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518节

第188章 病树前头万木春

黄育才的去世,让朱七牛跟黄月英悲伤了好一阵时间。

这却还不是完结。

就在黄育才去世的转年,年纪和其差不多的黄王氏也离世了。

至此,黄月英在黄家彻底没有血缘长辈了。

朱七牛跟黄月英再次哭的稀里哗啦的。

黄王氏的尸身嘛,则没有葬入太祖皇陵之侧。

而是被黄日高、黄忠明及朱七牛他们送回了大河村黄家祖坟。

此乃黄王氏自己临终时的要求。

虽然葬于太祖皇陵之侧是大荣誉,但黄王氏若是葬进去了,就得跟黄育才合葬,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她虽然不认黄育才,但还认自己是黄家的媳妇儿,自己的儿女是黄家的子孙,所以情愿入葬黄家祖坟,将来到了地下好就近伺候公公婆婆。

皇帝得知此事后,颇为敬佩黄王氏的气节,又联想到当年黄王氏为了阻止七牛皇弟和时为琉球公主的尚灵儿的婚事而敲击登闻鼓的事件,对这个奇女子更是敬佩的很。

许是大为感动,许是为了给天下女子树个榜样,又许是为了借此笼络人心,总之吧,皇帝随后亲自给黄王氏题了个‘忠贞不屈’的牌坊,就立在黄王氏的坟墓之前,并破例追封其为女英伯。

像这样父辈或祖辈跟着后代出息儿孙被追封的事例并不少,像徐达、汤和等人的父辈、祖辈,就都被追封为魏国公、信国公了。

其夫人则一般为某某夫人,品级同样超然。

但像黄王氏这样直接被追封为女儿黄月英被封的女英伯的事例,在大明则是绝无仅有,完全打破了性别的束缚。

不难想象,日后乃至千百年后,黄王氏的事迹都必将为人所歌颂,并因此衍生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为编造的故事。

或许多年后人们早已记不起黄育才是谁了,但还是会记得她这个大名鼎鼎的女英伯。

又或者在人们的故事里,黄育才会作为一个反派配角一起名垂千古吧。

……

黄育才之后,坐镇京城的太子陆续又收到了好几份讣告。

其中就有年纪同样不小的万三重和周光的讣告。

这两位为了帝国劳心劳力一辈子、几度浮尘的老臣,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还是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其中,万三重是自觉身体不爽,告老还乡,然后于半年后去世的。

周光则是直接于财部的公房里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吐血而亡。

二人去世的消息传出,满朝皆是如丧考妣。

朱七牛也不例外,更亲自带着几个儿子上门祭拜,最后送别亦师亦友的老朋友一程。

太子随即也亲自上门祭拜了,并带来了皇帝的圣旨,追封万三重周光为郡公、太师、上柱国、并正一品奉天殿大学士,谥号‘文成’,赐葬长陵之侧,配享太宗文皇帝朱标庙宇。

……

逝去的人终会活在人们心中。

能活多久,则取决于人们能记住他们多久。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却还是得坚强活着,不能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得向前看。

当然,某一刻突然想起已经永远不可能见到的人,或是触景伤情,哭一哭也是无妨的。

若是有人因此笑话,大抵这人冷血无情,或是压根就没爹没妈没爷没奶吧。

朱七牛一家人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做的。

于是在送葬黄王氏后没用太久,他们就又恢复了乐观开朗的生活状态,该挣钱的挣钱,该当官儿的当官儿,该上学的上学,该挨揍的挨揍。

对于偌大的大明朝堂来说,几个重臣的去世就更是不能引起坏的结果了,否则对于老百姓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

万三重等人留下的空位很快被人补上,各项事务也很快有人接手,一切便又恢复了有条不紊。

补上他们空位的却也不是别人,正是给他们当副手的朱大牛和朱二牛。

太子朱高炽暗暗松了口气,揭开父皇写来的密信,却又突然紧张起来了。

“草原蚕食计划第二部分即将完成,父皇有意让二弟三弟效仿当初的草原四王留在草原之上,再让杨士奇代为处理杂务,自己班师回朝?”

