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68节

这个问题,二爷可不会替张溪去考虑。

「益州如此多领军将领,有三弟,子龙,文长等人在,汝未必独领一军。况且以汝之能,统兵万人亦是绰绰有余,何须他人相帮?!」

反正二爷就是丢下这么一句话后,直接告辞离开,连晚饭都没有留下来吃。

二爷也忙的,再过个几天,他就该返回襄阳去坐镇,准备进攻南阳的事情了,如果不是因为跟大哥和三弟许久未见了,根本逗留不到这个时候。

张溪也认命了,先给孟获写了一封信,跟他讲述了一下自己女儿的去向。

这算是好事儿。

孟获打什么主意,其实张溪多少心里有数,现在也算让这个老小子如愿了如果二爷真的不喜欢花鬘,就不会让花鬘跟着回荆州去。

要知道,这次邓艾回荆州,不仅仅是帮关羽北攻南阳,还有一个回新野祭祖的重要目的.二爷开口同意花鬘跟着一起去,意味着什么,还用说么?!

他孟获赚大了,不仅直接抓到了张溪这个靠山,还间接傍上了二爷,这要是还不放心,那就别在南中混了,自己来成都当御史中丞吧。

但这事儿,确实不应该二爷这个立场的人来跟孟获说,只能是张溪这个邓艾的师父来说。

给孟获写完信之后,张溪又把张嶷和自己的弟子给叫来了,交代两人随着关君侯一起回荆州,一个镇守襄阳,一个跟在关君侯身边参赞军机。

两人倒是谁都没有反对。

邓艾是有必须回去的理由的,他得回家去祭祖。

而张嶷呢,虽然也想跟着张溪一起出征北伐,但你看看这次刘备集团出征的将军们都有谁?!

张飞,赵云,马超,张溪,黄权,吴懿,陈到,魏延.除了年初因病去世的右将军黄忠外,刘备帐下的名将们全体出动。

张嶷想要在这些名将的光环下获得作战立功的机会,实在是太难了。

倒不如跟关君侯去荆州,镇守樊城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是守卫大军后路,也有总督粮草后勤的职责,做好了就是现成的功劳。

因此,两人受命后,也各自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回荆州。

而张溪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开始盘算,自己手头上还有没有能用的将领了。

马忠在当牂牁郡太守,马谡在当越巂太守,李恢已经是庲降都督了,这三个人根本没法调用,而其他张溪熟悉的将军们,好像一个个的都身居要职,也没法调用。

顺带一提,王平现在是无当飞军的首领,正在组织训练无当飞军,用的是诸葛亮结合张溪当初教给寇封的山地战策略,总结出来的练兵法。

而即使王平完成了无当飞军的训练,这支军队也跟白毦兵一样,是直辖于刘备的中军,王平也算是正式进入了刘备的人才夹带中,张溪现在也没法调用了。

所以张溪琢磨来,琢磨去,可能自己就只能带着张翼一起北伐了。

不过想想二爷说的也对,这次北伐的阵容太豪华了,老牌名将们又一大堆,哪里需要张溪单独领军作战的时候。

这次张溪大概率是跟庞统,法正等人一样,随军给刘备提供参谋意见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应该也够了。

而就在张溪觉得,差不多就这样算了的时候.邓艾突然来访,说有贤才推荐给张溪。

张溪那叫一个纳闷.这混小子在益州,还能认识什么熟人不成?!

结果还真的有。

当初邓艾和「关索」统领南中平叛军先锋营的时候,营中有个校尉,邓艾觉得能力挺不错的。

后来邓艾夫妻一路返回成都,也是这个校尉一路护送他们夫妻回来的。

现在邓艾要回荆州去,不能跟随师父征战了,同时也知道师父因此缺人,就把这个校尉推荐给了张溪。

此人姓句,名扶,字孝兴,巴西郡豪族出身。

张溪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耳熟,再仔细想想这不是后来跟王平齐名的那个蜀汉后期名将么?!

特么还有这种好事儿的?!

