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15节

徐达入了太庙,以后可就要正儿八经享受历代皇帝的祭拜了,荣誉至极。

徐达却还不是唯一紧随其后的臣子。

先帝朱标驾崩的消息传到云南,本就因为义母离世而悲伤到咳血的沐英直接当场吐血,倒地不起,随后仅仅过了十天便不治而亡了。

消息传回朝中,太上皇又是好一通痛哭,整个人憔悴的不成样子。

为了让皇爷爷心里好受些,皇帝朱雄英下令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赐谥昭靖,准其配享太庙,并恩准其长子沐春继承爵位,继续经略云南等地。

清海郡王朱七牛也再次被委任为代表皇室出席的治丧大臣,前去云南操持沐英丧事。

建文九年便是在这样的一片素裹中度过的,就像是冬季似得,天地肃杀,万物萧条,格外安静。

就连朝政上,也没有什么值得大说特说的事儿,一切都照常进行,萧规曹随。

转眼间,新年到了。

经由当今皇帝朱雄英乾纲独断,他这一朝的年号定为了永乐。

这一年,便是永乐元年。

这一改元,世界虽然还是那个世界,百官和百姓虽然也还是那个样子,但一切好像又都起了些变化,说不清道不明。

……

永乐元年二月初八日,晴,微风和煦,干火好的人已经敢在清晨之后到黄昏之前这个时间段穿单件了。

下午时分,一辆由西南方向而来的火车驶入了京城火车站。

列车靠站,从其中一个车厢里走下来一个一身黑衣、面容坚韧帅气、略显消瘦、手拿折扇的男子。

他一露面,车站附近的人不管在干啥,全都停了下来,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全都一脸敬佩的对他行注目礼。

他所路过的地方,百姓更是纷纷驻足行礼,有的还干脆给他跪下了。

青年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场景,并不停留,点头微微向路过的百姓示意后,径直出了车站,上了一辆豪华马车。

此青年正是前去云南治丧并代表皇室出席丧礼的朱七牛。

本来沐春还想留朱七牛在云南多住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下那边的风土人情,但皇帝朱雄英派了信使,急招朱七牛觐见,朱七牛便紧赶慢赶回来了。

这等候在车站外的马车嘛,自然也是朱雄英提前安排好的,并准许马车直接拉着朱七牛到武英殿外,中途无需下车。

第300章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刚一进入武英殿,朱七牛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

龙椅之上,续了胡须的朱雄英老神在在的坐着,竟有了几分乃父之风。

在其身旁的另一座龙椅上,坐着头发花白、腰也佝偻了、像一只病虎似得朱元璋。

这一老一少两代皇帝看起来似乎都有点弱小,可聪明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他们反而最危险,谁敢乱跳,分分钟抄家夷族。

龙案下方的大殿空地上,左手边站着以周光和万三重为首的九部尚书、十八位侍郎以及应天府尹黄育才、五寺公卿等文官。

右手边则站着汤和、常茂、常森、耿炳文、盛庸、平安等当世功勋名将。

他们个个穿的还都不是官服,而是盔甲,就跟随时准备外出作战似得。

朱七牛瞄了他们一眼,心中暗暗思索,这是要干仗了?

跟谁打?

东北?

总不会是被逼到更北方的鞑子吧?

朱七牛脚步不停,来至众官员前方,恭敬的朝着太上皇和皇上行礼道:“臣朱秉文参见太上皇、皇上,太上皇、皇上万福金安。”

朱元璋勉强笑了一下:“七牛你可算回来了,咱的义子沐英遗容如何?”

朱七牛犹豫了一下:“这……嘛。”

“照实说。”

“黔宁王沐英生前的身体一直就不太好,瘦弱不堪,又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死前数日一直不吃不喝,其遗容嘛……望之叫人心生怜悯,感慨万千。”

朱元璋擦了擦眼泪:“咱的英儿是个好孩子啊,标儿有他这样的兄弟,此生无憾。只是这孩子也太想不开了,咱妹子和标儿一定不想看见他变成这样,巴不得他身体健康呢。”

朱元璋又问道:“他可有什么遗言?”

