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26节

王阳明他们是自信自己和李湛的关系,还不至于连这点考验都经不起;而那些大唐土著们则是认为就算是太子监国,也还有李二在一边看顾着。

权力还不至于落到他们手里,事实上这些人对李二的才能也是极为赞赏的,这一点和李湛平素的态度脱不开关系。

就连李湛都不太忌讳李二重掌部分权力,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又怎么会在乎这个呢?

何况之前的时候,李二又不是没有出来掌权过,他和李善以及朝臣们配合的也挺好的,都已经离李二在位的时候十多年了,不会有人真觉得他还想要重回皇位吧?

就算李二真的有这个想法,那也应该早早的实施,何必等到他的亲信们已经凋零的差不多的时候呢?

朝中的事情安排的很快,之前的时候,因为李湛出巡一年多,朝中已然有了先例,如今再出现御驾亲征的事,大臣们也都能很快接受皇帝又跑了的情况。

种种制度也定的比较完善,倒不虞有什么意外。

……

三月,朝廷的大军就来到了河湟,这也算是急行军了,西康的战事不乐观,想要围魏救赵也需要动作快点,大唐耽误的时间已经很多了。

河湟作为天子的落脚点,上上下下当然是好好的打扫了一番,来恭迎天子圣驾。

为了避免这些地方的大臣们在迎接自己的时候,大兴土木,李湛早就下了命令,严禁这些事情出现。

他这次来是要打仗的,有多余的人力物力,用来供应前线不好吗?何必花在他身上?

有李湛的严令在,这些官员们倒也不敢在这样的事上作妖,而且孰轻孰重他们也是能分辨的清的。

要是真的因为他们的一番马屁,影响了前线的战事,那李湛才更饶不了他们呢!

只是,河湟这里的城池本来就不大,若是不修建行宫,哪里会有皇帝落脚的地方呢?

虽说河湟这几年吃了不少唐蕃贸易的红利,城池也扩大的几分,可那扩大的主要是市,绝非城中的官衙。

这样一来,李绅这个当家的就有些坐蜡了,无奈之下只能提前了个把月,拉着河湟上下的官员们紧急在城外的郊野上修建了一处行营。

行营主要是给军队住的,也刚好安排跟着李湛来到前线的士卒们,这一点,李湛总不会反对吧?

至于这其中,修的最过豪华的那处大帐,自然是李湛在行营中的住处了,这也不违反李湛的意思,不是吗?

通过这点小心机来表达对李湛的敬重,对皇帝的忠诚,也是河湟上下都渴望的,天知道皇帝能来河湟几次,他们又能有多少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啊!

若是不趁这个时候好好表现一下,他们才是脑子里有坑了呢。

可以说这处行营中,专门用来给李湛平时处置军务、休息的大帐,是耗费了河湟上下所有人的心力。

河湟的官员们和那些部落的胡酋群策群力,地方官员们调集各处的能工巧匠,拿出专业的绘图,而部落豪酋们则是出工出力,捐献各类物料。

虽说这样一处营帐肯定不可能和行宫相比,可占地好几亩的营帐也是相当少见的东西了,想来是能博得李湛的欢心的。

没有出他们的意料,待到从长安来的圣驾在河湟官员们的簇拥之下来到行营以后,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行营中央那座硕大豪华的营帐。

饶是跟着李湛从长安来的这些随员们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初见这么一座豪华的大帐,也不禁吸了几口冷气,惊叹连连。

听到这些随员们的惊叹,河湟的官员和胡酋们心里也是松了口气,看来这次迎驾没有什么差错了,连他们都感到满意,想来皇帝不会多说什么吧?

李湛从车架中下来以后,第一时间也确实是将目光投注在中央的这处大帐上,可这处豪华的营帐并没有吸引他太多的注意力。

李湛对这些豪华的东西已经见多了,再豪华能有长安洛阳的宫城豪华吗?

只是,等到李湛看向众人脚下的时候,脸色有些阴沉了一下,可能是时间匆忙,这些河湟的官员们没有处理好手尾。

地面上还有几处麦苗正在顽强的冲出土壤,露出一丝绿意,而环顾四周,有些地方上还有一些嫩芽的碎片。

这块土地原来是做什么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湛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先进了这处营帐中,和河湟本地的官员们简单的聊了聊,待到他们差不多都离开以后,却把李绅留了下来。

李绅本来还以为是这次马屁拍的好,李湛可能要赏赐他呢,却没想到李湛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些土地原来是做什么的?”

