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349节

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延的执念

章武二年十月,汉中。

魏延风尘仆仆的从祁山道经武都郡返回汉中,第一时间就求见了刘备。

虽然魏延并不知道刘备为什么要招自己回汉中,但魏延多少是有点战略头脑的,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

如今整个雍凉和汉中都在为北伐做准备中,各个有名有姓的将军都接到了任务,包括原本驻守陇山道的张翼,驻守街亭的王平都领命去上邽找赵云报到了,自己堂堂雍州司马,愣是没有接到任何行军作战指令。

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你要是跟马超似的,位高权重还人品不咋滴,不用也就算了咱魏延可是当今陛下亲卫出身,妥妥的心腹啊。

所以魏延一接到刘备的秘密诏书,立刻跟马超交割了军务,急速赶回汉中。

一来,魏延知道,自己肯定要接受新任务了,二来嘛魏延觉得,自己好像有必要跟陛下说明一下,其实这次北伐,咱们真的可以走子午谷小道。

曹仁在长安的时候,咱们就不说这种梦话了,但现在曹仁都病故了,长安守将是一个叫曹真的.是,这个曹真是有点能力,但跟曹仁比起来,总是差很多的吧?!

再者说,现在时局不是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嘛。

之前魏延提出走子午谷小道的时候,让张溪逮住了理由一顿喷好家伙,给魏延喷的都快火冒三丈了。

但因为张溪喷的有理有据,事后魏延想想,也觉得子午谷奇谋要成功,就必须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配合上,差一点都不行虽然窝火,但当时魏延还是忍下了。

可现在,形势已经跟当初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不一样了。

如今大汉已经据有雍凉,随时可以进入关中盆地,而且还掌握着一条褒斜道口,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给放过了。

以前的子午谷奇谋,张溪喷魏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魏延不可能只带领数千士卒攻下长安,以及祁山山路难行,雍凉不下的话,北伐大军就没有办法及时去长安支援魏延。

可现在,雍凉和褒斜道都在大汉的手里了啊。

魏延觉得,自己领兵数千出子午谷,威胁长安,吸引曹真把大军回收回长安,给陛下领军出斜谷制造条件,那不是也一样嘛。

斜谷到长安的距离可不远,只要魏延能坚持住一段时间刘备就能兵临长安城下,到了那个时候,长安必定军心慌乱,无法应战.这不是现成的攻破长安的机会么?!

所以啊,魏延觉得吧,现在正是使用改良版「子午谷奇谋」的好时机。

魏延面见刘备的第一时间,就给刘备提出了这么一个战略。

刘备一听,他就犹豫了。

不是犹豫要不要改战略的问题,而是犹豫,要不要把进攻陈仓道的重任,交给魏延。

魏延的想法,跟原本制定的战略是相反的。

庞统等人制定的战略,是现在逼迫曹军在渭水沿岸集结,然后一举切断曹军后勤补给和跟长安的联系,逼降这些曹军,减轻后续进攻长安的压力。

目的是先人后城。

而魏延的想法,则是用长安的重要性去吸引曹军回援,目的是先占据关中外围,然后再围攻长安.走的是先城后人的策略。

魏延的想法跟原定计划不同,而刘备也很清楚魏延这个人的脾气性格这小子,傲起来,比云长还要傲三分,你要不能说服这小子,仅靠军令去压服,那这小子的战斗力根本不能彻底发挥出来。

要是让魏延去搞什么诱敌深入还不要紧,魏延发挥不出最大的战力反而是好事。

但这种千里突袭,还是事关北伐军成败的关键任务,要是魏延内心有抵触的话,还真的不如不派他去。

因此,刘备略微犹豫了一下,在先安排魏延在馆驿住下后,重新召集四大谋士,询问是不是改派一个人,比如让张溪领兵去偷袭陈仓道?!

或者三弟也行。

诸葛亮一听到魏延居然又提出了什么「子午谷奇谋」,哪怕是改良版的,诸葛亮也是一阵头大。

魏延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但这个人的脾气也是真的不好,最关键他还认死理.如果不是还有张溪能跟魏延搭档,诸葛亮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用这个人。

现在张溪肯定是不能再跟魏延搭档的,偷袭陈仓道这事儿必须是让魏延独当一面,自己决断但如果魏延打心里不认可这个战略的话,那还真的是不要派这个人去比较好。

事关重大,诸葛亮不想因为用人不当而出意外。

因此,诸葛亮也觉得,要实在不行,就让魏延打张溪的旗号,陪着刘备一起出褒斜道,让张溪引军去偷袭陈仓道。

只要小心提防曹军细作,再让魏延深居简出,尽量不露面.也不是没有瞒过曹真的可能。

可张溪不那么认为。

不就是魏老匹夫又异想天开了嘛,多大点事儿啊!

