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42节

王阳明哈哈一笑开口道。

“你以后习惯就好,他们这些人向来喜欢花钱办大事,还是那种未来需要维护的费用比较小的那种。”

“等到你以后到其他地方任职,想要政绩可少不了和他们打交道的机会呢。”

杜荷之所以有这样的忐忑,也是因为江南现在工程师还是比较少见,现在大唐主要在建设的还是北方。

不过,这次不就轮到江南了吗?王阳明相信,这次的江南开发会比历史上更早,更成熟。

未来的江南也会比历史上的江南更为繁华。

等到这些细则商议好以后,王阳明就和杜荷一起,把这个消息传达给下面办事的官员们。

刚一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官员们也觉得王阳明他们是异想天开,还有些人心里阴暗的揣测一点。

是不是王阳明对宁波等地有什么意见?要不然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优良的港口,舍易求难,专门跑到海岛上修建那么高难度的港口?

只是经过了他们一轮轮的讨论,最后他们对工程师给出的方案也是心服口服。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现在把港口定在海岸线外的海岛上确实比在陆地上更合适,之前的时候他们只是因为不懂,这才有异议。

只是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常年在长江跑的水手们,让他们走内河那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现在骤然让他们学会在海上跑,船只要换,还要学会辨别方向,就算是在岛上修建的有灯塔,恐怕也会有很多人畏惧吧。

这样一来,朝廷能管辖到的水手人数就会有些不足。

毕竟不是每一个水手都能看懂工程师们给出来的那些辨别方向的办法,这年头,能识字的人有几个会来当水手?

若是扣掉如今的那些大唐精锐的水师,还有李湛召唤出来的一部分水手,真的能够掌握这些方法的水手,只怕不超过两百人。

这点人,就是再怎么分,也不能满足一个大型港口的需要的,甚至连一只现在的大船都填不满,更别说其他了。

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就连王阳明也有些一筹莫展,这确确实实说到了点子上,哪有那么多专门的人手可用啊!

不过好在很快就被解决了,还是熟悉的工程师们,他们很是无奈的提醒了王阳明等人。

“这座港口修好怎么也要两三年吧?有这个时间还培养不出来一批能学会这些技术的人?”

“就算学不会,单单跑长江入海口到舟山这段路,未来还有灯塔指引,那些在内河河道跑的人,也不至于出事故呀!不信的话,你们大可找人询问一下。”

一时间,王阳明这些人实在很是尴尬,到底是缺了点工业思维,没有考虑完善。

事情定下来以后,具体的细节设计大都还是被王阳明交给工程师们了,术业有专攻。

施工的事,还是由那些奴隶们干,他只需要时刻记住维持好秩序,不让这些奴隶们发生暴动即可。

还是大面上的那种,真的基层的监工们,那也是有工部的人呢,甚至于那些军中的将士们,同样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

虽然这么做有些拖延时间,说不定舟山港建好的时候都已经到四五年后了,可王阳明还是选择了稳一手。

如今真的走海上贸易这条线的人还是比较少,大部分人都是跑长江还有内陆的各类运河的。

只要等到江南再度繁荣之前把这个事做好就行了,那些移民到江南的民众们,也不是不能通过长江运输、安置。

至于一开始江南各级官员们最为担心的灯塔修建问题,在这些工程师们面前真的不算事。

中原只是一开始没有进行大规模航海,对于这样的航海设施不是很熟悉。

其实只要想一想,在地中海修建的亚历山大灯塔可是已经屹立了将近千年了,就会发现,修建灯塔的技术在大唐绝对不是问题。

甚至于如今大唐有这么多备李湛召唤出来的工程师、土木狗,做起这样的事那更是手到擒来。

就是这次的灯塔比起亚历山大灯塔高上一二十丈又有什么问题呢?

