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这位病人病的很奇怪啊,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都夏天了,他还穿着袄子,而且便溺发黄,三天没有大便了,总是想喝冷水,水一喝又马上发汗,汗一出整个人就浑身乏力,四肢酸痛。”
“像这样的病,求证困难,难以断症,一般的医家肯定是束手无策的,若是碰到庸医,乱开药,搞不好会吃死人的。”
“这个时候切脉就很关键了,七牛你来摸,他的脉搏非常的浅,都不用特意压,轻轻一碰就能感觉到,这就是典型的浮脉,说明他的病还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肺腑,若是深入肺腑的话,则脉搏无力,又慢又沉,得用力压着才能感觉到。”
“我昨天跟你说过了,病证分作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他这病就属于表,是六淫治病,那我们就要解表,可解表的经方那么多,用哪个好呢?”
“这就要看他的其它症状了,他时冷时热,偶尔还打摆子,这是典型的风寒犯肺,汗出恶风。”
“所谓汗出恶风,是因为出汗时周身汗毛打开,被风吹得又闭上了,一开一合之间太过频繁,人体就不适,而肺脏与鼻子相连,其液为鼻涕,另与皮毛相连,因此我断定他是风寒犯肺。”
“而现在是夏天,气候湿热,他大概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得风寒的,必然是在去年冬天或今年初春,因此我断定他病了起码得有小半年。”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了,他这病乃是外感风寒,风寒犯肺,其病在表,那么,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不错的选择,目的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调和营卫。”
“如今已经入夏,阳气盛行,刮的风都是热的,人本身就容易出汗,所以发汗的药量无需多,他服药之后,歇息几天也就好了。”
“但我估计他家里很穷,急着上地里干活,若是让他歇息几天,恐怕他不乐意,若他急着出门,病没好透彻,干活出一身汗,再被风一吹,怕是要病的更严重了。”
“所以这里我们最终选用麻黄桂枝二合一汤,取二汤之精华,一举扶正祛邪,同时强化肌理,恢复四肢力气。”
“又因他便溺困难,所以我们再加一味大黄进去,大黄是非常好的泄下作用。”
“但是七牛你要记住,大黄只是附加的药,如果没有麻黄桂枝二合一汤,则不能加大黄,它会把肺脏里的病一起带下去,那就反而弄巧成拙了,小病治成了大病。”
“再有,大黄只能加一点点促进排便就行,不能多加,否则他拉脱了水,反而不美。”
“……。”
七牛:学到了,学到了。
第137章 博极经方考图谱
朱七牛跟戴思恭这一待,直接就在镇江府待了十天。
每天戴思恭都是从早忙到晚,看病都不带停的,平均每天就要治疗一百位以上的病人。
看到后面,附近的贫穷病人都看完了,来求诊的竟都是条件不错的人。
为了在戴思恭这里求个药方,这些人中有人承诺送房送车,有人豪掷千金,甚至有人愿意把家里的貌美小妾相送。
事后病人回去煎药、服下,效果自然不错,纷纷被治愈,便都纷纷前来感谢,有的送钱,有的送地契,有的穷人则送点鸡蛋,送两斤米。
有的实在没有东西送,便一个劲儿的给戴思恭磕头,可是把朱七牛给震撼到了。
原来治病救人是这么伟大的事业啊!
病人脸上的笑容,简直是这世上最好的笑容!
