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11节

紧走两步到了朱七牛面前,这人扯着公鸭嗓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朱七牛不解:“什么不可能?”

“你才四五岁,怎么可能会背这么多东西,还能默写?你会写的字怕是都没超过一百吧?”

小二朝着这男子抱拳行了一礼,然后对朱七牛他们介绍起来:“这是我们卧云斋的少东家,你们好生回话。”

朱四虎、赵兰、小胖立刻肃然起敬。

这么大一个书楼,一般人家哪里开得起?这人家里得多有钱啦。

七牛对钱还没什么意识,他只知道被人质疑了,心里十分不好受:“你……你胡说,不信的话,我写给你看。”

少东家被一个小孩反驳了,倒也不恼:“好啊,那你写吧。小二,上纸笔。”

小二笑呵呵的去拿来了纸笔,朱七牛接过,洋洋洒洒便写了数百字的千字文,看的少东家、小胖、小二目瞪口呆。

他还真能写出来!

而且看这流利的架势,恐怕他真能默写出整本千字文!

至于他这一笔小楷嘛,倒也中规中矩,算不上出色,细看之下还有些大小不一。

不过考虑到他的年纪,能把小楷写成这样,也颇为难得了。

少东家展开扇子使劲扇了几下,颇有些兴奋:“天才,天才啊,本少爷四岁读书,五岁能背几十首唐诗,能写几百个字,便已经被称作天才了,没想到你比我还厉害。”

朱七牛有些小得意:“这算什么啊,我还能默写黄月英都没看过的东西呢。”

“黄月英?这是新出的大儒吗?为何我没听说过?莫非是那三国时期诸葛武侯的夫人黄月英?”少东家一脸不解,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直到朱四虎解释了一下,少东家这才失笑连连。

“原来是个小女娃,也罢,你就写一下她都没看过的东西吧,我倒要瞧瞧是什么。”

朱七牛‘嗯’了一声,换了张纸,提笔便写。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七牛刚写完,少东家就把纸张拿了起来,仔细的看了又看。

“好词,真是好词啊,小兄弟,你这是从哪儿看到的词句?如此好词,我之前竟然一点都没耳闻,真是罪过,罪过啊。”

朱七牛并不清楚三国演义在当今天下是否广为流传,也不清楚自己在梦里看的版本是不是所有人都没看过,就像黄月英那样,他也就没考虑那么多,直接回答:“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我就是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

看着少东家一脸的高兴与震惊,朱四虎、赵兰与荣有焉。

摸了摸朱七牛的小脑袋瓜,赵兰问道:“七牛,那你也把这首词抄给黄家小小姐了吗?”

朱七牛摇了摇头:“没有。”

“为什么没有?”

“她还小,肯定看不懂。”

顿了顿,朱七牛补充道:“因为我也看不懂,嘿嘿。”

第16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

扫了眼朱七牛圆滚滚的小肚子,少东家越发觉得朱七牛有意思。

他本是家人口中的浪荡儿,心性不定,做事洒脱不羁,虽也爱读书,有几分文才,但不喜约束,有时走着走着就爱跳几下,仿佛身上有虱子在咬。

对于交朋友这回事,他从不看重年龄,喜好全看心意,甚至还有在青楼和清倌人交朋友、夜不归宿、而被老爹暴揍的光荣历史。

既然觉得朱七牛有意思,又从朱七牛这里得了手千古名词,少东家的心思不免活泛起来。

围着朱七牛转了几圈,顺便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番朱四虎和赵兰,少东家对于朱家的情况已经猜了个五六成。

少年贫困的天才,许多可都没有财力坚持读书啊!

“哎呀,这首词我实在是喜欢,这样吧小兄弟,你把它送给我如何?”转了转眼珠,少东家忽然问道。

朱七牛自无不可:“这本就是你店里的纸,我就是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而已,你拿去吧。”

“够大方!那我也不能白要你的词,这样吧,小二。”

“在。”

“昨天店里不是新进了一批四书五经的套装书吗?再添一套启蒙书,一起送给这位小兄弟当回礼,老爷要是问起,就说我送给同窗了。”

“是。”

咧着大嘴哈哈一笑,少东家在朱七牛面前蹲下,直视着他的眼睛:“小兄弟,我叫诸葛明,你叫什么?”

“我叫朱七牛,你姓诸葛?”朱七牛有些好奇了。

“是啊,怎么了?”

朱七牛如实答道:“总感觉姓诸葛的人都好聪明,光听这个姓,就让人高看一眼。”

这下轮到诸葛明好奇了:“为什么?”

“因为你们的祖先诸葛亮多智近妖啊,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制作木牛流马,丰功伟绩太多太多了。”

虽然朱七牛讲的跟诸葛明从史书上了解到的先祖不同,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先祖被人夸?

或许是自家先祖的这些丰功伟绩没有被记录在史书上,又或者史书遗失了?

