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91节

朱允炆扫了一眼众人:“说来也是巧了,诸位爱卿好像都很看不惯皇叔,就跟跟他有仇似得,颜爱卿。”

颜子瑜出列:“臣在。”

“让你搜寻的人才搜寻的如何了?”

“臣已经搜到数名大才,但具体如何还需皇上定夺。”

“你说说看。”

“第一人乃是当年在大明文坛颇有良名的黄子澄,此人原是乡试解元,有状元之资,但斌王殿下极不喜欢他,险些在主持会试的时候直接把他刷下去,后来听说斌王殿下还特意给吏部当过招呼,把黄子澄给扔到了一个偏僻小县,似乎是打定了主意不想让黄子澄出头。”

朱允炆道:“黄先生的大名,我早年在宫里的时候就有所耳闻,他这等大才,皇叔确实有些埋没他了。他现如今在哪儿任职?”

“还是在云南边境小县当知县。”

“当了快二十年知县?这也太屈才了,调他入吏部当吏部侍郎吧,将来接任吏部尚书。”

“是。”

“还有何人,你继续说。”

“蒙古省参政齐泰。”

“齐泰?那不是斌王的儿时好友兼同年吗?”伍超风插嘴问道。

颜子瑜道:“是好友和同年没错,但似乎是看不上齐泰的才能,又或者是为了避嫌,二十年了,政绩不错的齐泰的升迁之路一直走得非常慢,他们那一年的其他进士许多都官至侍郎了,齐泰心里若是没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而齐泰的能力嘛,当年那是得到过太祖认可的,就连他的名字都是太祖给取的。

只要皇上愿意提拔他,以他这样的历程,必然对皇上十分感激,肝脑涂地,皇上敢于用他,也是对当年太祖特意给他取名的一种善后啊,士林之中日后定然传为美谈。”

朱允炆眼睛一亮。

如此一来,可就显得我比皇兄会用人了。

“好,齐泰也可提拔。参政乃是从三品官,便暂且升任他为应天府正三品府尹吧,至于原府尹杨士奇,找个由头外调吧,他年纪还轻,在士林名声又不错,退养未免落人口舌。”

“臣遵命。”

第138章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颜爱卿,你继续上奏你所调查到的人才吧。”朱允炆道。

颜子瑜道:“是。臣第三个要举荐的乃是前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已故岐阳王李文忠之子?”

“是。”

“东瀛一战时,他不是被皇爷爷贬为庶人,流放边疆了吗?”

“是啊,他被贬至今也有一二十年了,而当初他之所以被贬,和斌王关系很大。

和齐泰、黄子澄一样,李景隆向来对斌王也意见不小,这样的人最适合此时的朝堂,只要让他坐上高位,他必然对斌王一党死咬着不放。

而且李景隆本身并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作为岐阳王李文忠的嫡长子,他的带兵能力在二代中十分突出。

且岐阳王李文忠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在开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等人之下,若李景隆回归,便可分走相当一部分军心,达到制衡蓝玉、常茂等人的目的。”

朱允炆连连鼓掌:“好,这个人选选的好,那便传朕的旨意,免去李景隆一切处罚,恢复其曹国公爵位,并着其担任骑军都督府右都督。”

颜子瑜继续道:“第四人是方孝孺,此人在士林中的名声就不必臣说了,皇上比臣还要清楚,如果把他笼络过来了,天下士子之心便最起码有一半会站在皇上这边。

而他虽然是宋濂弟子,斌王的师兄,但多年来二人并不亲近,斌王甚至对他颇为疏远,似乎是有些嫌弃。

因此,也无需担心他会偏帮斌王,若是其能够狠下心来,说不定还是对付斌王的一个最佳人选。”

朱允炆点头:“方先生的文才,朕幼年时便心向往之了,可以,着其接任礼部尚书之职。”

颜子瑜张了张嘴,有心告知礼部尚书现在是宋璲在当,而宋璲是宋濂之子,更是之前举荐方孝孺当官的恩人。

但颜子瑜又担心皇帝心里有数,是故意这么安排,若是贸然开口,会惹皇帝不快,左思右想后,还是选择了闭嘴。

“爱卿,接着说啊?”

