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95节

怜惜的拿起瓷瓶左右看了又看,黄王氏笑问道:“月英,你这是哪儿来的?”

“是七牛送我的,据说这是前宋皇宫里的珍品,是他在草原上的缴获之一。”

“这样啊,你跟七牛都有心了。”

把玩了这瓷瓶好一会儿,黄王氏又将其放回了盒子,正色道:“咱们是母女,谢就不必了,只要你能过得幸福,娘亲也就放心了。

琉球公主那边娘已经帮你解决了,以后她不再是你的威胁,但其她女子嘛,就得靠你自己了。”

黄月英乖巧点头:“女儿晓得。”

第266章 恩荣昼锦贺封王

宴会结束。

朱七牛他们一大家子人被皇帝派马车各自送回了家。连同那几十车礼物一起。

随即皇帝便来到了父皇朱元璋这里。

“标儿你来得正好,咱们父子俩是时候商量下怎么好好安顿咱的这两个堂叔的一大家子人了。”喝了碗醒酒汤后精神了不少的朱元璋一看见好大儿,立刻更来劲儿了,拉着儿子的手说。

“父皇是怎么想的?”朱标问道。

“朱三牛跟朱五牛作为皇亲,再在宫里当女官和禁军将领已经不合适了,咱想让他们出宫去。

朱五牛嘛,年纪不小了,再耽误下去,以后找婆家都不好找。

至于朱三牛,可以安排他去当个武官,替咱们老朱家的江山尽一份力,这小子虽然没有七牛那么聪明,也没四牛那么踏实,但胜在勇猛,还是可堪大任的。”

这两人的安排都是小事,朱标直接一口答应下来,又问道:“那其他人呢?尤其是七牛。”

朱元璋显然早就想过这事儿了:“按照咱定下的藩王制度,象叔和狮叔的父亲作为裕皇帝的亲弟弟,本该封为亲王才是,象叔和狮叔呢,一个继承亲王之爵,一个分封为郡王。

他们再往下的子孙则依次可继任上一代的爵位,或被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爵位。

但是呢,咱亲大哥朱兴隆的子孙也才封了个郡王而已。毕竟咱才是正儿八经的开国皇帝,朱家的第一位实际上的皇帝。

咱思来想去啊,对于朱七牛他们家的封赏不能太重,不然人心难安,不能服众。

咱觉得不如干脆效仿靖江王成例,追封朱初七为郡王,象叔和狮叔呢,则各自分封为镇国将军,此爵位准其后代嫡系子孙承袭,庶出的子孙则依次降级。

比如朱大虎,将来他承袭了象叔的镇国将军爵位后,朱二虎、朱三虎就只能当辅国将军。

而朱大牛将来承袭了朱大虎的镇国将军爵位后,朱二牛也只能承袭辅国将军。

朱二虎、朱三虎、朱二牛的庶出儿子则只能承袭比辅国将军低一级的奉国将军。”

朱元璋又道:“朱四虎不是被过继给了狮叔嘛,那将来这个镇国将军就归他继承,然后依次传给七牛和他将来的嫡子、嫡孙,标儿你看如何?”

朱标笑道:“父皇你怕是忘了,七牛本身就是斌国公啊,儿还许了他将来的长子另一个国公之位,而镇国将军位比一品武官,还没有国公之位来的尊荣呢。”

朱元璋拍了下额头:“咱是有点昏了头了,他本就是天下第一国公啊,那你说咋办?”

朱标道:“皇室子孙中有大功劳于国的,也不是不能封赏,就拿四弟来说,他去草原许多年了,其世子朱高炽年纪虽小,却也将北平打理的井井有条,儿很喜欢这个侄子,就曾特意对其赏赐了好几次,不如其他人的安排照旧,单把七牛拎出来加封吧。”

听见朱高炽的名字,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浓郁了:“老四这小子从来就调皮,不想生出个儿子还是个搞文治的天才,在这点上,他跟你挺像的,诸多孙儿中除了雄英外,咱最看好的就是这小子了,将来燕王爵位传给他,咱放心。”

朱元璋又问道:“你想怎么加封七牛?”

