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510节

“你怎会知道那之后我们就进了锦衣卫?”

朱七牛笑了笑:“很简单,因为本来就是我跟太宗文皇帝举荐你们去锦衣卫的。”

第174章 始知真相出,遂见本朝尊(下)

颜子瑜猛地瞪大了眼睛:“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你一定是掌握了什么情报,所以在这儿套近乎。

怎可能是你举荐我们去的锦衣卫?你为何要举荐我们去锦衣卫啊!

我们五个都是正统的儒家士子,自幼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锦衣卫是什么地方?是鹰犬走狗之所,是阴邪诡诈之地,为人所不齿,我们……没谁愿意待在那个地方!

你这话前后矛盾的很,若你真觉得我们有才,大可以录取我们,让我们继续乡试、会试、殿试,入朝为官,而不是推我们进锦衣卫这个火坑。”

朱七牛叹了口气:“这就是你们五个仇视我,最后成了朱允炆的潜邸重臣的原因吗?

我这些话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你仔细想想就能明白。

毕竟当年的你们意气风发,少年英才,如今却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连孙子都有了,早已没有当年的短视和轻狂。”

“你到底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你们五个当年是有才华不错,但却过于极端,拿你来说,你当初的卷子一味偏向以文治国,体现出来的心中蓝图就好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一浓一淡之间,十分得宜,精妙绝伦。

可你想过没有,明初勋贵众多,随便一个伯爵出来就是超品,其在军中、朝中哪个不是门生故旧一大堆?

就连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都要给他们面子,他们手中更掌管着大量军队,五军都督府直接压的兵部跟个小透明一样。

你在那个时节说要以文制武,合适吗?你如今也是身居高位,你自己不觉得当初的自己幼稚吗?

且不说你的卷子是我在一堆不被考官看中的卷子里挑出来的,不是我一个人觉得你不宜被录取,就算你被录取了,甚至考中了状元,那又如何?

让你这样的人坐上了高位,那些勋贵能乐意?人家若要杀你,不跟杀一只小鸡仔一样?

再说丁镇鼎,他如今是兵部尚书对吧?一个堂堂孔门弟子,却对军战之事十分热衷,这可真违和。

可他当初的卷子更狠,身为士子,却提倡对百姓无为而治,简略官府职权和人员,而朝廷呢,只需把目光放在开疆拓土上,哪怕多打下一寸土地都是好的。

这就更不行了,那些地方豪强、文官、书院等等,哪一个会同意?让他崭露头角的话,无异于送他去死。”

颜子瑜听完直接沉默了。

正如朱七牛所说,当年的他们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所以没想那么多,剑走偏锋,如今经过二十年沉淀,他们早已稳定下来,细细一想,才能发觉当初的自己有多幼稚。

他试着推理了一下自己如果没有落选而是一路进了朝堂,更发现自己可能……活不了几年,或是干脆会被贬到一个犄角旮旯里荒废一辈子,就像初入官场的黄子澄一样。

如此看来,颜子瑜觉得自己落选还真就是好事,再一想到朱七牛当初当主考时连十岁都不到,比自己当时小得多,却能老成谋国、谨慎行事,不录取自己等人,反而周全自己等人,哪里是嫉贤妒能哦,分明是……爱护人才。

颜子瑜不禁有些惭愧:“如此说来,是我五人钻牛角尖了,关于此事,我等都该感谢斌王才对。”

朱七牛笑了笑,没有说话。

颜子瑜又问道:“那你为何要举荐我们入锦衣卫?你大可私下指点我们几句,让我们回去重考。”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们这样剑走偏锋的作风嘛,我估摸是很难改过来了。换言之,你们不能进入朝堂,否则早晚会被人弄死。

而你们的才能确实不错,若是荒废,于国无益,于是我举荐你们去锦衣卫做事,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吧。

只是没想到你们居然又被太祖高皇帝安排了各式各样的成长路线,当文官的文官,当武将的当武将,当锦衣卫的当锦衣卫,反而让你们实现了青年时期的报复。除了你。”

颜子瑜彻底服气了,对着朱七牛长躬到地:“是臣等先前冤枉王爷了,还请王爷莫怪,若有来生,我五人必结草衔环以报知遇之恩。”

