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44节

  因其他省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不可能说毁坏农田去种植这些高产作物,主要的分发对象,为家中没有田产者优先。

  其中种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农户,将会得到朝廷三年内赋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而户部现在,可谓是倾巢而动,不仅是地方户部,京师这边更是派出大量官员,对所有分发了粮种的地区,进行极为严密的巡查。

  务必保障粮种能够落实到位,且要认真种植。

  不得不说能够当上户部尚书的赵勉,在指定的章程上,非常的严密。

  这年头没点才能,根本在朱元璋这里混不下去。

  朱元璋一边看着写满章程规划的奏章,一边听着赵勉的讲述,时不时微微皱眉,时不时轻轻点头。

  不要小看现在的大明朝廷。

  在胡惟庸等朋党被朱元璋清理之后,现在的大明虽说好似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人才。

  但其实只是历史的记载而已。

  不管是对比整个明朝三百年,亦或是往上各朝各代,现在的大明朝廷上的各个大臣,在综合才能,还有为民办事各方面,都算优上之优,政吏清明。

  朱元璋一人把控朝政,虽说这个方式极为劳累,但同时好处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不管是大小事务,还是各类紧急军事,从来就没有拖沓的可能。

  朝堂上的官员,没有实际才能,也很难上位,更多的是被不断降职。

  能者上,弱者下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明朝堂非常清晰。

  甚至包括地方官员,也皆是如此。

  常言道,皇权不下乡。

  可现在的朱元璋的谕旨,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村,甚至是宗族之内,都是畅行无阻,无有不从。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大部分的谕旨下达时,除开祭祀等一些官方布告,其余都是以大白话的形式。

第396章 :被打脸的朱元璋

  对于户部尚书整体的安排章程,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赵勉讲完作揖后,朱元璋提点道:

  “高产作物的种植,和原先水稻麦田并不相冲突,是以更多的百姓,在官府的引导下,会选择开垦新的荒地。”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自私自利,抱着侥幸的心思,以为官府不会发现,隐瞒上报新地的数目。”

  “在春耕之后,户部的工作不能停,对于所有发放高产粮种的地区,要进行新一轮的土里丈量,保证所有新开垦的土地,都在登记造册之中。”

  朱元璋原先就是个给地主打工的放牛娃,对于地主隐瞒土地的事情,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底层的农民不仅仅是淳朴,而有着自身的小聪明,尤其是在对土地这方面的事情上。

  粮种的发放,同时也伴随着教导。

  朱元璋清楚,当农户知晓这些高产作物只需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新的粮种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农户暗中开垦。

  在这个情况下,户部的统计就不能按照粮种去核算了,必须要清量周边所有土地。

  但凡有私自开垦者,必须严惩不贷。

  这个苗头不能开,须知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可作为国库粮食的储备,即便是味道差一点,那也能活不少了。

  已经是赋税减半了,再被大量偷税漏税,损失的就是朝廷。

  “臣谨遵谕旨。”

  赵勉再次起身作揖道。

  丈量土地可不是小活,对于户部而言,包括各地户部倾巢出动,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虽然陛下没有说规定具体的时间,但是赵勉心中很是清楚,若是在夏粮之前不能把所有的土地文册交由陛下审阅,那么自己这个尚书的位置,也算是干到头了。

  “茹尚书,看你这遮遮掩掩的模样,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朱元璋眼尖,顿时就注意到兵部尚书茹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直接开口提问道。

  茹瑺能够混到尚书这个位置,自然算是个人精了。

  刚才陛下和赵勉定下春耕的事宜后,就故意表现出有些迟疑的感觉。

  果然陛下就注意到了。

  茹瑺起身作揖,面上带着三分犹豫,三分迟疑道:“启禀陛下,臣这里收到一份来自边疆山西大同左卫的密报。”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皱起,问道:“为何方才不在早朝上说。”

  茹瑺身子一抖,似乎有些害怕的说道:“臣,不敢。”

  朱元璋听到这话,有些诧异,继续问道:“密报的内容是什么。”

  茹瑺回道:“是对山西左卫都指挥使李林的弹劾。”

  听到李林这个名字,朱元璋有些印象。

  都指挥使这个官职,放在京师上来看不算什么,但是在地方上,那可是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了,权柄极重。