“是。微臣认为第五个值得一用的人乃是仁义侯。”

朱允炆愣了下:“仁义侯?大明有这么位侯爵吗?”

颜子瑜介绍道:“仁义侯乃是二十余年前主动投靠大明的琉球国的三国王之一,原来的爵位是中山王,后太宗文皇帝命斌王去谈判,将一国公、二国侯三个爵位分给了三王,仁义侯当时虽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王,但被斌王算计,只当了个国侯,因此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朱允炆了然道:“如此说来,这也是一个注定不会跟皇叔站到一起的人,那就也提拔他出来做事吧,你有何建议?”

颜子瑜道:“当年仁义侯就年纪很大了,早在十余年前,他已然抱憾而终,如今的仁义侯是其长子。”

“长子也行啊,父债子偿,父仇子报嘛,只要他能帮朕对付皇叔及其党羽,朕照样肯用。”

“是。第二任仁义侯早年间曾在中山国负责训练和率领水军,颇通水战。

只不过其乃是归化之臣,地位尴尬,不适合带兵,因此空有一身本领和抱负,却没有用武之地。

若皇上要用他,臣建议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则其必然感激不尽,赴汤蹈火。”

朱允炆笑道:“那不是正好嘛,着其接任水军都督府右都督,领上将军衔。”

“是,皇上英明。”

朱允炆掰着手指头算了下:“加上这五人,朕手底下得用的重臣足有一二十人了,有尔等辅助,何愁大事不成?等你们陆续取代皇兄手下的重臣,朕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伍超风至今还记恨朱七牛先前把他捉拿捆绑的仇,趁机问道:“皇上,所谓治水先治源,我等固然可以陆续取代斌王一党的那些重臣,可最关键的还是斌王,不知我等该如何对待他?是否要搜寻一下他的罪证,将其彻底打倒?”

朱允炆犹豫了片刻,眼神不断变换,最终摇了摇头:“不必了,皇叔为大明鞠躬尽瘁,立功无数,他该有个好的结局,且让他在一旁看着吧。

我们这些曾经被他看不起的人,就一起好好打起精神,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旁枝末节的事就别拿来分心了!”

“是。”

……

斌王府,刚一回来,朱七牛立刻在书房里一连写下了好些份纸条,每个纸条上都是相同的一个字——退。

命人将其依次送去交给万三重、周光、余钱、孟毓崇等人,朱七牛又亲自将书房里有关政务的公文、书籍等全部收了起来。

如此,书房可就只是书房了。

“累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歇一歇,静看云卷云舒了!”斜眯了一眼院中某处灌木丛,朱七牛伸着懒腰说道。

往院中树下的躺椅上一躺,朱七牛在脑海中思索起了跟朱允炆的对话。

“看得出来,允文很想做出些事业来,证明自己不是个庸人,也证明他皇兄没看错人。”

“但是嘛,他未免过于天真和纸上谈兵了,话术也太差。”

“这样的性格放在一个王爷身上,倒是可爱,可放在一个皇帝身上,却只会显得可笑。”

“让我效忠,想法本没错,也不是一定就做不到,若他愿意自断一两根手指,再好好去雄英的坟前跪着赔罪,百般恳求,我还真就不介意让他多做几年皇帝。”

“可惜啊,他只想单靠嘴遁达到目的,掩耳盗铃,未免幼稚,说到底他终究只适合当一个闲云野鹤、谈诗论道的王爷!”

第139章 万事无如退步人

朱允炆既然能力平平,话术也就那么回事,那么问题就来了,颜子瑜他是怎么拉拢到的?

第九军的伍超风又凭什么那么听他的话?