“来生吗?那可太远太飘渺了,这么说来,你今生是不打算报恩了?”朱七牛笑问道。

“抱歉,皇命在身,不能通融,王爷请不要反抗,随我入宫向皇帝请罪吧,虽然皇上实际上更想杀你。或许皇帝看在你功勋卓著的份上,会放你一条生路,到时候我也会联合其他四位同僚为你求情的。”

见对方真的很感激自己、不太想跟自己为难的样子,朱七牛松了口气。

可算是打开心防,消磨仇恨了。

接下来嘛……。

“放弃抵抗待会儿再说,我有个问题想问你,还请你如实回答。”

颜子瑜道:“王爷请问。”

“是太祖高皇帝让你们效忠朱允炆的吗?”

“为何这么说?”

“虽然先帝临驾崩前、朱允炆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可时间一长,他的蠢笨就像是感冒时的咳嗽一样,根本就掩藏不了,我很难想象他这样的人居然能悄无声息的让你们五个效忠。”

颜子瑜沉思了一下,点了点头:“王爷猜得没错,确实是太祖高皇帝驾崩前给我们留下了秘密旨意,让我们襄助当时还是王爷的当今皇帝。”

“朱允炆知道这事儿吗?”

“他并不知道,是我们五个通过各种机缘巧合的安排投身于他门下的。”

朱七牛这下彻底了然了。

难怪朱允炆明明蠢笨如猪、却还觉得自己不错,原来是这五个人才的主动来投让他产生了错觉啊。

“那太祖高皇帝有没有说如果朱允炆扶不起来、你们五个该怎么办?”

“没有。”

“那你们五个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同样没有。所谓即食君禄,为君分忧,当今皇帝虽然不是太能干,只是中人之姿,但他好在能听得进话,心怀仁慈,并不像历史上那些暴君一样胡作非为,只要这次的一系列问题解决了,在我等力保之下,他当个守成之君还是问题不大的。”

对于这点,朱七牛也是愿意承认的。

可是没办法,为了雄英的遗腹子,他不可能让朱允炆安稳坐个一二十年皇位。

第175章 位卑不敢忘忧国

从查到颜子瑜等五人的身份后,朱七牛就开始思索太祖高皇帝的用意。

首先,以太祖高皇帝的帝王心计,他绝不是为了好玩儿才安排了这么五个人。

这五个人都跟朱七牛本人有仇,就跟黄子澄、齐泰、李景隆、方孝孺、仁义侯这五个被朱允炆倚仗的人都跟朱七牛本人有仇一样。

朱允炆看中他们的其中一点是他们会尽力对付朱七牛。

那太祖高皇帝呢?或许也是这个用意吧。

因此,朱七牛猜测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让他们扶保朱允炆,防的就是自己。

试想一下,若是没有太祖高皇帝这一手,那必然是朱瞻基继位,则朱七牛为摄政王,还是一手把朱瞻基养大的摄政王,纵观满朝文武和诸藩王,且不说大家都跟他关系不错吧,就算大家都反对他,怕也干不过他。

这样的局势下,朱瞻基还得一二十年才能亲政,就算亲政了,怕也是事事都得看朱七牛的意思。

这中间若朱七牛有什么别的心思,想当曹操或王莽,那可太便利太没有挑战性了。

想明白这些,朱七牛笃定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让颜子瑜他们扶保朱允炆,属于矮子里拔高个,没办法的办法,这源自于太祖高皇帝对血缘的格外看重和对外人的超强疑心。尽管朱七牛也是宗室。

但太祖高皇帝也不是神人,他忽略了一件事,也算漏了一件事。

他忽略的是朱允炆早就得知了吕氏被害的‘真相’,导致他对常太后和先帝又爱又恨,这才搞出了先帝驾崩前被软禁的事故。

他更算漏了先帝还留有遗腹子,将来会跟在位的皇帝争权。

这两件事的疏漏造就了如今的混乱局面,若否,现在新皇直接就是先帝的遗腹子,虽然主少国疑,但有朱七牛坐镇,绝不会生出这么多事来。

虽然搞得人头疼,朱七牛却也不想怪太祖高皇帝。

说到底,作为皇帝,对臣子心存猜疑是正常的。

作为一个偏爱嫡长子的父亲,在嫡长孙没有后代的情况下扶持一个次孙上位,倒也能保证皇位在嫡长子的后代之中传承,这……就更无可指责了。

朱七牛唯一能想到的词,大概也只有阴差阳错。

快速回顾了一番过去,朱七牛淡淡问道:“守成之君朱允炆或许能做好,可大明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下,否则如此大的疆域如何能维护好?就靠你们几个?