张溪立刻请奏刘备,让刘备招魏延前来议事,张溪打算当面再驳倒魏延一次。

反正上次就是这么干的,再干一遍张溪也没啥心理负担。

啥就改良版「子午谷奇谋」啊,这特么根本就是打草惊蛇的拙劣计划而已。

是,你一出子午谷,先不说能不能攻下长安的问题,这个问题上次已经被张溪给驳斥过了,张溪不想浪费口水。

就说你这个吸引曹军回援长安的计划四五万人全都回援长安,据城而守的话,特么咱们要打到什么时候去?!

汉中的北伐大军加上雍凉地区的部队,全部加一起也不过是十万人,而一个长安就有五万人。

是,你的子午谷奇谋可以让大家都非常顺利的进入关中,但之后呢?!

十万大军围攻有五万人守卫的坚城长安,而且人家身后还有以洛阳为中心的河东,司隶等地的支持.你打的下来么?!

攻城战本来就很难打,就是《孙子兵法》,对于这种兵力对比,也要求「倍则分之」.好嘛,你先用子午谷奇谋把人都吸引到长安去了,回头还得想办法再把这些人从长安城内吸引出来,确定不是脑子有病才能想出来的计划?!

等到魏延来了,张溪逮住魏延就是一顿喷,把魏延喷的一愣一愣的,但紧接着,又是火冒三丈。

那眼神,恨不得把张溪给吃了。

但.诸葛亮很神奇的发现,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陛下在场,魏延顾忌到陛下,又或者是魏延真的不敢拿张溪怎么样.反正在诸葛亮心里一向目中无人,不善与人相处的魏延,面对张溪的硬怼,却硬是忍下了这口气。

气呼呼的在那儿喘粗气,连一句狠话都说不出来,更别说动手了。

诸葛亮看着看着,若有所悟,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这个魏文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有人能镇得住他才行。

很显然,张溪就能做到这一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张溪在喷完了魏延是脑子有病,异想天开之后,依然坚持举荐魏延担当此次突袭陈仓道的主将重任。

等魏延了解到这次招他回汉中的真正目的后,再回想一下之前张溪喷自己喷的那么狠.魏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魏延嘛,就那个德行,性子傲,有错都不会认。

哪怕这次张溪喷他是在帮他说话,事后依然还举荐他,让他承担重任,但魏延到底还是不会给张溪什么好脸色看,依然一脸青的怒视着张溪。

不过任务该接还是要接,一点迟疑都没有。

刘备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在军议结束后,刘备专门留了魏延一下,说是交代一下魏延任务细节.但实际上,所有的任务细节,刚刚军议的时候就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临阵应变的事儿了。

刘备就是想劝劝魏延.你都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就不能稍微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

魏延的人缘不好,这事儿刘备知道,但刘备一开始并不在意.二弟三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只要能跟一部分人搞好关系,也就够了。

但魏延一直发展到后来,都当了汉中太守了,都没啥人喜欢他,哪怕是跟他共事,也是抱怨的居多这就不是部分人小心眼的问题了,而是魏延的为人处世有问题了。

到了这里,刘备依然没太当回事。

魏延能打啊,有能力,有头脑,领兵作战能力真的很强,在中生代将领中,也就仅次于张溪而已。

而且那个时候,魏延每次大战都是跟张溪搭档出征,每次都把任务完成的很出色,因此刘备觉得,虽然魏延人缘差了点,但起码在军事上用的顺手,这也不是啥大问题。

可现在嘛,刘备的想法转变了。

刘备渐渐意识到自己老了,开始为以后的事情做打算了.魏延要是继续这么孤傲下去,一旦没有了自己的照看,魏延要吃大亏的。

之前还好,刘备觉得魏延至少跟张溪搭档的很顺利,两个人虽然也传闻不合吧,但至少会比魏延跟其他人的关系要好一点,自己回头再拜托一下张溪看护一下魏延,应该就问题不大。

但现在刘备却发现,好像张溪和魏延之间,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俩的矛盾,貌似也很大。

张溪还有个理解,喷魏延虽然喷的挺狠的,但最后还是选择支持魏延当这次突袭陈仓道的主将。

可魏延的做法就有点过了。

人家跟你是同僚之谊,又有举荐之恩,虽然喷你一顿确实喷的你很没面子,但这种时候,你不说跟人家道一声谢,起码给个好脸啊?!