“怎么会这么快,我寻思怎么也还得两三年,父皇也不是这半途而废的人啊,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

虽然疑惑,但朱高炽也没有太过惊慌,继续处理朝政的同时,派了人马前去欢迎皇帝回朝,又命人把皇帝即将回朝的消息传给了诸位大臣。

数日后,皇帝朱棣轻车简从回到了京城,刚回来,第一时间让人召朱七牛入宫议事。

朱七牛也不多做打扮,就穿着日常的衣服,拿着把扇子就进宫了。

朱七牛到了后,陆续又来了一批大臣,如黄日高、余钱、蔡徐、朱大牛、朱二牛等,都是各部尚书,就没有一个官职低于从二品的。

众人在武英殿到齐后,风尘仆仆的皇帝这才过来。

“抱歉了各位,朕一路舟车劳顿,有些累了,所以抽空睡了会儿,现在咱们议事吧。”

说罢,朱棣麻利的让人上了一幅地图。

朱七牛一眼便认出这是雄英当初亲征澳洲以前的地图,又看了眼跃跃欲试的皇帝,大概猜出这次是议论何事了。

估摸着是安南那边有国书送来吧?

果然,朱棣道:“除了秉文皇弟,你们可能都不清楚这幅图意味着什么。

其实此图乃是先帝让人绘制的,这幅图重点标注了安南及周边几个小国的地理,我听宫里人说,先帝原是打算先取安南,再征服周边小国。

但因为秉文皇弟劝导,这才放弃了大动干戈,转而带了一部分人去寻找人迹罕至的澳洲,没错吧皇弟?”

第189章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朱七牛‘嗯’了一声:“确实如此,安南等国虽然弱小,但到底建立了王朝,有一定的文化和军事实力,贸然攻打只会消耗大明国力,不如澳洲来的有利。”

朱棣点点头:“朕之所以突然还朝,和安南关系很大。

简而言之,安南那边有人谋反,把原王室的成员给杀了个干净,他们的忠臣良将好不容易复辟了,推翻了乱臣贼子,无奈却找不到王室成员来当这个国王。

于是想要归附我大明,做大明的一个省。

他们打听到大明京城目前是太子做主,恐太子决定不了这等大事,于是百般周转,这才将国书送去了蒙古,朕收到书信后,认为大有可为。现在,发表下你们的意见吧。”

一听还有这好事,满殿的文武高官都高兴极了。

“这是好事儿啊,不战而屈人之兵,使人主动来投,正说明我大明名声遍布四海,国力强大,德以服邻。”

“妙啊,这安南国可不是小国,而且地处要道,若能成为大明一个省,大明以后无论是出海还是西进,都会多出许多选择。”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安南来投之事的影响,将不亚于当年的琉球归化,吾皇之圣德,必将永垂史册。”

“这事儿宜速速进行,不可寒了安南百姓之心。”

“秦朝之时,安南即是我华夏大地疆域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安南丢失,至今已三四百年了,合该回归华夏,再续前缘!”

虽然早就猜到自己这一朝的百官不像朱允炆那一朝的官员那么矫情迂腐,大概率不会反对这事儿,但真当大家一股脑的支持时,朱棣还是颇有些激动和感动。

“好好好,那这事儿就定了。

那你们再说说看,安南该如何治理?

听闻当地蛮族极多,不通语言,不懂文字,而且山川险要,瘴毒遍地,后续的归化怕是会比其它地方难得多。”

蔡徐笑了笑,看向一直在那里摇扇子不说话的朱七牛:“斌王殿下就没什么好说的吗?今日之局面,是否你早有预料?”

