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35节

  徐仪华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人称‘女诸生’。

  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徐仪华就入宫陪伺在马皇后的身边,不管是和朱元璋,还是诸多后宫嫔妃的关系都非常好。

  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

  现如今朱棣能想到的,也只有她过来,对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帮助了。

  想到这里,朱棣也不犹豫,唤来马和,道:“你是本王最为信任的人,现在你速去北平,传本王口信,让夫人过来京师。”

  马和,也就是后世的郑和,对于朱棣一直是忠心耿耿,听到这话,没有丝毫的犹豫:“请殿下放心,奴婢马上赶去。”

  马和离开后,朱棣还在为晚宴的事情有些烦恼。

  目前大侄子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这让朱棣很是被动,只能是隐约猜测跟处置藩王有关。

  半晌,连茶水都换了几盏后,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长子。

  便就招来燕王府中的管家询问道:“大王子去了哪里,怎得不见踪影。”

  管家连忙回道;“殿下,大王子这两天一大早就去了火药司。”

  朱棣闻言,怒喝道:“这个蠢货,也不看看自己什么个德行,火器这些,是他能够驾驭的嘛。”

  对于长子朱高炽,朱棣越发觉得不省心,原先还说除了身材肥胖外,其他方面倒也还算精明老实,上次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让他都去和朱英接触,好了解一些消息。

  结果这货反而跑去火药司了。

  想到这里,朱棣忍住怒气下令道:“立马传信,让这个逆子给本王马上回府。”

  面对愤怒中的燕王殿下,管家不敢耽搁,连忙下去传令。

  “这个孽子,真是蠢得可以。”

  朱棣有些烦闷的说道。

  而此刻,秦王府中,朱棡也已经到了。

  其实不仅仅是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包括后面还要来的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内心感受也是有些焦虑的。

  目前这一批,便就是大明的第一批藩王了。

  其中也就是周王朱橚,可能没太多的想法,还有湘王朱柏,大概也是无所谓的。

  其他人,心里头的想法可就多了。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是如此。

  虽然他们觉得和大侄子的关系还行,可在君臣藩王这种事情上,有些关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是以下了朝会后,朱棡直接随着二哥来了秦王府中。

  “二哥,你说大侄子突然提出让咱们这些已经就藩的藩王们一起聊聊,I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朱棡喝了口茶,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在他对面的秦王,面色中也带着一丝丝思虑。

  不过单从面相上看,现在的秦王朱樉,可谓是脱胎换骨了。

  自从次妃邓氏被处死后,秦王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身边没有了恶妇,自然在很多方面朱樉多了自己的想法。

  这心底里,朱樉其实对于次妃还是有些舍不得,甚至是念念不忘的,不过人都死了,也没招。

  不过现在的朱樉,兴趣慢慢从女子的身上转移出来。

  尤其在之前,得到朱英的帮助,安排去了四川,统领大军镇压叛乱的月鲁帖木儿。

  朱樉的军事天赋还是很强的,作为朱元璋次子,在教育上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次妃被处死心中的纠结,所有的怨气直接发到了月鲁帖木儿上面。

  过去不到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直接就把月鲁帖木儿给活捉了。

  朱樉作为藩王,还是诸王之长,面对月鲁帖木儿的求绕无视,直接处死了事。

  而后更是借着叛乱的名义,狠狠的对这些土著泄愤了一番。

  最后还是蜀王朱椿过来,这才停止,而后也与十一弟蜀王朱椿,一共返回京师,参加大侄子的册封大典。

  经历了这些事情后,如今双眼中透露出精光的朱樉,终于是有了诸王之长的气质。

  听到三弟晋王朱棡的话,朱樉微微思索一番后道:“藩王的问题,是父皇,也是大侄子一直在乎的问题,历史上掌控大权的藩王,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我看这次大侄子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想在这方面,和我们好好谈谈,不伤和气的处理藩王问题。”

  朱棡闻言后,有些急切的说道:“难道大侄子,是想要收回我们的兵权吗。”

第312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类似于朱棡这些,其实很小的时候,都是在军营里长大的,包括朱棣也是。

  他们学文,可他们更为尚武。

  带兵打仗,不管是朱樉,朱棡,都是他们最为渴望的生活。

  朱棡之所以这么急切,就是因为他意识到,藩王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兵权。

  父皇给了他们,因为父皇需要他们来掣肘大明的武将勋贵。

  可是现在,大侄子想要收回去,这就有些难受了。

  朱樉闻言,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流露,反而问道;“如果是这样,你要如何。”

  朱棡一下子就急了,道:“我……我……我……”

  可连说了三个我,他后面的话,根本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良久,有些垂头丧气的问道:“父皇不会答应的,我为大明流过血,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朱樉轻蔑的一笑,道:“三弟,难道你觉得,以大侄子如今在父皇面前的受宠程度,真要是提出这件事,父皇会不答应。”

  “我就这么说吧,大哥是个什么情况,想必你也是知道的,你仔细想一想,当初大侄子小的时候,母后对其有多么的宠爱,父皇又有多么的宠爱。”

  “自从大侄子出生后,他在东宫睡过几晚?大哥以前就时常念叨着,大侄子不是自己生的,是母后生的,语气说是大孙子,不如说是亲儿子。”

  “现在你看看,大侄子在外流落十年,母后因其病逝,坤宁宫成了禁地,父皇空置皇后之位十年,大明无国母,现在大侄子一回来,直接入住坤宁宫。”