还不是justsoso。

滑轮、简易起重机等等工程器械,现在大唐可都是有的,就是岛上运输困难一点,也不会真的出现什么建造上的难点。

至于可能会消耗人命,出云国的人算人吗?

要知道这些工程师们大都可是从后世来的,对这些出云国的人们可谓是深恶痛绝,能有这样的机会好好招呼他们一番,每一个都是乐意至极呢!

既然工程技术上没有问题,人命的消耗也不是由大唐子民承担,剩下的其实就是钱粮了。

说到这点,呵呵。

现在的大唐还缺钱粮吗?

就算可能这座灯塔和港口修建耗费的钱粮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高,可他们都自信一点,李湛肯定会通过。

对于这一点,这些工程师们很是自信。

只要是后世来客,哪个不清楚后来上沪一带的规划?哪个不清楚天朝的种种大动作?

所以真正需要说服的人,其实也就是朝中比较谨慎、节俭的那批罢了。

于是乎,王阳明很是迅速的联合杜荷一干人向李湛上书,奏折里详细说了现在的情况以及施工方案。

奏疏到达洛阳的时间很早,朝中对王阳明的这封奏折褒贬不一,大家毕竟都没有去过江南当地看过。

对于王阳明所说的选址问题都并不是很清楚,可就算选址上王阳明做的对,这耗费的钱粮也太高了吧?

重点就在那个铜钟,现在官府一年发放的铜钱数量,纠结在一起可能重量还没有那个铜钟的多。

这可都是钱啊!

王阳明大概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特意加上了工程师给的建议,可以派船只到吕宋等地挖铜矿。

那里可是举世闻名的大铜矿啊,其他贵重金属也是数不胜数。

要是觉得这个操作需要的时间太长,有些不划算,也可以先把铜钟换成铁钟,只是这样一来,需要的铁料也不在少数,只看朝中的人们怎么选了。

待着朝臣们在这争论的时候,李湛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决断了。

还是换铁钟为好,现在铜料还是大唐各类大炮的主要铸件,一点都容不得浪费。

想要铸造出钢炮,可能还需要大唐的金属冶炼工业再往前发展个十几年了,在这期间铜还会是紧缺的东西。

李湛也不愿意一口气给王阳明那调动那么多铜料。

就算李湛清楚吕宋有很多铜料,可是开采是需要时间的,李湛不愿意等,甚至他觉得完全可以把吕宋的铜矿开放给私人。

他们残暴起来可比官府更狠,官府至少要点脸面,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吕宋的铜矿开采肯定会上一个新高。

至于说有些官员们担心的铜钟建造难度的问题,压根没被李湛放在心上,就是古典时期的大明,都能建造出永乐大钟这样的杰作。

难道现在有了现代技术的大唐会做不到?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嘛!

所以李湛很是轻松的力排众议,把这件事安排下去了,他相信这些工程师们会交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

远离洛阳的长安城里。

因为李湛这个当皇帝的带着下面的主要臣僚们到了洛阳,一下子长安城也变得冷清了不少。虽说最近的这段时间,从西域来的商队又来到了长安城落脚,可城中始终气氛不是很高昂,本来嘛,消费西域这些奇珍异宝的,最多的也是那些权贵们。

现在他们大都跟着李湛一起到了洛阳,自然而然的,长安的商业就有些衰落了,不知道多少没有跟着大部队去洛阳的商人们,在心里祈祷。

希望着李湛一定要回来,要是不回来,长安的商业氛围可能就真的比较难恢复了。

当然了,一般的民众们可能不是很在乎这样的事。

毕竟不管李湛在不在长安,他们的生活水平一直都是这么悠闲,哪里需要关注那些东西呢?