“黔宁王离世前曾命其子沐春代为上书,请太上皇、常太后、皇上保重身体。

他还在先帝离世前特意从云南挑了八个品貌端庄的良家姑娘,说是要献给太子当妾室,为皇室开枝散叶,只是……事发突然,这事儿他是做不完了,臣已经把那八个姑娘一起带回京了,听凭太上皇皇上处置。

他还叮嘱沐春要忠心为国,好好协助朝廷治理南疆,争取早日让南疆归化,完完全全成为大明疆域。”

朱元璋听的是老泪纵横:“好孩子,好孩子啊,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沉稳,考虑周到,是咱那么多义子中最出类拔萃的了。雄英。”

“孙儿在?”

“既然是你王叔一片心意,那八个女子便都纳入你的宫中吧,若是她们谁能最先为你诞下皇子,咱重重有赏。”

“是。”

朱元璋擦了擦眼泪:“好了,谈正事吧。”

“是。”

朱雄英清了清嗓子,目光转向朱七牛:“七……皇叔,我父皇登基十年以来,政绩还可以吧?”

朱七牛有些不解:“不仅可以,而且是相当可以,纵观历朝历代帝王,少有人可出其右,皇上为何有此一问?”

“不如请皇叔细数一下我父皇的功绩吧。”

“先皇开财、水、农三部,统治大明期间创建朝廷银号存款、利息、贷款、货币等全面体系,创建天下湖泊、海洋、江河等官管体系,又创建林场、农场、草场、牧场等国有统一规划调配资源体系。

先皇在位时又推广‘集中建城动起来’计划,提高百姓收入和地方官府储蓄,创办义务教育,修桥铺路,鼓励百姓生育……穷山僻壤的百姓迁移等等等等。

短短十年之内,我大明财富、人口、城镇数量翻了好几番,家家有余粮,户户有余钱,此等政绩,堪称历朝历代皇帝文治第一。

先皇又提拔人才,检拔官员,任命了相当一批能官干吏,为建文盛世打造了强大基础……还在任内推行了全新的藩王制度,主动裁撤皇室子弟待遇,为天下做了表率,免于百年后大明被宗室吃垮。

对外,先皇虽从未上过战场,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先灭倭奴,后降琉球,又撕裂蒙古,斩杀无数,俘获其皇帝,将北方大片疆域并入大明,设立蒙古承宣布政使司,使鞑子数十年不敢侵犯大明。

转过头先皇又降服海外之国吕宋,短短十年,便将整个大明的实际管辖疆域增加了一半不止,此等武功,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是数一数二。

综上所述,先皇在历朝历代帝皇之中可排进前三,唯有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寥寥几位帝王可比,先皇治下的大明也绝对称得上远迈汉唐。”

随着朱七牛慷慨激昂的总结,朱元璋、朱雄英眼中皆露出了回忆、缅怀之色。

老朱更是嘴角含笑,颇感欣慰与自豪。

大臣们呢,有那眼皮子浅的,直接偷偷抹起了眼泪,同样十分缅怀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功绩斐然、仁慈和善的大明文皇帝。

“好,总结的很好。在朕看来,文治固然值得夸奖,但却是一个皇帝的责任,就像是官员治理地方,干得好固然该奖赏,但领了朝廷俸禄,干得好也是应该的,万不能居功自傲。

开疆拓土则不然,哪怕只是打下一个村子,那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也正因如此,当年皇爷爷才会立下非战功不得封爵的铁律,诸位以为如何?”在众人没有注意到的角度擦了擦眼泪,皇帝接话道。

包括朱七牛在内,众人齐声应‘是’。

朱雄英继续激昂演说:“说白了,父皇治下开创了那么多制度是不错,但都是锦上添花,值得青史留名,比起父皇治下拿下的那些疆域来说还是差了点。

因为制度和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适用,会被改掉,甚至会被完全推倒,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疆域却永远具有合法性,是谁也没法从我们的地图上抹去的,纵然改朝换代,该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的。

父皇的武功总结起来有四大功绩,一为灭亡倭奴,建立华夏海外第一省——东瀛承宣布政使司,二为使得琉球主动来投,三为两次北伐,修建草原长城,割裂草原,打垮前元小朝廷,建立疆域第一的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四为迫使吕宋来投。

