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418节

所以,肯定有其他原因,或者说李元吉肯定有其他目的,李善相信,这个目的应该和夺嫡有关,而且不是为了东宫,而是为了李元吉他自己。

“郎君。”门外张仲坚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张仲坚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件棉袄,“夜深风大,老夫人让侍女送来的。”

“嗯。”李善随口应着,披上棉袄,“三郎,以你之能,小吏太过委屈,他日大军出塞,有用你之时,别太心急。”

“不急。”张仲坚轻声道:“即使此生宿卫李宅,亦不后悔。”

李善哪里不知道张仲坚的心思,摇头道:“有左思先例,三郎不必妄自菲薄。”

左思同样出身寒门,而且面目丑陋,还口吃,但最终以才华扬名,写就的《三都赋》传遍天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出自这篇文赋。

张仲坚脸颊动了动,他知道李善这是好意,不过这个例子举的不太恰当,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毕竟如今还没有一本公认流传的《晋书》,这本二十四史之一的史书在历史上是贞观年间才编纂的。

左思之所以最终名扬天下,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妹妹左棻,据说这位女子也面目丑陋,不过被选入宫中,成为晋武帝的妃子。

张仲坚突然想,这个例子也恰当的很啊,左思有个妹妹,我找了个主君……

哎,张仲坚其人,和苏定方、王君昊等人不同,有着强烈的仕途进取心,这次跟着李善回京,很大程度是因为恶了李靖,想借李善这条线在长安谋取官职。

对此李善倒是没什么排斥,介绍给了平阳公主、柴绍,力述其勇武,可惜这对夫妇虽然很欣赏,但实在没办法安排……那副尊荣,大白天都能吓哭了孩子。

呃,不是形容,是真的……那天柴哲威就被吓哭了。

自那之后,张仲坚意志消沉,沉默寡言,每天宿卫门房。

听了李善的劝解,张仲坚咧嘴笑了笑,“他日郎君出塞,还请带上。”

“那是自然,到时候将王君昊那厮赶走,伱来出任亲卫头目。”

李善身边的亲卫头目前后两位,苏定方、王君昊都先后封爵,这可是个福位呢。

闲聊了几句,李善随口问:“最近几日,庄子里可有什么事?”

张仲坚想了想,“昨日应国公夫人来东山寺上香,老夫人作陪。”

英国公……李善脑子转了两个弯才反应过来,李绩现在还叫李世绩,爵位是曹国公,张仲坚说的是应国公武士彟。

噢噢噢,已经生了吗?!

李善饶有兴致的问:“弄璋弄瓦?”

“听说是个女儿。”

李善啧啧有声,一代女皇诞生了……以后住在延寿坊,可以多去隔壁转转,要不要制定个萝莉养成计划呢?

听说武则天幼年时候,几个兄长曾经对其母杨氏不恭……这个不恭有很多解释啊,自己要不要接来呢?

想想也奇怪的很,杨氏怎么说也是弘农杨氏出身,其父杨达在前隋出任宰辅,其伯父杨雄更是一代名臣,,怎么会那么惨!

隋唐交界时候,弘农杨氏的势力实在不可小觑,杨恭仁如今是中书令,杨师道是兵部侍郎,历史上也出任过中书令……还有哪个大臣姓杨的?

“啪!”

张仲坚怔怔的看着拍案而起的李善,后者面色铁青,目光闪烁不定。

“郎君?”

好一会儿之后,李善才缓缓坐下,依旧一副神思不宁的模样,只挥手让张仲坚出去。

怎么会忘了他?!

历史上是哪一年李善不记得了,但要么是今年要么是明年……

自己怎么会忘了杨文干……这厮也姓杨啊!

李善咬着嘴唇在脑海中回忆这件武德年间笼罩着重重乌云的诡秘事件,后世的人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大致的意思是,这是太子、秦王夺嫡中最典型的事件,最终太子无胆谋反,而秦王得圣人许诺正位东宫,最终却是一切照旧,而东宫幕僚王珪、韦挺以及天策府属官杜淹都被流放岭南。

而身临其境的李善突然发现,东宫、秦王府都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重创,而齐王没有,显然,李元吉是事件中唯一的获利者。

而在李善探查出的这条线中,偏偏又有后来被流放岭南的杜淹……这是巧合吗?