现在一国首都的地位又没和科举名额挂钩,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甚至可能会庆幸李湛现在不在长安。

要是李湛在长安,长安城中的权贵们,那真是一捞一大把,那些二代子弟们,能把长安坊市扰的烦不胜烦。

只是这种高层里很是沉闷、寂寥的氛围,在某些人眼中看来,实在是自己生活的一种写照,心情也不由的变得更为抑郁了。

李承乾所在的坊就是这样,本来他作为一个宗王,住的地方就比较豪华,身边的邻居们也大都是朝中的名人。

可这次,因为李湛东巡洛阳,这些人大部分都跟着一起走了,只在长安留下一些仆役们,李承乾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这次正逢他的一个儿子出生,院子里却稀稀落落的只坐了几个人,这样的场景,让李承乾这个品尝过人世繁华的人,心中更显郁郁。

虽说李湛明面上是说了要把李承乾圈禁起来,但他的身份毕竟非同一般,实际上所谓的圈禁只是对他的工作有所限制,不再让他从政。

至于平时的生活上,李湛倒也没有做太大的限制。

如今的李承乾不管是平素的交友还是出入府邸,实际上和之前的时候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多了一道禁军检查的程序。

只是这样的盘查程序对于那些过来想要走亲访友的人来说,被当做犯人被来回盘问,难道是一个值得开心的事吗?

所以,大家大都减少了和李承乾的来往。

而那些街坊上的头面人物,李承乾又向来是不放在眼里的。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明明是一个大唐皇子添丁的大好事,偏偏没什么人过来。

李承乾不是不知道人情冷暖,只是世事变化的这么快,也是他压根想象不到的。

如今,他只能是脸色苍白的坐在主座上,一杯一杯的喝着闷酒,就是和这些已经专门来了庆贺的宾客们也很少交流。

这次来的客人本来就不多,除了武功苏氏的寥寥几人,就是他舅舅家长孙氏都没来人,这让李承乾的心里分外的难受。

武功苏氏是他王妃的娘家,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要来人的,这是应有之义。

可长孙氏居然没有派人来,就让李承乾的心中分外的不平了。

难道说,他这个当外甥的,就这么不受待见吗?

就算长孙无忌再怎么对他不满,可现在两人都是在长安的啊,一个表弟都不派来是什么意思?

当初的时候,自己对这个舅舅可是一点礼数都没有失,向来都是毕恭毕敬的,他这条老狐狸,真是一点人情都不讲!

李承乾的心里暗自发泄着对长孙无忌的不满,可他压根没有想过,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伤到长孙氏一家的心。

就算长孙太后对他再怎么宠爱,也不可能让长孙氏跟着他一起陷入深渊啊!

到底长孙氏也是一个不小的家族,不可能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一个已经输了很久的人身上,就是出于感情,长孙无忌也很难再相信李承乾这个外甥了。

能把自己姑姑、妹妹推出去和亲,追求权位的人,能指望他的心里有什么亲情吗?

答案不言而喻。

李承乾越是这样在心里恨长孙氏,长孙无忌看的越是明白,他已经是修炼多少年的狐狸了,哪里能不清楚李承乾这样的人心里会想什么?

于是,长孙无忌严令家中的后辈们,务必要和李承乾划清界限。

李承乾现在偏偏一脑门的怨恨,哪里能分析的出来这么细微的东西,可以这么说,李承乾的怨气已经写在脸上了!

这样一来,又有多少人敢于和他亲近呢?

至于宴会上的氛围,那就更加噤若寒蝉了,主家是这么浑浑噩噩的人,满腹牢骚的人,试问哪一个想要再当下的世道积极进取的人,敢于和他纠缠不清?

说实话,要不是武功苏氏想要给自己家的女儿撑腰,恐怕也不会派人来庆贺。

比起继续和李承乾交好。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李湛的后宫里,现在苏氏也往宫中送的有女儿呢。

只是……武功苏氏虽然也派了人来,可也不过是一些不怎么起眼的边缘人物,至于李承乾王妃的兄弟们,没有一个来的。

“王爷……”

李承乾醉眼朦胧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有些欲言又止的新管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首节 上一节 142/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