感受到了李湛并不美好的心情,和那严肃的眼神,李绅身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但他也不敢在这事上隐瞒李湛,诺诺半晌还是咬牙说道。

“是……是耕地……”

听到李绅的回答,李湛脸上更加黑了,很是冷淡的说道。

“农桑为社稷之本,特别是河湟这里,本来就是需要中央大力支持的地方,好不容易百姓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却被你用来修建朕的行营,你是想要老百姓们戳朕的脊梁骨吗?”

“你作为河湟的民政官,难道不清楚百姓在河湟开垦的辛苦吗?你难道不清楚朕为什么要移民实边,专门鼓励国中百姓来此处垦荒吗?”

“如今朕为了和吐蕃作战,专门来到河湟,可你上来就弄出来这么一出,损害本地的农桑之业,你的良心呢!”

李绅脸色大变,汗出了一身,连忙俯身跪下颤抖着说道。

“臣有罪,臣请陛下责罚。”

李湛冷冷的看着李绅,随后吩咐着身边的侍从道。

“记下来,河湟刺史李绅,在春耕之际,破坏耕地,有失朝廷真意,暂且免去官身!但因此时大战需要,可着其暂代河湟刺史之职,若是接下来表现不好,数罪并罚!”

看到身边的侍从们已经把自己的吩咐记下来了,李湛这才让李绅起身,将他打发走了,想来往后他多少能把百姓们放在心上一点了。

其实这也不怪李湛小题大做,农桑本来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根本,别说现在大唐粮食充足,一切都要防微杜渐啊!

若是未来向大食用兵,那些在西域的官员们也占据耕地,给大军修建行营,难道就可以了吗?

同样是不行的!

何况这次出兵吐蕃,为了避开高原上最冷的那一段,李湛在冬天的时候忍住了,可他也不可能拖到夏天才出兵。

如今选择在春天出兵,本来就有违农时,那些军中的士卒们,这个时候本应该在家中种地,却被征召来作战。

可以肯定的是,这必然会影响大唐今年的春耕还有粮食产量。

就算大唐有高产良种,也不能把这样的事视为小事来看,若是在朝廷打仗的时候出现天灾了,那国中的百姓们怎么办,等死吗?

所以李湛是一定要保持大唐农事的,将农桑之事的重要性提的再高都不为过。

何况河湟处在前线,情势和内地还有很大的不一样。

这里本来落入大唐手中的时间就比较短,耕地比较少,如今积蓄下的粮食更少,能支撑部分大唐出兵吐蕃的消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就算如此,河湟当地的农事,也必然会因为今年的战争耽误了,而这个时候李绅还在那拖后腿,占了百姓们的耕地。

若是因为今年的战事,让河湟的百姓们少了吃的,这就会成为一个隐患,这也是李湛极力想要避免的事情。

若是因为这事,让河湟的民情出现反复,那就算这次唐蕃交战,大唐灭了吐蕃,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李绅这人,就是在关键时刻拎不清,撞到李湛的枪口上也是活该。

当然了,若是按照李湛的构思,那就需要一边打仗,一边还不能影响农事,这对地方官员们的手段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恐怕河湟的这些官员们很难做的到,但这就不是李湛要考虑的问题了。

就是因为事情难,才需要他们去做,若是这样两难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朝廷又凭什么来提拔他们呢?

李湛已经算是比较给李绅脸面了,要是当时当着河湟上下官员们的面这么申斥他,那他才是脸都丢完了。

私底下斥责他,也算是一种对他的保护了,毕竟人才难得啊……

待到第二天的时候,李湛亲自接见了那些前来帮着大唐助拳的胡酋们,或者也不能说是助拳,这本来就是他们这些羁縻部族的义务。

只是李湛在这次前来的部族中意外的发现了几个不太应该来的部族……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主要是在西域活动的,李湛也没印象这次攻打吐蕃向他们那发动征调令了,就算是李湛也很清楚,西域和吐火罗那些地方离吐蕃太远了。

何必从这些地方抽调那些羁縻部族们的兵力呢?

本来这些人就不能打,也指望不上。

可却没想到,昭武九姓居然这么自觉主动的就来了,李湛询问了身边的李绅,就连自己现在住的这处营帐,昭武九姓也在里面出了大力了。

可以说,这次为李湛修建这个豪华的营帐,出钱最多的就是昭武九姓了。

这倒是让李湛很是奇怪了,他们这么积极做什么?