众人皆有些惊异,不太明白蔡徐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七牛略有些敬佩的看了蔡徐一眼,收起了扇子:“蔡大人说的极是,当年先帝意图谋划安南,我之所以阻止,也是因为当时安南国内乱,王权倾覆。

而我料定安南忠臣良将必然设法复国,进而主动归附大明。

故觉得强攻安南没有必要,浪费军力不说,还会让两边结仇,不如被动等待。”

朱棣等人这下可是彻底惊讶了。

“还有做这事儿?这都快过去十年了,斌王你当初竟然看的这么远吗?”

“不愧是斌王啊,佩服。”

“斌王,那想必对于如何接管安南你早已腹有良谋吧?”

“还请指教一番。”

朱棣也迫不及待的问道:“皇弟,你有何好办法,直说便是。”

朱七牛道:“很简单,树立外敌,团结内部。”

“何意?”

“安南往西的几个小国和安南多有摩擦,双方堪称世仇,大明可以为其报仇为由,联合安南现有兵力征伐这几个小国,则双方同仇敌忾,一个锅里搅马勺,感情必然急剧升温,不分你我。

大明就任安南的文官们再多加宣扬一下,让安南境内普通百姓知晓大明的心意,则对于教化地方也有奇效。

再者,安南原军队开赴疆场后,剩下的百姓没有依靠,就算有野心家想造反,怕也不成。

最关键的是,此次出兵能打下多少地方都算赚的,哪怕一块地方都打不下来,那也不亏。”

众人闻言纷纷鼓起掌来。

“一箭三雕,好办法啊!”

“是啊,既能加快安南归化,又能防止安南反叛,更能为大明开疆拓土,不愧是斌王用了多年时间想出来的谋划。”

“佩服,佩服啊。皇上,臣建议速战速决,可调云南沐府所率军队共同入安,他们熟悉地理,能避免很多问题。”

“吕宋和印尼的水军也可出动,两面夹击。”

“安南多山林,其周边几个小国也是一样,可出动空军热气球兵,若其钻入山林,直接高空放火,管叫其有进无出。”

“……。”

只字片语之间,一个大概的规划已经被臣子们合计出来了。

朱棣听的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再次御驾亲征。

“诸位爱卿,可是大明北边在修草原长城,士兵民夫皆动员了上百万,若是南边再开战端的话,后勤压力会很大吧?”整理了一下情绪,朱棣有些言不由衷的搓手问道。

朱高炽怪异的看了看父皇,暗道:“以前父皇要打仗,都是说打就打,什么时候他也开始考虑后勤问题了?这还真是有趣,难不成父皇想打又不好意思说,需要按理来说不希望打仗的文官来劝他打吗?”

朱高炽……还真就猜对了。

一看皇帝有些迟疑,大臣们反倒急了。

“皇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不可犹豫。”

“皇上有所不知,经过又数年的发展,大明的农场、林场、水库多了不少,每年的粮食等产出越发多了,虽然有吕宋、印尼、朝鲜、东北各省和澳洲各省、草原各部当做倾销口,可大明的人口和鞑靼各部人口到底有限,就是可着劲儿吃,粮食也是趋于饱和的。”

“不如就再来一场大战吧,把各地的存粮和余钱给消耗消耗,不然照此下去,早晚不是通胀就是通缩,财部压力很大。”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水军和西南那边的几个军区有年头没参与作战了,是时候把他们拉出来练练了。”

“若能收下安南,再打下一片疆域,大明国力更强自不用说,将来人口越发爆发后也不至于有人无地,最关键的是,在疆域有限、人口有限的前提下,许多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利润、工艺等已经趋于平稳,这可不是个好现象,还是得多打下疆域来,把各种投资倾斜过去,让钱调动资源,让资源生钱,让钱生钱。”

“说起这个,臣觉得大明的人口还是不够用啊,长此下去,必然消费疲软,进而导致许多厂家、店铺倒闭,臣请再度提高生儿育女的补贴,这次就直接一个娃儿在原基础上多补贴三万圆吧,再将孩童入学前的每月补贴提高三成,反正大明有的是钱、各种资源和土地,不怕他们花,就怕他们花不了那么多。”

朱棣:o(* ̄︶ ̄*)o

首节 上一节 518/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