“撤掉其斌国公爵位和许诺给其长子的爵位,直接加封其为郡王。”

“嗯……倒也不是不行,他原先的功绩本就够封王了,只不过因为他不是皇家子孙,所以才没有给他封王,如今他变成朕的侄子了,封个王也不算啥出格的事儿。”

想到不久前才来找过自己的周光和万三重的话,朱标试探着问道:“眼下的问题是该给七牛指个地方就藩呢,还是不让其就藩,仍准其留在京城?”

朱元璋的声音忽然提高了,略显激动:“当然是要留在京城了,他可是我们老朱家的麒麟儿,派出去驻守某地也太屈才了,还是按照他十岁时咱定下的那样,让他将来给咱的好大孙当左膀右臂。”

“继续让其待在中枢?”

“是。”

朱标道:“但是为了防止旁系干政,产生出不必要的野心,父皇你可是明令禁止过他们担任朝廷高级官职。”

朱元璋拍着脑袋想了想:“这个嘛……倒也简单,把他身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官职都下了,改任宗人府正一品宗人令,专管皇家之事,若有什么地方需要用到他,不管是领兵还是议政,再临时派他去就是了。”

“可是宗人令一直是二弟在当。”

“老二就是挂个职,没关系的,把他的宗人令卸掉就是了。”

“这样也行,父皇,就照你说的做吧,那七牛的俸禄……?”

“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仿效靖江王成例吧。”

“是。”

……

皇帝和太上皇都商量好了,事情自然没有再起变化的可能。

转过天,皇帝的贴身太监便前来老朱家宣布旨意了。

这些旨意都非常非常的长,哪怕是用的文言文,不是大白话,也愣是写了满满当当四面圣旨。

简而言之,第一面圣旨明确承认了朱七牛一家的皇室身份,并恩准老朱家的族谱并入皇家族谱,由宗人府统一管理。

朱七牛的太爷爷太奶奶的牌位可入祖庙,余下的活人可得证明身份的金册、玺印,皇帝还特指派人手要给朱七牛的太爷爷太奶奶迁坟,准备将其迁入凤阳祖坟之中。

第二面圣旨则是对朱初七及其妻子的追封,并特封朱象朱狮为镇国将军爵、朱刘氏和朱狮那位早逝的夫人为镇国将军夫人。

第267章 泥缄紫诰御恩光

第三面圣旨则是对朱大虎、朱二虎、朱三虎、朱四虎、朱二牛、朱三牛、朱四牛、朱五牛……朱仁信等人的封赏。

其中,朱二虎、朱三虎都被封为了辅国将军,朱大虎和朱四虎作为朱象和朱狮的嫡长子,则被封做了镇国将军世子。

同理,朱大牛、朱三牛、朱九牛各自作为其父亲的嫡长子,也被封做了世子或世孙,其余兄弟则依次降级分封。

老朱家的女性也都被封为了各种夫人、郡君等,就连朱八牛也捞了个郡君当,以后可以堂而皇之的穿那些华丽的官方服饰。

第四面圣旨则是对朱七牛一个人的分封。

皇帝直接将其进封为了大明世袭郡王,封号‘清海’。

并免去了他一切官职,改任宗人府宗人令,掌管天下皇亲勋贵之日常事务。

为了表示荣宠,皇帝更规定了他的俸禄为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并赐衮龙服。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对朱初七的追封也是清海郡王。

一脉相传了属于是。

另外就是本来就是伯爵的朱四牛并未被封为奉国将军,只是被封赏了一些金银财宝。

……

作为一个在当年科举时特意学过礼法的人,朱七牛太明白亲王、郡王在待遇礼制上的差距了。

简单来说,一个亲王的俸禄供养顶的上好几个郡王。

而‘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这样的待遇,就算比不上亲王,也差不到哪儿去了,最起码也可以顶普通的两到三个郡王。

衮龙服更不必说了。

所谓衮龙服,就是龙袍,是皇帝穿的常服。

其整体而言比一般官员的常服并没有太大区别,无外乎是用料好一点,纹饰多一点,颜色特别一点等等等等。

而其跟一般常服最大区别便是……它的补子上绣的是龙!

