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85节

杨仲达道:“有长子杨应尾、次子杨应箕。一直由草民照料,都已成年。”

杨继盛在文人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严党虽处死了他,却没敢将他的家人赶尽杀绝。故而他的两个儿子都活了下来。

朱载圳道:“他们跟着你来河套了嘛?”

杨仲达答道:“都跟草民来了库库河屯。”

朱载圳道:“好,浩然正气的杨继盛公,不能没有后继者。此番让他的两个儿子随我回京,入知行书院读书。

待毕业后,我会授予他们官职。”

唐顺之提醒杨仲达:“仲达,你堂哥临死前,不是把一首《绝命诗》交给了你侄子嘛?”

杨仲达连忙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双手奉给朱载圳。上面写的正是杨继圣的《绝命诗》。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虽已死了近十年,但朱载圳还是能从他的《绝命诗》中,感受到一个忠臣的气节。

朱载圳道:“仲达,你先下去吧。”

杨仲达离开了帐篷。唐顺之却没有走,他拱手道:“太子,恕臣直言。如今严党威势已荡然无存。

您是时候剪除奸党,诛杀罪魁,告慰忠臣在天之灵了。”

唐顺之不同于张居正,搞军事、搞理工发明,他行张居正不行。

搞政治,张居正行他不行。

朱载圳的回答摸棱两可:“我是一定会给杨家一个交待的。至于严嵩父子......回了京城再说吧。”

京城那边。永寿宫。

嘉靖帝正在拿一枚脆梨逗大孙子朱翊铭:“铭儿,这脆梨可好吃了!”

朱翊铭挥动着小手,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嘤语:“吃,吃。”

嘉靖帝笑道:“嘿,你想吃啊,爷爷就不给。”

说完嘉靖帝将脆梨放在自己嘴里咬了一口。

这老头......缺德带冒烟。

嘉靖帝故意“呱唧呱唧”大嚼脆梨,把小孙子给馋哭了:“嘤嘤嘤!”

嘉靖帝大笑:“不逗你了,给你吃。”

说完嘉靖帝将嘴里咀嚼烂的脆梨糊糊用手掏出来,塞进了朱翊钧的嘴里。朱翊钧顿时破涕为笑。

他是怕小孙子牙口不好,嚼不烂脆梨,跟前几天一样闹肚子疼。

就在此时,黄锦走了进来:“皇上,李时珍先生求见。”

朱载圳之前改太医院为国医院。国医院设院卿一名。职正三品,地位等同于九卿。他让李时珍担任了第一任院卿。

李时珍每隔七天会进一趟永寿宫,给嘉靖帝把脉。

宫里的人很尊重李时珍这位名医,尊称他为“先生”。

嘉靖帝将小孙子交给了黄锦:“抱他出去晒晒日头吧。让李先生进来。”

不多时,李时珍进得永寿宫。

嘉靖帝将胳膊放在了脉枕上。

李时珍将手指搭在了嘉靖帝的手脉上。闭着眼睛把脉,边把脉,李时珍边问:“最近皇上没再吃丹药了吧?”

嘉靖帝半开玩笑的说:“李先生给朕下了旨意,让朕停服一切丹药,朕哪敢不从啊?”

如今的嘉靖帝有一位好大儿帮他治国。大明国力蒸蒸日上。他已经不追求什么得道成仙了。

他之前吃丹药求长生是病急乱投医。因为他知道,大明就像是一艘破船。有他在,这艘破船尚能勉强维持。

一旦他死了,大明十有八九会亡!他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现在则不同。大明有一位英明的太子。他无需再妄想着逆天改命,长生不老。

嘉靖帝跟李时珍开玩笑。李时珍还是老样子,说话能噎死人:“皇上若不听臣的,接着吃那些有毒的丹药,恐怕最多还能活两年。

停服丹药,细心调养,按时喝臣给您开的那些汤药。应该还有五年的寿数。”

要是五年前,李时珍这么跟嘉靖帝说话。嘉靖帝早让锦衣卫把他乱棍打死了。

现在的嘉靖帝仿佛像变了一个人。他“扑哧”一声乐了:“李先生啊,你能不能改改你说话的腔调?

朕的寿数是天机,天机不可泄漏。对了,你的《本草纲目》编纂的如何了?”

李时珍答道:“臣不想入朝。太子非让臣入朝做院卿。臣哪还有功夫修撰《本草纲目》?

待太子回朝,皇上的身体也调养的差不多了。臣将辞官云游天下,学神农尝百草。此生一定要著成《本草纲目》”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响起了太监们扯着嗓子尖利的报捷声:“大捷!河套大捷!”

喊声响起,李时珍感觉到嘉靖帝的脉搏跳的飞快!

嘉靖帝站起身:“来人啊!”

“喜鹊”陈洪飞快的跑了进来,一个滑跪跪倒在嘉靖帝面前:“皇上,大捷!太子爷收复河套!斩河套鞑军近一万五千人。招降近五千人!

河套光复!”

第294章 永寿宫中大眼瞪小眼的群臣

嘉靖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河套这一仗这么快就打完了?

陈洪还有让更他不敢相信的消息!

陈洪道:“皇上,此役我军死伤不过区区一百八十人。”

嘉靖帝惊得“咯噔”一下坐在了椅子上:“杀敌一万五,俘虏五千。损兵一百八?这仗......是怎么打的?”

李时珍边将脉枕往布囊里装,边插话:“皇上不可过于激动。对身体不好。”

嘉靖帝笑道:“行了行了,知道了。陈洪,你送李先生出去。另外你让内阁阁员、六部尚书来永寿宫!”