诸葛明有些羞涩的挠了挠头:“嘿嘿,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我以前总羡慕我那些姓萧、叶、上官的同窗,总觉得他们的姓好潇洒,这下好了,轮到他们羡慕我了。”

“嗯嗯。”

朱七牛压根就不明白回礼是啥意思,朱四虎和赵兰却明白的很。

“诸葛少爷,哪儿能让你送书给七牛?我们自己花钱买就是了。”朱四虎道。

赵兰附和着:“就是啊,我们虽然穷,但买书的钱还是有的,不好教你破费。”

诸葛明摆了摆手:“无妨,一点小钱而已,你们就收着吧。以后小老弟要读书,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只盼你们好好培养他,不要让他的学业半途而废。”

“这……。”

这时,小胖似乎终于想起了什么:“我想起来了,你是诸葛大人家的二公子,不是听说你去应天府读书了吗?你怎么在溧水县?”

赵兰看向小胖:“小胖,你认识这位公子?”

小胖重重点了点头。

“是啊,诸葛大人可是我们县学的教谕,相当于所有县学学生的先生,我早年间就听说过诸葛大人家二公子是个神童,但一直无缘得见,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见到了。”

听见小胖夸自己,诸葛明昂起了头:“唉,没想到居然被你认出来了,果然啊,人太聪明太出名不是好事。没错,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诸葛大人家的二公子诸葛明。”

“诸葛公子怎么会在溧水县?”小胖好奇的问道。

“这不是端午嘛,我跟府学请了几天假,再加上端午的休沐,加起来共有十天,可以好好玩儿,我就干脆回溧水了。”

“原来如此。”

几人正说着话,店铺里又来了几位客人,都是作读书人打扮。

诸葛明小声道:“我爹是教谕,不宜和学生们走太近,我作为家属也应避嫌,要是被他们认出来就不好了,你们拿了书之后,想逛逛卧云斋就继续逛,我先撤了。”

朱四虎和赵兰本想坚持自己花钱买书,但听完小胖的介绍,又担心拂了诸葛明这个官家公子的面子,反而惹他不快,见他要走,也没敢多说什么。

走了几步后,诸葛明又走了回来,对朱七牛说:“小兄弟,逢年过节我基本都会回溧水,你有时间了可以来找我玩儿,我就住在卧云斋三楼。”

小胖下意识问道:“这里不是铺面吗?你住在铺子里?”

诸葛明甩了下头发,表情有些得意和风骚:“住在铺子里有什么不好?我最喜欢打开三楼窗户,坐在窗户边观察各个街道上的人来人往,若是来了闲情逸致,我还可以赋诗一首,或是画一幅市井图。”

“可是这样的话,早上不会很吵吗?毕竟老百姓起的都早,天刚亮街上就开始闹哄哄了。”

诸葛明愣了一下:“原来如此,我说怎么每次我一回溧水就总是起得很早呢,明明休假的时候可以多睡会啊。可是如果我搬回家的话,就看不了这人间百态了啊。”

朱七牛插话道:“那你就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再来呗。”

诸葛明恍然大悟,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七牛你可真是神童啊,我这就上去收拾铺盖和衣服。”

说完,诸葛明急急忙忙上楼去了。

刚踏上楼梯,却因为跑得太快,一个不注意绊了一下,‘砰’的摔倒了。

诸葛明似乎早就习惯了,爬起来后也不叫疼,拍了拍身上的灰,继续愉快登楼。

比起诸葛明刚出场时的样子,就挺……违和的。

朱七牛:……

见这孩子有些不着调,朱四虎跟赵兰对视了一眼。

朱四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赵兰瞪了朱四虎一眼。

就算觉得人家诸葛明脑袋有点不好使,咱们也不能表现出来。

第17章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朱四虎刚放下右手,小二便抱着一大摞精美的书籍过来了。

“这么多书啊?这得学到什么时候去?”

看了眼搬得有些吃力的小二,朱四虎突然觉得有些头疼。

他不禁在想,幸亏自己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不然的话……怕是要死在书上面。

李狗蛋:泪目了,英雄所见略同啊。

小胖笑了笑:“四书五经原文就有十几万字,加上大儒们的注释,字数翻了一倍不止,而且卧云斋进的书纸质上乘,比起一般书的纸要厚,所以看起来就有一大摞了。”

“十几万字还要翻倍?”朱四虎咽了口口水:“儿子,以后你可要辛苦了。”

朱七牛没觉得这有什么苦的,比起爷爷和老爹你们早起晚归的种田,读书简直不要太轻松。

李狗蛋:啊对对对,你了不起,你清高。

接过其中一本书,朱七牛兴致高昂的翻了起来。

这书的封面是大红色,十分美观大气,长约一尺,宽约七寸,厚约半寸,朱七牛得用两只手拿着才行。

随着书被翻开,一行行美观、有序的文字跃入眼帘。

同时还有一股墨香袭来,仿佛特意出来迎接新主人似得。

也不管翻到的是哪一页,朱七牛直接磕磕巴巴的读了起来。

“子曰:莫我知也夫。”

首节 上一节 11/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