不是我看不起你们,实在是跟你们不一样的文人太多了,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一旦所谓的圣主明君的招牌被他们立起来,大明就完了,要不了二十年,大明所有的优势都会荡然无存,继续陷入内卷的魔圈中。

大明要的是一个能够秉承三代先帝志向、继续开疆拓土、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雄武皇帝,唯有如此,大明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让诸国惶恐无地。

所以,我选择了燕王朱棣,并谋划了这场……就算是叛乱吧。颜大人,你的选择?”

“你也选择了燕王?跟已经被杀的李景隆一样,这个燕王就这么大魅力吗?”颜子瑜反问道。

哦?李景隆死了?

这我倒是始料不及。

看来小姐姐对我的计划做了不少修改啊。

行吧,死就死吧,反正也是个祸害。

“那你认为呢?燕王跟当今皇帝谁更好?”朱七牛反问道。

颜子瑜哑口无言。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平心而论,当今皇帝比起他那些皇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就连同样爱好文学的周王,那也比朱允炆好得多,最起码人家不光是爱看书,还能写书,写的还是对老百姓很有益处的好书,可以说是又能夸夸其谈,又能动手下田。

“可是我……。”

“哦?颜大人?我以前可没发现你还是个愚忠的人。”

“这……。”

“那个……可否容小人插一句嘴?”半天没说一句话的太监忽然开口道。

朱七牛饶有兴致的点了点头:“你说说看。”

“谢王爷。”

朱七牛本以为这位皇宫里的太监会帮着颜子瑜劝自己,不料他往前走了两步后,居然转身面向了颜子瑜。

“颜大人,其实我觉得斌王说得对,当今皇爷确实不是个适合大明的君主。“

颜子瑜愣住了:“你说什么?你可是皇帝的心腹啊。”

“是,皇帝是很信任我,但……这并不能表示他就适合当这个皇帝。

颜大人,到底层看看吧,那些商人、农民、小店的掌柜甚至是教书先生,都对皇爷执掌下的大明的未来很是担忧。

毕竟如果大明不能持续性的对外开疆拓土,斌王曾经说过的人满为患的问题便早晚有一天会爆发。

皇爷他削藩,看似只是在针对自己的叔父们,其实基本也相当于定下了未来的固守本土的国策,这是百姓所不乐于见到的。

还有斌王,他被排挤出朝堂之外,百姓也不免担心,因为他以及他们那一批大臣的能力和如今朝中这帮夸夸其谈的大臣的能力对比十分鲜明,这您不得不承认吧?

大明富强,百姓跟着受益,也跟着自豪,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话出自一帮泥腿子的嘴里很别扭吧?可实际上前三代先帝执掌下的大明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现象。

只不过你们这些人高高在上惯了,视百姓如草芥惯了,哪怕是自负为国为民的你们五位大人,也根本就没那个精力和习惯去关注真正的百姓的心境罢了,你们总觉得百姓能吃个饱饭就很不错了,就是盛世了,我说的没错吧?

然而并不是这样,百姓也想过好日子,尤其是京城的百姓,他们多想像澳洲的百姓一样当田园主啊,他们多想干四天休三天,轻轻松松就能挣到足以养家糊口和玩耍娱乐的钱啊。

燕王究竟如何,我目光短浅,并不清楚,但既然他是斌王的选择,我相信他绝不会比前三代先帝差到哪儿去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不明白吗?何苦在这里为难斌王呢?和他一起并肩携手、为大明立一个贤明君主不好吗?”

第176章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颜子瑜被说的一愣一愣的。

懵逼了好一会儿后,他这才苦笑道:“你这个太监,倒是出口成章,有条不紊,太祖高皇帝不是下令不许宦官读书吗?”

首节 上一节 510/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