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96节

四个大人觉得这样太孤单太安静,便让朱七牛的六姐朱六牛带着李狗蛋回娘家住。

赵兰怕二嫂三嫂平时没人说话,也会时不时过去找她们闲聊。

朱七牛的大伯母小朱刘氏也是同样。

值得一提的是,小朱刘氏自从成了镇国将军世子的夫人,那也是有诰命服穿的,不再是普通的富裕小老百姓,这可把她高兴坏了,终于不用再羡慕其她三个妯娌。

她的两个儿媳妇儿一样。

于是她们也不急着让家里的子孙读书科考了,把家里的那个先生都给辞了,又求到了朱七牛和李先生那里,把适龄的儿孙都送去了朱家族学读书。

第268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朱家的消息传到太上皇耳朵里后,本就重视亲情的朱元璋老高兴了,连夸朱家四虎的媳妇儿都是好样的,隔三差五就会送点赏赐过来,有时候吃到什么好吃的了,都会一家送上一小盘,妥妥的好侄子、好大哥、好伯伯。

这一日,老朱又派人给朱七牛他们家送橘子了,说是东瀛那边特意用船运来的,味道跟大陆这边的橘子区别不小,值得一尝。

朱七牛尝过后,觉得挺好吃的,于是装了一小筐,拎着来到了黄家。

这些时日有点忙,朱七牛都没顾得上来黄家,尽管太上皇的赐婚圣旨早就下来了,两家人只差最后的婚礼就能变成一家人。

来到黄家后,却见黄育才居然也在。

朱七牛注意到其身旁茶几上的茶杯里的茶水都不冒热气了,明显是坐了有一会儿。

“黄伯父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将小筐递给梅姨,朱七牛顺嘴问道。

黄育才朝着朱七牛抱了抱拳:“清海郡王过来了啊,正好,我也有事要跟你讲。”

“黄伯父不会是特意在这里等我吧?”

这时,听见朱七牛过来后特意出来见她的黄月英正好来到大堂,接话道:“可不是吗?我爹这几天每天都要过来,一待就是半天。”

“有什么话不能直接去郡王府说吗?非得在这儿。”朱七牛好奇道。

“我是应天府尹,你是皇家郡王,你家又位于最热闹的状元街旁,我去找你太惹眼了,还是等你来了这里之后再说比较不惹人注目。”黄育才道。

“这样啊,那咱们去小姐姐的书房聊吧。怎么样,小姐姐,借书房一用?”

“当然可以,你们自便,等你忙完了再来找我吧。”

“好勒。对了,我带了点橘子过来,是太上皇赏赐的,我觉得很好吃,小姐姐你可以尝尝。”

“嗯嗯。”

二人一起来至黄月英的书房。

随手从书桌上拿起小姐姐经常抓在手上把玩的手串转了起来,朱七牛笑道:“黄伯父,这里没有第三个人了,有话直说吧。”

“是这样的,七牛,关于你的郡王之位,你真的以为是天定的吗?”黄育才低声反问道。

朱七牛懵了一下:“难道不是吗?”

黄育才继续反问道:“你以为是?”

“当然是啦,我太爷爷和皇上的太爷爷是亲兄弟,这是一百多年前就由老天爷注定的,只不过近期才由黄伯母曝光出来罢了。

我倒不是说黄伯母没有功劳,在此事中她属实居功至伟。

只是如果不是先天定我们家跟皇家是亲戚,那就算黄伯母找出再多古书,对我们家也没太大作用吧?异姓不得封王啊!”

黄育才沉默了一会儿,这才继续压低着声音反问道:“你就没想过那本书可能是假的?”

朱七牛顾不上转手串了:“黄伯父你今天有点怪怪的,要不你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没必要神神秘秘的。”

黄育才道:“好吧,那我就有话直说了,你可听好了。”

“嗯。”

“事实是,皇帝一早就看出你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一个国公之位根本不足以封赏你立下的功绩,也一早就料到你会被太上皇猜忌。

所以他在建文三年就找借口收了州国公的女儿当义女,一来是借此拉拢琉球三王,让琉球百姓归心,二来也是为了给你封王做准备。”

黄育才还要再说,朱七牛却忍不住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黄伯父你的意思是说,皇上为了比较合理的给我安排一个皇亲的身份,封我为王,所以提前六七年先准备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公主,为的就是给我赐婚,然后让不想小姐姐跟别人分享夫君的黄伯母回老家去找那本书?”

黄育才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你啊七牛,你居然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种具有相当故事性的东西,正是我的专长啊,我可是四岁时就靠抄书三国演义挣钱了。那照你这么说,那本书真就是仿造的?皇上为了让这事儿显得合理,找你参详过?”

黄育才接着讲述道:“不错,皇上确实找我参详过,因为这事儿离不开我的配合,但你黄伯母和我爹都不知情,他们纯粹是被动打了个配合而已。

正因皇上事先就知道我小时候被我爹罚着去后厨面壁思过,又根据我的回忆找到了那本被压在柴堆下的书,他这才能派人从容的替你们家编排身世,让太上皇相信你们家确实是皇家血脉。

那都是你此次从草原回京之前的事儿了,皇上的一片苦心你可明白?”

朱七牛揉了揉太阳穴:“等会儿,让我先捋一捋哈。

也就是说,皇上早就猜到我会被太上皇猜忌,所以在六七年前就预备了一个琉球公主来迷惑太上皇?

另一边,他又找你回忆了一下你的童年过往,最终你们一起找到了那本书,他随即派人去利用那本书编排了一番我们家的身世?

为了不让这件事突然被爆出来,引起太上皇猜疑,他先是给我和琉球公主赐婚,然后借黄伯母的手把这本书爆出来,最后再好像第一次知道这事儿似得给我封王?”