  在这个年头能够担任都指挥使的,自然是有一定的功劳。

  朱元璋回忆着,这个叫李林的都指挥使,曾经就是常遇春的麾下亲兵,而后跟着蓝玉在捕鱼儿海立功,得意嘉奖山西大同左卫都指挥使的官职。

  然都指挥使是地方军职,属五军都督府管辖,并不隶属于兵部。

  现在兵部尚书茹瑺说有卫所弹劾奏报,这相当于越过了五军都督府,属于违规行为,也难怪茹瑺不在早朝上说出此事了。

  真要在早朝上说,必定会引发五军都督府的仇视。

  早前吏部尚书詹徽被蓝玉暴打之事,还犹在昨日呢。

  这等越权行为,不说事情如何,单单来自五军都督府的恶意,就会让茹瑺难以承受。

  “拿来给咱看看。”

  朱元璋知道能让茹瑺这般行事的密报,肯定简单不到那里去。

  刘和从陛下旁边走去,接过茹瑺从袖中掏出的密报,呈给陛下。

  朱元璋接过后,便就仔细的看了起来。

  起初殿内众人,除了茹瑺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然而随着陛下的眉头越皱越深,气氛开始变得凝重压抑起来。

  “啪!!”

  “放肆!好大的狗胆!!!”

  朱元璋直接将密报狠狠的摔在了案台上,连那烛台都被打落在地。

  顿时,在场的所有尚书大臣,刘和,蒋瓛等人,尽皆跪伏在地。

  陛下龙颜大怒,这件事,非常大。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是谁给他们的胆子!!啊!!”

  “咱这一生,最狠的,便就是贪官污吏,咱立下军户制度,养百万兵不费国库一粒粮,可是,他们怎么敢,怎么敢如此!!!”

  咆哮的声音,在整个华盖殿回荡,即便是外面的宦官护卫,也是跪地而伏。

  多久时候了,陛下从未如此之大怒过。

  即便是在朝会上处死大臣数十位,即便是前些年的三大案,即便是最近的谣言案。

  也从没有过这般愤怒过。

  犹龙之逆鳞,触之必死。

  此时朱元璋,面色赤红,目眦欲裂,双眼如欲择人而噬。

  剧烈的喘息声,在安静的大殿内,尤为明显。

  缓了片刻,刘和悄悄抬头,一咬牙,便就起了身子。

  硬着头皮端来一杯热茶,语气稍微有些颤抖的说道:“陛下,先喝口茶吧,莫要气坏了身子,若是太孙殿知晓老奴们没能照顾好陛下,定会狠狠责罚。”

  朱元璋刚准备一甩龙袍,将刘和端来的茶杯打走。

  听到太孙二字。

  刚抬起的手,便就停在半空。

  稍一犹豫,端过茶杯一饮而尽。

  暖意在腹中散开,将怒意稍稍驱赶开来。

  台下众人眼中带着感激看了眼刘和。

  若不是他,今天这大殿内,可没人能好过到哪里去。

  哼!!!

  朱元璋将茶杯拍在桌案上,而后重新回到了龙椅。

  “都起来吧,事情是跪着就能办好的吗。”

  听着陛下的话,众人心头石头落地,站起身来,却不敢再坐到椅子上去。

  朱元璋看了眼茹瑺。

  就这一眼,差点没给茹瑺吓出病来,双膝发软,一下子又跪到地上。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朱元璋目光扫去,喝道:“你犯了什么罪!”

  茹瑺嘴唇哆嗦着:“臣……臣……臣……”

  半晌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没罪别瞎认,咱是那种随便给安罪的人吗,这件事你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起来说话。”

  茹瑺赶忙作揖道:“谢陛下。”

  朱元璋指着掉落在地面的密报,冷声道:“你们这些各部的尚书,也好好看看,看看这军户,看看咱的这大同卫,变成了一个什么情况。”

  密报就掉落在吏部尚书詹徽的脚边,听到陛下的话,詹徽连忙捡起来,快速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过去,瞳孔在不断的紧缩,显然是这上面的内容,实在把他给吓到了。

  看完后,连呼吸都屏住了,也明白为何陛下如此大怒、

  而后迅速传给身边的刑部尚书杨靖。

  杨靖的反应,自是和詹徽如出一辙。

  短短片刻,四位尚书便已经看完上面的内容。

  最后从工部尚书沈溍那里接手的户部尚书赵勉,颤抖着手将密报交由刘和手中。

  “都说说吧,这件事,你们觉得是真,还是有人弄虚作假呢。”

首节 上一节 444/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