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40节

这处武德殿在前隋的时候,也是专门让皇子们训练的地方,独孤凤也是因为家中有关系,还有母亲的嘱咐,这才能偷偷溜进来训练。

至于李湛……他这个当皇帝的不到这武德殿训练,还能去哪,难道去后花园?

本来嘛,按照宫中的规矩,这武德殿已经算是外朝的地方了,妃嫔无故到此算是大罪,可是这不是刚来洛阳,有些东西李湛也就没那么看重了。

只是,纵然李湛比较开明,但也不是傻子,一眼就能看出来独孤凤这么来这肯定是独孤氏的人在里面使力了。

这样的心计有些让李湛感到厌恶,独孤凤脸色煞白的说道。

“妾身不知道陛下会来此处,真的……还请陛下责罚。”

李湛瞧了瞧独孤凤的脸色,不像是作伪,李湛就淡淡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你耍一套剑法让我瞧瞧,若是耍的好,那朕就饶了你这一次。”

言外之意,一旦要是独孤凤剑舞的不好,恐怕就要迎来狂风骤雨了,甚至不单单是独孤凤自己,独孤氏也要受牵连。

李湛对那些关西豪族,特别是鲜卑贵族们还真不怎么依赖,更别说他们已经都开始走下坡路了,李湛何曾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独孤凤自己也心知肚明,好在她这次没有掉链子,顶着压力把剑舞的虎虎生风,能看得出来她平日里确实经常练剑。

李湛看了看已经香汗淋漓的独孤凤,挥了挥手道。

“好了,朕知道你平素也确实喜欢舞刀弄枪了,只是你这身板还是要练练啊,只是舞了这么一会剑,就有些气喘吁吁了……”

独孤凤心里也挺委屈的,在李湛来之前她就已经练了好一会儿了,现在支撑不住也是情有可原呀。

可面对李湛这个皇帝,这样的话独孤凤又怎么敢说出口呢,只能认下了。

很快,独孤凤就调整好了心情,面色绯红的说道。

“若是陛下愿意长期指点,那臣妾的剑舞肯定会有所提升,毕竟妾身之前也是经常练的,只是为了入宫的事,这些时日有些耽搁了。”

独孤凤一边说着,眼角略有媚态流出,看起来很是娇艳。

李湛微微眯了下眼。

“真的吗?那朕倒是愿意教导一下你……”

独孤凤一下子感到了巨大的惊喜,看来家里的教导不是假的,陛下果然喜欢健美的女子,这番苦心没有白费啊!

事实告诉独孤凤,她想的太美了,接下来的这段时间,简直是独孤凤的噩梦。

李湛是真的把她当做一个对手,认认真真的在这和她击剑,可李湛的力量哪里是独孤凤能比拟的,没几下独孤凤就觉得手腕酸软。

可偏偏李湛就像没看到一样,依旧一板一眼的挑破独孤凤的破绽,逼得独孤凤极为狼狈,等到独孤凤求饶之后,李湛依旧没有放过她。

独孤凤自打有记忆开始,就没有这么狼狈的时候,以往的时候哪里会有人把独孤家的女儿当做沙包捶打?

独孤凤不是没感觉出来,李湛后面和她摔跤的时候收了力了,可就是收了力也不是她能比的过的呀!

李湛居然就这么用军中摔跤的技术把独孤凤摔了十几个跟头,独孤凤的脑子都已经晕晕乎乎的了。

独孤凤最后只能一瘸一拐的走了,走的时候心里满是郁闷。

她一开始满心以为李湛所说的指导是调情的话,可结果李湛居然这么不懂风情,跟她玩真的。

这样的经历,就算是一般人家的女儿家也不会经历过吧,也不知道李湛这个皇帝怎么会这么变态,没有情趣!

要不是知道李湛和其他妃嫔有孩子,感情也不错,独孤凤差点以为李湛是根木头了。

明明是自己和皇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结果却是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有些难以言说自己的心情。

不过,独孤凤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李湛看她一直没有叫苦,很是大方的让她接下来可以掌管武德宫的一应事务,这可不是一个刚入宫的宫人能拿到的权力。

更为关键的是,以后李湛锻炼肯定也是一直在武德殿的,这意味着未来的时候她能私底下和李湛有很多不一般的接触。

就算一直是这么被摔打也值啊,就是没有感情,那也有陪练的苦劳吧?

