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476节

一个是掌控朝政的丞相,一个是地方实权刺史两个人好像都有些惹不起的样子。

最后还是蒋琬见得多了,也知道这两人的私下关系到底如何,因此稍微提点了陈祗几句,才让陈祗稍微打消了一点疑心。

再后来吧,陈祗也麻木了。

因为啊,陈祗发现,张溪骂归骂,每次诸葛亮一有信件过来,张溪就骂的最痛快可事后,该配合诸葛亮做的事情,张溪是一件都没有落下。

陈祗也算是发现了,大概这两位大佬的相处方式,就是那样的吧。

反正都是大佬,也不是如今的陈祗能够得罪的,倒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尽量展现出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博取一个更好的前途为好。

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陈祗和蒋琬两人,在张溪的安排下,对雍州政务进行了分工,陈祗掌行政和资料,而蒋琬负责民生。

雍州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土地交易,各地县令送到雍州刺史府的存档资料,这些都归陈祗负责,陈祗都要亲自过目审核,同时还要细算财政收入,然后再跟蒋琬合计,这些钱要用在那些地方,什么地方应该先拨款,什么地方可以缓一缓。

而蒋琬也不容易,从益州会陆陆续续的有十万人进入雍州,这些丁口是来进行民屯的,安置这些屯田民本来就是一件繁琐的大事儿,如果蒋琬没有足够的地方理政经验,一时间还真的有点忙不过来。

而蒋琬不仅要负责这些,还要对整个雍州境内的水利设施进行盘查。

汉末战乱,整个关中荒废已久,很多水利设施都来不及修复,哪怕在钟繇,张既管理关中期间,曹魏曾经对郑国渠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维护和修缮,但终究因为掌控时间太短,再加上刘备两次北伐,民生工程让位给军事,最终不了了之。

如今大汉占据了关中,战乱暂时平息了,那么郑国渠,白渠,龙首渠这些水利设施,也还是要进行修缮复原的,毕竟这些水利设施,是关中民生的保证。

而蒋琬是负责民生方面的雍州刺史府长史,这些事儿都归他管。

至于张溪,他是总负责,蒋琬和陈祗有不能决定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实务的最终结果,在入档前都需要张溪亲自审核过后,才能最终实行。

本来三个人就已经忙的够呛了,也难怪诸葛亮在轻易改变雍州屯田计划后,张溪会急的当面骂人。

事情干到最后,即使是陈祗,多少也有些埋怨.真就没事儿找事儿做。

这三人的一通忙碌,一直忙碌到建兴元年的十月。

本来以为吧,秋收过后,各种事务都已经暂时告一个段落了,马上就要入冬了,应该是能稍微休息一会儿了。

可没想到,才刚刚进入十月初,中护军吴懿突然造访了雍州刺史府,说是接到北军急报,潼关方向的魏军,突然有异动。

张溪正在琢磨魏军突然异动的战略意图呢,没过两天,右扶风的柳隐,左冯翊的胡遵也有文书到来,同时报告,潼关,武关两地魏军,似乎有整军备战的意图。

尤其是武关方面,魏军一个月内有四次试探性的西出武关道,查探汉军邬堡的防御能力。

很显然,这是魏军有大动作的预兆。

张溪立刻修书一封,汇报给成都的诸葛亮,同时召集吴懿,魏延,黄权,蒋琬,陈祗五人,商议军情。

第七百零九章 成都议事

建兴元年十月末,成都,丞相府。

「元长来报,潼关,武关魏贼异动,恐有入袭雍州之举。」诸葛亮拿着张溪快马送回的军报,同样在召集众人开会。

参与这场会议的人,除了从长安回到成都不久的诸葛亮,张飞,庞统,秦宓外,还有新任礼部侍郎马谡,新任吏部尚书董和,以及蜀郡太守杨洪,丞相府长史张裔,中军都尉姜维。

法正因为要留守汉中,等待李严过来接任,暂时不在成都,而刘巴.刘巴在汉中病重,都不知道能不能撑过去,自然不可能回成都来参加这种会议。

可以说,除了法正和刘巴外,丞相府的这个会议,涵盖了如今大汉的最高决策层们。

其中蜀郡太守杨洪和中军都尉姜维是比较例外的人选,他们是代表天子来参加这次会议的,算是天子参与此事的一个象征.是诸葛亮提请天子,天子同意后的结果。

诸葛亮可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权臣,只要有机会,诸葛亮始终没有忘记给刘禅塑造自己的权威的机会。

会议一开始,诸葛亮就把张溪传来的紧急军报分享给所有人,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先帝驾崩,新帝登基,魏贼异动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魏贼当真会大举入寇关中么?!」董和有些怀疑,因此第一个发问。

