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43节

这一下子算是把金申恩给干沉默了,接下来往刘书文师长们所开设的乡社的路上,他一直一言不发,失魂落魄的在那念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大唐江淮地区的一种写照了。

金申恩忽然急切的问道。

“刘兄师长所建立的乡社中,可是同样的光景?”

刘书文愣了一下,老老实实的说道。

“那倒不是,这里百姓们的生活要比乡社百姓们的好上不少。”

这下金申恩更加不理解了,明明是一个县的,也都是平原地区,为什么在改革以后,一个地方过的好,一个地方过的没有这么好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刘书文思考了半晌,给出来一个颇具如今大唐特色的回答。

“乡社那边没有本钱,另外原来的交通不够便利。”

在朝廷这么多年大修基建,那些被李湛召唤出来的工具人们遍布天下的时代,想要富先修路这个概念已经是被灌输到绝大多数读书人脑子里了。

“我家师长一开始找明府批地的时候,就遇到不少的难处,压根没有那么多钱财,只能东拼西凑,还让学院里的学子们出了部分钱,费了不少口舌才从朝廷那要到2万亩土地用来建设乡社。”

“可因为是我们书院自己要治理这里,朝廷自然就不愿意给予太多的便利,所以从一开始的开垦荒地,到后面的疏通运河大都是我师长自己掏钱做的。”

“如今倒是好了些,因为运河、水渠这些都已经修建好了,接下来就是丰收的时候了,可惜这时候我师长已经欠了一大笔钱了,还把他自己的家产都砸进去了。”

“如今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我师长承包的这块乡社已经到能收回利润的时候了,所以但凡愿意借钱给我师长的,都要求他拿乡社的土地来作抵押。”

“一旦我师长还不上,他们就能直接来收地了。”

刘书文顿了顿接着说道。

“而这边这两个村子呢?他们有朝廷的补贴,而且还有前辈们的余荫,运河和水渠很多都是前汉时期就已经修建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维护。”

“而且又不用他们出人力,只要出钱粮就行了,这就比乡社的人轻松多了,自然能攒下来家底。”

金申恩随着刘书文见到了他的师长李永辉以后,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处乡社的情况,才知道,现在的这处乡社已经撑不下去了。

要是他们再晚来几日,可能就压根见不到这处乡社了。

金申恩很是激动的问道。

“难道是因为缺钱吗?之前的时候刘兄已经告诉我了,若是真的是因为这个,我愿意把身上的钱财拿出来,捐给李师。”

李永辉苦笑着叹了口气说道。

“若真的只是这样简单就好了,我就是再怎么样,还是能借到钱的,很多学派的儒生们也想知道我这次实验的结果,断不会让我缺钱。”

“只是钱财好说,可人心就……”

刘书文到底是来过很多次这处乡社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试探的问道。

“莫不是乡社里的百姓们不愿意再干了?”

“是呀!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早就对在乡社里集体劳动,开沟修路的事感到厌恶了。特别是在和边上那些受朝廷管辖的村子相比,他们承担的劳动太多了。”

“而现在终于等到能见到收益的时候,自然就想要从乡社里脱离出去,自己干自己的。”

刘书文气愤的说道。

“真是一群白眼狼,他们的土地可还是师父您的,难道把师父你赶走,他们就能把种植的土地收归自己所有吗?”

“再者说了,就算师父您大气,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可他们也不看看,别的村子现在收益最大的到底是什么人。”

“但凡乡社中出现一两个能借到外力的家庭,其他人家的地就别想保住了!”