结果你还臭着这么一张脸,是要干啥?!

这要是将来我不在了,你这个臭脾气再不收敛的话,谁会容忍你啊!!!

第五百一十四章 伪木牛流马

刘备对魏延是真的担心,拉着魏延又是苦口婆心,又是谆谆教导的但问题就在于,魏延不是小孩子了。

一个人,活了四十多年,脾气性格早就已经彻底定型了,再怎么劝说也不可能改变的。

魏延见了刘备,还能保持尊重和恭敬,但出了刘备府邸大门,该咋样还是咋样。

不管魏延的脾气如何吧,魏延领兵作战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接受军令后,立刻接手了所部人马的训练,开始做突袭陈仓道的准备。

而张溪等人,也开始准备进军褒斜道,以及派出加急信使通知赵云,让赵云在十月内,择机出兵,进军散关。

整个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尽可能的吸引长安的曹军主力来到渭水沿岸布防,因此陇山道和褒斜道的两路兵马,肯定要先期出发打出威慑力的。

而魏延的这一路兵马,受限于陈仓道的狭小,再加上要求快速突进,兵力不能太多,撑死了带两万人左右,所以必须只能是等到曹军无力支援的情况下,才能发动突击。

故此,魏延依然要暂时留在汉中督练士卒,而张溪等人,则要陪同刘备,先出褒斜道。

这次出兵褒斜道,跟上次不同了。

上次北伐出兵褒斜道,那是大军先行,粮草在后。

因为要先打通褒斜道嘛,粮草在前,大军在后的话,那纯粹是给人送粮草补给去的。

但这次,褒斜道口有陈到的一万两千人的守备部队,完全可以先接收囤积粮草,然后刘备的大军再出发。

诸葛亮和张溪,前段时间就在忙着这个粮草转运的事情。

现在的大汉生存状态,要比历史上好的多,尤其是打下雍凉,又掌握着褒斜道口之后。

虽然运粮依然艰难,不管是雍凉还是益州,大多以山路为主,粮草运送非常的不方便。

但现在的大汉,并没有历史上的那种紧迫感,粮草囤积的速度和效率虽然都不高,但只要有时间,总能准备妥当。

再加上如今越巂郡的水泥用途慢慢的在被人发现和使用,如果不是因为要北伐的话,诸葛亮真想沉下心来,先把益州的这些山林道路好好的修一遍。

可惜,如今的大汉,最主要的事务依然是收复旧山河,至于发展基建,恢复民生的事儿,只能暂时往后先放一放了。

因此,基于这么难行的山路运输,张溪到底还是跟诸葛亮询问起,关于木牛流马的问题。

好奇嘛,就想看看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而诸葛亮呢,其实他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路暂时修不了,那么提高运力似乎是现在唯一可以做到的办法。

运力这个东西,直接跟牲畜挂钩的.雍凉还没有彻底平定,暂时指望不上,而益州又不是什么产马之地,诸葛亮费心吧啦的从南中抽调了一批滇马过来才勉强补上了北伐大军的粮草运力不足。

可南中毕竟离的汉中太远了,这年头的运送效率又低,南中的滇马运到汉中,路上要死掉一批,到了汉中不适应汉中气候要死掉一批.诸葛亮也心疼,抽调了一次后就再也不敢抽调第二次了。

因此,其实诸葛亮也在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提高运力的。

关于木牛流马的概念,其实诸葛亮也思考过,只不过这个东西,在诸葛亮的脑子里还是一个纯概念,连个名字都没有张溪一提这事儿,顿时这个概念就有了名字了。

但光有名字也不行啊,到底该怎么做,诸葛亮依然没有什么头绪的样子。

毕竟,现在距离历史上木牛流马的诞生,还有十年的时间,而且如果民间传说是真的话,那这个木牛流马也不是诸葛亮发明的,而是他媳妇儿黄月英发明的。

首节 上一节 349/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