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63节

  在这其中,刘胜的马车旁边,更有五个偌大的木箱子。

  这五个大箱子装着的,是大明最新印出来的宝钞。

  是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宝钞,而这些,就是朱英给刘胜开银行的。

  这些宝钞有特殊的加印,和目前大明所通行的宝钞有所不同,算是特地为安南那边印制的。

  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破坏大明的经济,毕竟这里面的宝钞,真的不少。

  只有当安南成为大明省会,刘胜封为安南王的那天,这些宝钞才会被大明朝廷所认可。

  数日后,

  秦淮河畔的院子里,

  “小青,你说大军都已经出发五日了,为何殿下又好像将我忘记了一般。”陈慕月看着院子里的池塘,向旁边的小青问道。

  “公主,这事肯定不能急呀,小青前日出去买菜的时候听别人说,咱们大明的皇帝,官员,可是每天都非常非常忙的呢。”

  “可不跟安南那边一般,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想想也对,大明怕是有安南数十倍那般大,也是一个皇帝,肯定是非常不同的。”

  “再者说了,殿下帮公主出五万兵,说不定现在还被皇帝训斥着呢。”

  小青帮忙解释着说道。

  陈慕月这般听闻,连忙问道:“殿下不会有事吧,若是因为出兵的事情让殿下被陛下所训斥,可就是我的罪过了。”

  小青沉吟解释道:“应该是不会的,郭公公曾经说过,皇帝是最疼殿下的呢。”

  陈慕月这才轻轻松了口气,道:“这就好,只希望殿下百忙之余,能够想起我。”

  “公主放心吧,五万兵都为公主出了,怎么可能忘记。”小青笑嘻嘻的说道。

  陈慕月闻言,也开心起来。

  这世上除了殿下,还能有谁为自己出兵五万呢。

  不过陈慕月也在心中告诫自己,入了宫后,便就是殿下的人了,到那个时候,一切当要为殿下考虑。

  ……

  此时,坤宁宫中,朱英正看着面前的齐泰,或者应该称呼为齐德。

  “爷爷有交代让你到我这里来,有负责什么事情吗。”朱英问道。

  齐泰躬身道:“陛下让臣过来,并没有具体吩咐是何等事情,只是让臣一切听从殿下的指示。”

  朱英点点头,说道:“本王知道你,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听说自入朝为官以来,在事务的处理上,你从来没有出过任何过错。”

  齐泰回道:“这都是臣的本分。”

  朱英道:“好一个本分,说得好!”

  “现在本王手中,就有一个事情需要处理,当是需要齐主事当一回钦差大臣,帮本王跑一趟河南,调查一番。”

  齐泰听到这话,立即表示道:“臣遵令,只是不知殿下需要调查何等事务。”

  朱英半眯着眼睛,道:“河南今年灾荒不断,又有瘟疫横行,所幸这些都过去了。然而若是本王猜得没错的话,百姓手中的土地,恐怕都不在了。”

  “河南,不能成为下一个江南,所以本王需要你,认真的核查目前的情况,然后将其整理成册,汇报过来,可能做到?”

  齐泰拱手作揖道:“臣必不负殿下所望!”

第252章 :明朝张三丰

  地主,对于朱英来说,或许对于朱元璋以及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很头疼的角色。

  虽说不像是世家那样根深蒂固,但发展的时间长了,就会逐渐演变成世家。

  明初的地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代地主,祖上数代元朝流民,流民,本就是元朝时期的特产了。

  还有一种,就是江南地区的地主。

  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并非是把整个大明疆域都打了一遍,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被起义推翻。

  这个重点地区,就是江南。

  江南最初是属于张士诚的地盘,哪怕是现在洪武二十五年了,江南的很多地主豪绅,心中对于张士诚依旧是念念不忘。

  朱元璋对于江南地区,一直都是非常的忌惮,这些从官员的贪污,处死,流放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江南地区的官员,在有犯罪的情况下,朱元璋看到后,下意识的都会罪加一等。