这四大功绩,一桩桩一件件都挺有开创性,是几千年来的历代祖先们都不曾设想过的全新道路,够我们赞颂几百年几千年了。

相信后来人也会为华夏有这样一个皇帝而自豪,就好像我们至今还以自己是汉族为荣,拿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当国家英雄一样。”

朱元璋及众大臣再次听的是热血沸腾,雄心壮志。

唯有从小跟朱雄英一起长大的朱七牛感觉到了不对。

琉球来投和吕宋来投是一样的,为何雄英在用词上却有这么大差别?

出什么事儿了吗?

第1章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敢问皇上,可是吕宋那边出什么事了?”朱七牛转了转念珠,一针见血的问道。

众大臣皆是一愣。

吕宋能出啥事?

不是都谈好了归顺大明吗?

“是的,吕宋出事了,这就是朕下令让勋贵武官全部铠甲上殿的原因。”朱雄英深吸口气,确认道。

汤和急忙追问道:“莫非是归化之事出了变故?”

朱雄英道:“是的,吕宋使团回去后,吕宋来投一事便搁置了,朕派人两次询问,都被他们找理由推脱了。

估计是吕宋使团带回了父皇变故的消息,吕宋国王见朕年幼,心生轻视,不愿意举国来投,向朕磕头称臣,想继续当他的山大王。

为此,他前两日特意派了另一只使团过来,说是要五年时间准备,估计是想观望一番,若朕是个明君,他再考虑并入之事。”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纷纷义愤填膺起来。

“该死的撮尔小国,竟这么没有信誉。”

“这么大的事,是能说反悔就反悔的吗?”

“先皇的四大武功要变成三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下令出兵吧,不灭了这撮尔小国,他们还当我大明好欺负!”

“虽然臣是个文官,一直不赞成劳师远征,觉得打仗不如好好发展国内,可这次就连臣也赞成出兵,吕宋国辱我大明太甚,不灭其国,亡其种,不足以平息先帝于九泉之下的愤怒!”

“……。”

“当初是皇叔你一手承领的吕宋来投一事,如今起了变故,事生肘腋之间,皇叔你有何高见?”满意的冲着战意高昂的众人点了点头,朱雄英又问道。

朱七牛自是格外愤懑与充满杀气。

原想抢在先皇发病之前赶紧拿下吕宋,为这位呕心沥血的帝王的履历再添上一笔光辉,使其在后世成为和秦皇汉武并称的帝王,受人供奉祭拜,不料这吕宋国太恶心人了,先皇一死,立刻反悔。

这是在把先帝当猴儿耍,临了了还给他抹了一笔黑啊!

该灭!

将手中的念珠捏的‘嘎嘎’作响,又突然将其松开,朱七牛面色铁青的答复:“吕宋国既然签了国书,并不并入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

皇上对他们的定义很好,如今的吕宋国王就是一占山为王的土匪,在法理上他已经是大明的叛臣,人人得而诛之。

臣愿领精兵五万,亲往前线,灭掉吕宋王室,人挡杀人,神挡屠神!”

朱雄英重重拍了下龙案,长身而起:“好,不愧是我大明的清海郡王,朕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来人,宣旨。”

一旁自有太监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圣旨,抑扬顿挫的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撮尔小国吕宋口蜜腹剑,往复无常,签署国书来投,却又临了反悔,不灭不足以平复民心,不灭不足以告慰先皇,不灭不足以彰显国威。

今特加封清海郡王朱秉文为征南大将军,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并九部侍郎衔,加封郑国公常茂为征南左副将军,加封忠勇伯、辽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朱秉武为征南右副将军。

三人同领宝船百艘、精兵八万开赴南疆,务必剿灭吕宋王室及一切敢于反抗者,将吕宋诸岛纳入大明版图。

清海郡王出征期间,可节制东南沿海诸省并东瀛承宣布政使司一切军政要务,各省官员不得违抗,大军拿下吕宋后朱秉文可就地裁决一切要务,务必尽早平稳吕宋地方,使其百姓归顺,心向大明。”

首节 上一节 415/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