或许不是。

至少这一世应该不是,因为杨文干如今就是坊州都督。

第719章 思绪

司农寺内,如今气氛和睦。

李善和赵元楷的矛盾早就解开,前者大方的设置了小厨房,专门从东山酒楼调来了厨子,赵元楷让上林署、钩盾署送来不少精挑细选出来的羊肉、香料,甚至还让石门温汤监送来了冬日难得一见的各式蔬菜。

李善甚至还在书房里弄了个烧烤炉子……结果被宇文士及与崔信撞破了,第二日御史中丞孙伏伽就上书弹劾,李善还被李渊叫去笑骂了一顿。

吃饱喝足之后,李善懒洋洋的躺在铺着皮袄的躺椅上,他上任之后基本什么都没干,下面的各署、监出了诸屯监之外全都不插手,就等着明年挑个好地方开始推广棉花了。

所谓的棉甲在经过军器监几位匠人的改进后已经成型,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军队给订单的操作模式,少府那边据说也有些意见,但以邯郸郡王的身份,加上平阳公主的力挺……少府已经答应收购,不过价格还需要到时候再说。

其实李善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大部分时候躺在这儿也睡不着,脑子转个不停,在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比如明日就要去东宫赴宴,比如李乾佑那边昨晚递来消息,齐王李元吉也准备下帖子了,而李世民可能要排到最后一个了。

再比如杨文干。

史书上是如何描绘的,李善基本都记得清楚,据说是太子给曾经担任过贴身侍卫的杨文干送兵器、铠甲,但押送货物的人突然反水,跑到行宫告诉了正在避暑的李渊。

李渊那叫一个震惊啊,太子居然要造访……这位皇帝被吓的一溜烟连夜跑了,直到天明才战战兢兢的回行宫。

之后李渊传召,李建成犹豫了好久要不要直接反了,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当时也在行宫所以没有把握,最后孤身一人去了行宫,被李渊软禁起来。

李善琢磨,李渊当时应该是惊惧交加,但又因为太子孤身来拜又有点怀疑,所以没有用东宫或者秦王府的人,而是用了齐王李元吉的人,时任司农卿的宇文颖去传召杨文干……然后杨文干就起兵了。

这也是让李善怀疑的一个点,如果说东宫、秦王府争斗而两败俱伤,导致齐王渔翁得利还好说,但那么巧杨文干起兵却与李元吉有关,之后被流放的杜淹也能与李元吉扯上干系。

之后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了,李渊让李世民去平定杨文干叛乱,许诺立其为太子,将李建成改封为蜀王……再之后,李渊将自己说的话吃了回去,而且是各打五十大板。

李善翘着腿,眼睛盯着天花板,现在可以确定了,前世那场杨文干事件,齐王李元吉肯定是插了手的,而这一世……似乎李元吉也准备好了。

不过前世杨文干是不是坊州都督……李善对此就不太清楚了。

但以前世杨文干事件来看,李元吉差不多是置身事外,但好处却捞了不少……李元吉有这样的心思和手段吗?

那两个押送铠甲、兵器却反水的东宫属官,到底是秦王府的暗间还是李元吉的人呢?

李善隐隐察觉到,这件事很可能与封伦、杜淹这两个天策府属官有关。

封伦历经三帝,是个出了名的老狐狸,至于杜淹也不是那种无能之辈,凌敬曾经提过,房玄龄私下对杜淹的评价是,狡诈多智。

其实封伦、杜淹两个人在天策府内的地位本就有点尴尬,杜淹与杜如晦这对叔侄有仇,而且又抢了房玄龄的记室参军,很不受人待见。

而封伦早在隋文帝登基之初就已经入仕,不管是履历还是年龄,都和天策府绝大部分官员格格不入……李世民麾下,基本找不到前隋就已经出仕的。

李善琢磨,李世民登基,自然是好事,李建成得手,自己怕是要被裴世钜斩草除根,如果是李元吉登基呢?

其他不说,这位真的无天子气象啊。

三个皇子,从能力上来看,李世民居首,李建成稍有不如,李元吉……已经让李渊和朝臣失望很多次了。

从品行上来看,李建成有仁君风范,毕竟李世民历史上干了些破事……强占弟媳也不算什么,但人家都给你生了儿子了,你连个名号都不给。

而李元吉在品行上就有点操蛋了,破事一箩筐,就连抚养他的母亲侍女陈善意都杀了,至于什么踩踏农田,射猎杀人都是常事,甚至还在出任并州总管时候,夜闯百姓家中奸淫妇女。

李善心想,自己似乎应该做些准备,前世李元吉没能得手,这一世多了个自己,更不可能……但自己或许能从中得到什么。

其实现在李善心里挺矛盾的,前段时间他考虑过,玄武门之变或许是李世民登基后开创盛世的一个因素,这一世到底要不要推动一场兵变呢?