“没错,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这件事皇上筹谋快十年了,经手并了解计划的只有皇上和你,以及那个帮着造假的人?”

“大概只有这么几个人吧。”

“余下的琉球公主、黄伯母、黄老太爷等都是不知情的棋子?”

“可以这么说。”

朱七牛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此看来,皇上真不愧是宋先生的得意弟子。

我原以为利用太上皇的猜忌、秘旨让我使用疑兵之计引蛇出洞的皇上已经够聪明了,却不料还是低估他了啊!

这也就是幸亏他是用计策给我一个合理的立功奖赏,若是他用计害我,怕是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那日在朝堂上,他的表演可真逼真啊,就跟那些头一次知道事情的大臣一样一样的。

可是呢,这事儿完全就是他一手安排的。

除了安排这本书外,他全程就只是因势利导赐了一次婚而已。

而他之所以赐婚,可以说完全是太上皇逼得。

这使得他看起来就像是完全处于被动和无辜的状态。

而从全局来看,他当年认朱灵儿当养女一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又是最不引人注目的。

这一步看似无用的闲棋,都不用刻意遮掩,便已经绝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了。

哪怕是多疑的太上皇,恐怕也从没怀疑过哪怕一丝丝吧?尽管前不久在草原之事上太上皇才被皇上摆了一道。

这……这……这。

权术之巅有没有?

微操大师!

比起在乎亲情、做事情粗暴蛮横、大局观有限、缺点和短板都比较明显的太上皇,皇上明显是青出于蓝啊!

第269章 明实亡于藩王

“佩服,佩服啊,我大明百姓有一个这么高明的皇帝,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过的。

亏我还又是作诗,又是各种算计,就是想着娶了朱灵儿后,还能把小姐姐也给娶进门,结果……根本就是做无用功嘛。”朱七牛由衷的感叹道。

黄育才也是面露钦佩:“是啊,皇上确实太厉害了,之前跟他打配合时,连我这种老江湖都差点露馅,可他完全是滴水不漏,把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性格、反应等都算进去了,就连太上皇都像是他的……咳咳。”

朱七牛苦涩一笑:“所以其实我们家并没有多出一门亲戚来是吗?白高兴一场啊。”

黄育才道:“那倒也未必。”

“什么意思?”

“这一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就在于那本书。

关于那本书,无论是我的说辞,还是我夫人的说辞,其实都是真的,那本书里的记载也几乎全都是真的。

这本书确实被埋在柴堆里面几十年,是我被皇上询问后才勉强想起,你太爷爷也确实对我家有恩,有关他的籍贯、名字的记载都是书上的原文。

我们所仿造的,仅仅是九真一假中的那一假罢了。”

“假的在哪里?”

“在于你太爷爷的大哥的名字,你太爷爷的侄子的名字,另有一些字眼,原文上并未提及。”

朱七牛仔细想了下那篇原文,忽然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朱初一、四九、五亩、后代等词汇都处于那张纸的最底下,这些字是你们后来添上去的!”

“不错,这都要感谢我太爷爷有一个不喜欢把字一直写到头的习惯,据说他是为了给将来做批注时留空。他这一留空,就给了仿造一个好机会。”

“我知道了,利用这些留空,你们在上面加了一些暗示性很强的字眼。

而在找到这本书后,以锦衣卫的能耐,找一点当年的墨,再找个擅长临摹的人来仿写几个字肯定是不难的,你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来鱼目混珠。”

黄育才笑道:“是的,毕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仿写几个字,难度并没有那么大,又不是直接抄一本书。”

“那那本书上的其它页面呢?就没有留空的?”

“说来也是巧了,这本书的底部整个烂的不成样子,留空的地方要么模糊不清,要么破得稀烂,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就……让人把本就不多的其它留空的地方写上一些字呗,看不太出来的,或许是老天爷保佑你们吧。”

“那黄老太爷写的其它书呢?”

黄育才道:“其它书啊,因为年代久远,留下的并不多,有一年黄家书房又走水了,把大部分我爷爷留下的书烧了个精光,就剩我爹手上那本论语了,不然他也不能那么宝贝那本书,睡觉都放在枕头边。”

朱七牛摇头失笑:“如果我说这也太巧了,那我也太蠢了。”

“是啊,这不是巧,而是皇上算的精妙,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没有留下一丝纰漏。”

“黄伯父,我说我们家并没有多出一门真正的亲戚,你说那也未必,这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加上去的字并不多,除了那几个关键性的名字外,其他的都是我爷爷亲笔所书。

换言之,你的太爷爷确实祖籍句容,有一个大哥,还曾在盱眙跟大哥和侄子住过几年,后来分家了,这才搬到了溧水。

这一切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年龄,都跟太上皇这边对得上,所以其实你们家确实也有很大可能跟皇家是亲戚,就算不是未出五服的亲戚,最起码也是同族,皇帝这也不算是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乱认亲戚。”

“很大可能是多大?”

“九成吧。”

“哈。”

朱七牛转了转手串,神色变得严肃而认真:“黄伯父你今天跟我说这些,应该不只是为了提醒我要感激皇帝的维护和栽培吧?是不是皇帝让你跟我说这些的?他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七牛你这么聪明,为何不自己猜猜看呢?皇上的心思可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的大明千秋万代。”

朱七牛若有所思,一字一句的追问道:“藩王制度?”

黄育才竖起了大拇指:“你果然成长了很多,七牛。”

“看来我猜对了,皇上觉得如果任由藩王们这样一代一代生下去,肯定会拖垮大明?”

“是。”

“而我现在也是藩王之一了,还是主管宗藩的宗人令,完全有立场和权利上书建议对藩王制度加以改良,提前铲除掉这个毒瘤,留给后代皇帝一个更加健康有利的环境?”

首节 上一节 396/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