你别看董和如今掌管吏部,但他也是从底层县令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只不过是政务比较出众,不代表他不懂军略。

而且就算董和的军略不如在场的所有人,但他有底层治理经验,知道经历了如此大战之后,就算以曹魏的深厚底蕴,也不可能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再次发起一场大战。

因此,董和怀疑,这会不会是魏贼的疑兵之计,做出要入寇关中的假象,引得雍州大举戒备,因此荒废民生。

这种猜测,在平时有些道理,但如今,却不合时宜。

「若是春日魏贼有所异动,董尚书之言未必有错,然时值冬日,魏军异动,若不为进兵关中,岂不是空耗钱粮?!」杨洪微微摇头,反驳道。

刚刚经历秋收,一般这时候都是休养生息的时候,魏军异动,那不仅仅是折腾雍州军备,同时也是在折腾自己家的钱粮怎么着,刚刚秋收过后,曹魏就嫌自家粮草太多,着急要消耗一批不成?!

因此吧,杨洪判断,这事儿,未必只是假象,可能魏贼真的有入侵关中的计划。

只是,杨洪也不理解,曹魏真的有底气反攻关中么?!

就算如今先帝驾崩,天子新继位,但大汉的政权过度还算平稳啊,三大托孤重臣之间的合作也还算默契,大汉不存在大规模动荡曹魏真的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用兵么?!

对此,杨洪也觉得有些奇怪。

「此亦亮之所虑也!」诸葛亮也接口说道,「以亮判断,魏贼纵使欲趁先帝驾崩之危而入寇,亦不会大动干戈,元长素来用兵谨慎,魏贼若只是小股军力渗透,以元长之能,当无大碍只是,此番魏贼举动,恐怕并不如亮所预料的那么简单。」

诸葛亮一边说着,一边从自己的书桌上的匣子里,拿出了另外两封军报。

「此一封,乃是凉州子龙月前送来的军报,言道凉州今年入冬过早,周边异族遭遇白灾,损失皆不小,恐有入寇凉州的可能。」

「此一封,乃是荆州元直送来的军报,言道江东张氏族长张温,于东吴正旦朝会上言语有失,被孙权解除所有职务,八月又因心怀怨怼,触怒孙权,全家流放交州。」

「此二封战报,一北一东,本无瓜葛可如今再加上元长的这封战报,亮却实在有些忧心。」

诸葛亮把这三份战报同时放在了众人面前,所有人的面色都有些凝重了。

如果只是把这三份战报单独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凉州那边的羌胡部落,每年冬天都会有所损失,尤其是一些小部落,每到冬天就会因为难以过冬而进入大汉境内,寻求庇护。

这也是为什么要把马超留在西北,又要让赵云,庞德驻守凉州的原因。

马超负责利用自己的威望安抚羌胡异族,赵云,庞德负责武力震慑。

每年快入冬的时候,羌胡异族都会有一些异动,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而江东那边,孙权处置张氏族长张温,不管是杀头还是流放,这都属于人家东吴的家事,哪怕张温跟大汉的关系不错,大汉也不能因此就怀疑些什么。

但有些事儿,你真的不能细想,越细想,这事情就感觉越麻烦。

羌胡异族遭遇白灾,这是常有的事儿,但往常都是秦州刺史马超上奏朝廷,请求拨出一些粮草救济周边羌胡异族,或者是加强军备可这次,羌胡异族的异动,马超没有一封战报呈上,相反,却是赵云联合庞德一起上奏。

这么反常的情况,庞统立刻皱眉,赶紧的问诸葛亮道,「马孟起可有公文到来?!」

诸葛亮也是紧皱眉头,微微摇头,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庞统顿时脸色严峻了起来。

倒不是庞统怀疑马超有什么异心,就马超在秦州的处境,他就算想反,姜叙第一个就不答应。

而且这些年马超的举动,也一直是非常低调,只做自己分内之事,即使当了秦州刺史,他也没有插手过秦州的政务,军事也大多是交给族弟马岱在处理,乖巧的很。

因此,包括诸葛亮,庞统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怀疑马超有什么问题,那么有问题的,肯定就是那帮羌胡异族了。

很显然,这次羌胡异族的异动,并没有告知马超,甚至刻意避开了秦州地区,只在凉州周边进行了兵马调动,因此才会是赵云联合庞德上奏,而马超却没有一纸公文到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帮羌胡异族到底想干什么,就有点明显了。

总不能是今年不打算求助马超了,改求助赵云或者是庞德了吧?!

这俩可是大汉留在西北的尖刀,就不是跟你们这帮异族讲理的人,你们放着更加好说话的马超不去求助,反过头来去找赵云和庞德恐怕不是想要求助,而是要拼刀子吧。

那么问题来了,赵云的文书中也说的很清楚了,今年西北入冬时间比以往还要早,而且草原上也确实是遭遇了白灾这帮异族哪里来的底气,要到凉州去跟赵云,庞德两人掰掰手腕?!