到时候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李湛说不定就会对独孤家另眼相看了。

这让独孤凤的心里又有些小小的惊喜,只能说这一步她是走对了。

看看现在和她一同入宫的这些人,除了金胜曼这个身份相对特殊的人一步登天,睡到了皇帝的身边,其他人哪个不还是一个宫女?

就只这一点,独孤凤已经比其他人进步太多了。

在宫中的女子从某种程度上和外朝的官员也差不多,怕的不是深处底层,而是怕没有希望。

不同的是,独孤凤她们这样的妃嫔渴望的是皇帝的宠爱,而官员们渴望的是权力,说到底双方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一样的。

……

李湛摔完独孤凤以后却是神清气爽,这一下把他之前在朝堂上的郁气和自觉达不成想要的目标的那种难受一口气发泄出来了。

对他来说,独孤凤这样的沙包正合适,以往的时候他还能拉着李曼玉摔一摔,比一比摔跤技巧,可现在李曼玉是皇后,总是要注意下颜面的,所以一直很是坚定的拒绝了李湛的要求。

而且李曼玉到底是孩子的娘了,李湛怎么也不好强行拉着她摔跤。

军中的那些糙汉子们摔起来又没有多大意思,真和他们摔跤,李湛肯定是要动真格的,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合。

何况摔汉子哪里有摔妹子好玩,那种激烈运动下,妹子的表情,倔强的眼神还有柔软的娇躯,哪一项不比汉子带劲?

……

朝堂上,又一次的朝会召开,这次张居正等人拿出了两税法作为税制改革的基本范本,从这点上来看,张居正等人还是相当谨慎的。

他们并没有想当然的直接把明朝的一条鞭法拿到现在用,不过以他们的政治智慧倒也不会发生这么低级的错误。

对于这样一个相对租庸调制并不算特别超前的制度,群臣们的接受能力还是蛮高的,三言两语间就敲定了这事。

其实这也不能说这些大臣们是应声虫,而是租庸调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显露了,别看才这么点时间,制度的变化总是很快的。

其实租庸调制出现弊端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配套的均田制难以推行了,朝中如今固然对外作战基本都是胜利的。

可府兵逃亡的情况也很是严重,哪一个人都不愿意长久的负担兵役,就算李湛登基后推行了退役制度,可比起庞大的大唐军队的人口,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说实在的,封建军队总是很垃圾的,不要以为在大唐的盛世里就没有喝兵血的事,不会有吃空饷的事了。

哪朝那代都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是开国初期,这样的事情相对比较少,而且因为对外作战的胜率很高,赏赐也足够,这样的问题看起来才不明显。

可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一个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对于李湛他们这样身居高位的人来说,下面的士卒不过是数字罢了,可在士卒们眼中呢?

他们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受到了委屈,难道还不能一走了之了?

如果是边疆的府兵们,还好一点,他们好歹有朝廷的赏赐,毕竟经常对外打仗,可是内地的那些府兵,逃亡的人数一点都不少,已经快接近十万了。

一开始,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数字都会感到心惊,面对这样的一个庞大的数字,李湛等人又觉得很是为难。

如果真的要按照律法来处理,这些人无疑都是逃兵,应该处死。

可李湛他们这样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士卒们的处境?

对于李湛他们这些道德水准比较高的人来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的事他们实在是做不来。

那些在军中作威作福的人,引发了这些问题的人不去处理,偏偏去处理那些最基层的士卒们,岂不是掩耳盗铃?

所以李湛等人也就选择了默认事态的发展,只是下狠手惩治了军中的一些蛀虫,别看他们好像在军中盘根错节。

可是对于和大唐原有的军队体系关系不大的李湛来说,所谓的关系深、盘根错节,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了不起就是从系统里召唤士卒和将官重新填充到大唐的军中罢了。

不过等到这些事处理完,李湛也让章惇关注过士卒逃亡的事情,毕竟这么多士卒逃亡,总要弄清理由的。

最后的结果,倒是让李湛有些尴尬了。

除了受军中将领们的欺压,兵役时间太长,兵役太苦等理由,更为关键的其实是现在种地能得到的收获比以前多了太多。

这就不得不提李湛带来的高产作物的种子了,这些东西在全国的推广,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谷贱伤农的局面,可大唐的百姓大都是小农经济。

除了种地,他们很多也会养蚕缫丝,可以说除了盐和铁以外,他们真的不怎么需要其他的物品交换。

这样一来,粮价便宜和他们的关系真的不怎么大。

粮食多了,谁还会嫌弃呢?

