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15节

李茂瘪了瘪嘴,声情并茂的讲述起来。

“村长,我平时不是以放羊为生吗?一年下来养那么十几头羊,到了年尾就全部卖掉换钱,今天早上我也是一大早就把羊赶出去吃草,可是没放一会儿就变天了,大雨哗啦啦的下,我就把羊又赶回去了,可是后来我婆姨娥子仔细一数,发现羊少了一只。”

“我当时急的嘴里都冒泡了,一只羊丢了,那就相当于损失了好几钱银子啊,等雨刚一停,我立刻就到处找了起来,不想走到老朱家门口时,我闻到了羊肉味,我就踹门进去了,结果你猜怎么着?老朱家正在吃羊呢,那羊肉还新鲜的很,估计屠宰时间很短,刚从锅里盛出来。”

“你说,老朱家虽然男人多,一年到头粮食不算短缺,可也没钱吃羊肉啊,顶天了就是隔几个月买一次豕肉而已,对不对?所以他们家这羊肉肯定出在我家羊身上,他们肯定是趁着下雨把我家羊给偷了!”

村长一想,觉得李茂说的挺有道理。

老朱家的人虽然勤奋,可家底属实稀薄,吃豕肉就顶天了,怎么可能吃得起羊肉?

就算他们有钱买羊肉,以朱象那个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花的性格,能舍得买?

他家这边吃羊肉,李茂家又丢了羊,世上哪儿有那么巧的事?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我这就去朱家看看,帮你主持公道。”村长道。

“村长那你可得快点,不然他们都吃完了,还有,你多喊几个人,朱家有六个老爷们,朱二虎的那个媳妇儿更是比男人都强壮,要是他们急了,把咱俩给揍了就不好了。”李茂脸色一喜,催促起来。

“我知道了。”

村长当即让自家儿子去把周围几家人都给喊上了,一起来到了老朱家。

一群人进门一瞧,嚯,老朱家还真吃的不错,有羊肉,有鱼,还有汤。

这日子过得,就算是皇爷家里,大概也就这样了。

不少人直接口水都下来了,恨不得一起坐下吃点。

村长怒气冲冲的也走了过来,盯着那羊肉炖干萝卜瞧了又瞧,直到口水都快滴进盆里了,这才偏过头咳嗽了一声:“用县太爷的话说,这叫人脏……人脏……。”

村长的儿子是私塾乙室的学生,学问做的不错,提醒道:“人赃并获。”

“对,人赃并获,老朱家的,你们有什么解释的吗?”村长给了儿子一个赞赏的眼神,有些自豪的扬起了头。

朱象似乎没听见村长的质问,端起酒杯‘渍’了一口,又夹了口菜细嚼慢咽起来,姿态十分潇洒,气场瞬间涨到了十尺八。

村民们不禁疑惑,以前没看出来啊,这老朱头还挺威风,把村长都给比下去了。

难道他一直都是装的,其实有一段神秘而厉害的过往?

就连村长也觉得自己瞬间矮了一截。

“朱象,你……你给我赶紧答话。”

朱象有个鬼的神秘过往啊,他其实心里慌得一批,担心这件事要是说不清楚,自家得赔钱。

只是农民出身的他,以前哪见过这阵仗啊,被几十个人围在中间,他饭桌下的两条腿都要打摆子了。

可是这么多儿孙瞧着,作为一家之主,他不能慌神,也不能怂,否则岂不是要被儿孙笑话?

就……只能装腔作势了。

放下酒杯,朱象语气平淡的询问着:“既然李茂家丢了一只羊,那么,他现在的羊的数量一定比昨天少一只,我说的没错吧?”

朱家众人一脸黑线。

搞什么啊老爹(爷爷),平时也就算了,这都啥时候了,你还搁这搁这儿呢。

没什么文化和思想的村民们却有些被唬住了。

是啊,既然李茂家少了一只羊,今天的羊的数量可不就比昨天的羊的数量少一只吗?