这事儿,怎么都觉得不合理。

而东边那儿的事儿,其实也挺蹊跷。

孙权要处理自家内政,处置张温,这本身不是什么大事儿,但问题是.张温是吴中张氏的家主,是东吴四大世家之一的家主。

孙权这么硬气的,说处置就处置了?!

东吴内部,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因此让孙权有足够的底气,可以冒着跟四大世家翻脸的风险,处置东吴张氏。

虽然这些年,孙权在淮南和青徐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就跟如今的大汉一样,淮南和青徐都算是边境州,孙权如今的基本盘还是在江东.他是怎么有胆气跟江东张氏翻脸,同时还能不引起太大的动荡的?!

吴中四大世家,一向是彼此联姻,互相默契的。

孙权可以流放张温,同时还不引起太大的动荡,这说明吴中另外三大世家对孙权处置张氏并没有太大的意见.这就很奇怪了。

当然,最要命的是——吴中张氏,一向是东吴内部,最亲近大汉的世家。

一方面,东吴,淮南等地的纸张售卖权全都掌握在张氏的手里,双方有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身在荆州的费祎,跟张温的私人情谊一直不错,两人可以说是莫逆之交。

这些年,费祎可没少通过张温的途径,在东吴建立情报网络,获取东吴的情报。

如今孙权突然处置张温,势必会影响到大汉对东吴情报的收集,也少了一个东吴朝堂上的眼睛,这对荆州的安全,其实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这事儿,就连秦宓这个不太懂军事的人都看出来有问题了.秦宓本身是世家出身,虽然不通军略,但他懂政治啊。

张温的流放,这里面的政治含义其实很多的,秦宓既是世家,又是政客,当然能从中嗅出很多信息出来。

再联想到,刘禅登基的时候,孙权虽然也派人过来祝贺了,但来的人,既不是大家熟悉的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也不是经常往来的太中大夫郑泉,而是只派了一个立信都尉冯熙.这个人,不论是官职还是名望,都无法跟诸葛瑾,郑泉这样的天下名士相提并论。

即使不懂军事,秦宓都能从这些变化中,感受到江东的态度在发生转变。

因此,秦宓赶紧建议诸葛亮,说道,「前番吴主遣使祝贺陛下登基,我等不可失了礼数。何不遣费文伟再往东吴回礼,一探究竟?!」

诸葛亮略作思考,也是微微点头。

如今,也只能这么做了。

派出费祎作为使者,前往江东试探一下孙权和东吴朝廷的虚实.当然,诸葛亮比秦宓想的更深一层,使者要派,荆州的防务也要提高一个等级。

自打吕蒙偷袭荆州不成之后,即使是诸葛亮,也对江东的文武群臣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那帮人,除了周公瑾和已经故去的鲁子敬之外,还真的就没啥人有什么长远的眼光。

第七百一十章 曹魏计策

早在七月份的时候,曹丕采纳了司马懿的疲蜀之计,就开始了针对蜀汉的布局。

先是通过内迁的关中世家的关系,联系到了凉州胡王治元多,用金银珠宝许其内附为条件,说动治元多出兵进攻凉州。

有一说一啊,曹魏的这招,其实挺傻缺的金银珠宝这些玩意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的,甚至连法定货币都不是,居然就想收买凉州胡王给他们卖命。

至于内附这个条件吧,对这时候的周边异族确实有点吸引力,但如今曹魏连关中都不在自己手里,哪里有地方安置凉州胡王治元多所部?!

这就是个空手套白狼的说辞而已。

可问题是,这年头的胡人,经过两汉四百年的打压,处境真说不上有多好。

即使这年头的胡人都比较「耿直」,但能做到胡王的位置,治元多的智商和政治手腕都低不了,就算不如中原人那么「阴险狡诈」,可该有的基本政治素养,治元多还是不缺的。

汉人给出的条件,确实看着有点不切实际,但对治元多来说,他真的不可能要求的更多。

金银珠宝这些玩意儿确实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不是法定货币,但并不妨碍这些玩意儿可以给治元多带来他们部族所需要的粮食。

凉州往北,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了,这一路上西域诸国虽然不大,但总有些盛产粮食的国家,而在这些国家里,来自中原地区的奢侈品就是硬通货。

往往一颗珍珠就能换回来千斤粮食。

再一个,大汉边关的各地守关军卒官吏,拿钱贿赂的话,被抓到了就是一个死字,但如果是金银珠宝,至少在官面上来说,不能算犯罪。

治元多作为一个大部族的首领,这些眼光还是有的。

而内附这个条件,也是治元多如今最需要的。

首节 上一节 476/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