而这时候的句扶,确实年轻,不过二十多岁,跟张翼差不多的年纪。

句扶本来是巴西郡汉昌县的地方豪族出身,之前加入南征部队,就是想在南征中建功立业的。

可惜,张溪的南征,除了在越巂郡正经打过一场外,剩下的时间基本就是一路平推。

甚至句扶所在的前锋营,还因为花鬘自投罗网的缘故,被暂时解除了前锋营的职责,就地驻防。

虽然句扶表现出的能力得到了邓艾和关银屏的共同赏识,但没有军功可立,他自然也就没有升官的途径一直就是个校尉而已。

后来邓艾夫妻要回成都,句扶琢磨着,南征已经完了,在南边呆着也没什么立功的机会,倒不如借着护送邓艾夫妻回成都的机会,到成都来碰碰运气。

毕竟也是巴西郡豪族出身的人嘛,在成都也是有些人脉关系的。

但句扶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在成都蹉跎了快一年,也没找到什么门路,甚至这次北伐大军的编组,句扶也只是得到了一个留守成都守备的职责。

句扶不想留在成都啊,留在成都哪里有北伐容易获得功绩呐。

正好这时候邓艾来找句扶,说是自己的师父缺人,问问句扶愿不愿意跟随自己的师父出征北伐?!

句扶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儿?!

立马答应了下来。

然后邓艾就把句扶推荐给了张溪。

第三百九十一章 魏王曹丕

有了句扶的投效,张溪顿时心里放松了不少。

虽然没有了张嶷和邓艾帮忙,但多了一个句扶,多少是个安慰。

现在张溪暂时不愁手下没人帮忙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诸葛亮编组后出征前军,然后正式出征了。

建安二十五年六月,诸葛亮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组建好了北伐前军。

刘备正式在成都登台拜将,以军师将军诸葛亮为领军大将,尚书令法正,兴汉将军张溪为辅,领兵三万,进驻汉中。

这三个人去汉中,一方面为刘备的后军铺路,另一方面,也是要做好北伐的各种准备工作。

张溪过去是统领包括魏延在内的汉中军队,操练士卒应对北伐。

法正过去是为了接收北方情报,加以分析,根据情报分析出合适的进军策略。

诸葛亮过去,还是干老本行,在汉中囤积粮草军械,统筹规划整个北伐大军的后勤保障。

这三个人先过去,做好一切准备后,刘备就会领着后军和诸位名将一起出征。

毕竟刘备要出征,这个动静小不了,而一旦刘备进驻汉中,就意味着北伐即将开始,曹魏方面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应对的。

所以刘备是尽量能晚点出发就晚点出发,万一让曹魏那边探知了消息,引发连锁反应,那就不好了。

但事实上,虽然益州离的邺城很远,可益州这么大的地方,曹魏方面也不可能不安插细作的。

刘备从四月份开始下了决定要北伐,哪怕准备工作做的再隐蔽,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

更何况诸葛亮组建前部大军就花了一个月,而前部大军出发的时候,刘备亲自拜将,送出城门,这就很明显的表示,益州将有大的军事行动了。

而现在的益州,南中已经平定了,孙刘之间又刚刚谈判重新结盟,短期内不可能翻脸.真要用兵,就只能是北上进攻曹魏了。

曹魏的细作侦查到了这一明显的兵力调动,赶紧的往北面传递消息,把刘备可能北上进攻的消息,传递到了邺城。

而这个时候的曹丕,刚刚继位魏王,弄完了自己父亲曹操的葬礼,正在琢磨着,是不是该让某个在许都的天子挪挪位置,给自己让位呢。

曹氏家族南征北战了那么久,曹操一身拼搏的结果,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

连曹操自己都说了,「设使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嘛这不就代表着,曹丕继位后,可以开始进行篡汉自立的进程了?!

曹丕真的是这么想的,他甚至已经开始在朝野中授意自己人搞事,弄出一些所谓的祥瑞,解读一些所谓的谶言,尤其是那句「代汉者,当涂高」,曹丕又拿出来说事儿了。

这句话,从前汉孝武皇帝时期就流传到现在,都快三百年了,依然是那么的经久不衰。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截断句,也就是断章取义弄出来的玩意儿,人家汉武帝的原话是「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大概就是说,大汉有灾厄,子孙要承担这些灾厄,帮大汉延续国祚。

而六七四十二究竟是乘法口诀,代表大汉应该有四十二个皇帝,还是是指六,七,四,十二这四个数字,加起来一共是29,寓意汉朝有29位皇帝.这个就不好说了。

从结果论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后者。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献帝刘协,大汉算上前后三位少帝,再加上汉废帝刘贺,一共正好29个皇帝。