乱七八糟的想了好一会儿,门突然被推开。

谁这么没规矩!

李善斜着眼睛看过去,带着极强压迫的眼神让来人一怔。

“韦兄啊。”李善勉强笑了笑,“扰人清梦,非君子所为。”

韦挺哈哈一笑,“明日东宫设宴,路过司农寺提醒怀仁一句。”

“忘不了。”李善叹道:“其他人不知晓,足下难道还不知晓……上次登门拜会,第二日就要去拜会克明公。”

“明日赴宴,只怕过几日要去承乾殿走一遭。”

韦挺笑骂道:“上次将段志玄赶回长安,天策府诸将对你颇有埋怨……听闻段志玄深以为耻。”

“哎。”李善长叹一声,“其实太子无需如此怀柔,他日正位大宝,难道在下会不尽忠?”

韦挺呵呵笑着,他是李建成心腹,自然知道东宫幕僚的决议……如今遍数朝中名将,秦王自然居首,麾下将星如云。

赵郡王李孝恭算是第二个,但这位不久前出任宗正卿,因为曾经被人举告谋反,这辈子都不用指望领兵了。

永康县公李靖算是第三个,但这位如今坐镇代州,无暇分身。

再往下数,有过独当一面经历,在山东河北、代地甚至朔州、云州都有杰出战功的邯郸郡王李善算是第四个。

如今李唐虽然已经一统天下,但毕竟突厥势大,而且边境也有战事,他日出兵,这位邯郸郡王是个关键人物。

什么关键人物?

有邯郸郡王在此,何须秦王上阵?

第720章 东宫(上)

“玄成此番劝诫有功。”

“李昭德?”

“齐王府主簿李乾佑之子,亦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子弟,此人北上,倒是合适。”

“秦王府那边……听闻房玄龄长子房遗直北上。”

“噢噢,听说了,据说还有清河武城张氏子弟,与邯郸王也相熟。”

韦挺抚掌大笑,“诸位还不知晓吧……崔小娘子忧心未来夫婿……”

东宫内,李建成听着下面幕僚的讨论声,在心里琢磨了下,心想可惜东宫这边挑不出合适的人选……卢承基已然出任录事参军事,其他的子弟与李善都不熟悉。

也是,相对来说,东宫的幕僚大都是老人,都是当年随父亲起兵的旧人,再或是家族姻亲,除了魏征之外,都很抱团,不像秦王府那边……什么样的人都有。

捷报入京已有三日,君臣欣然,满城雀跃,原本为战事而忧心的圣人李渊已经开始准备外出巡视地方了……呃,这是好听的说法,实际上就是避暑。

坐在下首的裴世矩微眯双眼,默默的听着周边同僚的那些让自己难以入耳的话……最近只要在长安,无处不赞邯郸王,这实在是无可避免的。

裴世矩尽量让自己的思绪远离,在脑海中复盘此次大战……他视线没有放在那些战功上,而是李善的那些举动。

毫无顾忌的与代州总管李靖撕破脸,擅杀数千突厥俘虏垒成京观,又洗劫左云县遭朝臣弹劾,偏偏因伤自请回朝……

此人可谓进退有度……裴世矩在第一时间就确定了,李善应该很早就决定了回朝,一方面很可能是因为与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关系,另一方面不至于直接涉入夺嫡之中。

手掌战力强劲的代州军,驻守雁门,这样的方面大将……即使得陛下信重,被视为陛下嫡系,但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只怕都不会放弃招揽。

但如果回朝,最多顶一个位高的虚衔,在夺嫡之中是没什么大用的……反而能就此脱身。

这样一来,是不是能判断李善不愿意涉入夺嫡呢?

裴世矩眉毛颤抖,这个思路是女儿昨夜提及的,毕竟如此功勋,圣人信重,平阳公主为援,不涉入夺嫡,必能安然……但裴世矩只思索片刻后就断然否决了。

一方面,李善于平阳公主有救命大恩……但这其实是一个意外,是李德武暗中使了手脚,万般无奈之下,陛下才会让李善冒险一试。

而李德武当时早就投入东宫门下,李善这等人,看似剑走偏锋,实则谨慎,欲有所图……遍观天下,唯有秦王而已。

首节 上一节 418/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