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243节

而自古以来儿子跟父亲作对总是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与其让他们父子见面,还不如把黄日高调走呢。

“我跟皇上提一嘴应该问题不大,等我找个机会吧。”朱七牛又道。

黄月英一家连忙纷纷道谢。

黄月英也不生朱七牛的气了,拉着他去自己书房玩儿了,还送了朱七牛一套她自己手抄的《易经》。

黄王氏她们也没闲着,带着丫鬟合力弄了一大桌子菜来款待朱七牛。

吃过午饭,朱七牛跟黄月英一起来到了宋濂这里。

“先生,学生从北平回来了。”一进门,朱七牛便欢快的笑道。

“嗯,我已经听我儿子说过了,恭喜你啊七牛,以后要正式做官了。”宋濂老怀安慰的笑道。

“其实我不想做官的,多累啊,我还是个孩子呢。”

“哈。那你可知皇上的用意?”

“皇上说是因为有人参奏我整天无所事事,所以才让我任个实职,顺便把京城其它地方也给重建一番,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既是如此,你可要好好做啊,别被人抓住把柄了,否则参奏你的奏章只会更多,皇上也会很为难。”

“知道了先生,我会注意的。”

“嗯,来来来,我考核一番你的学识,看看你这半年有没有偷懒。”

“是。”

“听好了……。”

……

万三重收到调任消息、再赶来京城交接,这需要时间,黄育才为了脸面,不想被人说成做官心切,也就没急着去接任河南左布政使。

他不着急,朱七牛就更不急着接任府尹一职了。

趁着有空闲,朱七牛到处乱窜,偶尔还会去三省六部各大衙门拜访,逢人就打量一番,想看看是不是对方参奏自己。

有意思的是,还真就有几个官儿被看的浑身不自在,脸色发白,额头冒汗,眼睛不敢直视。

朱七牛心里有数了,回家后就拿起小本本记下了这些官儿的名字。

莫使鬼途欺侠道,卓然尘外执天刑。

哼,都给我等着。

第10章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某个下午,朱七牛睡了个午觉起来,带着妹妹在状元街逛了一圈,吃了个满嘴流油。

打发妹妹回家练字,朱七牛独自来到皇宫,跟皇帝提了下黄日高的事儿。

皇帝也不想因为私人关系而让河南那边闹出丑闻,便亲自给吏部下批文,将黄日高平调到大理寺做了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

黄家人这下可是彻底高兴了,又请朱七牛搓了一顿饭。

黄忠明还十分大气的送了朱七牛一把湘妃竹的扇子,听说花了不少钱。

从这天开始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朱七牛几乎是随时拿着这把扇子,摇啊摇,摇啊摇,冬天都不带停下的。

因为他觉得这样很有风度,很帅气。

没有错,十一岁的朱七牛开始追求外形、风度、帅气这种东西了,正如那一年皇帝他们预料的那样。

如果用朱七牛在梦中书房听相声时听到的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中二病犯了。

黄日高从河南来到京城的当天,正是黄育才走马上任去河南的时候。

黄家人都选择了去接黄日高,没人去给黄育才送行。

这里的黄家人指的是黄月英及其母亲、大嫂和侄子,并没有包括黄育才的那些妾室和妾室所出的孩子。

很不幸的是,因为黄育才的宠溺加上那些妾室本身的水平较低,黄育才妾室所出的孩子们都……不咋滴。

洪武十年黄育才回大河村时带的那几个孩子如今也都不小了,不说跟朱七牛比,就是跟同龄人比都差得多,别说是中举当官儿,这辈子能拿个秀才都算是烧高香。

黄育才如今也老了,心气跟身子骨都比不上年轻的时候,常年都不带碰小妾一下的。

没有那种欲望,便不会再看中女色,反而更倾向于回忆过去的温情。

于是他便想到了成婚近四十年的老妻。

城门外,看着来送行的妾室和一帮不成器的孩子,想到如今已是大理寺少卿的黄日高,再想想将来极可能成为忠义伯夫人的黄月英,黄育才后悔不已,以至于都顾不上离愁。

叹了口气,黄育才冲着家人们无力的挥了挥手,有些落寞的离开了。

而在另一边,接上黄日高后,黄家人那叫一个喜气洋洋,不仅摆了欢迎宴,还把黄月英那位已经致辞的年迈的爷爷接了过来。

作为促成黄日高回京的功臣,朱七牛当然也在邀请之列。

于是乎,朱七牛顺理成章的见到了黄月英的爷爷和大哥。

黄老爷子已是古稀之龄,一口牙齿没剩多少。这是因为年纪大了之后,肾气衰竭。

没了牙齿的支撑,他的脸看起来有些塌塌的,但他的双眼却很有神,可见老爷子是个聪明人,难怪能孕育出这么优秀的后代,愣是带着黄家从大河村这种穷乡僻壤闯了出来。

黄日高的年纪比朱四虎大三岁,今年整三十。

常年的政务操劳却让他看起来比朱四虎大了十岁不止,看起来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中年人了。