李永辉只是疲惫的笑了下,默不作声,看起来是被这些乡社的百姓们伤透了心。

他们江南的这些儒学流派想要做到的‘复古改革’算是宣告失败了,不过也不是没有成果,至少能给后来人以教训了。

而且还能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不少东西,这也可以成为未来儒学发展的养分。

……

大唐显庆三十二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众多旅客都拦在了旅途中的这处驿站里。

自从太宗皇帝继位以后,大唐对帝国西陲就一直在用兵,断断续续的打了五十多年了,直到显庆二十五年才消停下来,和西边的大食国签订了合约。

自此以后,大唐西域的这处商道就更加繁荣了,上面行走的商人也主要成了大唐人,这也不是大唐歧视外族商人,只是因为现在的大唐西陲,大部分都已经成了大唐的领土。

上面的子民自然也都是大唐人了。

沙州,在原本的时候就是西行商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补给点,而在太宗皇帝从沙州起家以后,沙州的地位更是有了不小的提高。

在帝国用兵西拓的情况下,沙州的发展不可谓不迅猛,不过随着用武结束,沙州的发展还是慢了几分。

这场大雪来的过于迅猛,使得路上的商人们不得不一边嘴中叫骂着,一边躲到路边的那些驿站中,至少驿站中能有一处暖和的火炉,还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馆驿中现在就聚集了几十号人,堂中人声鼎沸,有叫骂声,也有行人拍打衣袍的声音。

至于那些没有行商的旅客们却淡定了很多,只是在桌前坐着,一边吃着刚上的炙烤羊肉,一边喝着温酒,惬意极了。

这些人主要都是游历四方的学子,他们主要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的,自然就不用像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商人那样心忧。

甚至他们还巴不得见到这么一场大雪呢!只有美景才能激发他们写诗的欲望啊!

原本历史中的唐人性格就不乏豪勇,游历的风气很重,而李湛穿越而来改变了大唐以后,这样的风气更重了。

道路修的好好的,而朝廷选材要的策论要求极高,要是没有游历四方的见识,落脚写就的那种空洞文章,是不会被人看重的。

而现在这些在大堂中坐着的这些学子们并没有在一起吟诗作对,也没有谈论经义问题,而是抓着人们发问。

“足下可是从西海都督府来的?”

所谓的西海都督府,实际上就是大唐在极西之地的边疆了,大概就在后世的咸海一带,大唐也正是在占下这里以后才收手不打的。

再往前,对大唐的后勤压力就太大了,而以咸海为界就能让大唐从容的消化西域以及以往的吐火罗一带。

这对大唐的西陲边疆有极强的稳定作用,而且这西海都督府设置以后,好处还不单单是这么点。

咸海附近很大一片地方都是原来萨珊波斯的精华地区,这可是种地的好地方,落到的大唐人手里,自然没有不种地的道理。

妫水可是中亚这块最大的河流了,河流沿岸的河谷地区,那可是种地的好地方!

可以说要是没有李湛当初开的金手指,中原历史上西拓的那么多地方,都比不上妫水沿岸的土地好。

也就是如今西域被李湛开的金手指变成了一大片草原,勉强也能算是一片不错的土地,要不然……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自西海都督府开辟以后,大唐西陲的粮食都不用再从后方运送过去了,单纯依靠西域和西海都督府的粮食就已经足够五万大军征伐十年用的了。

至于他们这些士子们现在为何如此关切西海都督府的情况,也是因为他们大唐和大食之间再度开战了!

而且这一战还是大食人先挑起来的,这当然让大唐的士子们群情激愤,恨不得自己提剑上场和大食人打仗去。

掐指一算,这一仗已经打了半年多了,按理说已经出结果了。

只是因为沙州离西海都督府足足还有七八千里,这消息的传递极慢,沙州这里关于西海都督府前线的消息也就很少了。

何况就算有战报,那些传信的士卒们也不会在这样民间的馆驿中停留,肯定是马不停蹄的往长安跑了。

若是再等到长安的消息传回到沙州,那都到猴年马月了。

所以在沙州的这些士子以及商人们都极为关注有没有从西海回来的人,试图从他们口中探知到一些前线的消息。

可结果……他们自然就免不了有几分失落。

就在此时,忽然一名士子昂首挑帘走了进来,听得众人都在询问前线的消息,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

“这事我倒是知道,王师已然大破大食!”

这话一出,馆驿中众人的目光不由的都盯着他,有人开口急切的问道。

“兄台是从西海都督府回来的吗?”

“那是自然!”