“老朱叔,你继续说。”一个村民催促起来。

哦,原来是打死都不愿意上学的李狗蛋的爹。

“说啥呀说,老头子,照你这样说下去,说到天黑都说不清楚,到时候黄泥巴掉进了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李茂,我问你,你就是因为我家在吃羊肉,所以认定我家偷你的羊了,对吧?”朱刘氏看不下去了,咋我家老朱说废话,你们还都顺着他的思路来了?

老朱是个啥人,我还不清楚吗?

只要一高兴,或是一紧张,他的脑袋里就开始打结了,说的都是些轱辘话,你们难道脑袋里也都打结了?

村长也意识到自己好像有点被朱象带歪了,再次咳嗽一声:“说的不错,咱们村儿只有李茂家丢了羊,也只有你家在吃羊,所以李茂就怀疑你们了,而据我所知,你们老朱家从来就没吃过羊肉,所以我也赞同他的怀疑,请你们解释一下。”

朱刘氏意简言赅的说道:“这件事说来简单,第一,老朱家以前是穷,可我们七牛在帮黄家抄书,黄家先后给了两笔润笔费,有几钱银子,我们一高兴,买点羊肉吃吃有啥不对?第二,既然我家的羊肉是买的,肯定有人卖羊肉给我们,如果你们不信,找个时间和我儿子去县城问一问卖肉的摊贩就是了。”

朱大虎附和道:“我娘说的不错,你们怎么能随便诬赖人?”

朱二虎:“就是啊,哪有你家羊丢了,就不许我们吃羊肉的道理?”

朱三虎:“这羊肉是我侄儿非要买,然后大老远从县城带回来的,有摊贩老板作证。”

朱四虎:“买肉的钱还是我亲自递给老板的,他指定能给我作证。”

赵兰一叉腰,泼辣气势逐渐增高:“李茂,话说你到底有没有好好找你家的羊?兴许那羊现在正在哪里吃草呢。”

朱家人这么一说,李茂心里也没底了。

难道我家羊不是被老朱家偷的?而是跑丢了?

那可不妙了,时间拖得越久,羊就越难找回来,而且上午羊还淋了雨,可别死了啊,不然就卖不出多少钱了。

想到这里,李茂顾不上跟朱家扯皮,转身就要去继续找羊。

见状,朱家人齐齐松了口气,随即全都用佩服的目光看向了朱刘氏。

关键时候,还得是娘(奶奶)出马啊,不像爹(爷爷),只知道来来回回的说轱辘话。

朱家四虎更是不免回忆起了当年。

在我们还没成亲之前,家里最有主意的可不是赵兰,而是娘啊!

也就是后来四个媳妇儿陆续入门,娘想让媳妇儿们早点挑事,所以才把各种事情陆续交给了媳妇儿们。

否则的话,什么做饭、种地、绣花、教儿子、拿主意,娘哪一样不擅长?

相较而言,我们的四个媳妇儿怕是得抱在一起,才能跟娘较量较量。

第23章 郎骑竹马绕青梅

眼见李茂要走,三个老头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各自伸手拉住了他。

“李茂你干啥去?”其中一个老头问道。

李茂急道:“张大爷,我找羊去。”

另一个老头嘿嘿一笑:“李茂,你不是认定羊是老朱家偷的吗?”

李茂老脸一红:“刘大爷,你看老朱家这样子,像是偷羊的吗?我还是自己继续找去吧。”

第三个老头哼了一声:“如果你的羊只是单纯丢了,那你把大家喊来跑这一趟要怎么算?还有,老朱家就这么平白被你冤枉一场?要是你的羊一直找不到,村里难免会有闲言闲语,到时候老朱家怎么做人?我的意思是先不急着找羊,把老朱家的羊是怎么来的查清楚再说。”

李茂越发急了:“黄大爷,我这时间耽误不得啊,要是那羊跑远了,可就更难找到了。”

这三个老头是大河村的耆老,在大河村最德高望重,被村民们选派出来的目的是协助村长管事,调停村里各家各户的矛盾。

一般大家喜欢叫他们管事大爷。

第一位大爷名叫张海,最是急公好义,尤其喜欢接济寡妇,可惜老来无子。

第二个大爷名叫刘四,爱占小便宜,哪怕到别人家菜园里摘棵葱、拔棵蒜也是好的,还有个当官的瘾,只是文化有限,见识有限,连村里的很多事都处理不明白,压根就不是当官的料。