这么一来,在内地当兵就真的比不过在家种地了,就是边疆的一些士卒很多人其实也有些心动,只是边疆对军队的管理更为严格,找不到机会罢了。

等到这样的缘由被章惇调查出来后,李湛也不得不咽下自己造成的这个后果,难道能为此就不推广高产作物了吗?

不可能的,相比于这样的‘小问题’,还是高产作物的推广更值得李湛等人上心。

另外,均田制的败坏,其实还是因为中原地区的土地已经不够分了,世家大族占有的土地,地主士绅们占据的土地等等。

再加上大唐已经建国将近二十年了,中原能分的土地大都已经分出去了,如果还想勉强维持均田制,就只能把大量人口向边疆地区迁徙。

有鉴于此,李湛经过和宰辅们的商量,还是决定下一道诏书,号召中原的平民百姓和失地农民往南方迁徙,对南方进行开发。

这本来就是历史上应有的历程,李湛现在下诏鼓动也好,强行拉人南迁也罢,都不过是顺应历史潮流罢了。

至于主事的人,经过商议,李湛还是选定了王阳明。

没办法,还是那句话,王阳明的能力和操守都是最值得李湛信任的。

王阳明一路轻车简行,从大运河一路南下,路上只用了区区不到十天就到了扬州地界,这不得不让人感慨,隋炀帝千错万错,至少修大运河这事是真的没有做错。

提前收到王阳明即将到来的消息后,扬州的主政官员杜荷早早的就来到运河口等着了,亲自来给王阳明接风洗尘。

杜荷不是那种在中央一点根基都没有的人,要知道之前的时候杜构可是离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遥,更不要说他老子是杜如晦。

正是因为清楚王阳明这个人的本事和皇帝对他的信重,杜荷才表现的如此谦和。

甚至杜荷已经隐隐收到消息,这次王阳明来了之后,他扬州刺史的官职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免了。

不用太过激动,这是一件好事,李湛有意让杜荷到中枢的衙门里磨炼一段时间,锻炼一下杜荷的战略眼光。

一个官员如果一直在地方任职,时间久了并不是什么好事,习惯了只关注一州的事情,人的眼光就很难再兼顾全局了。

这让杜荷的心里很是激动,想他到地方任职其实算起来不过是五六年,可官职却像是坐火箭一样飞速的被提拔。

这里面当然有杜荷自身才能的因素,可他哥哥和皇帝的青睐也是必不可少的。

杜荷知道王阳明不喜奢靡,所以接待的时候也相当低调,虽说扬州很繁华,钱粮是一等一的多,可接待的水平却非常简朴。

宴会上的时候,杜荷也颇为谦恭的问起了王阳明这次的来意,王阳明也是直言不讳。

“这次陛下让我来南方,主要就是想要对南方进行开发,顺便迁百姓到江南一带,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长江出海口的地方建立港口。”

“港口?”

杜荷有些疑惑。

“长江口不是有港口吗?江陵本身也是个不错的港口,离出海口也不是很远,有必要重新建设港口吗?”

王阳明摇了摇头道。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江陵、杭州这样的港口固然不错,可主要还是应对长江内航行的船只,可现在朝廷的海军的船只是不可能在江陵等地停泊的。”

“港口本身就不合格,有些偏小,而且这些都是民用港口,若是想要征为军用,实在过于扰民,还破坏江南的经济发展。”

“再则是一点,如今半岛和东莱都有不错的港口,岭南道也有港口专门运输甘蔗,可这一路上在长江流域却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良港,对海上航行很是不利,货物的转运也比较麻烦。”

杜荷也是聪明人,只是一想王阳明提到的这几处地方就想明白了,在海上航行不比陆上,吃饭喝水都是问题,若是中间没有一个能让人休息的地方,确实也不够合理。

“那不知这次港口准备选在什么地方?”

“如今我也没有想好。”

首节 上一节 140/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