陈洪拱手:“是。”

嘉靖帝补了一句:“让严嵩父子和徐阶也来永寿宫。”

内阁如今是七位阁员:严嵩、徐阶、严世藩、杨博、张居正、王国光、高拱。

最近半年,严嵩父子和徐阶一直告病,在家里闷声发财。已经许久没入过永寿宫和西苑值房了。

今日嘉靖帝忽然让严嵩父子和徐阶也来永寿宫,看来是有大事要宣布。

一个时辰后,一众内阁阁员、六部尚书在永寿宫内聚齐。

嘉靖帝问杨博:“河套具体的战况如何?”

杨博道:“禀皇上,太子出征,寸草不生!这一仗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容易!

鞑靼河套主将巴特尔,搞什么品字形包围圈。妄图集中前套、后套、西套的三路兵马,歼灭中路戚继光部。

结果,戚继光率不足五千骑兵,先与后套方向的六千鞑骑野战。两刻时辰杀敌五千,斩杀后套主将顺格日勒。”

嘉靖帝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五千对六千,这是一锅夹生饭。两刻时辰就把这锅饭吃下去了?

是不是你刚才口误?把两个时辰说成了两刻时辰?”

杨博笑道:“皇上,就是两刻时辰!错不了。”

嘉靖帝感慨:“三清上仙啊!戚继光这是神仙附体了。你接着说。”

杨博又道:“前套方向的巴特尔见状不妙,转而南进袭击我们的步兵。

一个名叫陈大成的连百户,带着两个营六百明军步兵,与巴特尔的八千骑兵遭遇。

一番激战,我明军儿郎杀敌三千,打得巴特尔率军北逃!而我军自身仅死伤几十人。”

嘉靖帝一脸震惊的神色:“六百步兵对八千骑兵,杀敌三千?这个陈大成。我的天,简直就是以一当十的战神啊!”

这样惊人的战绩,已经超出了嘉靖帝的认知范畴。

在嘉靖帝的认知里,步兵对骑兵有天然的劣势。陈大成打得这一仗,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杨波接着说:“巴特尔率五千人北逃。迎头撞上了我们的骑兵主力。被太子和戚元敬前后夹击!我军歼敌两千。巴特尔率剩余的三千人归降大明。

另外,石嘴山方向,满都拉图的六千骑兵,被俞志辅的左路军半个时辰歼灭四千人。剩余的两千人亦归顺了大明!河套光复!”

别说嘉靖帝了,就连严嵩和徐阶这两个老家伙,听完收复河套之战的经过,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别管他们奸不奸、滑不滑,他们始终是读书人出身。任何一个读书人在青年时代,都是希望国家强大的。

这场大捷,让他们找回了青年时代的爱国热情。

嘉靖帝道:“赏!戚继光、俞大猷不愧是名将!戚继光是蓬莱人。俞大猷是晋江人。他们两个自从追随了太子,东南抗倭,保卫京城。此番又在河套之战中立下大功。

内阁拟旨,封戚继光蓬莱侯;封俞大猷晋江侯。”

戚继光实现了他所作《凯歌》中的志向——觅个封侯。

嘉靖帝又问:“这个陈大成朕倒是不甚了解。杨博,此人是何出身?”

杨博答道:“陈大成乃是义乌人。当初太子在义乌招兵,组建浙兵抗击倭寇,他踊跃报名。

追随太子东南抗倭、保卫京城,因功升为了新军的连百户。”

嘉靖帝道:“朕说呢!原来是太子带出来的兵!怪不得能以六百步兵大破八千骑兵!”

杨博不失时机的拍了嘉靖帝一个马屁:“要论起来,这陈大成还是天子门生。他是尚武院的第一批学员。天子门生取得此等不俗的战绩,也就不奇怪了。皇上育人有方!皇上圣明!”

当初朱载圳创立讲武院、尚武院,分别为新军培养将领和骨干军官。他建议由嘉靖帝挂名当了这两所军事学院的院首。

嘉靖帝笑道:“原来如此。既然是朕的学生,朕自然要重用。

不过圳儿跟朕说过,青年武将不宜提拔得太快。否则有揠苗助长之危。

朕看,就赐他御用宝剑一柄、赏银圆一万块。准其回京后入讲武院学习。待毕业之后,授皇家近卫军团千户。”

讲武院是专门培养将军的。只有团千户以上武将才能入学。嘉靖帝让陈大成一个连百户入学,可谓是破格的恩赏。

最关键的是,经过那场大胜,嘉靖帝和朱载圳记住了陈大成这个名字!今后陈大成在军中的仕途自然会一帆风顺。

嘉靖帝又道:“户部那边准备好给出征将士赏银了嘛?”

户部尚书王国光答道:“禀皇上。户部不仅准备好了给将士的赏银,还准备好了大明向河套移民、修筑屯堡之资。共计五百万银圆。”

大明的国库现在充盈的很!对外贸易给国库带来了海量白银。远在平户岛的毛海峰对倭国大搞竭泽而渔,隔三差五派海船来给朝廷送银子。

国库存银,已有三千万两。这个数字,若放在嘉靖三十八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嘉靖帝道:“好!将士们打了胜仗,赏银可不能短了他们的。”

张居正笑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居正如今是内阁的柱石,颇受朱载圳器重,属于朱载圳的死党。爱屋及乌,嘉靖帝对他颇有好感。

首节 上一节 185/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