他的皮肤有些松弛,还有些发黑,但他的一双眼睛也很炯炯有神,配上他那一头半白的头发和不苟言笑的性格,任谁看了都有点发怵。

见到黄日高的第一眼,朱七牛便有些明白皇帝调他做大理寺少卿不单单是卖人情和避免纠纷,恐怕也是为了人尽其才。

大理寺可是个讲究法度的地方,不是铁面无情的人,可不太适合进去。

饭桌之上,黄日高倒也没有一直绷着脸,依次给爷爷、母亲和夫人敬了酒,口称‘辛苦’,搞得黄氏当场落下泪来。

他随即又单独敬了朱七牛一杯酒,感谢朱七牛替他美言,调拨职位。

黄日高又话里话外的暗示朱七牛赶紧去应天府衙门接班,好好办差,不要偷懒,不要贪污受贿,就差把你可不要犯在我手里明明白白说给朱七牛听了。

朱七牛听完,倒也不生气,反而思索起了洪武一朝和建文一朝这么多硬骨头的原因。

以前万三重是这样,后来的周光是这样,如今就连黄日高也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上有所好?

太上皇朱元璋硬了一辈子,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培养了这么一批官员?

可是为啥这几个人在明史里籍籍无名?

是因为我朱某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命运?

朱七牛不禁又想起了胡惟庸案发、师父陈通微没有暴露身份之前编的那段瞎话。

“师父当时曾说,宋末朝廷无道,哀声遍野,异族来袭,百姓死伤,所以天上忽然飞下了金铃铛,同时还有一道仙音响起,言称此铃铛内暗含古往今来诸多思想、文化,可使人成才,结束乱世,造福百姓,驱逐鞑虏甚至成仙了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师父当时说的其实半真半假?但所谓的驱逐鞑虏,指的不是金、蒙元、西夏、辽等,而是指的后面的大清?”

“而我这个承天顺命之人,恰好就得到了两个铃铛,不仅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让许多原本历史上寂寂无名的人崭露头角,还正在影响大明的国运?”

“要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如今我是应天府府尹,当担起责任,不负黎民百姓才对!”

“天不生我朱七牛,大明万古如长夜!”

……

第二日,一袭官袍的朱七牛带着张冰洋来到了应天府衙门。

同知、马捕头等得知他来了,连忙出来迎接。

“见过朱大人。”

“我等不知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朱伯爷,以后大家同堂为官,还请多多指教。”

“属下见过朱大人,大人吉祥。”

朱七牛压了压手:“诸位不必多礼,各自回去做事吧,本官这里无需格外对待。”

“是。”

朱七牛来至大堂,同知孔十七亦步亦趋的跟了上来。

孔十七这个名字属实有点奇怪,跟朱七牛有的一拼,有种家里孩子太多、父母懒得取名字、干脆直接用年龄排序当名字的感觉。

在明史上,同样没有这样一个人。

但因为朱七牛的影响,皇帝朱标提前登基,孔十七这个皇帝的心腹竟也提前走上了台面。

孔十七却是不知这些,自然也不可能对朱七牛有多感激。

二人坐下,孔十七客套道:“自从大人要来当府尹的消息传开,京城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啊。”

“尤其是城东城西城南的百姓?”朱七牛笑道。

“哈哈,是啊,他们也想改建一下住处,像城北那样。”

“这事儿好说,本官都轻车熟路了,照着城北那样改就是了。”

“是极是极,但下官要提醒朱大人的是,水往低处流,这三处地方的改建可得多加注意,以免城外的水流不进来,城内的水流不出去,最后搞得城外洪水泛滥,城内死水一片。”

“嗯,这些我自然知晓。”

“是下官多虑了。”

第11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短短几句话,孔十七的水平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给朱七牛的感觉是,考虑周到,敢于进言,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得过且过,推一下动一下。

难怪能成为皇帝在潜邸的心腹。

既如此,朱七牛也不介意多让他干点活儿。

“城北重建本官会统筹全盘,画图的事儿也由本官来做,其余诸多杂务就烦劳孔大人带人去办了。在此之前,有一件要紧的事儿需要孔大人去找财部。”朱七牛道。

孔十七道:“请朱大人吩咐,下官尽力办好。”

“去财部贷款。”

“贷款?”

“当然,不然哪儿来的钱买京城其它地方的地皮?总不能让本官出钱吧?”

“这……嘛,怕不是那么好贷的。”

朱七牛不解了:“为什么不好贷?”

“一来数额巨大,财部未必肯批,二来贷款需要有抵押,应天府衙门没有值钱的东西,三来……古往今来也没有这种做法啊。”

“我听说大明各地陆续都开始重建试点了,他们都是怎么解决的?”

“自然是给朝廷上书,请财部给地方拨款,再由地方上的财房清点数额,分批拨付。”

朱七牛皱眉道:“这样未免麻烦吧,而且涉及到这么大的钱财数量,指定都得到皇帝面前商议一番,大明这么多地方,要是都开始重建,那得多少奏章,多少次议会!不得把皇帝给累……到啊?”

首节 上一节 243/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