按照规定,除太上皇、皇帝、太子和亲王外,其他人都没资格穿这种衣服,哪怕是皇帝的皇子,亦或者已经分封出去的郡王。

“然而皇帝却把这些都赏给了我,蟒袍,龙袍,一字之差,外形上也大差不差,可意义却截然不同啊!”接过圣旨的那一刹那,朱七牛心中不由得波涛迭起,思绪万千。

“皇帝更让我担任了宗人令,却没指定就藩之地,这是要把我留在京城吗?”

“所以折腾了这么大一圈之后,我还是我,跟过去也没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爵位由国公晋升到了本就该得的郡王?”

“对了,还有我的家人们,大大小小几十个人都领了爵位,以后也是要吃皇粮的了。”

将圣旨交给早已端着个托盘等在那里的团团,朱七牛吩咐道:“收进内堂好生供奉。”

“是,王爷。”

王爷吗?

朱七牛抬头望向皇宫所在的方位,得意又高兴,却也免不了心生纠结。

他此时的纠结,一如第二次踏足草原之前。

“那些梦中书房里的穿越明朝的小说都说明朝实亡于藩王,是藩王太多,导致国家财政被拖垮,这才在后期无力支撑整个国家,哪怕亡国之君崇祯如此的勤政、努力。”

“以前我是勋贵,跟皇帝天然就站在一起,但也隐隐对立,被太上皇提防。”

“如今我是皇族,还是普天下都没几个的郡王,跟皇帝的关系更加紧密。”

“如果是以前,我上书议论藩王制度的弊端,肯定是取死之道,但如今嘛,或可一试?”

一有疑难,便找宋先生询问,这一度成为朱七牛的习惯。

今日,他却不想去找先生商量,免得先生惹火上身。

毕竟这位太上皇实在是异于其他皇帝。

他太看中血缘亲人了。

正因如此,他才会那么大方的大肆封赏朱七牛这一支。

却也正因如此,想置喙他钦定的藩王制度,个中风险不是一般罪过能比的。

一旦被其得知宋先生可能参与其中,后果难以想象。

“再等等吧,没必要着急,毕竟是这么大的事儿。”

想罢,朱七牛转身加入了家人们的庆祝队列,一点都没露声色。

之后几天,清海郡王府那叫一个人潮汹涌。

各种道贺的人接踵而来,光是庆祝宴就摆了三场。

朱四虎跟赵兰忙的团团转,累并快乐着。各种礼物更是收的手软。

朱象、朱狮、朱大虎他们也不清闲,同样有许多来宾,尤其是朱二虎朱三虎家。

毕竟朱三牛跟朱四牛、朱五牛都不是单纯的荫封,而是实打实的确有功劳,将来前途无量。

在此期间,朱四牛跟朱李氏的婚礼顺利圆满举行,来贺者众多,就连太上皇和皇帝都亲自派人送来了礼物,代送礼物的更是一位皇帝的未成年的皇弟,惹得众人羡慕。

婚礼过后,朱四牛便带着夫人到辽东赴任去了。

而朱三牛呢,也被皇帝安排了一个卫指挥使的官职,于同一天离开京城,带着妻儿上任去了。

另一个太上皇有意放出宫去的人是朱五牛,理由是身为皇家子嗣,再干这种伺候人的事已经不合适。

但她自己并不愿意出宫,还是想留在宫里服侍皇伯母马太上皇后。

马太上皇后也十分舍不得她,干脆把她留了下来,不过没再安排任何伺候人的官职,只是以皇家郡君的身份留住宫中。

朱三牛跟朱四牛离京的时候,朱家人都去送了,朱七牛也没有例外。

他俩这一走,朱七牛的二伯三伯家就只剩一个小屁孩朱九牛了,外加一个常年不着家的朱五牛。

首节 上一节 395/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