不,是仅次于黄月英小姐姐的笑容的笑容。
……
镇江府下设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等,朱七牛等既然在府城给百姓看过病,自然不能厚此薄彼,也得去下面的县城转转。
离开镇江府府城,朱七牛他们去往了下面各个县城,到地方后,每个县城都停留了三四天,替当地的百姓看病。
戴思恭自是药到病除,没有错漏,使得百姓十分感激。
朱七牛则照旧旁观,偶尔会被戴思恭提点几句,但戴思恭并未让他正式把过脉,更不可能让他断症、开药等。
这是白天。
到了晚上,朱七牛在梦里也在学习。
在离开府城的那天晚上,朱七牛就把中医基础理论给看完了,在已经看过黄帝内经和受过戴思恭许多指点的前提下,他看这本书有种回忆过去的感觉,看的速度自然不慢,并且大多领悟了其中意思。
一些没有领悟的点则是因为书上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讲的很清楚。
之后他又看起了诊断学。
至于方剂学和中药学,朱七牛则不急着看。
因为看了也没用,就相当于有车无路,根本跑不起来。
如此又一二十天后,诊断学被朱七牛看了个七七八八,再加上戴思恭一如既往的指点,朱七牛进步飞速,已经可以断一些简单的病症。
镇江府一行结束,却还不到回京的时间,之后,戴思恭带着朱七牛和那些文书、杂役分别去了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凤阳府、滁州府、和州等七个地方,加上镇江府的话,行程正好把整个应天府给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圈。
平均每到一个州府,他们都要在当地待上大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
他们从京城出发时还没到盛夏,可当他们收到皇帝召回口谕、经由和州进入应天府地界时,已是大雪纷纷。
“快要过年了啊,七牛,你还是头一次在外面待这么长时间吧?”马车之上,戴思恭掀开窗帘看了眼外面的白雪皑皑,笑问道。
经过这大半年的朝夕相处,朱七牛跟戴思恭俨然处的跟祖孙似得。
闻言,比起大半年前精瘦了许多的朱七牛憨厚一笑:“是啊,我以前连应天府都没出过,哪像这次啊,足迹遍及了八个州府,怕是比朝廷之上许多高官去的地方都多。”
“再有一两日就到京城了,到时候你就可以和父母团聚了。”戴思恭又笑道。
朱七牛感慨道:“我爹娘怕是都想死我了,至于我妹妹八牛……她还小,只有六岁,搞不好都忘了我长啥样了。”
“哈哈,好在你学业有成,已经有我四成能耐了,也不枉这一路艰辛。”
可不就艰辛嘛,走了这么长的路,不是每次都能正好赶上宿处的。
有时候错过了宿处,朱七牛他们只能在野地上睡觉,天热的时候还好,冷了以后可就难受了。
错过了宿处,自然也错过了吃饭的地方,往往也只能就地生火,就地取材,做出来的东西嘛……可想而知不好吃,连以前大河村朱家的伙食都不如。
更有甚者,去的地方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朱七牛他们只能背着药箱翻山越岭,有时候一走就是一天,朱七牛的脚都不知道磨出过多少个泡。
若否,他也不至于精瘦成这样,整个人还黑了一圈。
也就是朱七牛出身农家,小时候没少到处跑,性格又乖巧,换个别的孩子,恐怕早就哭着要回京了。
可就算是这样辛苦,晚上也在梦中书房学习,日日夜夜加起来相当于学了快两年,朱七牛也才能看些简单的病而已。若是病藏得深了,他就麻爪了。
学海无涯这四个字,放在医学生身上简直贴切的不能再贴切。
好在朱七牛在这方面有灵性,尤其是把脉,在扬州府的第一次诊治过程中,戴思恭特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一上手,立刻就有感觉了,还算准确的描述了脉象,不至于被挡在学医的门外。
随着朱七牛的精进,戴思恭常说,七牛日后只要肯钻研,以他的年纪来说,早晚能达到自己的水准。
……
两日后,在一场大雪的欢迎之下,朱七牛一行人终于进入了京城。
这下不止是朱七牛,就连戴思恭都明显笑容多了不少,归心似箭。
“七牛,按例我们要先去太医院交差,然后才能回家,但你以前就经常动不动不去点卯,这次就算不跟我们同去应该也没问题,你作何打算?”