  在立下功劳的分配上,也是同样会下降许多。

  比如刘基刘伯温,浙江人士。

  朱元璋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可见刘伯温对于明朝的功劳,是相当大的。

  但因为刘伯温江南籍贯的问题,在大封功臣的时候,相当于后勤主管的李善长封为一等公爵。

  名气,名望,功劳更多的刘基,却是封为三等伯爵。

  刘伯温只是一个缩影,更多的江南籍贯的官员,基本上全是这个情况,无一例外。

  齐泰走后,朱英从书柜上,拿出一本册子翻看。

  这本册子,是上次老爷子跟他聊过后,交给他的。

  这里面记载着的是,关于所有大明地主的情况。

  和其他的册子不同,这里面不仅记载了所有地主的名称,还有一个很详细的统计数据。

  便就是大明现如今,拥有七百亩田地以上的地主,为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户。

  这是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

  随手翻开几页,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划痕,那些被划掉名字的,就是已经被老爷子处理掉的地主。

  可以看出,处理掉的地主,八成都是标注着江南籍贯。

  “看来爷爷对于地主们的提防,早就有了,难怪在我聊起关于土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或许在最初的时候,爷爷就已经知道地主阶级的危害,所以不断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个江南税赋甲天下,看来这么多年的重税下来,江南始终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须要想办法,把这根刺给拔除干净。”

  朱英很清楚,现在大明全国,江南就是税赋最重的地方,可以说是承担了大明半数税收。

  那些被干倒的地主,他们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后分给普通百姓。

  或许有人会奇怪,这么针对江南,为什么在大明农民起义造反的队伍里,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区,都没有造反的案例。

  难道这些江南地主们,就不会联合起来吗?

  嘿,能吃饱,谁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军,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穷二白的黔首。

  江南这等鱼米之乡,大明粮仓。

  地主喊一声造反,根本就没人搭理,人还没聚集呢,官府就已经过来围剿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敢如此针对江南地区。

  当然,重点照顾的对象,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迁移南方富户,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举考试中的录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为官,尤其是户部,是坚决不让任何带着江南籍贯的进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册子上的一万四千多拥有七百亩以上田地的地主们,还有八成来源于江南。

  “爷爷的村人自治法子虽好,但对于江南,还是不够用,只有把治安署开便江南地区,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爷爷是很有先见之明,可惜还是干得不够彻底,后世的子孙不顶用呀,没有延续一直打压江南的政策,给他们开放了。”

  “若是按照现在的法子,贯彻打压江南地区,大明至少可再续百年国祚。”

  朱英有些感叹着,同时眼神中散发出冷光。

  或许很多人对于江南好像没太大的感觉,但若是知道,明末时期政治联盟的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官员。

  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等。

  而所谓的东林党争,是东林党和大明全国的朋党之争,同时还跟阉党争。

  足可见东林党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什么层次。

  大明,作为历史朝代中,白银相对最充裕的王朝,最后灭于银荒。

  钱去了哪里?

  在东林党人的手里。

  明末,东林党执政。

  大地主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矿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商业不得征税,因为那是东林党人的产业。

  文贵武轻,富裕的东林党欠下九边兵镇多少年的饷银?

  就像是一个循环,明初朱元璋对江南地区多么狠,在明末的时候,就全部被报复了回来。

  江南很富,关键他富不在于百姓,而是大量的土地兼并产生的繁荣景象。

  大多数百姓,早就沦为了地主家佃户,或是长短工。

  “看来,得去江南走一趟了,商会在那边,除了雪花盐收益极大,其他方面都被限制得很严重,这样,可不行。”

  ……

  朱英对于齐泰的安排,传递到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大笔一挥,齐泰钦差大臣的名义,就直接定下来了。

  目前对于大孙下达的安排,基本上在朱元璋这里,都是直接通过。

  此时,有官宦前来禀告,关于老兵退役的第一批名单,已经由兵部联合五军都督府上报过来。

  “咱不是说过了,这些事情,直接传到咱大孙那里去吗。”

  朱元璋皱眉说道。

  这让过来传递的官宦惶恐不安。

  “行了,便就放在这里把,眼下也是到了晚膳的时候,将大孙叫来,共同用膳。”朱元璋吩咐道。

  “臣遵旨。”一旁的刘和领命,然后退下,就往坤宁宫过去。

  在坤宁宫的朱英,这个点正准备出门,去一趟火药司。

  他要看看最近的火绳枪发展得如何了,凑够三千数目,朱英就准备开始投入操练中去。

首节 上一节 263/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