曹魏会在宛城和许昌两个方向发动对襄阳的进攻,以策应江东发动背刺.可回头你们要是不出兵,或者只是出兵装装样子,坑我们一把,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一个,有文聘那个难缠的混蛋镇守着江夏,江东想要绕过江夏的监视去偷袭南郡,可比当初吕蒙偷袭荆州面临的困难要大的多。

这就是一个只存在于蒋济脑海中的计划,或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为了坑东吴一把,挑起东吴和蜀汉内斗的戏码。

张昭其实看的很清楚,但张昭却没有拒绝蒋济。

因为有一点,蒋济其实说的没错——不能再让蜀汉继续坐大下去了。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东吴反应

蒋济出使东吴,面见了东吴的大部分重臣,除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东吴军方第一人,淮泗集团领袖,天下名将,周瑜,周公瑾。

蒋济不是不想去拜见周瑜,他很清楚周瑜在东吴的重要性,只要能说服周瑜同意接纳曹魏的主张,那这事儿基本就算了成功了一大半。

可蒋济最终是没有见到周瑜。

原因很简单,自蒋济进入东吴的地盘后,就派人专门打探过,得知周瑜自淮南返回建业后,就一直因病休养中,这段时间周瑜一直是闭门谢客,因此蒋济只能是送上拜帖,留下礼物表达慰问,剩下的事情,蒋济也无能为力。

而周瑜.本该卧床养病的周瑜,此时却是出现在了东吴大帝孙十万的内宫,商讨曹魏方提出来的建议。

周瑜确实是生病了,自从打完青徐之战后,周瑜因病回到建业休养,当时的情况,确实已经相当的危急,甚至周瑜本人都做好了挺不过来的准备了。

可孙权还需要周瑜的效命,各种珍贵药材全力供应,又从荆州请来了张机大弟子杜度给周瑜治病,经过杜度的细心调养,终于是稳住了周瑜的病情,之后又休养了足足半年,这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周瑜还真的没有骗人,他现在的身体状况,确实还不适合过多操劳,闭门谢客也不是针对蒋济一个人的.但孙权需要决断的时候,请周瑜入宫商议军政,周瑜还是能做到的。

而且,这次会议,是关系到之后十年乃至更久的东吴对外国策的转变,这种大事,没有周瑜帮忙兜底,孙权自己心理也不太放心。

因此,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除了军方第一人周瑜外,还有统管政务的老臣张昭,宗族将领孙盛,孙韶,吴中四大世家的代表,朱桓,顾雍,陆绩。

嗯,少了张氏的家主张温。

这个时候的张温,已经因为触怒了孙权,被解除了所有职务,闭门反省只是暂时还没有被发配交州而已。

而且张温这个事儿吧,其实单纯的就只是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利益分配问题,真没啥针对季汉的意思.这次诸葛亮是真的想多了。

而张温的倒台,也真的不能怪孙权,确实是张温有点过于肆无忌惮了。

张温一直就不怎么看的上孙氏一脉,认为他们这些外来人抢夺了原本属于江东人的利益,再加上张温一直认为孙权的心胸实在不怎么样,比起蜀汉那边君臣相知,互相扶持的气氛差远了。

因此吧,张温平日里就没少说孙权的坏话,没事儿还总是宣扬蜀汉那边君臣和睦,暗里贬低孙权的心胸。

这些话吧,听到孙权耳朵里,基本都等同于是指着他鼻子在骂,说他不懂得搞好内部关系,不如刘备擅长用人。

一次两次的也就算了,孙权这点度量还是有的,可你张温不仅经常说,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宣扬这种言论,闹得吴中世家们真的有很多人对季汉政权抱有好感。

这是孙权不能容忍的.他才是东吴大帝,你们都是东吴的臣子,可不是季汉的臣子。

再加上吧,这些年,吴中张氏垄断了从季汉传过来的纸张售卖权和书籍印刷权,赚的盆满钵满的不说,还把这个权利抓的死死的,一点利润空间都不给其他三大世家三大世家对吴中张氏,也心存不满很久了。

谁也不想看到一个吴中第一大世家的诞生。

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四大世家可以做到同气连枝,但有了足够的利益冲突.说到底,大家都是各家家主,肯定是优先考虑自家的家族利益的。

就这样,在孙权授意,另外三大家族默认之下,张温被一撸到底,回家种地抱孩子去了。

因此嘛,这次这么重要的会议,自然就没有张温参加的资格了。

即使如此,这场会议的规格,已经算是很高了。

孙权也没有废话,直接直奔主题。

「曹魏使者蒋济,近日出使我大吴,想必也已经拜访过诸卿了.蒋济所言之事,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蒋济拜访东吴群臣的事儿,几乎是公开的,孙权不可能不知道,而蒋济说的内容,本来就是希望通过东吴群臣传递给孙权的,因此孙权也不可能不了解。

如今孙权主动问起,那么作为军政两方的大佬,肯定是要发表意见的。

周瑜因为在养病,蒋济没能拜访成.虽然实际周瑜也知道内容,但这个时候,周瑜是不方便第一个说话的。

故而,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就是张昭。

「此乃曹魏驱虎吞狼之计也!」

张昭对这件事的定性,就是如此。

真别把张昭看成是一个只懂政务的投降派大佬,实际上,张昭的谋略也不差,就曹魏的那点小心思,张昭其实看的一清二楚。

「曹丕小儿,欲以利诱我大吴背盟攻蜀,破坏两家盟约,挑起两家内斗以获渔利,此等小计,焉能瞒过至尊。」张昭继续说道。

这个「至尊」,说的就是孙权。

说起来,孙权这人也挺拧巴的。

大概是因为孙权称帝的合法性不足吧,称帝后,魏汉两国,都自称是「天子」,偏偏孙权自称自己是「吴大帝」,而群臣对国君的称呼上,东吴也是别具一格,称呼孙权为「至尊」。

总有种「我就是跟你们不一样」的感觉在里面.大家称的帝都不一样,你们一个是禅让代汉,一个是继承汉室咱大吴这边属于是自己打天下,跟汉室无关,称谓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

你很难说孙权到底是想特立独行,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称帝的正统性。

反正吧,张昭这话说的,孙权听着就挺高兴的。

但孙权也不能光高兴啊,还得讨论事儿呢。

「那依张公之见,此事又该如何答复那蒋济?!」孙权问道。

计谋呢,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的穿,可真正的问题是,蒋济这老小子,他耍的,不是阴谋啊。

「此事.却也难矣。」张昭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眼周瑜,然后才说道,「昔日吴蜀联盟,不过是权宜之计。彼时曹魏势大,我等不得不抱团而抗曹,今世易时移,蜀汉北伐已据关中,我大吴亦北上夺取淮南,青徐等地,吴蜀势涨而曹魏势消,盟约与否,全在至尊一念之间。」

有些话吧,其实真没有必要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是聪明了,如今的局势如何不可能看不清,否则也没有资格参与到这次的会议中来。

张昭一说完,顾雍就立刻接茬,说道,「张公之言甚是。今蜀汉据雍凉而窥视中原,已成气候,我大吴虽据青徐,然豫州,兖州皆为平原,我大吴并无骑兵优势,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如今攻守易势,还请至尊明断。」

首节 上一节 477/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