朱七牛可太想见到家里人了,果断说道:“戴爷爷,我就不陪你们了,反正你们交差完也是要回家的,我直接回家好了。”
“嗯,也行,那我们暂时分开吧。对了,明天莫忘了跟我一起进宫,皇帝口谕上说要召见我们。”
“我记住了。”
说罢,戴思恭让杂役将车往状元街赶去,将朱七牛放在了家门口,这才又绕路往太医院而去。
朱七牛下车后,朝着戴思恭他们挥了挥手,随即就要去敲门,却猛然在状元街的一个小摊前面见到了一个穿的跟个圆球似得小姑娘。
“八牛!”朱七牛惊喜的喊道。
第138章 人间最美是团圆
正守在小摊前面等着油炸桧出锅的朱八牛听到喊声,下意识看了过去。
待见到朱七牛后,她先是愣了一下,眼神迷茫,片刻后便不顾一切冲了过来。
“是哥哥,你回来了啊!”
朱七牛‘哎’了一声,朝前跑了两步。
下一刻,朱八牛便一头扎进了他怀里,‘哇’的哭了起来。
“哥哥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啊,你咋这么久才回家,爹娘说你再不回来的话,我们这个年都过不好了。”一边哭,朱八牛一边擦着鼻涕说道。
朱七牛问道:“为啥?”
“因为不热闹啊。”
朱七牛想想也是:“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不耽误咱家过年,以后估计我也不会这样出远门了,放心哈。”
“嗯嗯,哥哥你饿吗?”朱八牛笑着询问,末了,吸溜了一下口水。
朱七牛摸了摸肚子:“我不饿,你饿了?”
“嗯,所以我才想买油炸桧。”
说起这个,朱七牛忽然想到朱八牛居然是一个人在这儿。
“八牛,你咋一个人出门了?二爷爷没陪着你?”
朱八牛笑的跟个小狐狸似得:“我是趁着二爷爷打盹时跑出来的,因为他总说状元街上的东西不能多吃,吃饱了我就不吃饭了。”
“你也不怕被人抓走。”
“怕啥呀,这里的店家都认识我,谁要是敢抓我,他们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歹人淹死。”
朱七牛:o(* ̄︶ ̄*)o:“哟,这么说来,你还成了状元街一宝了?”
“那是当然,我是家里的宝,也是状元街的宝。”
“厉害了。”
掏钱给朱八牛买了根油炸桧,朱七牛这才带着她回了家。
因为朱八牛偷偷出门的缘故,侧门留了条小缝,两个娃儿通过侧门进去,一点都没惊动大人。
等朱八牛吃完油炸桧,朱七牛帮她把嘴上的油水擦了,二人这才堂而皇之的来到了正在算账的赵兰面前。
“娘,我回来了。”朱七牛鼻子一酸,软软的喊道。
陡然听见儿子的声音,赵兰猛地转身,一看儿子这又黑又瘦的样子,心疼的眼泪都掉下来了。
“七牛你可回来了,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是不是在外面没吃好没睡好啊?”
朱七牛摇头:“还好啦,强健体魄从娃娃抓起,等明天马捕头来了,指定得夸我。”
赵兰伸手捏了捏朱七牛的肩膀和胳膊,发现确实紧实了许多,有点像那些从小跟着父母干农活的大河村孩子,心中既欣慰又心疼:“要是待会儿你爷爷奶奶看见了,指定得哭一场。”
“啊?爷爷奶奶来了?”
朱八牛道:“前两天爹去把爷爷奶奶接过来了,说是让他们在京城过年。”
朱七牛可想爷爷奶奶了。这一路上见到那些老农时,他总是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
有一次看诊时,有个老农还不等戴思恭给他看病,就死在了药局里,戴思恭说他是积劳成疾,疾病爆发,这才一命呜呼,朱七牛还跟着老人的儿孙一起哭了一场,把戴思恭都给整不会了。
“太好了,那伯父伯母和哥哥姐姐他们呢?”朱七牛追问道。
赵兰道:“他们走不开,但在正月十三那天会过来,过了元宵节再走,你爹都跟他们说好了。”
“这样啊,那爷爷奶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