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31节

  金开山指向方才跟着一起去的另外几个属下说道。

  而这时,另外几个属下,只得以尴尬的笑着,并没有取消方才提问之人。

  金开山愣了一下,道:“你们几个,都没敢抬头?”

  其中一人讪笑道;“那是咱们打心底里就尊敬太孙殿下,哪里敢有半点逾越,自然没曾抬头。”

  “将军,就是跟咱们说说呗。”

  金开山笑道:“你们呀你们,想要知道太孙殿下龙颜,那就给本将军就好生卖力,若是得了功劳,到时候太孙殿下自然会再次召见。”

  几名属下相互对视一眼,而后其中一人道:“将军,咱们这不就是护送月妃娘娘去一趟占城吗,这点事情,能有什么功劳可言,哪还值得太孙殿下召见。”

  金开山指了指几名属下,恨铁不成钢的呵斥道:“方才太孙殿下的话,你们是没听明白吗?”

  “若真只是护送月妃娘娘到占城边上这般简单,哪里还需要出动三万水师,更有一万精兵。”

  “假若事情就这般过去回来,我等非但无功,还有罪责,至少在太孙殿下的心里,那就要大打折扣了,往后有什么好事情,也轮不到咱们头上来。”

  这一番话,说的几个心腹是一脸的懵逼和迷茫。

  金开山也有几分无语,只得是道:“且看着办,咱们这一路上,事情可多着呢。”

  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番过去,就是要搞事。

  只有不断的搞事,才能扯出风波。

  把事情摆平了,功劳自然就有了,也符合了太孙殿下的心意。

  往后再有什么事情安排,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

  安南临海,但陈慕月这却是第一次坐船。

  别说入海了,这才上船没多久,就非常之不舒服了。

  曾经向往的大海,现在完全没有了想法。

  晕船时候的感觉,是极为痛苦且难受的,整个胃里头,都好像在翻滚一样。

  而这仅仅不过是半天的时间。

  抵达占城码头到这次航行的结束,可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一想到这里,陈慕月就感觉整个人都要死掉了一样。

  还好婢女小青并没有这般严重,能够一直的陪在陈慕月的身边照顾。

  这一下子,就让金开山紧张了起来。

  若是月妃娘娘有个什么好歹,哪怕是再大的功劳,那也只是剩下了责罚。

  “太医怎么说,月妃娘娘的身体状况如何了。”

  金开山等候在船舱外。

  里头是月妃的居所,且这艘主船,是在朱英定下陈慕月去安南省亲后,船舱特意进行过改造。

  大量的空间都是用于就陈慕月的居住。

  随船的女太医都有两人。

  金开山作为主将,虽也在这主船上,但所拥有的船舱位置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

  为避男女之嫌,进出的路都完全不同,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金开山都没有进入到月妃居所的可能。

  也就只能焦急的在外面等候着结果。

  刚出来的宦官,皱眉说道:“金将军,太医说娘娘的情况可能有些严重,或许需要找个码头先停一下,等月妃娘娘稍有恢复,才能是继续航行。”

  普通的晕船问题不大,但是目前陈慕月的情况算是比较严重了。

  这一下子,就让金开山犯了难。

  水师行军的路线,可是有着极为明确的规定,可不是说想停哪里就停哪里的。

  若是兵部追究弹劾,金开山毫无疑问是要担主责的。

  心里头迟疑几番后,再次问道:“太医可是说了,这等情况可有什么办法能想。”

  “现在咱们还未入海,入海之后怕是更为颠簸,若是到那时候,可就没有停船的办法了。”

  听到这话,那宦官面上也有几分无奈。

  心中犹豫几下道:“目前太医正在给娘娘针灸,娘娘目前有些说不出话来。”

  “等针灸结束之后,我再向娘娘请示一番吧。”

  金开山听到这话,心里头才算是落下块石头。

  如果是月妃娘娘要求停船,这责任自然就落不到他的头上了。

  即便有些小罪过,也算不得什么事情。

  船舱里。

  女太医正在给陈慕月针灸。

  经过一番针灸之后,陈慕月感觉到了自己好了许多,虽说还有几分昏昏沉沉,但身子没有那般难受了。

  “谢谢,我感觉好多了。”陈慕月向女太医感谢说道。

  女太医躬身道:“这都是臣份内之事。”

  “目前看来,娘娘只是因为第一次登船,所以才会有这般剧烈的反应,待缓过几天后,便就不会如此了。”

  “晚点臣再给娘娘针灸一次,这几日娘娘就吃些清淡点的饭食,避免受到刺激。”

  陈慕月点点头。

  这时先前出去的宦官问道:“娘娘,外头金将军候着,想要问娘娘是否需要靠岸歇息一下。”