第三个大爷名叫黄庸,是前元的童生,年轻时也开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喜欢咬文嚼字,为人小气,就连自己孩子都算计来算计去,所以儿子们成家后就都跟他分家了,有儿子跟没儿子一样。

被他们拉住后,饶是李茂这种混人,也不敢乱来,生怕哪个大爷往地上一躺就不起来了。

好不容易甩开三位管事大爷后,李茂一溜烟就跑掉了。

村长和三位管事大爷无奈,只得一边派人去帮忙找羊,一边派人去黄家问问是不是真的给了朱家两笔润笔费。

而当黄家真的给了朱七牛两笔润笔费的事情被确认后,大家全都酸了。

一个四岁的孩子啊,居然上学没几天就开始帮着家里挣钱了!

相比较而言,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铁憨憨!

当天下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凡家里有孩子的人家,都响起了惨烈的孩子的哭声。

其中尤以李狗蛋的哭声最响亮,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

私塾。

休沐结束的朱七牛、黄月英等孩子继续上学。

一进课堂,黄月英便朝着朱七牛伸出了小小的玉手。

“三国演义的稿子呢?这么多天了,写了不少吧?”

朱七牛尴尬的笑了笑。

是写了不少。

除了放假第一天写了一些外,其它时间一个字都没写,可不就不少嘛。

“那个……我端午去外婆家住了三天,我表哥跟个小孩子似得,非让我陪他玩儿。”

黄月英十分讲理的点了点头:“休沐第一天你在写稿子我是知道的,扣除掉你去外婆家的三天,七天休沐还有三天。”

朱七牛往后缩了缩,眼神飘忽:“那个……剩下三天我在照顾我家的其他七个孩子,没时间写。”

黄月英撇了撇嘴,没好气的说着:“也就是说,除了第一天你写的那些稿子,剩余时间你一个字都没写?”

“可以这么说,你还真是善于总结,聪明能干啊小姐姐。”

“呵呵,四岁的你,却要在休沐日照顾比你还大的哥哥姐姐,你可比我聪明能干。”

“……。”

从朱七牛的书包里搜出薄薄几页稿子,黄月英哼了一声:“我先将就看吧,下次你再敢这么惫懒,我就不让你抄书了,到时候赚不到钱,你可不要怪我。”

朱七牛‘哦’了一声:“知道了。”

见他有些失落的样子,黄月英有些于心不忍:“那个……羊的事儿后来怎么样了?”

“什么?”

“就是关于那个人说你们家偷羊的事儿,不是都专门派人来我家问过润笔费的事儿了吗?”

一说起这个,朱七牛老兴奋了:“你说李茂的羊啊,后来找着了,在我们村一个老光棍傻山的锅里呢,找到之后,李茂老生气了,跟傻山干了一仗,两个人都被对方打的老惨了,还是张大爷看不下去,帮傻山赔了笔钱,李茂这才罢休。”

黄月英是大家闺秀,哪里听过这样的龌龊事:“李茂的羊还真是被偷了?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犯得着吗?”

朱七牛对于事情具体经过也不太清楚:“谁知道呀,反正我爷爷奶奶说了,大河村虽然不大,但狗屁倒灶的事儿很多,要多几个心眼才不会被人算计。”

二人正说着,李先生走了进来。

于是乎,其他学生继续上课,朱七牛则是乖巧的拿出纸笔,继续抄写三国演义。

……

应天府。

武英殿。

进京述职的黄育才恭敬的朝着龙椅的洪武大帝朱元璋鞠了一躬:“微臣见过皇上。”

朱元璋抬了抬手:“爱卿不必多礼,你在外做知府有些年头了,政绩不错,朝中不少官员对你赞誉有加,这些你都知道吧?”

黄育才自然是清楚的,甚至其中许多传言还是他特意使了些手段放出去的。

首节 上一节 15/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