朱七牛无论怎么预想,都有点想不明白。

朱允炆有如神助的那些过往里,究竟原因是什么?

想着想着,朱七牛又想起了两件往事。

“听雄英说,李善长临死前曾说吕氏一案中他掺和了一脚,但其背后另有主使。”

“堂堂位极人臣的国公兼丞相,但凡开国后消停点,死后起码也是个王爵追封,都已经这么荣华富贵了,还有什么人能让李善长敢于追随的?那人又能许他什么好处呢?”

“早年间,秦王侧妃邓氏曾找长乐帮的人,让他们于半路将我刺杀,事后三代帝王都曾派锦衣卫秘查长乐帮,可二十多年了,竟一点踪迹都没有,这可太不正常了。”

“再加上这个在朱允炆七岁时就给他灌输错误认知的人,我怎么觉得他跟李善长背后之人、长乐帮像是一伙的?”

“这背后时不时抽冷子给人一下的大手究竟是何方神圣?”

“某位皇子?敌国间谍?”

“以朱允炆的水平,能玩的赢这个幕后的家伙?”

“算了,不想这么多了,我给过他机会,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永远只想用一张嘴解决问题,缺乏帝王该有的担当。”

“且让他们去狗咬狗吧,只要他们祸害不到大明和百姓,我何必去操这个闲心?”

……

朱七牛的一沓退字,直接让万三重、孔十七、周光、余钱、黄日高、孟毓崇、宋璲、朱大牛、朱二牛、杨士奇等一二十位二三品高官纷纷上书祈求告老还乡。

个中权威,比几千年下来大多数时候的皇帝的圣旨都好使。

朱允炆有想过朱七牛会说话算数,却也没料到朱七牛的动作这么快,才转个头的功夫,一堆祈求告老的公文就摆上了案桌。

朱允炆大喜过望,连忙提笔‘唰唰唰’一通批复,全都同意了。

然后朝中一时竟无人可用了。

朱允炆不得不临时把一帮子跟他关系不错的文臣任命过去顶事,等齐泰他们赶到京城,再让他们就任重要部门。

这么多高官里,比较突兀的是朱大牛和朱二牛。

但实际上东北被拿下后,他二人便已经进入官场了,一个就任财部,一个在户部做官。

再后来,他们都做到了一部侍郎的位置上,那是相当的光宗耀祖。正好应了朱七牛当年画的大饼。

而退养之后嘛,大牛二牛自然是只能回去继续做生意了。

万三重、周光等则也确实年纪都不小,大部分都是三朝老臣。这一退,便是一辈子了。

而像是小胖、诸葛明、练子宁、杨荣、丁显等年轻人,朱七牛就没特意去管他们了,由得他们在官场中浮沉锻炼,反正以朱允炆那帮人的尿性,还做不出秋后算账、赶尽杀绝的事儿来。

……

永乐十年九月初九。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时值重阳节日,京城外,钟山脚下,万三重等告老还乡的人齐聚茶亭,就连黄育才也被朱七牛特意派人接了过来。

“诸位大人多是辅佐我朱家皇室三代帝王的老臣,于江山社稷有大功劳,如今三代先帝皆已入土,今日你们要离开,他们也没法前来相送,便由本王略备薄酒一杯,为诸位送行。”从侍从端的托盘上端起一杯酒,朱七牛有些感慨的朝着众人转了一圈,动情说道。

万三重、周光、余钱、孟毓崇等老臣闻言,纷纷以袖掩面,悄悄抹起了眼泪。

“王爷能来为我等送行,我等铭记于心。”

“王爷,以后京城这边就只剩你一人了,你万万要保重啊!”

“斌王言重了,我等能有幸辅佐三代明君平定天下,开疆拓土,改革弊政,乃是我等的荣幸,三位先帝感念我们的微末功劳,纵然没法前来相送,想来他们的英灵也在钟山之巅看着我们呢。”

“……。”

首节 上一节 491/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