要知道,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昭武九姓压根没有必要参与这次战事,何况他们来的人也只有几百个,能做什么?

要知道,昭武九姓虽然也是在西域,可这个西域和中原传统意义上说的西域可不一样,是在更西边的地方。

之前的时候,昭武九姓参与大唐对西突厥的征讨倒也说的过去,就在他们家门口呢。

可眼下在青海发生的战事……要知道,就算是昭武九姓中离青海最近的部族也有上千多里的路程了。

何况昭武九姓本来就不以武力著称,就连大唐朝廷也从来没想过让他们这些西域路上的商人们帮着大唐打仗。

能帮着大唐理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情况,李湛都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就算真的想用昭武九姓的士卒,那也只会局限在朝廷对西域用兵的时候。

好奇之下,李湛决定亲自在接见这次领头的昭武九姓的人马,看看他们的来意到底是什么。

不用脑子想,李湛也知道他们这次来肯定是别有所求的,下了这么大的注,要说是为了展示对大唐的忠诚,李湛就笑笑不说话了。

可是更让李湛意外的是,这些昭武九姓的人还真没提什么要求,只是希望能帮着大唐迅速结束和吐蕃的战事。

李湛亲和的和这些人聊完以后,陷入了沉思,为了这么一个大唐本来就想要达到的目标,不惜派人长途跋涉前来参加大唐对吐蕃的战争,还向大唐献上大量的财富以及良驹。

这不像是商人出身的部族的作风啊!

昭武九姓固然是大唐的藩属,可双方相隔甚远,之间的羁縻关系可并不算特别牢固,也就是大唐占据吐火罗以后好了不少。

就算有中原王朝多年在西域积累下来的声望,还有双方多年来的合作关系,那也不至于让他们做到这一步的。

这些昭武诸国会这么热切,定然是别有所求,只是这样的要求可能不能明言?

是了,昭武九姓之所以这么做大概和大食国的崛起不无关系,这样一个未来的帝国崛起,对周边势力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这几年里,大食崛起攻灭了萨珊波斯已经来到了昭武九姓附近了,若不是一头撞上了大唐,可能还会选择东扩。

特别是大唐这些年里一直在大力发展商贸,开拓丝绸之路以及国内与外界各地的商路,其中丝绸之路可不单单是让大唐的商人们赚到钱了。

赚的最多的,其实还是充当了东西方交流中介的大食人,他们的国力迅速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了。

昭武九姓恰好处于大唐境内最靠近大食的方向,他们本来就主要从事商贸,对大食境内的情况也多有了解,偏偏和大食人又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恐怕已经敏锐的发现不对了,大食……只怕是又捺不住性子,想要扩张了。

昭武九姓的人,之所以这么热情的想要来帮着大唐攻打吐蕃,只怕也是希望大唐能早点把西南方向平定,而后专注于西北的边事。

有大唐顶在他们前面,昭武九姓就能安全多了。

毕竟他们和大食人之间矛盾颇多,可和大唐之间却没有太大的矛盾,大唐的羁縻制度对他们来说也是相当的宽厚了。

大唐能有多少次在帝国最西陲的地方打仗?

可以说,昭武九姓才是投奔大唐以后,只享受了利益却很少承担责任的群体,在大唐当狗那可太自在了。

本来昭武九姓也是和中原王朝交流更多,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像是大唐西北的安氏,有一部分就有昭武九姓的血统。

何况现在的大食人可没有未来的宽容,对于异教徒那都是斩尽杀绝的,和大食后期的情况不太一样。

面对这样的一群宗教疯子,昭武九姓心中抵触,乃至是持有敌对态度也是理所当然了。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昭武九姓的选择也没有问题,在他们和大唐或者以往的中原王朝保持友好交流的时候,他们的国族都得以存续,商路也极为繁茂。

可待到大食人成为中亚的霸主,再极力东扩来到西域附近以后,丝路上的那些小国基本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昭武九姓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西域附近也全然不复原来的时候那种包容东西文化的广阔了,留下的只有大食人的信仰。

可能昭武九姓不清楚大唐的谋划,在李湛的心里,他是一定要遏制大食人的东扩的,这本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只要西域保住了,那大唐的关陇等地就很难衰落,仅凭这条商路,就会让后世的中原王朝必须在这里投下重注。

首节 上一节 226/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