  陈慕月摇头道;“告诉金将军,不要因为我的事情,而导致行程有所耽搁。”

  “一切按照先前定好行事。”

第545章 :朱元璋垂帘听政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眼神平静的看着下边磕首的群臣。

  半晌也没有开口说话。

  在朱元璋没有说平身之前,按照礼仪的流程,所有臣子是没有资格起身的。

  朱英安静的站在朱元璋旁边,似乎知道了今日有什么事情发生,眼神中带着一抹无奈。

  半炷香的时间过去,朱元璋微微咳嗽一声,这才开口宣布道:

  “咱之大孙,英才伟略,自从入宫以来,两年的时间里,整个大明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京师的发展,咱相信诸位爱卿,也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这高产作物,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咱便告诉你们,这并非是咱发现的,而是当初咱大孙还没有册封太孙的时候,自西域给咱运送过来的,这是咱大孙的功劳,亦是大明的功德。”

  “近两年来,虽说各地仍旧有天灾饥荒发生,但是有了高产作物的帮助,咱大明的粮食储备越发充足,在咱打算的指导下,能够以最为快捷的速度,去解决这些问题。”

  “百姓们是越来越相信咱大明了,咱没怎么出去走过,可有些东西,咱是非常清楚的,能够让天下人都吃饱肚子,谁还会不忠于咱大明呢。”

  “两年,仅仅是两年的时日里,咱内帑的银子都快要装不下了,也就是这两年的时间里,户部的赋税钱财,也是往年的十多倍之多。”

  “官员俸禄的改革,是咱大孙提出来的,因为咱大明有钱了,自然不能说苦着大家,咱也知道,很多爱卿们,家里是一地鸡毛,有些没啥底子的官员,甚至连吃饭都是个问题。”

  “这些方面,你们要感谢咱大孙,是他让你们有了现在这样的生活,也便是如此,让诸多的大臣,也能够安心的为咱们大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心无旁骛的去施展抱负,而是纠结在这柴米油盐之上。”

  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停顿了一下,给了下边大臣的一些思考时间。

  其实这些事情,是朱元璋一直早就想要说出来的,也是要为了给大孙证名。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朱元璋很是欣慰,也有几分难过。

  欣慰的是,朱英在当皇帝这块,似乎有着极强的天赋,好像本来就应该是皇帝,各方面的事情都化解得游刃有余。

  难过的是,自己的本事,好像都没有要传给大孙的必要。

  能够帮助大孙的,只是在一些细微的方面。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方向,自然应该是朱元璋来定夺。

  毕竟夺得驱逐胡虏的是他,恢复中原的是他,整顿天下的亦是他。

  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好像在很多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是朱英从一些小事慢慢的累积起来,把他的一些曾经定夺好的东西,慢慢的就给推翻了。

  比如海禁。

  大孙在此之前,海禁几乎从来没有提起过,或者说不管是谁提起,朱元璋都会直接反对,即便是大孙也不行。

  可是大孙并没有在这个方面来讲述,更是没有去跟那些官员一样,去谈开海禁海的问题。

  他只是先行点出,倭国白银。

  大明是很缺银子的,当知道有大量白银存在于倭国之上后,怎么可能不动心思。

  即便是茹瑺这个兵部尚书,也是在第一时间里选择了支持征伐倭国的提议。

  说起来,不就是为了白银吗。

  大明的赋税和支出,每年都非常的吃紧。

  任何世代,从来都不缺少聪明人,大量的宝钞印刷,正在不断的降低朝廷的信用,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也是谁都无法解决的事情。

  为什么支持征伐倭国,简单点说,但凡是有识之士都明白,在这个时期,大量白银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是极为关键。

  大明有兵两百万余众,一个小小的倭国,别说是先前的五十万大军了,哪怕是出动百万大军,那也是极为值得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当金山白银的消息于大臣之中扩散开来的时候,征伐倭国之战,就成了一场必然要打的战争。

  而征讨倭国的顺利进行,包括现在情报已经探明的白银矿藏,说明这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之所以现在没有直接对白银去进行一个抢夺,只是因为大明的经济在飞速腾飞之中,大明宝钞于朱英不断的改善之上,其购买力正在不断上升。

  原本的烂摊子,也在逐步的收拾干净。

  耗费极大力气再去跟倭国开战,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这才是为什么会接受倭国投降的缘由所在。

  倭国都投降了,沿海倭寇的问题,可以说是完全得到了解决。

  尤其是对于倭国那边白银的一些贸易顺差,那么海禁反而成为了阻挡大明发展的障碍。

  是以开海禁,好像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说卫所问题。

  当朱英麾下的玄甲卫,在表现出极强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的时候,就已经是证明在很多时候,兵真的是贵精不贵多。

首节 上一节 631/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