随后这名士子也不客气,让客栈老板把原来用来当胡姬跳舞的高台收拾好,他当仁不让的坐在高台上,滔滔不绝的就讲了起来。

馆驿中的人们无不集中精神,认真听这名士子的讲述,听到精彩之处,他们纷纷鼓掌喝彩。

这一讲,惹得听得消息的人纷纷从其他馆驿奔涌而来,不远处的官驿门口也迎来了一队行人,他们身上覆着一层厚厚的雪,连衣装是什么模样都看不出来了。

为首的是正是金申恩,此时的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看到不远处的馆驿那么热闹,不由有些好奇,喊来自己的手下前去探问消息,他自己则是先到官驿中歇息。

没一会儿,仆从就回报道。

“金相公,拿出馆驿中有西海来客,正在给众人讲述前线的战事呢,故而如此热闹。”

西海来客?

金申恩有些哑然,他本人就是回京叙职的,关于前线的消息现在也就他最清楚,而且他一路上都是在官驿停歇,马不停蹄。

怎么可能会有西海的百姓比他更早一步来到沙州,还讲述前线战事。

前线现在确实是大胜,这次面对大食人挑起的战事,大唐直接拿出已经成熟了的大口径火炮,在大食人试图依着关隘死守的时候,硬生生用重炮轰开了关墙。

那些目瞪口呆的大食人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是溃退了,而本来在关隘后准备支援的大食军队猝不及防之下,也被追击而来的大唐军队抓了个正着。

这一战,大唐俘获的大食军队都有二十来万,至于物资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把大食积攒了十来年的积蓄全部拿下,堪称是完美的大胜!

有了这一仗,大唐西陲就彻底安稳了,想来大食人也不会再有胆子和大唐对抗了。

金申恩悄悄前去那处馆驿,听了一会儿就知道了,眼前在这讲述前线成败的士子并没有亲身经历战事,只是猜到了前线大胜,在这编造故事罢了。

既然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狂徒,金申恩自然就不再留意了,转头就打算离开,可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高台上的年轻人高歌,当场做了一首新诗。

诗文慷慨激昂,词句壮阔豪迈。

金申恩一下就有了几分惜才的心思,叹息了一声。

“这么好的才华,何必在这编故事,骗取行人们的钱财呢?”

为了不让眼前这名士子走上歧途,金申恩叮嘱身边的仆从道。

“待到这小子讲完故事,你可以给他三十两银钱,让他莫要在这戏弄别人,埋没自己的才学了。”

他却没听到后面的那名士子自我介绍,乃是陈伯玉,当然了,他就算听到了这人的名字也不知道陈伯玉在文学上的成就,毕竟他又不是穿越者。

……

长安,李善得到了金申恩的这份前线的奏报,心里大为开怀,而当这个消息从宫中传到长安城内,整个长安的百姓也是高兴的不能自已。

如今的大唐武功极盛,东南北都被打了个遍,没有敢于和大唐作对的国家,偏偏西边有个大食,时不时的跳出来和大唐打,而且大食的国力也相当的雄厚。

之前的时候,大唐征讨大食也多有死伤,当初虽然议和了,可双方都没有放下这么多年的仇恨。

更不用说这次是大食人挑起的战争了,如今得知前线大胜的消息,怎么能让长安的百姓们不欢呼雀跃?

李善在深夜里,带着几名内侍,悄然来到宗庙里,屏退左右后,拿出一瓶上好的酒,自斟自饮,忽然感慨的说道。

“父皇,儿总算没有辜负你的期待,未来大食不会成为我大唐的阻碍了,大唐西陲稳定了!”

这件事也是李湛离世前最放不下的,他当初的时候想过在他手上把大食打的求饶,可为了让李善积攒功勋,还是有意放了大食一马。

想要等到李善登基以后,凭借和大食的战争提高他的威望。

只是没想到,因为大唐国内的种种琐事,李善在位了二十多年,主要对西边就是一些小打小闹,直到这一次才真正把大食给打趴下了。

首节 上一节 243/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