  “还有最近,你仔细看看父皇,嘴角一直都是翘着的,据说每天米饭都要多吃两碗。”

  “这么说吧,若是大侄子现在搞造反,恐怕父皇会亲自给他穿龙袍。”

  “册封大典那天,那件冕服,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我可认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大哥的冕服。”

  “当初制作这件冕服的时候,我见到过,还问父皇,为何这大哥的冕服,是按皇帝的礼制制作的。”

  “当时,还被父皇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所以,你可明白,大侄子在父皇心中,目前是一个怎样的地位了吧。”

  朱樉的语气淡然,逐步的给分析目前的情况,从四川打仗回来后的他,智慧似乎都在直线拔高。

  朱棡当然也不蠢,只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况且在他的心中,和大侄子的关系当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在浙江沿海一带的时候,和大侄子麾下群英商会的合作,很是投机。

  听完后,朱棡面色上闪过一丝挣扎,道:“二哥,难道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吗。”

  朱樉都笑了,问道;“你想做什么?不同意,还是去跟父皇告状,让父皇说服大侄子吗。”

  朱棡苦涩的摇摇头,道:“那咱们往后,就老老实实做个富贵王爷吧,大侄子还是很有钱的,总不会亏待了咱们。”

  朱樉见此,安慰道;“三弟呀,你也别急,这只是最坏的打算,不过依我看来,大侄子可能有更多的想法。”

  说到这里,朱樉稍稍摇头道:“咱们也别这般猜来猜去的了,等晚宴的时候,大侄子过来,自然就清楚了。”

  朱棡也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秦王府的管家来报:“殿下,楚王殿下,齐王殿下,蜀王殿下来访。”

  秦王朱樉道;“快快有请。”

  听完二哥吩咐完管家后,朱棡笑着对朱樉说道:“看来不仅仅是咱们,六弟,七弟,十一弟他们,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呀。”

  秦王朱樉点点头,颇有些感叹道:“也就五弟十二弟对这件事无所谓了。五弟一心医学,现在跟大侄子一起搞学堂,藩地都不想回去了,我前两天去了他那里,算是全心投入进去了。”

  “至于十二弟的情况,你是懂得。”

  听到二哥朱樉说起十二弟湘王朱柏,朱棡轻轻点头,深以为然。

  若说在这个皇室大家庭里,哪个是最乖孩儿,自然就数湘王朱柏了,这么多年,就算是大哥朱标都跟父皇闹过矛盾,唯独十二皇子湘王朱柏,那就真就是事无巨细,全然听从父皇吩咐。

  事实上,湘王朱柏对朱元璋,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大孝子。

  历史上,湘王朱柏无后,是因为在朱元璋死后,极为痛苦,萌生了弃世的念头。

  最后在朱允炆的打击猜忌下,亲手放火焚其宫室妃妾,并穿戴好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侍从亲卫皆从朱柏而死。

  这湘王朱柏,是真正意义上的能文尚武,风度儒雅,善于书画诗词,其书法遒劲,极为精湛。

  朱元璋每有诗作,皆喜爱让朱柏来书写。

  在画作上,湘王朱柏善绘婴孩。

  说起来,湘王朱柏和朱英还有一段小小的渊源。

  目前存放在朱元璋寝宫里,曾经日思夜想的大孙画作,就是湘王朱柏画的。

  朱柏好学问,常读书至夜半时分,并设立‘景元阁’招纳贤才去校对、整理书籍,朱柏亦喜爱谈论军事,他的臂力过人,弓矢刀槊运用自如,骑马飞快,有豪侠之气。

  朱柏到哪都以缥囊载书以随,遇寒暑,仍不废讲诵。

  过山水胜境,便徘徊终日,必为之赋诗作文,铭刻于石上。

  朱柏尤善道家言,对于道家文化特别喜爱,甚至不顾皇子身份,自号‘紫虚子’。

  朱樉和朱棡都很清楚,若是父皇有意下兵权,这十二弟怕是第一个响应,不会有丝毫的迟疑。

  所有的藩王中,似乎朱樉和朱棡唯独忘记了说朱棣。

  只是朱棣和大侄子的那点事情,谁还能不知道呢。

  真要下兵权,第一个下的,定然就是朱棣。

  反正有什么对藩王不好的时候,终究是燕王朱棣先行顶上。

  后面的嘛,伺机而动。

  就在藩王们在秦王府这边开始聚集的时候,朱英从大理寺已经来到了华盖殿这里。

  “正主来了,你们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和咱大孙聊聊,这件事是大孙提出的,咱也不懂往后如何,不过终究要试试嘛。”

  “刚才你们和咱说的那些,不若看看大孙如何解释。”

  朱元璋看到大孙,便就对下面的一众臣子们笑着说道。

  自早朝后,各个部门的臣子们就聚集了过来,其中主要还是以翰林院为主,再就是一些御史言官,各个部门的主事。

  像是尚书,甚至包括早朝已经发言过的刘三吾,白信蹈,这些相对来说位高权重的,一个没倒。

  显然,这也是怕被陛下给一网打尽了。

  朱英闻言,一眼扫过去,这其中带头的,自然就是吏部侍郎了。

  “刘侍郎,早朝上你不说,这下了朝过来和爷爷说,你这是不是对本宫有什么意见呢。”

首节 上一节 335/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