但这是从结果论来倒推,很难说是真正的解读,或者说是当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解读这些数字,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行。

真正麻烦的是历代对「当涂高」的解释。

两百年前,公孙述认为这说的是自己,因为自己姓公孙。

公孙这个姓,懂的人都知道,在春秋时期,是只有王族或者诸侯的直系子孙才能被这么称呼的,因此,公孙述认为,自己的姓氏契合了「当涂高」中的「高」字。

毕竟祖上的身份很高贵嘛。

所以公孙述割据蜀地称帝,还造了个白帝城来自我催眠。

然后刘秀专门写信告诉公孙述,这个「当涂高」所说的公孙,说的是我,堂堂大汉宗室子孙,我这个公孙的含金量比你那个姓氏要高的多。

再说了,汉武帝也说了,大汉有难,是要汉室子孙站出来消除这些劫难的,所以这个当涂高的人是指我这样的汉室子孙,而不是你这个姓公孙的。

然后吧,光武帝赢了,自然就有人认为,这是光武帝契合了谶言,所以才夺得了天下。

但这个谶言中,汉室可不是只有一次灾难啊,毕竟那个「六七之厄」说不过去啊,所以这年代的人认为,大汉终究要再有灾难,而这次的灾难,不一定能躲的过去。

所以到了十几年前,有个叫袁术的冢中枯骨,认为「当涂高」中的「涂」,代表了路的意思,而正好,袁术字「公路」。

而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确实是汉末的顶级世家,所以这个「高」字也能对应的上。

因此袁术这个傻叉就认为天命在自己,再加上孙坚凑巧得到了玉玺,而当时孙坚算是袁术的手下,袁术在孙坚死后,威逼孙坚的夫人交出玉玺。

在得到玉玺后,袁术更加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了,悍然称帝.最后连口蜜水都没能喝上,活活郁闷死了。

而现在,曹丕为了篡汉自立,也开始打起了这句话的主意。

而且曹魏手下的一帮文人们,还真的能把曹魏跟这句话联系上。

曹丕是魏王嘛,魏这个字,在古代通「巍」,有高山的意思.这不就跟「当涂高」对应上了么?!

再加上当时的局势,天下三分,曹氏占其二,这种局势下,曹丕要篡汉自立,还能找不到愿意捧臭脚的人?!

因此,曹丕这段时间,正忙着给自己增加篡汉自立的合理性,拼命让人鼓吹曹氏跟这个「当涂高」的联系。下一步就准备篡汉自立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丕接到了来自益州的细作报告,说刘备试图调兵北上,进攻雍凉。

曹丕这个人吧,虽然比起自己的父亲曹操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到底不是跟昏君和笨蛋.虽然度量小了点,做人的品德差了点,但脑子可不缺。

刚即位就面临刘备的进军,曹丕立马做出了应对,召集手下的文武们,商量一下这个事儿该怎么办。

因此,曹丕急招征南将军曹仁,中领军曹休,夏侯尚,尚书陈群,太尉贾诩等人商议对策。

这个时候,大将军夏侯惇已经病故了,曹洪留守长安,而且曹丕因为早年找曹洪借钱,结果曹洪不借的事儿嫉恨曹洪,因此曹氏宗族中,能有一定能力的将领,也就是曹仁,曹休,夏侯尚等人了。

说实话,历史上的曹丕,跟他的父亲曹操不同,他并不喜欢曹氏宗族将军过多掌控朝中权利的。

一方面,是当初曹丕跟亲弟弟曹植争权,曹植身边也不缺少一些曹氏宗族的支持,尤其是二代曹氏夏侯氏的子弟,这些人,曹丕并不信任。

另一方面,为了篡汉自立,曹丕跟北地的世家大族们做了交易,做出了一些妥协,需要曹氏宗族的子弟们腾出一些位置,来满足这些世家大族们进入朝政核心的需求。

因此曹丕本心来说,是真的不想跟曹氏宗族将领们商量这种事情的。

但没办法,这时候的曹丕才刚刚继位,声望和掌控力都不足。

政务也就算了,曹丕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班底,倒也不一定非要依靠曹氏宗族的将领们。

但这个时候的军权,基本都掌握在曹氏宗族将领的手里,曹丕还没有机会彻底收回来,他不想跟这些叔伯兄弟们谈这个事儿都不行。

首节 上一节 268/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